对在劳动技术课堂里实施审美教育反思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6388931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在劳动技术课堂里实施审美教育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在劳动技术课堂里实施审美教育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在劳动技术课堂里实施审美教育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对在劳动技术课堂里实施审美教育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在劳动技术课堂里实施审美教育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在劳动技术课堂里实施审美教育反思(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劳动让课堂更美程学琼在中学的课程设置里,劳动技术课是很不起眼的科目,但在学生的培 养目标中,“德、智、体、美、劳”的“劳”又是一个很重要的培养目标 “让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是劳技课的培养目 标,对于当代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们,培养他们良好的劳动素养更显得尤 为重要。作为一名专业从事美术教学的老师,这个学期由于工作的调整让我走 进了劳技课的课堂,任教八年级的劳动技术教学。初略浏览教材,我 就觉得挺适合我这个美术老师,本期内容全是编织、陶艺和一些小模型的 制作,于是我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了美术教师的优势,在教学中整合相关美 术知识,一个学期上下来,我对“在劳动技术课堂里实施审美教

2、育”略有 一些体会,现从三个方面反思如下:一、欣赏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教育,即我们常说的美育,其根本目的是什么呢?我国近代美学 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 情为目的者也。”(教育大辞典艺术条目)这个定义虽然未必全面, 但蔡先生抓住了美育的本质问题,对我们讨论美育的根本目的是非常有启 发的。所以,今天许多人仍然主张审美教育就是情感教育,这与蔡先生的 观点是相通的,所以在课堂上上,传递美的信息,培养美的意识尤其重要在本期的教学内容中,无论是刺绣还是陶艺,都少不了要对这些传统 工艺的历史做一些介绍并引导学生欣赏代表作品。这相当与美术教学中的 欣赏课,培养的

3、是学生的审美意识。而且,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的往往都是 非常经典的优秀作品,风格独特而且极具艺术价值。从经典入手,学生就 能意识到这些艺术作品的美如何被创作出来,传统工艺的美如何被展示出 来,例如:在刺绣这一单元的课程中,重点介绍了中国的四大名绣,尤其 强调了我们家乡的湘绣,培养了学生对家乡传统艺术的热爱。同时让学生 欣赏到了多副不同风格的绣品,精美的双面绣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很大程度地提升了学生对刺绣的兴趣,给接下来的“十字绣”教学奠定了 良好的基础。在陶艺教学中,从古文化里的土陶工艺品出发,到现代的陶 瓷精品,从纹样到器型,从色彩到工艺,在各样的陶艺作品里学生们尽情 领略了我们这个陶瓷大

4、国的灿烂辉煌。在欣赏的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审 美意识。二、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劳动技术课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门实践课,学生除了看,很重要的是想 和做。无论是刺绣还是陶艺和模型制作,都是作为视觉造型艺术存在的,学 生接触到的是它的审美形式,亦即构成这些艺术作品的各种艺术语言因素 如、线条、色彩、质感、肌理等。面对自然界的各种美好事物,也总是首 先接触如诸如山势的高大雄伟、溪水的弯曲流转、花卉的艳丽妩媚等。学 生们通过对这些形式美的感受,构成了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整体知觉。但 这些审美形式不一定一开始就能成为每个学生的感知对象。在没有经过老师的讲解、引导或指导学生制作之前,它们往往是一种潜在的因素

5、。所以 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能力,就成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方面。例如在陶艺的制作里线条、块面是造型的基础,各种不同粗细和样式 的线条和块面表现了不同造型、不同质感的千变万化的事物。在十字绣的 实践中,学生搭配各种颜色的丝线,并用这些色彩丰富的线来组织画面。 在这里,线条和块面具有神奇的魅力。教师要善于选择有代表性的优秀传 统作品指导学生去进行欣赏和分析,来培养学生对造型因素的感受和表现 能力,学生也能在这些线、面的制作过程中体会创造美的乐趣。学生通过美术课已经懂得了一些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调配方法,在平时 的生活积累中也有一些色彩的观察分析能力。劳技课的实践制作也就是这 些造型语言的运用。而且我在教

6、学中也强调了均衡、对比、统一、变化、 节奏、韵律等这些形式法则,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造型艺术的形式美规律。 刺绣的针法,编织的规律、陶土的擀捏都离不开形式美。学生在劳技课中不仅学习了工艺技能,而且学习合理地选择色彩,安 排线条布局,设计花色式样等艺术技巧,在作品中体现出他们的审美情趣 和艺术表现力。从学生的习作来看,都很好地体现学生初步的审美观念。三、评价中交流师生的审美情趣。在新的课程改革中,交流与评价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师实施 教学,学生进行实践之后,在最后的交流阶段,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多种 方式进行评价和反思。可以采取小组汇报的形式进行,也可以让制作作品 较好的同学进行展示和陈述,表述

7、自己的创作理念和制作过程。这样既发挥了个体的优势,也充分让学生展示了自己的审美情趣。虽说一千个读者 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这样的交流也往往能获得广泛的认可。在陶艺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因为找不到合适陶土的,我让学生用橡皮 泥来代替陶土,同样用泥条盘筑和泥板成型的方法,学生用七彩泥创作出 了比单色陶土做材料更丰富的作品。在交流中我给了学生很高的评价,充 分赞赏了学生在制作中色彩和造型的运用,学生也认为用橡皮泥来制作更 有意思。师生的审美情趣在评价中得以交流。审美教育应当潜移默化地进行,这是由美育的特点所决定的。美育过 程是自觉的,而不是强行的;是愉悦的,而不是苦涩的;是渗透的,而不是灌输的至今,学校没有开设专题美育课程,也 没有适用于青少年的法定美育教材。但是,对于我们的感觉器官,不是缺 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可以让孩子们在良好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环境中 接受美的熏陶和感染,在一切教育活动中渗透美育,乃至很细小的事情也 不可放过施行美育的机会。比如在劳技作品的制作时,材料摆放有条理、 做毕清理干净,教育学生在自身修养方面,努力做到心灵美、环境美、行 为美、语言美,树立以美为荣,以丑为耻的观念,时时、事事、处处留下 美的闪光点。劳动技术课的课堂,也会因为实施美育会更加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