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构成平面构成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6385066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大构成平面构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大构成平面构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大构成平面构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大构成平面构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大构成平面构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大构成平面构成一、概述三大构成:视觉传达的基础理论实践体系.1. 平面构成 概念:在二维平面空间内把视觉元素(点、线、面)用形式美法则重新组合,产生新 的形象. 目的:抽象的思维方式;创造形象;形式美法则(对比与调和、变化与统一、对称与 均衡)二、平面构成的造型要素1. 平面构成的形象 形象的分类:有机形一具象形;无机形一抽象形;偶然形一不能复制形 形象的元素:形象、色彩、机理 形象的空间:平面空间、立体空间、视幻空间、矛盾空间、多视点空间2.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体)点线面体的定义 点:定义一造型的基础,视觉形态最小的单位,几何学规定点只有位置形状一圆形、方形、角形 线:定义一

2、点的轨迹,只有长度、方向形状一直线、曲线、折线 面:线的轨迹,有长宽、位置、形状 体:定义一面的转折、围合形状一几何体(方体、球体、锥体、不规则形体)点线面体的性质 点的性质:张力、凝聚视线、视觉中心 线的性质:直线一平稳向上延伸曲线一膨胀、柔软、运动折线一运动、焦躁、不安 面的性质:直线形一平静、力量、男性化曲线形一柔软、典雅、女性化 体的性质:几何体一秩序、规律、严谨自由体一随意、轻松点线面体的错觉 点的错觉:环境影响 线的错觉:环境影响 面的错觉:环境影响 体的错觉:明暗不同,大小不同;边线不同,重量不同;背景不同,体积不同;表现不同,质感不同.点线面体设计中的应用视觉传达设计(平面设计

3、)、广告、包装、装潢、CI设计等.三、点线面的构成1. 秩序构成一秩序是规律性2. 自由构成一主次疏密、呼应四、重复构成 定义:相同或相近的基本形反复排列特点:形象的连续性.(秩序美、机械美) 重复骨格纳入基本形的框架格式 重复基本形基本形象单位:具象一变形;抽象一几何形简约、单纯、不能繁琐1. 基本形:骨格线分割1/2; 1/3; 1/42. 基本形:点、线、面结合3. 基本形:黑白面积不能平均4. 基本形:排列可以转换方向5. 基本形:排列产生新的形象五、群化构成1. 定义:重复构成的特殊表现形区别于上下左右连续排列的形式,具有独立存在的性质. 群化图形:标志、商标、标识(符号图形设计)2

4、. 形式: 对称式:上下;左右;逆向 平移式: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的斜线 旋转式发射式平衡式扩大式(渐变)3 .基本形设计要求 简练、醒目 紧凑、严密完整、美观平衡、稳定4 .形成群化条件 两种元素相同 两种元素相似 两种元素方向一致 两种元素变成一个图形六、渐变构成 定义:类似基本形成骨格渐次地循序渐进地有规律的变化形成阶段性调和秩序. 形式美法则:1.重复和群化;2.节奏和韵律. 形式:1.基本形渐变A、形象渐变;B、大小渐变;C、位置渐变;D、方向渐变;E、色彩渐变2. 骨格渐变A、单元(单纯性)渐变B、多元(复合性)渐变直线和直线交叉;直线和曲线交叉;曲线和曲线交叉视觉效果:产生透视感、

5、层次感、幻觉感、立体感七、发射构成 定义基本型围绕一个(或多个)中心,如光源闪烁,向外或向内发射,所呈现的视觉效果. 发射构成要素:1 .发射点:发射中心;2.发射线:发射方向. 形式:1.离心式;2.向心式;3.同心式;4.移心式;5.多心式对比构成1 .定义:对比就是差别,变化丰富,差别大一强烈对比;差别小一调和对比.不同的视觉元素和形态组合在一起的差别就是对比.对比构成是对立统一规律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2. 形式: 形象对比一具象(概括、变形);抽象; 空间对比;位置对比;大小对比;方向对比;明暗对比;疏密对比;曲直对比.3. 对比构成要素 统筹安排,主体要突出; 利用不同的视觉元素构成形象; 形象有主次、有层次、有聚散,不能平均 整体避免琐碎特异构成自然界美的形式规律:秩序美(重复、近似、渐变、发射);打破秩序美.定义:打破规律的特殊形态,使基本形式的骨格突然变化,形成与同一形态完全不同的个性化形象而形成视觉焦点和中心.形式:基本型特异:形象特异;位置特异;方向特异;大小特异.骨格特异/线群特异情感特征:视觉刺激、个性、丰富、趣味、弓I导视线、弓I起注意、传递信息八、形象变异构成定义:把具体形态经艺术加工使造型简洁,特征突出,形象典型,抽象变形后增加趣味性和 审美性.形式:抽象法;变形法;切割法(垂直线、水平线、斜线、弧线) 格位放大法;空间割取与形象适叠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