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体系分析(必修一)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6377439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3.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体系分析(必修一)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体系分析(必修一)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体系分析(必修一)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体系分析(必修一)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体系分析(必修一)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体系分析(必修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体系分析(必修一)(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认识运动考纲要求:1、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2、知道质点是理想化的模型,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高考题型与分值:1、选择题:4-6分。第二节 时间 位移考纲要求:1、能区分时间和时刻。2、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3、知道标量和矢量,能初步识别标量和矢量。高考题型与分值:1、选择题:4-6分。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考纲要求:1、了解打点计时器的计时原理。2、掌握如何在纸带中获取时间和位移信息。高考题型与分值:1、选择题:4-6分。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考纲要求:1、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2、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会用定义

2、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3、理解瞬时速度的意义,理解从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的思想方法。高考题型与分值:1、选择题:4-6分。第五节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考纲要求:1、理解加速度的意义,知道加速度与速度的区别和联系。2、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3、了解选取方向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的意义。高考题型与分值:1、选择题:4-6分。2、非选择题:约6分。第六节用图像描述直线运动考纲要求:1、能用图象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的s t、v-t关系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一 t关系。2、知道v t图象中“面积”的含义,能从v t图象求出物体运动的位移。高考题型与分值:1、选择题:4-6分。2、非选择题:约8分。第二章探究匀

3、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第一节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考纲要求: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2、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3、能用打点计时器或其他实验仪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进行分析。4、初步了解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概括的能力。高考题型与分值:1、选择题:4-6分。2、非选择题:约4分。第二节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考纲要求:1、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加速度,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方向,知道在地球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 同。3、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4、通过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物理变化规律的学习,培养分析、推理能力。高考题型

4、与分值:1、选择题:4-6分。2、非选择题:约6分。第三节从自由落体到匀变速直线运动考纲要求: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了解它的导出过程。2、会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计算。3、了解伽利略的科学探究思想。高考题型与分值:1、选择题:4-6分。2、非选择题:约10分。第四节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考纲要求: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2、能理解公式vt2-v02 =2as的推导方法,并运用它进行相关计算。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规律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合理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题型与分值:1、非选择题:约10分。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第一节探究形

5、变与弹力的关系考纲要求:1、知道常见的形变。2、了解弹性、弹性形变和弹性限度。3、知道胡克定律。高考题型与分值:1、选择题:4-6分。第二节研究摩擦力考纲要求:1、认识滑动摩擦的规律。2、知道滑动摩擦因素与相互接触的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3、能运用动摩擦因素计算摩擦力。4、认识静摩擦的规律,知道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5、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高考题型与分值:1、选择题:4-6分。2、非选择题:约6分。第三节力的等效和替代考纲要求:1、了解力的图示法,区别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2、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本质上是从作用效果相等的角度进行力的相互替代。 高考题型与分值:第

6、四节 力的合成与分解考纲要求:1、理解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2、掌握合力的计算。3、认识力的分解有多种不同的分解方法。4、知道力的合成与分解,并能根据具体的情况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计 算分力。高考题型与分值:1、选择题:4-6分。2、非选择题:约10分。第五节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考纲要求:1、认识共点力。2、知道平衡状态的特征。3、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4、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5、掌握运用共点力平衡条件分析问题的方法。高考题型与分值:1、选择题:4-6分。2、非选择题:约6分。第六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考纲要求:1、认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2、能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异同

7、。3、能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问题。高考题型与分值:1、选择题:4-6分。2、非选择题:约10分。第四章 力与运动第一节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考纲要求:1、了解相关物理学史,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思想方法。2、理解惯性的概念,能解释惯性现象。3、掌握牛顿第一定律。高考题型与分值:1、选择题:4-6分。2、非选择题:约2分。第二节影响加速度的因素第三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考纲要求:1、理解加速度与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和物体质量间的定量关系。2、知道计算加速度大小的方法。3、理解和体会控制变量的科学研究方法。高考题型与分值:1、选择题:4-6分。2、非选择题:约6分。第四节牛顿第二定

8、律考纲要求:1、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公式。2、理解力的单位(1牛顿)大小的定义。高考题型与分值:2、非选择题:约4分。第五节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考纲要求:1、会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生活、生产中的问题,通过牛顿运动定律的 应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2、通过学习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经历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相关物理问 题的过程,体会以加速度为联系纽带的力与运动关系的知识体系,形成解决问 题的基本思路,并理解正确的力与运动的关系。高考题型与分值:1、选择题:4-6分。2、非选择题:约10分。第六节超重和失重考纲要求:1、了解超重现象和失重现象。2、理解超重现象和失重现象的原因。3、知道完全失重现象。高考题型与分值:1、选择题:4-6分。第七节力学单位考纲要求:1、知道统一单位的必要性,理解什么是单位制,什么是基本单位和导出单 位。2、了解单位制的基本思路,掌握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高考题型与分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