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的作用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6376654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2.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芪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黄芪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黄芪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黄芪的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黄芪的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芪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芪的作用(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芪:性味归经性味:甘,微温。归经:归肺、脾、肝、肾经功效主治黄芪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 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 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 药用配伍补中益气(1) 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食少便溏、肢倦无力等症,常与党参、白术、 山药同用;(2) 气虚下陷、内脏下垂,如脱肛、子宫脱落、胃下垂等,常与党参、升 麻、柴胡等同用,方如补中益气汤。固表敛汗(1) 表虚自汗,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气不固,外感风寒而汗 出,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方如玉屏风

2、散;也可配浮小麦、麻黄 根等。(2) 阴虚盗汗,可与生地、麦冬等滋阴药同用。利水消肿(1) 急性肾炎水肿,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茯苓 白术等合而用之,方如防己黄芪汤;(2) 慢性肾炎水肿、脾肾虚者,常与党参、白术、茯苓同用。托疮排脓(1) 阳气虚弱,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痈疽 久不穿头,常与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川芎同用;(2) 疮疡久溃不愈,用于疮疡溃破后,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且 常配银花、皂刺、地丁等。脓液清稀,常与党参、肉桂等同用。此外,黄芪还应用于糖尿病、脑血管意外后遗症、高血压病、风湿病、多发 性神经炎、肌无力症等多种疾病。配伍禁忌表

3、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1. 本草经集注:“恶龟甲。”2. 徐之才药对:“恶龟甲、白鲜皮。”3. 医学入门本草:“苍黑气盛者禁用,表实邪旺者亦不可用,阴虚者亦宜 少用。”“畏防风。”4. 本草经疏: “功能实表,有表邪者勿用;能助气,气实者勿用;能内塞, 补不足,胸膈气闭问,肠胃有积滞者勿用;能补阳,阳盛阴虚者忌之;上焦热 盛,下焦虚寒者忌之;病人多怒,肝气不和者勿服;痘疮血分热甚者禁用。”5. 药品化义:“若气有余,表邪旺,腠理实,三焦火动,宜断戒之。至於 中风手足不遂,痰壅气闭,始终皆不加。 ”6. 本草新编: “骨蒸、痨热与中满

4、之人忌用。 ”7. 本草汇纂:“反藜芦,畏五灵脂、防风。”8. 用法与用量:1030g。9.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验方证治1、小便不通。绵黄耆二钱,水二盏,煎一盏,温服。小儿减半。总微论。2、酒疸黄疾心下懊痛,足胫满,小便黄,饮酒发赤黑黄斑,由大醉当风, 入水所致。黄耆二两,木兰一两,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肘后方。3、气虚白浊。黄芪盐炒半两,茯苓一两,为末。每服一钱,白汤下。经验良方。4、治渴补虚男子妇人诸虚不足,烦悸焦渴,面色萎黄,不能饮食,或先渴 而后发疮疖,或先痈疽而后发渴,并宜常服此药,平补气血,安和脏腑,终身可 免痈疽之疾。用绵黄耆箭杆者去芦六两,一半生焙,一半以盐水

5、润湿,饭上蒸三次,焙锉, 粉甘草一两,一半生用,一半炙黄为末。每服二钱,白汤点服,早晨、日午各一 服,亦可煎服,名黄芪六一汤。外科精要。5、老人便秘。用绵黄耆、陈皮去白各半两,为末。每服三钱,用大麻子一合,研烂,以水 滤浆,煎至乳起,入白蜜一匙,再煎沸,调药空心服,甚者不过二服。此药不冷不热,常服无秘塞之患,其效如神。和剂局方。6、肠风泻血。用黄耆、黄连等分,为末,面糊丸绿豆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孙用和秘 宝方。7、尿血沙淋痛不可忍。 用黄耆、人参等分,为末。以大萝卜一个,切一指厚大,四五片,蜜二两,淹炙令尽,不令焦,点末食无时,以盐汤下。永类方。8、吐血不止。用黄耆二钱半,紫背浮萍五钱,为

6、末。每服一钱,姜蜜水下。圣济总录。9、咳嗽脓血咽干,乃虚中有热,不可服凉药。 以好黄耆四两,甘草一两,为末。每服二钱,点汤服。席延赏方。10、肺痈得吐。用黄耆二两,为末。每服二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温服, 日三四服。圣惠方。11、甲疽疮脓生足趾甲边,赤肉突出,时常举发者。黄耆二两,“草闾”茹一两,醋浸一宿,以猪脂五合,微火上煎取二合,绞去 滓,以封疮口上,日三度,其肉自消。外台秘要12、胎动不安腹痛,下黄汁。用黄耆、川芎合一两,糯米一合,水一升,煎半升,分服。妇人良方13、阴汗湿痒。 用绵黄耆,酒炒为末,以熟猪心点吃妙。赵真人济急方。14 、痈疽内固。用黄耆、人参各一两,为末,入真龙脑一钱,

7、用生藕汁和丸绿豆大。每服二 十丸,温水下,日三服。本事方。 315、消化性溃疡 黄芪、党参、乌贼骨、茯苓各12克,当归、白芍、白及各9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 1 剂。16、表虚自汗,容易感冒生黄芪10 克,白术10 克,防风10 克。水煎服,每日 1 剂。可长期服用4。 当代临床(1)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病:治疗老年人高血压伴有下肢浮肿者,常用防己黄芪汤加葛根 有较好的消除水肿以及降压作用。防己黄芪汤是金匮要略方,经验用量为: 黄芪30g、白术12g、防己12g、甘草3g、生姜3片、红枣10粒,常去甘草,加 葛根30g,如果伴有血脂高者,加泽泻20g,胸痛头晕者,加川芎10g、丹参12g。

8、 缺血性心脏病:黄芪每日50g,水煎分3次服。治疗92例缺血性心脏病, 并分别与心痛定和丹参片作对照,结果表明,黄芪组有较好的疗效。不仅心绞痛 等症状明显缓解,而且能改善心电图、心阻抗图等临床多种客观指标。 脑血管意外:近代宁波名医范文虎擅长应用此方治疗中风偏瘫,黄芪常用 60120g。他说:“中风一症有属火、属风、属痰诸说,依法治之常不效。此乃 气虚之极,脉络瘀滞为多,独王清任补阳还五汤可信。黄芪可增至四两,连服数 十剂无妨”。补阳还五汤为清代名医王清任的经验方,其组成为:黄芪60g、当 归10g、川芎10g、赤芍药15g、桃仁10g、红花6g、地龙10g。主治半身不遂, 口眼歪斜,语言蹇涩

9、,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现代用于治 疗脑梗塞、脑血栓、糖尿病等,均有较好疗效。 脑梗塞生黄芪60克,天麻、川芎、桃仁、牛膝、莪术各10克,生当归、生丹参各 20克,钩藤15克。随证加减:阳闭者加安宫牛黄丸;阴闭者加苏合香丸;痰盛 者加半夏、胆南星、石菖蒲、茯苓、竹茹等;脱证者加人参、附子等;肝肾亏虚 者加左归丸。1日1剂,水煎2次混合,早晚分服,治疗63例,治愈(语言表达 能力正常,四肢活动自如者)17例;有效(生活基本自理者)39例,总有效率 88. 8%。 脑动脉硬化症生黄芪25克,茯苓、每藻、法夏各10克,首乌、麦冬各15克,水蛭6応 炒杏仁3克。加减:肾阳虚者加淫羊藿

10、、鹿角霜、巴戟天等;肾阴虚者加女贞子、 熟地、旱莲草、山萸肉、枸杞子;失眠多者加枣仁、夜交藤、生牡蛎等;痰浊者 加胆南星、陈皮等。1日1剂,水煎3次,早、中、晚分服,治疗48例,治愈 17例,有效30例,无效1 例。(2)急性肾小球肾炎北芪30克,沸水冲泡当茶饮,1日1剂,20天为1个疗程,治疗27例, 治愈19 例,有效 6例。(3)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黄芪50克,沸水冲泡30分钟当茶饮,1日1剂,30日为1个疗程,治疗13 例,其中2例治愈, 9例有效。(4)重症肌无力黄芪25克,仙茅12克,山茱萸、枸杞、熟地、附子、鹿角胶各10克,党 参30克,大枣20枚。加减:复视、眩晕、耳鸣者加桑

11、椹子、菊花,加重熟地、 枸杞;痰多,胸闷不适,呼吸困难加苏梗、陈皮、法夏、瓜蒌等;头痛、眼胀、 舌质紫暗或瘀点加地龙、赤芍、丹参、桃仁、红花、牛膝等;腹胀、纳差加鸡内 金、莱菔子、神曲等;夜尿多者加杜仲、益智仁、桑螵蛸等。1日1剂,水煎3 次混合,早中晚分服。(5)心律失常黄芪50克,党参、丹参各30克,麦冬、当归、附子各10克,五味子、红 花、生姜各5克,大枣20枚。加减:孕期早搏者加茶树根、胆南星;胸闷甚者 加甘松、瓜蒌皮;心悸明显者加龙齿、柏子仁、沉香、珍珠粉;纳呆便溏者加木 香、苍术、焦山楂等;肢肿胀者加大腹皮、万年青根等。1日1剂,治疗56 例, 治愈34例,有效17例,无效5例,总

12、有效率91%。( 6)银屑病 黄芪30克,当归、生地、白蒺藜各30克。水煎2次,早晚分服,有人治疗 94例,治愈63例,有效21 例,总有效率8936%。(7)慢性肾病现代名医岳美中先生,在冷庐医话黄芪粥治疗浮肿经验的启发下,创制 黄芪粥治疗小儿慢性肾炎,收到良好效果。其处方为:生黄芪30g、生苡仁30g、 赤小豆15g、鸡内金末9g、金橘饼2枚、糯米30g。先以水600ml,煮黄芪20 分钟,捞去药渣,次入苡仁、赤小豆,煮30分钟,再次入鸡内金、糯米,煮熟 成粥。作1日量,分2次服之,食后嚼服金橘饼1枚。此方对慢性肾炎、肾孟肾 炎残余的浮肿,疗效较高,消除蛋白尿也有效果。其实,单用黄芪糯米煮

13、粥也有 效果。其做法是:黄芪30-120g,糯米30-50g,先煎黄芪,取汁,后入糯米, 熬粥,每日食用。黄芪粥是中国传统的药粥,在宋代已经风行,苏轼有诗“黄芪 煮粥荐春盘”,可见苏轼是食用过黄芪粥的。民间还有用黄芪蒸鸭子治疗肾病的。做法是:活鸭1只(约1kg),黄芪60g, 先将鸭子宰杀洗净,放沸水中汆透捞出,肚中放入黄芪、生姜、葱白,放入少量 胡椒粉,并在腹中放少量水和酒,用棉线缝好,装盆内蒸2小时。去黄芪,吃肉 喝汤。一只鸭可分3天吃。可作为慢性肾病的食疗方(大众医学1999年第4 期)。临床治疗慢性肾病,常使用玉屏风散配合真武汤治疗,坚持服用,有改善肾 功能的效果。(8)糖尿病消渴多汗

14、,常一味取效。(聂文涛:食物训练与糖尿病康复)。对糖尿病伴 有浮肿、面色黄者,常用防己黄芪汤加葛根等。如果糖尿病所致的下肢溃疡或深 部血栓者,则用生黄芪60g,配合葛根30g,怀牛膝30g、石斛30g、赤芍30g、 丹参20g等。(9)肿瘤化疗放疗以及手术后患者出现贫血、浮肿,食欲不振、容易出汗及感冒等,常是应用黄芪的指征。 临床常用黄芪建中汤、十全大补汤等。曾治疗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其主要症 状为多汗、恶风,发高热,用黄芪60g、肉桂10g,配合真武汤,服药1周后, 出汗恶风显著减少,治疗1年,病情稳定,几乎未出现发热。十全大补汤是常用 的肿瘤后的体力增强剂,日本应用比较普遍。其组成为:黄

15、芪15g、肉桂3g、人 参5g、白术10g、茯苓12g、甘草3g、当归6g、川芎6g、熟地12g、白芍10g, 水煎服,日分23次服用。中国传统有丸剂和膏剂,日本有颗粒剂,主要是便于 久服。(10)慢性鼻炎常用玉屏风散:黄芪15g、白术12g、防风10g。主治气虚自汗,容易感冒 者。过敏性鼻炎、花粉症、哮喘、老人感冒等经常用。方中可加用生姜3片、红 枣10粒。(11)骨质疏松骨质疏松、腰椎病、颈椎病、贫血等,可见关节疼痛、麻木自汗等症者,可 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组成:黄芪30g、桂枝10g、白芍药15g、生姜3片、红枣 12枚。此方不可用甘草。当年范文虎治疗医家沈某之媳病肢体酸麻,曾服桂枝 汤加味治疗未效,范氏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原方,2剂即效。桂枝汤与黄芪桂枝五 物汤仅甘草、黄芪之差异,一味药的区别,效果竟然大不一样(见魏长春临证 经验集)。(12)经久不愈的溃疡黄芪是传统疮药,有生肌的作用,尤其适用于久败疮”,即溃疡久不愈合的 化脓性感染。其表现为脓水清稀,创面平塌、全身状况差。现代中医外科名医赵 炳南先生有黄芪膏一方,用黄芪浓煎成膏,加入等量蜂蜜,混均匀后备用。上消化道溃疡,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可用黄芪建中汤。组成:黄芪15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