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7年北师大环境科学真题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6368291 上传时间:2022-09-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2-07年北师大环境科学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02-07年北师大环境科学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02-07年北师大环境科学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02-07年北师大环境科学真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02-07年北师大环境科学真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2-07年北师大环境科学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2-07年北师大环境科学真题(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2002年环境科学;100分一、名词解释1、PM10和PM2.5: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称为PM10,又称为可吸入颗粒物或飘尘;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2、干沉降和湿沉降:干沉降是指颗粒物在重力作用下的沉降,或与其它物体碰撞后发生的沉降;下雨时,高空雨滴吸收包含酸性物质继而降下时再冲刷酸性物质将到地面叫湿沉降。3、农药半衰期和残留量:农药残留期的长短一般用降解半衰期或消解半衰期表示。农药的降解半衰期和消解半衰期统称为农药半衰期,降解半衰期是农药在环境中受生物或化

2、学、物理等因素的影响,分子结构遭受破坏,有半数的农药分子已经改变了原有分子状态所需的时间;消解半衰期是除农药的降解和移动总消失量达到一半时的时间。农药残留量是指残存在环境及生物体内的微量农药的量,包括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4、水质和水体:水质是指未经人类活动污染的自然界水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其动态特征;水体是指河流、湖泊、池塘、水库、沼泽、海洋以及地下水等水的聚积体。在环境学中,水体不仅包括水本身,还包括了水中的悬浮物、溶解物质、胶体物质、底质(泥)和水生物等。应把它看作是完整的生态系统或完整的自然综合体。5、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对污染物最大承受限度,在这一限度

3、内,环境质量不至于降低到有害于人类生活、生产与生存的水平,环境具有自我修复外界污染物所致损伤的能力。环境承载力是衡量地球承载力以及人与回家和谐程度的重要指标,是指在一定时期、范围下,维持人类环境系统稳定,人类活动不引起环境功能破坏发生质的变化的能力,其实质就是在维持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下,人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阈值。二、填空题1、20世纪50年代前后曾经出现了“八大公害”事件,其中水俣病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甲基汞,引起骨痛病的主要污染物是镉,引起米糠油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多氯联苯。2、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温度、化学成分、荷电等物理性质等差异,同时考虑到大气到垂直运动状况,可将大气圈分为5层

4、,从地面到空中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逸散层。3、污染物在河流中的分散作用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子扩散、湍流扩散、弥散。4、好氧有机物对河流等水体等污染主要引起两个方面的效应,一是:水体富营养化;二是:水体水质下降。5、生态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6、引起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化学物质是:氯氟烷烃、溴氟烷烃、氮氧化物。三、简答题1、光化学烟雾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形成条件?答:氮氧化物(主要是NO和NO2)和碳氢化合物(HC)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的太阳紫外线照射后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现象,称为

5、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条件是大气中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存在,大气湿度较低,而且有强的阳光照射。这样在大气中就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反应,生成一些二次污染物,如O3、醛、PAN、H2O2等。光化学烟雾一般发生在大气湿度较低、气温为2432的夏季晴天,污染高峰出现在中午或稍后。光化学烟雾是一种循环过程,白天生成,傍晚消失。2、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富营养化的水体有什么特征?答: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富营养化水体的水质下降,水的透

6、明度降低,使得阳光难以穿透水层,从而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能造成溶解氧的过饱和状态。溶解氧的过饱和以及水中溶解氧少,都对水生动物有害,造成鱼类大量死亡。同时,因为水体富营养化,水体表面生长着以蓝藻、绿藻为优势种的大量水藻,形成一层“绿色浮渣”,致使底层堆积的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和一些浮游生物产生的生物毒素也会伤害鱼类。因富营养化水中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人畜长期饮用这些物质含量超过一定标准的水,也会中毒致病。3、什么是固体废弃物?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处置方法有哪些?答:固体废弃物是指人类在生产、消费、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固体废弃物处理通常是指通过物理、化

7、学、生物、物化及生化方法把固体废物转化为适于运输、贮存、利用或处置的过程。固体废弃物处理的目标是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目前采用的主要方法包括压实、破碎、分选、固化、焚烧、生物处理等。4、环境规划编制的程序包括哪些? 环境规划工作计划 规划区自然条件现状及评价 调查研究 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区域总体规划社会、经济、能源和水资源发展利用预测 环境规划区域预测 环境预测技术方法、预测结果综合分析确定原则、目标和类型 确定环境规划目标 目标初步可达性分析指标结构、功能和效果分析 建立环境规划指标体系 指标类型选取区划基本依据 环境规划功能区划分 功能区类型专家支持系统(控制、决策) 环境规划方案优

8、化 环境保护技术政策、法规费用效益分析社会成本核算 环境规划方案协调决策 决策风险与时效性分析国家、省管理决策 环境规划方案审批 投资估算纳入国民经济计划 环境规划方案实施与管理 动态追踪控制管理四、问答题1、天然水体中存在哪些胶体物质,他们对重金属迁移转化及生物有效性有何影响?答:天然水体中的胶体一般可分为三大类:即无机胶体,包括各种次生黏土矿物和各种水合氧化物;有机胶体,包括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有机物、蛋白质、腐殖质(富里酸、腐殖酸、胡敏素)等;有机无机胶体复合体。2、根据土壤污染发生的途径,土壤污染可分为哪几种,各有何特点?如何评价土壤环境质量?答:(1)污染物进入土壤的途径主要有:

9、A、污水灌溉。用未经处理或未达到排放标准的工业污水灌溉农田是污染物进入土壤的主要途径,其后果是在灌溉渠系两侧形成污染带。属封闭式局限性污染。B、酸雨和降尘。工业排放的 SO2、NO等有害气体在大气中发生反应而形成酸雨,以自然降水形式进入土壤,引起土壤酸化。冶金工业烟囱排放的金属氧化物粉尘,则在重力作用下以降尘形式进入土壤,形成以排污工厂为中心、半径为2至3公里范围的点状污染。C、汽车排气。汽油中添加的防爆剂四乙基铅随废气排出污染土壤,行车频率高的公路两侧常形成明显的铅污染带。D、向土壤倾倒固体废弃物。堆积场所土壤直接受到污染,自然条件下的二次扩散会形成更大范围的污染。E、过量施用农药、化肥。属

10、农业区开放性的。(2)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涉及评价因子、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式。评价因子数量与项目类型取决于监测的目的和现实的经济和技术条件。评价标准常采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区域土壤背景值或部门(专业)土壤质量标准。评价模式常用污染指数法或者与其有关的评价方法。A、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一般以单项污染指数为主,指数小污染轻,指数大污染则重。当区域内土壤环境质量作为一个整体与外区域进行比较或与历史资料进行比较时除用单项污染指数外,还常用综合污染指数。土壤由于地区背景差异较大,用土壤污染累积指数更能反映土壤的人为污染程度。土壤污染物分担率可评价确定土壤的主要污染项目,污染物分担率由大到小排序,污染物主次也

11、同此序。除此之外,土壤污染超标倍数、样本超标率等统计量也能反映土壤的环境状况。B、内梅罗指数反映了各污染物对土壤的作用,同时突出了高浓度污染物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可按内梅罗污染指数,划定污染等级。C、 用区域土壤环境背景值(x)95%置信度的范围(x2s)来评价。C、综合污染指数法。3、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答:(一)面对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有限的环境容量,根据各地前些年开发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在今后西部开发中生态环境保护应把握的几个原则:(1)必须坚持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并重。西部大开发中,在加强生态建设的同时,必须坚持建设和保护并重,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努

12、力扭转边建设边破坏的局面,确保西部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2)必须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举。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开发中必须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把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的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同步实施,严格管理,确保开发建设有序进行。(3)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决策的原则。西部开发必须成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统筹兼顾,综合决策,确保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必须坚持城镇污染治理与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一起抓。在西部开发中,要区别各地不同情况和条件,抓住重点地区的重点生态问题,分类指导,全面推动城乡环境保护工作。(二)针对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各级环保部门必须更新思想观念,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切实为西部大开发的环境保护当好参谋,搞好服务,唱好主角,做好以下工作。(1)准确定位,明确工作重点。(2)建立综合决策机制,坚持科学民主决策。(3)完善法规制度,规范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4)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提高生态保护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5)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和措施,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北师大考研BBS,原帖地址: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