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污许可证暂行管理条例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6362042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排污许可证暂行管理条例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排污许可证暂行管理条例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排污许可证暂行管理条例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排污许可证暂行管理条例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排污许可证暂行管理条例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排污许可证暂行管理条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排污许可证暂行管理条例(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排污许可证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2007-11-23排污许可证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立法目的)为了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规范排污许可行为,根据 中华 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 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和中 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适用范围)国家对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排放废气、 废水、 产生环境噪声污染和固体废物的行为实行许 可证管理。 下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内直接或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

2、 个体工 商户(以下简称排污者),应按照本条例的规定申请领取排污许可证:(一)向环境排放大气污染物的;(二)直接或间接向水体排放工业废水和医疗废水以及含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病原体等有 毒有害物质的其他废水和污水的;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三)在工业生产中因使用固定的设备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或者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 物集中区域内因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固定设备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四)产生工业固体废物或者危险废物。依法需申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除外。向海洋倾倒废物、 种植业和非集约化养殖业排放污染物、 居民日常生活非集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以及机动车、铁路机车、船舶、航空器等移动源排放污染物,不适

3、用本条例。第三条 (持证排污原则、按证排污原则) ? 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排污者,不得排放污染物。排污许可证的持有者, 必须按照许可证核定的污染物种类、 控制指标和规定的方式排放 污染物。第四条 (总量控制原则) 在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流域、海域、区域,对排污者有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要求 的, 该指标纳入排污许可证管理之中。排污者排放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和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第五条 (持续削减原则) 国家鼓励排污者采取可行的经济、技术或管理等手段,实施清洁生产,持续削减其污染物排 放强度、浓度和总量。削减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可以储存,供其自身发展使用,也可以根据区域环境容量

4、和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 在保障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要求的前提下按法定程序实施有偿转 让。第六条 ? (实施主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的规定, 负责排污许可证的审批颁发与 监督管理工作。第七条 ? ( 经费保障 )地方各级政府应将排污许可证管理工作所需经费列入部门预算 , 全额保障。第二章 排污许可证的申请与受理第八条 ? (新项目排污申请条件)新建项目的排污者申请领取排污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或者重新审核同意;环评(二)有经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的污染防治设施或措施;(三)有维持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

5、的管理制度和技术能力;设施委托运行的,运行单位应取得 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四)有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和设施、装备;(五)排放污染物满足环保行政主管部门验收的要求;验收报告(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新建项目的排污者申领排污许可证,应当填报排污许可证申请表,并提交工商营业执照以及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的证明材料。第九条 (现有排污者申请条件)现有排污者申请领取排污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生产能力、工艺、设备、产品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产业政策要求;(二)有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标准和要求的污染防治设施和污染物处理能力,设施委托运行的,运行单位应取得

6、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三)按规定设置有规范化的排污口;(四)按规定应当安装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仪器的排污者,已按照国家的标准、规范安装自动监控仪器;(五)排放污染物符合环境功能区和所在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六)有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和污染防治措施(包括应急措施);(七)有生产经营的合法资质;(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现有排污者申请领取排污许可证,应当填报排污许可证申请表,并提交工商营业执照以及前款第(二)、(三)、(四)、(五)、(六)项的证明材料。向工业废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染物的,由工业废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单位申请领取排污许可证,除按前款规定提交资料外,还应提交向

7、工业废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营业执照、污 染物委托处理协议等资料。第十条 (新项目申请时间)建设单位应当在新建项目的主要环保设施和措施已与主体工程同时建成和落实, 并经环保行政主 管部门现场核实同意进入试生产后,填报临时排污许可证申请表,申请临时排污许可证。通过环保验 收的,应在收到验收合格文件之日起 10 个工作日内提交第八条第 (二)款规定的资料,填报排污许可 证申请表,申请排污许可证。排污者应当在改建、 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投入试生产前填报排污许可证变更申请表, 申请变更排 污许可证载明事项。第十一条 (申请受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排污者提出的污染物排放许可申请, 材料齐全、

8、 符合法定形式且属于职 责范围的,应予以受理,并出具书面受理凭证;对材料不齐、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场一次性告知 申请人需补正的全部内容。对不属于职责范围的,应即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出具书面凭证并告知 申请人向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第十二条 (受理方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采取电子化、窗口化等快捷、便利的方式受理污染物排放许可申请,公 开信息,优质服务,减少成本,提高效率。第三章 排污许可证的审批与颁发第十三条 (申请审批)负责审批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新建项目的排污者, 符合规定条件的颁发排污许可证, 否则不予发证; 对现有排污者符合规定条件的, 颁发排污许可证。 对未达

9、到第九条第一款第 (一) 、(五) 、(七)项规定条件的,不予发证;对未达到第九条第一款第(二)、(三)、(四)、(六)项规定 条件,且污染物超标排放的,颁发临时排污许可证,并责令限期整改。整改期限届满前 30 日内,排污者应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整改完成情况,申请领取排污 许可证。对达到整改要求的,由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颁发排污许可证;逾期未完成整改 任务的,不予颁发排污许可证,临时排污许可证自行失效。第十四条 (分级审批制度)国家对排污许可证实行分级审批颁发制度。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

10、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审批权限对排污者的排污许可证审批颁发。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行政区划范围内排污者的排污许可证审批颁发。市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确定由其监督管理排污者的排污许可证审批颁发。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行政区划范围内确定由其监督管理排污者的排污许可证审批颁发。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授权下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颁发排污许可证。 对排污许可证审批颁发权有争议的,由争议双方共同的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决定。第十五条 ? (审批程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排污许可证申请之日起 20 日内依法做出颁发或者不予颁发排污许可证的决定,并予以公布。做出

11、不予颁发决定的,应书面告知申请者,并说明理由。第十六条 (信息公开)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审查和颁发排污许可证的情况予以公告, 并定期将污染严重排污者主 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第十七条 (排污许可证种类、期限)排污许可证分排污许可证和临时排污许可证。排污许可证的有效期限最长不超过五 年。临时排污许可证的有效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第十八条 ? (排污许可证的载明事项)排污许可证分为正本和副本,正本应载明下列主要事项:(一)持有人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二)排放主要污染物的种类;(三)有效期限;(四)发证机关、发证日期和证书编号。副本除载明前款规定事项外,还应载明下列主要事项

12、:(一)污染物排放执行的国家或地方标准;(二)排污口的数量,各排污口的编号、名称、位置,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速率、方式、去向以及时段、季节要求;(三)产生污染物的主要工艺、设备;(四)污染物处理设施种类和能力;(五)污染物排放的监测和报告要求;六)年度检验记录;(七)有总量控制义务的排污者,其排污许可证中应当规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削减数量及时限;(八)有清洁生产审核义务的排污者,其排污许可证中应当规定清洁生产审核结果的要求;(九)其他应执行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的有关规定要求。第十九条 ? (信赖保护)在排污许可证有效期限内, 排污者有权按照许可证的规定依法排污。 未有法定

13、情形并经法定程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剥夺或限制该权利。第二十条 (排污许可证的变更)排污许可证持有人改变排污许可证载明事项的, 应向发证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 依法办理变更手续。因污染物排放执行的国家或地方标准、总量控制指标、环境功能区划等发生变化,需要对许可事 项进行调整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依法对排污许可证载明事项进行变更。第二十一条 (排污许可证的延续)排污许可证有效期限届满后需要继续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许可证持有人应当在有效期限 届满 30 日前向发证机关申请延续。第二十二条 (不予延续的情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排污许可证有效期满后,不予延续颁发:(一)生产能力、工艺、设备

14、、产品被列入淘汰目录,属于强制淘汰范围的;(二)污染物排放超过许可证规定的浓度或总量控制指标,经限期整改,逾期不能达标排放的;(三)排污者生产经营所在地的土地功能或环境功能经过调整,不适宜在该区域继续排放污染物的;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第二十三条 (排污许可证的补办)排污许可证发生遗失、毁损的,排污者应在15 日内向颁发机关申请补领排污许可证。第四章 监督检查第二十四条 (基本义务)在排污许可证有效期限内,排污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按规定进行排污申报登记并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准;(二)按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规范排污口和危险废物贮存场所,并设立标志;(三)保证污染防治设施及自

15、动监控设备的正常使用,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拆 除或闲置;(四)污染物排放种类、数量、浓度等不得超出排污许可证载明的控制指标,排放地点、方式、 去向等符合排污许可证的规定;(五)污染物排放的种类、数量、浓度等有重大改变的,应及时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变更申 报;(六)按规定进行监测和计量,并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排污情况;(七)按规定缴纳排污费;(八)按规定公布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接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现场检查、排污监测和年 度检验;(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第二十五条 ? (行政督察制度)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排污许可管理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下级环保主管部门在实施排污许可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第二十六条 ? (档案管理制度)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 健全排污许可证的档案管理制度, 每年将上一年度许可证的审批颁发、年度检验、撤销、吊销、注销等情况报上一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第二十七条 (年度检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每年对排污许可证载明的主要事项进行审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