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曳臂式悬架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6355492 上传时间:2023-12-1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拖曳臂式悬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拖曳臂式悬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拖曳臂式悬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拖曳臂式悬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拖曳臂式悬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拖曳臂式悬架Q目录基本简介优缺点结构分类市场前景Q编辑本段基本简介拖曳臂式悬挂我们姑且称之为半独立悬挂,从悬挂的大分类来看,所有 的悬挂可以被分成两大类,即:独立悬挂和非独立悬挂。但是在但纵臂扭转 梁悬挂上,这两个分类变得有些模糊。从悬挂结构来看属于不折不扣的非独 立悬挂,因为左右纵向摇臂被一跟粗大的扭转梁焊接在一起,但是从悬挂性 能来看,这种悬挂实现的是具有更高稳定性的全拖式独立悬挂的性能。编辑本段优缺点拖曳臂式悬挂本身具有非独立悬挂的存在的缺点但同时也兼有独立悬挂 的优点,拖曳臂式悬挂的最大优点是左右两轮的空间较大,而且车身的外倾 角没有变化,避震器不发生弯曲应力,所以摩擦小。拖曳臂式悬挂

2、的舒适性 和操控性均有限,当其刹车时除了车头较重会往下沉外,拖曳臂悬挂的后轮 也会往下沉平衡车身,无法提供精准的几何控制。主要优点:结构简单实用、占用空间最小、制造成本低 。主要缺点:承载性能差、抗侧倾能力较弱、减震性能差、舒适性有限适用车型:中小型汽车、低端SUV后悬挂不同厂家对这种悬挂的称谓不同:如:纵臂扭转梁独立悬挂,纵臂扭转 梁非独立悬挂,H型纵向摆臂悬挂等等。归根结底他们都是同一种悬挂结构 拖曳臂式悬挂,只是调教稍有不同。拖曳臂式悬架是专为后轮而设计的悬架结构,它的构成非常简单 一一以 粗状的上下摆动式拖臂实现车轮与车身或车架的硬性连接,然后以液压减震 器和螺旋弹簧充当软性连接,起到

3、吸震和支撑车身的作用,圆柱形或方形横 梁则连接左右车轮。从拖曳臂悬架的构造来看,由于左右纵摆臂被横梁连接, 因此悬架结构依旧还保持着整体桥式的特性,这也就使纵向拖臂所连接的车 轮在动态运动中外倾角不会发生变化,由此会使前轮出现转向不足,所以拖 曳臂后悬无法为车身的精确操控提供良好的保障。不过可喜的是,连接左右 纵臂的横梁在连接处为可转动式,在一定程度上可让左右车轮在小范围的空 间内自由跳动而不干扰到另一侧车轮。说到此,我们需要借助拖曳臂悬架的作动原理来看看它为什么性能如此 平平。在前面我们已经说到,拖曳臂悬架左右纵臂被一根横梁相连,因此它 在某些特性上与整体桥式悬架有相似之处。打个比方,假设一

4、辆装备拖曳臂 后悬的紧凑型轿车经过短波路面,由于左右后轮有横梁相连,所以左右两侧 车轮都会同时随起伏不平的路面抖动,尽管液压减震器和螺旋弹簧能吸收掉部分震动,但由于后悬的整体性,剩余的无法过滤掉的震动还是不可避免地 会传入车厢,因此乘坐者会感到一定的不适,这种不适说得直白点就是比较 颠。如果此时后轮装备的是多连杆悬架,左右后轮就可以分别随着各自的连 接杆进行上下运动,不会因为中间的横梁而互相干扰,那么舒适性也将大大 提高。舒适性如此,在操控性上你更是别指望拖曳臂会带给你莫大的惊喜。在 动态运动尤其是高速转向中,车身随惯性会产生一定的侧倾,前面我们提到 由于纵向拖臂所连接的车轮在转向中不会发生外

5、倾角变化,由此会造成前轮 的转向不足,所以拖曳臂悬架给人的感觉是极端操控状态下可控性较差,后 轮反映较迟钝。其实这也与左右纵臂(车轮)被横梁连接有关,因为转向时 车身会侧倾,而弯道内侧车轮会在减震器和弹簧的伸展下尽量保持与地面的 接触,左右车轮受力不均会影响到动态操控性。有两种方案倒是可以解决这 一问题,一种是更换更为先进的多连杆悬架,另一种则是导入后轮随动转向 功能。虽然拖曳臂的缺点和物理缺憾明显,但矛盾的焦点是它也存在同样突出 的优点:占用车身空间小,不会让车身在运动中发生外倾角变化,减震器不 会发生应力弯曲加剧轮胎磨损。成本低廉、结构简单的拖曳臂式悬架在组成结构上还有许多讲究之处编辑本段

6、结构分类尽管拖曳臂式悬架的结构非常简单,构成部件也非常少,但是它却可以 分为半拖曳臂式和全拖曳臂式两种类型。所谓半拖曳臂式,就是指拖臂平行或适当倾斜于车身,拖臂的前端连接 车身或车架,后端连接车轮或车轴,拖臂可以随减震器和螺旋弹簧实现上下 摆动。通常半拖曳臂式悬架结构相对简单,制造成本低,在国内常见的微型 车或紧凑型轿车如奥托、夏利、波罗以及飞度上都可以见到。而全拖曳臂式, 就是指拖臂安装于车轴上方,连接臂由后向前延伸,通常从拖臂连接端到车 轮端会有一个类似于V型的结构出现,这样的结构我们称之为全拖曳臂式。 这种悬架结构相对来说较半拖曳臂式要复杂,性能好于半拖式,通常在法系 车如标致、雪铁龙上

7、较常见。富康的拖曳臂式后悬就是典型的全拖臂式结构, 不过随着半拖曳臂式悬架结构的改善,全拖曳臂式已经非常少见了。其实在拖曳臂式悬架的构造中还有许多讲究,例如液压减震器和螺旋弹 簧的组合方式就有一体式和分离式。减震器和弹簧一体式的好处在于节省空 间,增加舒适性,在这种结构中螺旋弹簧通常阻尼系数比较小,讲究乘坐舒 适感,自然这种结构的承载能力也非常有限。减震器和弹簧分离式是通过增 加弹簧阻尼弥补一体式承载能力不足的缺憾,不过这样一来乘坐舒适性又受 到了影响,并且减震器和弹簧分开安装又比较浪费空间,所以这种结构通常 只在MPV或小型厢式车上较为常见。除了液压减震器和螺旋弹簧的组合方式有讲究外,在拖曳

8、臂悬架的设计 过程中,对连接左右拖臂的横梁也非常有讲究,因为横梁安装位置的不同会 导致车辆的行驶性能有非常大的变化。如果横梁安装位置过于靠近拖臂和车 身的连接点,那么车辆的舒适性就会非常好,但操控性会随之下降,因为这 种结构会导致车身侧倾;如果横梁安装位置过于靠近车轮中心轴位置,车辆的行驶舒适性和操控性都不会有多好,但通过性和承载性更好,因为这样一 来其性能就接近于整体桥式结构了。编辑本段市场前景市场的反馈和中庸的性能使快要落伍的拖曳臂式悬架仍然可以发挥余热在八十年代的日本,中高级轿车的后悬是非常忌讳采用拖曳臂式结构的。 因为日本的汽车在同欧美同类产品竞争时,始终在品牌和技术上受制于人, 所以

9、这迫使日本汽车厂商采用更高端和更先进的技术赶超欧美,于是大批采 用前后独立悬架的日本造汽车涌入 欧美市场,并且逐渐成为一种市场潮流。 不过欧美的大部分厂商依旧顽固地坚持使用拖曳臂式后悬结构,并不断对这 种古板的悬架结构进行改进,最终旧结构夺回了新技术抢占走的市场。在欧系车中,雪铁龙算是拖曳臂式后悬架的一个忠实拥趸。九十年代初 推向市场的ZX后悬就采用拖曳臂式,九十年代末Xsara车型取代了 ZX,后 悬依旧是拖曳臂式,而到了二十一世纪 C4取代Xsara时,后悬架仍然不折 不扣地还在使用拖曳臂式。真的是雪铁龙止步不前?但它在 WRC上用Xsara 和C4取得的优异战绩却能否定你的这一看法。实际上在雪铁龙看家本领一一 后轮随动转向技术的辅助下,拖曳臂悬架的潜力是可以随意挖掘的。拖曳臂 悬架也正是经受住了这样的考验,方才走到了今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