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范文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6348514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范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范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要用到事迹材料的地方还是许多的,事迹材料有两种用途:一是宣扬典型,二是评比先进。究竟应如何拟定事迹材料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1 每当提起朱贵珍,左邻右舍总是交口赞扬,钦佩她是一个敬老爱幼、和善博爱、教子有方的好母亲。作为一名母亲,她用无私的母爱、悉心呵护着孩子,用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生观影响和教化者他们。多年来,她用自己的爱来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家,把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处理得协调有序,夫妻恩爱,相敬如宾。对公婆敬如父母,对早亡大哥的遗孀视若姐妹,对大哥的一双子女视若己出。 夫

2、妻相敬,姑嫂互助。朱贵珍诞生于1965年1月,门前地以村村民,丈夫游明康原是四川洞南县人,192年来到门前地做了上门女婿。从今朱贵珍夫妇与她的父母哥哥嫂嫂侄儿侄女组成了一个新的八口之家家。朱贵珍和丈夫一边种地一边打工,还生育了两个儿子,日子过的舒心华蜜。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她的哥哥不幸车祸身亡,为了不让嫂嫂和不懂事的侄儿侄女难过,她对嫂嫂和侄儿侄女关怀备至,悉心照料。因父母年事已高,她和丈夫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什么活她都抢着干,有好吃好穿的总先留着给她们。嫂嫂在外工作的时候,这一去就是好几年,她帮忙照看哥哥的一双儿女,还要赡养两位多病的老人,还需抚养四个年幼的孩子,她任劳任怨,不仅把孩子

3、照看的衣食无忧,更教会他们要真诚待人、心怀善意。四个孩子不仅学习上进,品德也很好。村里的人一传十,十传百,人人都赞扬她无私有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尊敬公婆,孝敬父母,相助丈夫。作为人妻、人母和人媳的我、她不遗余力地做好一切,照看好孩子和父母,关切爱护丈夫,并不因辛苦而有丝毫的怠慢。公公婆婆的生日,她放在心上,朱贵珍总会和丈夫回到四川烧上一手父母喜爱的可口饭菜;逢年过节,她总是省吃俭用,自己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也不忘给二老买些礼物。二老年纪大了,她们每年回家一两次,为了让丈夫安心工作,公婆多享点福,她就担当起家务和照看孩子的义务。每天她都忙的像上紧了弦的发条,无论多累她都咬牙坚持着。她和丈夫深知

4、父母丧子的哀思,为此夫妻二人更加关爱父母,将心比心,对父母衣食住行多操劳,常常说宽心的话劝慰父母。父母慢慢从失去儿子的哀思中渐渐走出来,她说她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只要为了这个家庭,为父母和孩子能欢乐华蜜,她付出什么都在在所不惜,心甘情愿。二十余年来,大家庭和谐相处,互敬互爱至今,在门前地村传为美谈。和气生财,全家成员辛勤工作,家庭生活蒸蒸日上,曾受到了镇妇联五好文明家庭的表彰。辛勤工作,勤俭持家。种地务农无法照看8口大家庭,她和丈夫确定外出打工。他不怕脏累,干起了男人的活,和丈夫一起当粉刷工。常常工作到很晚,也不能按时吃饭,常常饥一顿饱一顿。一年四季从来没有穿过几回新衣服和美丽衣裳,灰头土

5、面,皮肤也变得特别粗糙,每当想放弃的时候,她想想四个孩子和四个年迈的老人,她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了。父亲常年患病,她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可是她对父亲的关爱有增无减,无论是日常起居还是看病吃药她都非常上心。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朱贵珍从无怨言。 她父亲因病去世,朱贵珍难过之余更加努力的工作,自己整整瘦了一圈,最终还清了父亲看病欠下的外债。她省吃俭用,但是却很舍得花钱在孩子和父母公婆身上。日子因她的勤劳付出变得更加和和美美,红红火火。 言传身教,以德育人。如今大儿子已经3岁,现在四川省重庆航天高校电脑系就读,小儿子在散旦读中学。朱贵珍母亲八十五岁了,由于母亲年事已高,生活时有不便,深怕母亲受到委屈,朱贵

6、珍亲力亲为,服侍母亲起居,一天两餐,从无怨言。她还常常教化孩子要孝顺,要常怀感恩之心。她说孝顺,不仅仅是养老送终,更多体现在对老人 日常生活的关爱。她言传身教,父亲辞世后,朱贵珍怕老人孤独苦闷,常陪伴她闲聊,常常带孩子来看她,让孩子讲故事给她听,让她感受天伦之乐。看到老人的笑脸,她犹如吃了蜜一样的甜。几个孩子在她的影响下,也非常孝顺长辈。她深知一个家庭,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组成一家既是缘分,能够和谐相处更是不简单,这个过程必需依靠共同努力。任何一位母亲对自已的孩子都会不计得失、不求回报,可以牺牲自已的一切,乃至生命。母爱是一种胜于一切的感情,是一种甘心付出、蜡炬成灰的思想境界。朱贵

7、珍不仅孝敬公婆,侍候父母,还哺育了两个儿子,照料了哥哥的一双儿女,将日子过得和和美美,红红火火,受到了乡邻们的一样赞扬和好评。甘心付出、不求回报、母爱胜天的行为,实现了春风细雨播洒爱,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漂亮。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2 李云宽,男,13岁,家住武安市南通乐村,目前就读于武安市第九中学12班。生活给予了这位13岁少年坚毅的品质,朴实的性格以及面对挫折的志气。和全部的3岁少年一样,李云宽阳光、自信。在武安市第九中学评比最美孝心少年的活动中,假如不是同学的举荐,我们或许就很难读懂这位朴实少年背后生活的艰辛和对家庭的担当。 两年多以前在李云宽的家中,父亲的勤劳,母亲的质朴,兄妹间的互爱,给

8、这个不是很富有的家庭总是带来欢声笑语,和谐温馨。然而当父母拿出全部积蓄修葺新屋的时候,父亲病倒了。修房加上父亲的治疗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窘境。父亲病倒了,家里失去了顶梁柱,为了生计母亲必需外出打工,当时11岁的李云宽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家里的生活重担。 由于生病,父亲四肢无力,走路太久都会摔倒,因此除了要照看弟妹衣食起居,李云宽还必需担当起家里的全部家务活如扫地、擦桌凳、洗碗、做饭,洗衣服、干农活等。为了不耽搁学习,李云宽总是白天干活,晚上学习同时还要辅导弟弟妹妹的作业,相比其他孩子来说他失去了太多玩的时间。 今年上初中以后,李云宽就必需住校了,对他来说能见到妈妈就成为了奢

9、侈。因为妈妈只有在每月开支以后才会带着微薄的薪水送到家中,然后匆忙离开,用他的话来说,妈妈离他实在太远了。住校后的另一个不便就是家里的家务活就必需积攒了。周末放假后或许别的孩子都在享受妈妈带来的美食,在家里上上网或许找同学大快朵颐地玩一场。而李永宽只能利用假期清洗一周甚至两周家里积攒下来衣物,中午时洗菜、做饭,为家里烹制一顿他们认为不错的午饭,然后先盛满一碗饭,双手送到父亲面前。每每提到此事,父亲的眼里总有泪水打转。提到肉食,那就只有姑姑来探望父亲时才能实现。父亲丢失了劳动实力,母亲又常年在外,家里的农活只能落在小云宽的身上。对他来说锄地、拔苗、播种、割棒子样样是好手。为了不给别人造成负担,他

10、一个人曾割完地里全部的棒子。假如有机会你能拉起小云宽的手,触摸手掌上的老茧时,你就会懂得生活过早得赐予了这个岁少年坚毅的品性。是啊,13岁正是一个天真灿漫,少年不识“愁味道”的年龄,然而自从父亲病倒后,小云宽却先后利用两个暑假上山捉蝎子。别的孩子可能为了好玩,或者作为一种生活体验,而云宽却是为家里增加收入。他的目的很简洁,“父亲每次买药要花好几百块钱,这样父亲就可以多买几次药”。捉蝎子难免被蝎子蛰。一个暑假下来,小云宽被蛰2多次,甚至一天被蝎子蛰到过次。就是这样也并没有阻挡云宽为父亲买药的决心,最终两个暑假小云宽挣到了70多块钱。当拿着全部的钱交给父亲时,知道这件事的全部人被感动了,于是村里人

11、把小云宽当做教化孩子的典范。 华蜜或许是心里的感动,华蜜或许是内心最简洁的一种需求。当问及捉蝎子这件事时,小云宽总是一脸华蜜地说:当赚到10块钱时,父亲给我们买了个西瓜;当赚到0块钱时,父亲给我们买了1斤排骨。对别的孩子来说这是多小的事情,小到或许都没有记忆,但对云宽来说却是一种满意,一种华蜜。“爸爸的病一天没有好,我就会始终捉下去!”小云宽一脸肃穆的告知我们。 知道生活的不易,懂得挣钱的艰难,小云宽额外珍惜每分钱的支出。每周父亲都会给他二十块钱的生活费,但小云宽却只拿5块钱。因为他觉得更多的钱应当留给父亲治病,留给弟弟上学。5块钱,对于班上的任何一个孩子来说,或许维持一天的生活开销都不够,更

12、别说一个星期。但是小云宽去总是能挤出两块钱给4岁的小妹妹买两根火腿或者买包糖。有一次班上一位同学生病了,小云宽却坚决果断地把身上仅有的2块毛钱给了生病的同学,帮他拿药。那一次,妹妹没有再吃到糖。 学校放假的时候,也是云宽最惦念妈妈的时候。看着别的同学或者座车或者爸妈接送,他多想妈妈此时就出现在自己的身边,哪怕就是用手轻抚一下自己的头。但是他又知道妈妈是在为这个家奔波,是为自己将来能够有出息。最终云宽自己选择步行,用他的话说这样就省出了路费,同时也节约了“开支”。 虽然很劳碌,虽然很清贫,小云宽却从没有丢下学习。在课任老师的眼中云宽是个听话、懂事、成果优异的好学生;在同学眼中云宽是个热心、讲信用

13、、勤快的人;班主任眼中云宽更是一个自尊、独立的人。国家每年都会有贫困生补助,云宽却没有去申请,“我不想得到别人可怜,再说也没什么好可怜的,有爸爸,有妈妈我其实很华蜜!”。怀揣着一份坚毅,一种感恩,用责任和坚毅担起一个家庭的重担,一个13岁的少年同样用行动抒写着青春最华美的篇章!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她是家中老人的精神支柱,心灵安慰,为老人排解忧虑,分担愁苦,与老人默契沟通;她是家中老人的细心家长,知己挚友,对老人真心呵护,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尊老敬老的美德,她就是东经路社区海宁路的居民张静兰。她直爽热忱的性格以及几年如一日侍奉父母的行动成为大家传送的佳话。 张静兰是东经路社区的一名退休党员,现年6

14、岁,始终置身于社区的公益活动,支持社区工作,但她照看父母大人的行动更是叫大家钦佩。这得从张静兰服侍父亲说起,她的父亲是一位从部队离休的军队干部,老人8岁,因为早年参与革命,身体落下来不少的病根子,老人身体很虚弱,作为女儿的她只要有时间就要回到父母的身边,给父母料理一些家务,做顿可口的饭菜。到 的时候,父亲的心脏病突然加重了,住到21军区医院,她更加劳碌了,白天陪护,给老人做饭送饭,晚上陪床,一连多天奔波在自家、母亲那里和医院,自己的女儿看到母亲忙的都心疼,劝她休息一下都不愿,静默地奉献着孝心,直到她父亲住院一个月后安详地离开人世。她父亲走了,父母那里剩下了一个90岁的老母亲,兄弟姐妹有的在外地

15、工作,只有退休的她每天守在母亲身旁,她父亲的离世给母亲很大的打击,因为他们相濡以沫几十年的感情很难割舍,母亲的心情非常低落,很长时间不能走出失去亲人的阴影。对母亲的状况,她特别担忧,怕时间长了压垮了母亲的身体,便常常陪老人拉呱、开玩笑,让老人快乐。俗话说:老小孩小小孩,最难照看的就是老人,90多岁的老人,身患心脏病、高血压、自己已经不能自理了,怎么也不能让老人自己生活的,生活离不开子女的照看了,张静兰本人还有很严峻的糖尿病,连带眼睛视力都下降了,自家里老公患有脑血栓后遗症,身体也须要照看,即使这样她和老公商议,照看母亲义不容辞,坚持照看,还是坚持北戴河和秦皇岛两个区来回奔波,每次坐车来回都得2

16、个小时的路程,往往是给老人做好了饭后,再坐车回到北戴河海滨给老公买菜做饭。 春天,张静兰年时已高的母亲摔倒了,胳膊摔成了骨折,张静兰为了兼顾母亲和老公想把母亲接到自家里来一起照看,可是母亲不来,没方法,张静兰就把精力放到了母亲那里,每天给老人买菜洗衣做饭,给老人做爱吃的菜饭,买爱吃的水果,把老人的生活料理的有条不紊。由于胳膊的骨折,每天还得给母亲洗脸穿衣,每顿饭都是她一口一口给老人喂下去的。记得有一次张静兰已经给老人做好了饭,但是老人不愿吃,一问才知道老人想吃饺子,张静兰二话没说就给母亲包饺子。老人的行动不便,甚至大小便都得有她服侍,根本离不开人,就连自己的女儿做了流产都照看不了,只好叫女儿住到姥姥家,老人和孩子一起照看,她的行动得到了自己女儿的理解。就是这样,她一点怨言都没有,她常说老人为我们付出那么多,照看孝顺老人是我们做儿女的责任和义务。90岁的母亲在她的照看下身体已经好多了,骨折的胳膊也康复了,老人见人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