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小区中水站300m3d设计说明书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632663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8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居住小区中水站300m3d设计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居住小区中水站300m3d设计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居住小区中水站300m3d设计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居住小区中水站300m3d设计说明书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居住小区中水站300m3d设计说明书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居住小区中水站300m3d设计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居住小区中水站300m3d设计说明书(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水站设计说明书*居住小区中 水 站设计说明书山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2015年12月目 录第一章 工程概况41.1概况41.2设计依据41.3设计规范及标准41.4设计原则51.5设计范围51.6 设计规模61.7进水水质61.8出水水质6第二章 工艺设计62.1工艺概述62.2工艺流程82.3工艺流程说明82.4配套处理构筑物及设备92.4.1格栅渠92.4.2调节池102.4.3水解酸化池112.4.4反硝化池122.4.5生物接触氧化池122.4.6斜管沉淀池142.4.7中间水池162.4.8高效过滤器162.4.9清水池172.4.10中水回用池172.4.11污泥浓缩池182.4

2、.12地下设备间18第三章 建筑设计19第四章 结构设计194.1总则194.2工程地质条件204.3抗震设防204.4其它20第五章 电气设计205.1 设计范围和供电特征215.2工程用电负荷一览表215.3动力配电225.4 照明225.5 防雷与接地23第六章 自动化及仪表设计236.1 概述236.2 仪表、自控系统的设置及主要功能24第七章 中水站总体设计247.1总平面布置原则247.2高程布置257.3管道设计25第八章 环境保护、劳动保护、节能和消防258.1 环境保护258.2 安全生产268.3 消防268.4 节能26第九章 人员编制及消耗279.1 人员编制279.2

3、 电耗279.3 药耗27第十章 经济分析2710.1 运行费用2710.2 环境效益分析2810.3 经济效益分析2810.4 总述28第一章 工程概况1.1概况随着工业化持续发展和人口急剧膨胀,水污染及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日益严峻地摆在全人类面前。科学家预测,城市缺水在21世纪将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水的危机很可能比粮食危机或石油危机更早的到来。在我国,党和政府也十分重视水资源问题,可持续发展及循环经济理论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近年来,政府不断利用经济杠杆促使人们节约用水和开辟污水再生利用的途径。中水回用工程在我国已有数年的发展历史,在目前形势下更加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根据

4、建设方的要求,本中水站按300m3/d的处理量进行设计,污水处理达标后一部分用于小区绿化、洗车、道路喷洒等,剩余中水排入市政管网。1.2设计依据 建设方提供的资料及相关标准、规范。1.3设计规范及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城市污水再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给

5、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2002)1.4设计原则在水处理系统的设计时遵循以下原则:(1)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的有关环保政策、法规、规范及标准, 确保各项出水指标达到规定的标准。(2)以保护水源、改善环境、促进发展为目的,对污水进行治理,充分发挥建设该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3)切实从建设方的角度考虑,采用处理效率高、占地少、运行费用低的污水处理工艺,中水站整体运行管理方便,操作可

6、靠,设备性能稳定。(4)通过设计中的总体优化,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节约能源,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行费用。(5)妥善处理和处置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污泥,选用噪声小的设备,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6)结合具体情况,在方便施工安装的前提下,力求构筑物布置紧凑、合理,从而节省占地。同时考虑中水站的整体建筑风格与小区建筑风格相协调一致。(7)节约能源,降低污水处理费用,努力提高污水处理的间接经济效益。(8)规范操作,实现科学现代化的管理,既保证污水处理设施的自动化管理,利于统一协调,自控系统和仪表监测力求简单实用,宜于长期使用。1.5设计范围整个中水站污水、污泥处理工艺的设计,具体范围为中水站进水格栅

7、处至中水回用池周边1米内范围。1.6 设计规模根据甲方提供的资料,本中水站的设计规模为:Qd=300m3/d,Qh=12.5m3/h1.7进水水质 根据建设方提供的资料,中水站原水为生活污水,根据以往工程经验及相关规范标准,确定中水站进水主要水质指标如下:CODCr 400mg/l BOD5 200mg/l SS 200mg/lNH3 -N 40mg/l1.8出水水质根据建设方提供的相关资料,本中水站设计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同时满足城市污水再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中绿化、冲厕标准,出水主要水质指标如下

8、:CODCr 50mg/l BOD5 10mg/l SS 10mg/lNH3 -N 5mg/l粪大肠菌群数 3个/L第二章 工艺设计2.1工艺概述该中水站进水污染物浓度较低,处理的重点是在去除有机污染物的同时去除污水中的氮、磷。根据污水处理的特点,首先进行预处理去除污水中较大的杂质及悬浮物,然后采用生化方法去除水中的COD、BOD、SS、NH3-N,最后采用过滤方法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SS,降低浊度,保证出水达到排放要求。 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类型浩繁,处理工艺的选择除考虑工艺的先进性与可靠性外,还需要兼顾工程的占地指标,以及避免噪音、异味等二次污染问题。下面比较生物接触氧化工艺、SBR工艺、曝气生

9、物滤池工艺的优缺点,比较如下:序号比较项目曝气生物滤池SBR生物接触氧化1技术可靠性可靠可靠可靠2运行管理复杂复杂简单3占地面积小小小4处理效果好好好5能耗高低低6噪音采取消音措施鼓风机采取消音措施采取消音措施7异味低低低8产泥量少较多少9工程投资高较高低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无论在运行管理,占地面积,运行费用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并且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在我国生活污水处理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适用中小水量,投产后运行稳定,处理效果良好,是国家环保局推荐的处理工艺。所以本中水站选择的工艺为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该工艺具有以下优点:1.容积负荷高,水力停留时间短,占地面积少。2.生物活性

10、高:曝气装置设在填料下,不仅供氧充分,而且对生物膜起到了搅动作用,加速了生物膜的更新,使生物膜活性提高。3.有较高的微生物浓度。一般活性污泥法的污泥浓度为23g/l,而生物接触法的污泥浓度为1020g/l。4.污泥产量低,不需污泥回流。5.出水水质好而且稳定。6.动力消耗低:由于接触氧化池内有填料存在,起到了切割气泡、增加紊动作用,增大了氧的传递系数,省去了污泥回流,也使电耗下降,一般能节省动力30。7.挂膜方便,可以间歇运行。2.2工艺流程 鼓风机 泵原水 格栅渠 调节池 水解酸化池 反硝化池 生物接触氧化池 泵(硝态氮回流) 污泥 泵 污泥浓缩池 排入就近化粪池PAC+PAM 二氧化氯发生

11、器 污泥 泵 泵斜管沉淀池 中间水池 高效过滤器 清水池 中水回用池 中水回用点2.3工艺流程说明污水管网中的污水通过排污管道自流进入格栅渠,经过格栅去除污水中的粗大悬浮物后自流进入调节池;污水经过水质、水量的调节后经泵提升进入水解酸化池,大量的水解产酸菌将污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从而进一步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出水自流进入反硝化池;反硝化细菌利用原水中的碳源,将生物接触氧化池回流而来的硝态氮转化为氮气,从而去除总氮,反硝化池出水自流进入生物接触氧化池;通过向污水中鼓风曝气,好氧微生物利用自身的呼吸作用将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水跟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能量,同时硝化细菌将污水中的氨氮转

12、化为硝态氮,从而降低COD、BOD5、氨氮等,出水自流进入斜管沉淀池;通过加药装置向污水中投加絮凝剂和助凝剂,污泥沉降于池底,上清液自流进入中间水池;中间水池出水经泵提升进入高效过滤器,污水中的悬浮物经过高密度填料的截流而被去除,出水自流进入中水回用池,经过二氧化氯消毒后,出水达到回用及排放标准。水解酸化池、斜管沉淀池的污泥经泵提升进入污泥浓缩池浓缩,定期由市政吸粪车清理。本方案在设计中对配套设备的选择尤为重视,特别是24h使用的水泵及鼓风机,我们均选用质量优良、运行稳定、噪音低的国内知名品牌。在整个系统的设计中,我们着重采取了二次污染的防治措施:中水站中主要产生臭气的构筑物均为密闭结构,可保证中水站运行后无异味产生。2.4配套处理构筑物及设备2.4.1格栅渠污水管网中的污水通过排污管道自流进入格栅渠,格栅用以去除污水中粗大的悬浮固体物,如菜叶、布条、塑料薄膜等,其主要作用是防止堵塞泵和减少后续处理构筑物的负担。格栅渠中设机械细格栅一道,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