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生物重难点突破强化练第7练理解原理,掌握操作,解决有机分子实验题北师大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6320632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生物重难点突破强化练第7练理解原理,掌握操作,解决有机分子实验题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年高考生物重难点突破强化练第7练理解原理,掌握操作,解决有机分子实验题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年高考生物重难点突破强化练第7练理解原理,掌握操作,解决有机分子实验题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年高考生物重难点突破强化练第7练理解原理,掌握操作,解决有机分子实验题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年高考生物重难点突破强化练第7练理解原理,掌握操作,解决有机分子实验题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生物重难点突破强化练第7练理解原理,掌握操作,解决有机分子实验题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生物重难点突破强化练第7练理解原理,掌握操作,解决有机分子实验题北师大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理解原理,掌握操作,解决有机分子实验题1. (2017 肇庆一模)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量取2 mL斐林试剂时应优先选用 5 mL量筒而不用10 mL量筒B. 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液体呈蓝色,加热后先变绿,再变成砖红色C. 隔水加热时,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应低于烧杯中水的液面D. 实验结束时剩余的斐林试剂应该处理掉,不可长期保存备用2. 在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正确的操作是()A. 向2 mL蛋白稀释液中先加 0.1 g/mL的NaOH溶液2 mL,振荡均匀后,再加 34滴0.01 g/mL 的 CuSO溶液B. 向2 mL蛋白稀释液中先加 34滴0.01

2、g/mL的CuSO溶液,振荡后再加 0.1 g/mL的NaOH 溶液 2 mLC. 向2 mL蛋白稀释液中同时加 0.1 g/mL的NaOH溶液2 mL和0.01 g/mL的CuSO混合液D. 在NaOH和CuSO混合液中加入 2 mL蛋白稀释液3. 青苹果汁遇碘显蓝色,熟苹果汁能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这说明()A. 青苹果中含淀粉不含糖类B. 苹果成熟时淀粉水解为还原糖C. 熟苹果中只含糖类不含淀粉D. 苹果成熟时单糖聚合成淀粉4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所运用的原理是()A. 单独利用甲基绿对细胞染色,可显示DNA在细胞中分布,从而推知 RNA的分布B. 单独利用焦宁对

3、细胞染色,可显示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从而推知DNA的分布C. 利用甲基绿一焦宁染液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D. 在细胞核、细胞质内可以分别提取到DNA和RNA由此说明DNA和RNA的分布5.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先加入斐林试剂中NaOH溶液摇匀后,再加 CuSO溶液B. 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要先将试剂A和试剂B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品试管中C. 脂肪的鉴定必须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花生切片中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D. 斐林试剂与蔗糖溶液水浴煮沸23分钟将出现砖红色沉淀6. (2017 蚌埠二中等四校联考)在还原糖、脂肪、蛋白

4、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叙述错误的 ()A. 可用斐林试剂、蒸馏水来鉴定葡萄糖和尿液中的蛋白质B. 食用花生油最好选用苏丹W染液来鉴定,而一般不选用苏丹川染液来鉴定C. 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D. 甘蔗茎的薄壁组织都含有较多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进行还原糖的鉴定7. 某人做酶的相关实验时,在试管中依次加入质量分数为3%勺可溶性淀粉溶液 2 mL,2%勺新鲜淀粉酶溶液 2 mL,放入适宜温度的热水中,保温5 min。然后加入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2 mL,摇匀,再加入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CuSO溶液34滴,摇匀,试管中液体的颜

5、色是()A. 砖红色B .无色C.蓝色D.紫色8. 以下关于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 利用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细胞中的各种生物大分子B. 西瓜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可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材料C. 在稀释的蛋清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摇匀,可看到溶液变为紫色D. 脂肪的鉴定中发现满视野都呈现橘黄色,于是滴12滴体积分数为50%勺生理盐水洗去 多余染液9. “观察DNA 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 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染液染色,再滴加焦宁染液B. 将载玻片用质量分数为8%勺盐酸处理后即用染色剂染色C. 观察时应选择染色均匀、细胞质色泽较深的区域D. 冲洗载玻片时,要用蒸

6、馏水的缓水流冲洗a、10. 取成熟到第2天和第4天的等量香蕉果肉,分别加等量的蒸馏水制成提取液,然后在c试管中各加5 mL第2天的提取液,在b、d试管中各加5 mL第4天的提取液,如图所示。在a、b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在d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煮沸。观察比较颜#色变化,结果是()建林试剂捉取液第空夭的提取液水浴朋热A.a、b试管呈蓝色,且比b颜色浅;d试管呈砖红色,且比d颜色浅B.a、b试管呈蓝色,且比b颜色深;d试管呈砖红色,且比d颜色浅C.a、b试管呈蓝色,且比b颜色浅;d试管呈砖红色,且比d颜色深D.a、b试管呈蓝色,且比b颜色深;d试管呈砖红色,且比d颜色深11. 根据“检测生

7、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鉴定成熟苹果果肉中存在还原糖所用的试剂是 ,该试剂与细胞内还原糖发生作用,形成色沉淀,因此,可用该试剂检验糖尿病病人尿液中 的存在。(2)一般选用苹果、梨等作为还原糖检测的生物材料,原因是 (3)鉴定花生子叶中存在脂肪的实验中,能将脂肪染成红色的染液是 ,用其染色时,要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而不是蒸馏水洗去浮色,这是因为鉴定黄豆组织中存在蛋白质时,向组织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的正确方法是其中双缩脲试剂 B液的量只有 4滴,而不能过量,为什么?12 红薯和土豆都富含淀粉,但红薯吃起来比土豆甜。某兴趣小组猜测土豆中可能不含酶, 所以淀粉不

8、能被分解成甜度比较高的还原糖。为验证这一说法,他们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帮 助其完成以下实验。实验原理: 淀粉能被淀粉酶水解为还原糖; 斐林试剂反应能生成砖红色沉淀。备选材料与用具:去掉淀粉与还原糖的红薯提取液,去掉淀粉的土豆提取液;双缩脲试剂A,双缩脲试剂B,斐林试剂中NaOH溶液,斐林试剂中 CuSO溶液,苏丹川染液,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 3%勺蔗糖溶液等。实验步骤:(请补充完整)第一步ABr1MB上陽屯拎的上JL应淀粉刖轨锻第二步向A、B两支试官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60 C,保温 5 min,水浴加热至第三步将等量(或等体积)的斐林试剂中NaOH溶液和斐林试剂中 CuS

9、O溶液注入C试管混合均匀后,向 A B试管中各加入1 mL,然后。实验结果预测:该实验最可能的结果是A试管内 , B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13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后,其生物活性就会丧失,这称为蛋白质的变性。现利用提 供的材料用具请你设计实验,探究乙醇能否使蛋白质变性。材料用具:质量分数为3%勺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2%勺新鲜淀粉酶溶液、蒸馏水、质 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质量浓度为 0.05 g/mL的CuSO溶液、无水乙醇、烧杯、 试管、量筒、滴管、温度计、酒精灯。(1) 实验步骤步骤具体操作A试管B试管1 mL新鲜的淀粉酶溶液1 mL新鲜的淀粉酶溶液5滴蒸馏水2 m

10、L可溶性淀粉溶液2 mL可溶性淀粉溶液摇匀后,同时放入适宜温度的温水中维持5 min配制一定量的斐林试剂步骤,B试管中需滴加 。步骤,从温水中取出 A B试管,各加入2mL摇匀,放入盛有 5065 C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3 min,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2)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a.若A试管中, B试管中,说明乙醇能使淀粉酶(蛋白质)变性;b 若A试管中, B试管中,说明乙醇不能使淀粉酶(蛋白质)变性。答案精析1. B 量取2 mL斐林试剂时应优先选用 5 mL量筒而不用10 mL量筒,用10 mL量筒误差较 大, A 正确;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液体呈现浅蓝色,加热后先变成

11、棕色,再 变成砖红色, B 错误;隔水加热时,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应低于烧杯中水的液面,确保试管中液体都能受热,C正确;斐林试剂要现用现配,不能长期保存备用,D正确。2. A 使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 应分别加入两种试剂, 而且应先加入 0.1 g/mL 的 NaOH 溶液2 mL,制造碱性环境,再加入 0.01 g/mL的CuSQ溶液34滴,这也是双缩脲试剂与斐 林试剂在使用时的不同。 3. B 淀粉属于多糖,青苹果遇碘液显蓝色,说明青苹果中含有多糖一一淀粉,A错误;根据实验现象,可判断青苹果中主要含淀粉,成熟苹果中主要含还原糖,B 正确;熟苹果汁能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熟苹果

12、中含有还原糖,但不能肯定不含淀粉,C 错误;苹果转熟时部分淀粉水解成还原糖,D错误。4. C 该实验的原理是利用了甲基绿和焦宁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焦宁使 RNA呈现红色,使用甲基绿一焦宁染液对细胞染色,显示DNA和 RNA的分布。 5. C 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要将NaOH溶液和CuSQ溶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使用,A错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要先加试剂A,后加试剂B, B错误;脂肪鉴定实验中,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C 正确;蔗糖属于非还原性糖,因而用斐林试剂在水浴煮沸条件下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D错误。6. D 用斐林试剂

13、NaOH溶液和CuSO溶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可鉴定葡萄糖,用双缩脲试剂可 鉴定尿液中的蛋白质, A正确;苏丹川染液遇脂肪的颜色反应为橘黄色,苏丹W染液遇脂肪 的颜色反应为红色,而花生油的颜色正好是橘黄色,如果使用苏丹川染液,就会出现颜色重复的现象,不容易分清,所以食用花生油最好选用苏丹W染液来鉴定,B正确;脂肪鉴定应选脂肪含量较多的材料,可选花生种子,C正确;甘蔗茎富含蔗糖,而蔗糖是非还原性糖,D错误。 7D 在试管中加入淀粉和淀粉酶,在适宜温度下,淀粉被分解,淀粉酶仍然存在,其本质是蛋白质,质量浓度为 0.1 g/mL的NaO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 0.01 g/mL的CuSO溶液因有先 后滴加顺序

14、则是双缩脲试剂,用来检测蛋白质,产生紫色反应。8C9. D 染色时,甲基绿和焦宁需混合使用,A错误;将涂片用质量分数为 8%的盐酸处理后,还需用蒸馏水冲洗才能用染色剂染色,B错误;观察时,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较浅的区域,C错误;冲洗载玻片时,要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D正确。 10B11 (1) 斐林试剂 砖红 葡萄糖(2) 可溶性还原糖含量高 组织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3) 苏丹W 苏丹W能溶于酒精中(4) 先加试剂A 2 mL,摇匀,再加试剂 B 34滴,摇匀 双缩脲试剂B过多,则会引起过多生成蓝色氢氧化铜而掩盖生成的紫色12 实验原理:还原糖实验步骤:第二步: 3%的淀粉第三步:5065 C恒温水浴 2 min实验结果预测:液体为蓝色解析 该实验中还原糖的鉴定原理: 淀粉能被淀粉酶水解为还原糖; 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由还原糖的鉴定步骤可得该实验步骤:第二步:向A、B试管加入3%的淀粉提取液,在 60 C条件下保温; 第三步:加斐林试剂,其作用条件为5065 C水浴保温2 min。实验结果预测:有还原性糖的试管出现砖红色沉淀,即A试管内液体为蓝色,B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13. (1)5滴无水乙醇 斐林试剂(2)a.出现砖红色沉淀不出现砖红色沉淀b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