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标准化专业检查表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6317693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标准化专业检查表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安全标准化专业检查表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安全标准化专业检查表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安全标准化专业检查表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安全标准化专业检查表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标准化专业检查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标准化专业检查表(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业检查表(提升系统)JC04检查项目序号检 查 主 要 内 容是否 绞车与罐笼绞车与罐笼绞车与罐笼1提升绞车是否装设有司机不离开座位即能操纵的常用闸盒保险闸,保险闸是否具有紧急自动抱闸的作用;是否在抱闸的同时提升装置自动断电。2常用闸盒保险闸施动力是否适中,制动力是否有过大或过小现象。3在下放重载时,是否检查了减速度的最低限度;在提升重载时,是否检查了减速度的最高极限。4检查防止过卷开关的设置,要设置在超过正常停车0.5米处,同时要检查过卷开关上方的过卷高度是否符合规程要求。5提升速度小于3m/s的罐笼,是否小于4m。6提升速度等于或超过3m/s的罐笼,是否小于6m。7箕斗、吊桶提升是否小于

2、4m。8当提升速度大于10m/s时,过卷高度是否小于10m。9过卷开关是否设置2个,室内室外各一个,是否室内开关在过卷时首先动作。10检查深度指示器的位置指示与提升容器在井筒中的位置是否准确无误。11深度指示器上装设有防止过卷开关,检查其安装位置是否正确。12过卷时能否触及过卷开关动作。13检查深度指示器上装设的减速信号是否声、光完备。提升容器接近井口停车位置前,安装在深度指示器上的减速信号开关是否闭合,发生减速声、光信号,提醒司机注意。14深度指示器上是否装设有限速器。15深度指示器传动系统是否起到保护作用。16升降人员容器的检查。17罐顶应设置可以打开的铁盖或铁门。18罐底必须铺满钢板。1

3、9两侧用钢板挡严,内装扶手。20进出口必须装设罐门或罐帘,高度不得小于1.2m.21罐门或罐帘下部距罐笼高度最上层不得小于1.9m,其他层净高不得小于1.8m。22罐笼一次能容纳的人数应明确规定,并应在井口公布。23超过规定人数时,井口把钩工有权制止。24单绳提升的罐笼(包括带乘人间的箕斗)必须装设可靠的防坠器。25罐笼提升的立井、井口及各水平的井底车场内,靠近井筒处,是否设置防止人员、矿车及其他物件坠落到井下的安全门。26井口安全门是否在提升信号系统内设置闭锁装置。27安全门未关闭时,是否能发出开车信号。28在井口及罐笼内部是否设置阻车器。29井口阻车器是否与罐笼停止位置相联锁。30罐笼未达

4、停止位置,能否打开阻车器。31井口、井底和中间运输巷是否都设置摇台。32是否在提升信号系统内设置闭锁装置。33摇台未抬起时,是否能发出开车信号。34木罐道任何一侧磨损量是否符合规程规定。35组合钢罐道任一侧的磨损是否超过原有厚度的50%。36钢丝绳罐道和滑套的总间隙是否符合规程规定。37在罐笼或箕斗顶上,是否装设保险伞和栏杆,活动平台拆除后,是否捆绑固定。38罐顶乘人是否佩戴保险带。39罐顶乘人检修作业时,是否有可靠的安全措施,罐顶是否有直通绞车房的信号和电话。40提升速度是否符合规程规定。41提升装置是否装有从井底到井口、从井口倒绞车司机室的信号装置。42井口信号装置是否同绞车的控制回路闭锁

5、。43是否在井口把钩工发出信号后,绞车才能启动。44检查除常用的信号装置外,是否有备用信号装置。45井底车场和井口之间、井口和绞车司机台之间。备注检查项目名称检查日期跟班班长签字安环部经理签字注:安检人员持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班后将此表交回安环科。专业检查表(通风系统)JC05检查项目序号检 查 主 要 内 容是否主通风机1用局部通风机或局部通风机群当主要通风机使用。2无主要通风机,采用自然通风。3有独立进回风系统。4主要通风机无独立双回路供电,经常停电。5主要通风机无管理制度,经常停开。6主要通风机供风量小于井下需风量。7三台以上通风机并联运转不匹配,造成一台抽,一台吸;主要通风机在不

6、稳定区或附近工作。8风流不稳定、无风、微风或反向。9主通风机串联通风。10风机状况良好。11电压、电流稳定。12风机无故障。13备有同能力的备用风机。14有双回路供电,电路保护装置齐全、可靠。15风速符合规定。16断面要求符合规定。17反风设施工作状况良好。18风门、风桥、测风站、密闭墙完好。19主通风机上各种按钮、操作杆要保证灵活可靠。20风机轴承润滑油油量添加要合适,油质要符合规定,油圈完整灵活。21风机各紧固件及联轴器防护外罩保证齐全、紧固,传动胶带松紧腰适度和无裂纹。22风机电动机碳刷要完整,滑环清洁无烧伤现象。23风机继电器整定要合格,各保险装置灵活可靠。24风机各指示仪表、保护装置

7、要齐全可靠。25通风机风门保证完好,风道内无杂物。26人工盘车要灵活,无卡阻及异常现象。27保证对通风机的供电情况良好,及设备接地情况良好。28测试主通风机的供风量是否可以满足井下的需风量。保证风流稳定,不出现无风、微风或反向的情况。29主通风机的反风设施要灵活。30有通风系统图、通风系统示意图、通风网络图、避灾路线图。31通风图件准确反映实际,重点检查风流方向、用风点风量、通风设施位置等,主要图件要求每季绘制,按月补充修改。32具备局部通风管理牌板、通风设施管理牌板、通风仪表管理牌板;牌板与实际相符。33通风记录、报表,采用井上下对照的方法进行。34通风测定报告,主要查报告中的测定时间和数据

8、可靠性;矿井至少10天进行一次全面测风,采掘工作面根据实际的需要随时测风。局部通风机35局部通风机的网罩牢固,机体稳固。36进风口附近没有易被吸入的杂物。37可参照主通风机的维护工作进行维护。通风工作面38井下采掘作业面进风的空气成分:O2 20%,CO20.5%(体积)。39井下供风量不得小于4m3/(min.人)。40硐室风速不小于0.15m/s。41掘进巷道和巷道型采场风速不小于0.25m/s。42电耙道和二次破碎巷道风速不小于0.5m/s。43井下炸药库,应有独立的回风道,充电硐室空气中氢气的含量,应补超过0.5%(按体积计算),井下所有机电硐室都应供给新鲜风流。44掘进工作面和通风部

9、良采场,应安装局部通风设备。局扇应有完善的保护装置。45局部通风的风筒口与工作面的距离:压入式通风应不超过10米,抽出式通风应不超过5米;混合式通风,压入风筒的出口应不超过10米;抽出风筒的入口应滞后压入风筒的出口5米以上。46报废的井巷和硐室的入口,应及时封闭。封闭之前,入口处应设有明显标志,禁止人员入内。报废的竖井、斜井和平巷,地面入口周围还应设有高度不低于1.5的栅栏,并标明原来井巷的名称。47风筒应吊挂平直、牢固,接头严密,避免车碰和炮崩,并应经常维护,以减少漏风,降低阻力。备注检查项目名称检查日期跟班班长签字安环科科长签字注:安检人员持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班后将此表交回安环科。

10、专业检查表(排水系统)JC06检查项目序号检 查 主 要 内 容是否水泵及排水管1是否有工作、备用和检修水泵。2检查工作水泵的能力,应能在20h内排出矿井24h的正常涌水量(包括充填水和其他用水)。3检查备用水泵的能力,应保证其工作能力未工作水泵的70%。4检查工作和备用水泵的总能力则可以在20h内排出24h的最大涌水量。5检查检修水泵的能力是否工作水泵能力的25%。6是否有工作和备用水管。7工作水管的能力能配合工作水泵在20h内排出24h的正常涌水量。8水泵各部分螺栓的松紧情况要符合要求,闸阀、止回阀要完好。9水泵润滑油的油量、油质要符合要求。10水泵注意各轴承、电动机温生情况,安全保护装置

11、要到位。11保证平衡装置正常工作,吸水管、水笼头畅通。12保证水泵正常运行,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修理,并配备备用水泵,备用水泵应保证随时可以投入正常工作。13水泵及周围环境要保持清洁,无油垢和灰尘淤积。14排水管要保持畅通,如被淤泥、杂物及矿渣堵塞,要及时清理掉,保证设备能够正常运行。15排水管如老化严重或已经破裂,应立即进行更换。16矿井井口的标高必须高于当地历史最高洪水位一米以上,并有防止地表水进入井口的措施。17对接近水体而又有断层通过的或与水体有联系的可疑地段,必须有探放水措施。18在关键巷道内设置防水门,防止泵房、中央变电所和竖井等井下关键设施被淹。备注检查项目名称检查日期跟班班长签字安

12、环科科长签字注:安检人员持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班后将此表交回安环科。专业检查表(紧急通讯、应急系统)JC07检查项目序号检 查 主 要 内 容是否水泵及排水管1检查矿山紧急通讯线路是否畅通,是否采用无线通讯方式。2检查紧急通讯设备是否完好。3检查应急救援组织人员是否合理。4检查应急救援指挥系统是否可靠。5检查配合应急救援任务的机构能否立即起到作用。6检查如若发生事故参加救灾和医疗的人员是否可以再规定的时间内感到事故地点进行救助。7检查企业是否配备了用于应急救援的各种机械和设备。8检查为应急系统开辟了逃生路线且逃生路线是否畅通。9检查是否有自救系统。通讯和应急系统10工作场所是否配备急救箱和符合风险要求的急救用品。11急救箱是否定期检查和补充。备注检查项目名称检查日期跟班班长签字安环科科长签字注:安检人员持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班后将此表交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财务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