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案全册(优秀)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6312975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教案全册(优秀)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初中物理教案全册(优秀)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初中物理教案全册(优秀)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初中物理教案全册(优秀)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初中物理教案全册(优秀)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教案全册(优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教案全册(优秀)(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物理教案全册优秀 试讲或讲课高分原则 1.作为老师,信心和责任心是第一位的.记住一点,你担心的别人也担心,所以不需要有压力. 相信自己,别人才能相信你.2.打动那些对你有好动感的评委!没有好感的自然也就感染了.用你的眼光告诉所有人,我来了,我能教好学生.3.讲课要有激情,如果抑扬不足,起码声音要大.普通话标准一点.讲话语速不要太快,如果拿捏不好,可以多多演练.这是关键!讲话要掷地有声,不要半推半就,在讲台上要有台风.语文教师要求更高,咬字清晰,语音悦耳,抑扬顿挫.4.一定要着装合体,不要穿着太前卫,毕竟教师这个职位还是要讲究矜持的,但是一定要整洁得体端庄大方,给人感觉气质非凡.5.在见到面

2、试官时要表现的大方,不要太拘禁,也不要太嚣张,给人留下稳重的印象.注意肢体语言,不要僵直地站在讲台上,运用好肢体语言.6.要在试讲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把要讲的内容的相关背景等知识了解到位,并把课的内容和这些背景结合起来,让背景知识在吸引人的同时把人引导到课本的内容上来.7.不用花费时间讲得过于仔细,只要在你讲的时候提到就可以了,让听课的评委知道你有这个环节就可以了.8.要注意跟台下评委的眼神配合,眼睛的视线不要一直停留在讲稿上,要使台下的每一个评委都以为你在看他们,注视着他们.要面带微笑,不要太严肃.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一、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 1.了解人耳感知声音传播的基本过程. 2.了解骨传导

3、. 3.知道什么是双耳效应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社会生活,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 2.通过动手动脑中的两个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搜集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 2.通过贝多芬耳聋后继续进行创作等例子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意志.二、重点和难点重点:人耳听到声音的道理;骨传声. 难点:骨传声.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靠哪种形式?声波进入人耳后,经过哪条途径,最后感觉到声音?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二新课教学1.人耳的构造 声波 鼓膜振动 听小骨与其他组织 听觉神经大 脑 在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

4、去听觉.如果仅只是传导障碍,但能通过其他途径传给听觉神经,人仍能听到声音.2.骨传声想想做做:1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旁,听音叉的声音.2用手指堵住耳朵,听音叉的声音.3请同学用手指堵住自己的耳朵,将振动的音叉的尾部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听音叉的声音.分析得出:骨头能传声.失去听觉的人能靠骨传导来听到声音.介绍贝多芬的故事. 3.双耳效应由学生自习完成.利用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间、强弱与其他特征不同来确定声音的位置. 四、作业布置教材第18-19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教师要作充分的准备,多做实验,让学生经历科学全探究过程.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噪

5、声的来源和危害.l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噪声控制的途径难点:噪声的危害以与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三、教学器材:多媒体电脑、闹钟、纸盒四、教法与学法:分组讨论法、阅读法五、教学过程放一段录像,先放出一段优美的旋律,然后放出一段嘈杂的声音.然后引入课题:优美的声音使人心情愉快,而杂乱的声音则令人心烦意乱.那么,令人心烦意乱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它对人有没有危害?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止这些声音的产生和或者削弱它呢?一噪声的来源学生活动1阅读课文

6、,分别从物理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找出噪声的含义2分组讨论:在你的周围,有哪些是噪声?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噪声的含义: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与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环境保护角度二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学生活动1阅读课文,找出噪声的等级是按什么划分的.2不同的噪声的等级对人们所产生的危害又是怎样的?3认真阅读P26的噪声分类表.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三条界线:90dB,会破坏听力;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三控制噪声复习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引起鼓膜的振动声源发生处 声音的传播

7、过程 人耳演示实验:让闹钟发出声音,过一段时间后,把纸盒将闹钟罩住,让学生比较前后声音的不同.学生活动1观察书本P 26图1.4-4,指出控制噪声的措施分别在哪里实施的;2分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治理噪声的实际例子.综合实验和学生活动内容,总结得出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3观看录像.加深对噪声的了解.四课堂小结噪声的来源和危害有哪些?怎样防治噪声?五布置作业调查学校周围有哪些噪声源,学校应该采取哪些合理的措施?六、教学后记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多,在强调一两个主要内容的同时,可以安排一定的课外练习让学生在课堂完成.光的传播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8、.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能简单解释常见的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经历探究过程,有初步的探究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5.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三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四教学难点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五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式教学法.六教学媒体激光手电、玻璃砖、白纸板、盛水的小烧杯、空烧杯、激光演示器二、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激发兴趣展示光现象收集一些光现象图片教师:

9、光把世界打扮得如此美丽动人,同学们对光感兴趣吗?二进行新课1.光源同学们,我们要看清五彩缤纷的世界,必须有光射入我们的眼睛,那么,光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思考、讨论 列举例子除了太阳、电灯之外,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体能够发光?板书:太阳、萤火虫、恒星、水母火柴、霓虹灯、蜡烛、电灯能够自然发光的物体,叫天然光源;由人类制造的发光物体,叫人造光源.讨论、交流 反馈练习 反馈练习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A月亮. B萤火虫. C水母. D霓虹灯.提出问题2.光的传播教师:手里拿着一个激光手电,它可以发光,是一个光源.有一个问题:从光源发出的光是沿着怎样的路径传播出去的? 学生:观察、思考 猜想假设

10、请同学们根据学过的知识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猜想,让学生讨论回答.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教师:到底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就用桌子上这些简单的器材去大胆设计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学生探究活动请同学们边讨论、边设计实验,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小组实验 分析实验下面我们请各小组展示一下自己的实验,请把你们通过实验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告诉大家. 讨论、交流让各组学生展示不同的实验组合:A光手电、水B激光手电、汽水瓶C激光手电、玻璃砖D激光手电、白纸E激光手电、平面镜 信息交流 得出结论让学生讨论、归纳后,老师启发、引导学生补充完整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板书: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不均匀介

11、质中,传播路线是弯的.讨论、归纳 举例同学们,你们能够列举一些有关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吗?让学生讨论回答学生:影子、皮影戏、手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排队看齐、激光准直、瞄准射击.讨论回答巩固 反馈练习:开凿隧道时为什么要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呢?练习贴近生活3.光速1同学们,喜庆节日放响炮礼花的时候,先看到礼花,还是先听到响声呢?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联系实际讨论回答光速大于声速.2讨论应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了哪些现象是属于光速大于声速的例子?观察生活关于光速究竟有多大呢?请自查课本.阅读比较同学们,回想有关声的现象,想想两者之间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小组讨论反馈3反馈练习下雨打雷时为什么先看到闪电

12、,然后才听到雷声呢?巩固练习三、本课小结1.光源;2.光的直线传播;3.光速.四、作业设计1.阅读课文有关牛郎织女的故事,想想有哪些知识? 2.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课后反思1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这节课的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常常只是简单介绍了事,但是笔者改变了旧的教学方式,提供大量器材,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经历实验过程,并在其中去想,去说,去做,去表达,去感悟,去探索物理实验反映的物理本质.发现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通过探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学生初步体会到了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解释现象产生问题的现象应用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这种探究方法,将对今后的实验研究起着不可估量的

13、作用.2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潜能整节课,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探究的状态之中,他们在思考之后,自己能去选取仪器,设计实验,想到了一些非常有创意的方法.说明学生能独立地去探索、去实践.只要给他们充分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就会激发起他们的创新潜能.生活中的透镜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二、教

14、学重点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三、教学难点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四、教具照相机,投影仪,投影片.五、学具两个直径大小相近,长约15cm的圆纸筒,凸透镜一个,半透明纸一张,玻璃板一块,水.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透镜,知道了透镜会折射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透镜,这课我们来共同认识一下生活中的透镜.板书: 生活中的透镜二展示目标:三课堂导学 1.导学照相机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境,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受到美的享受和启迪.对于照相机,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兴趣,积极思考提出问题.教师与时引导,给于鼓励.自学课本P6263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