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 几分之一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6311548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 几分之一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 几分之一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 几分之一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 几分之一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 几分之一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 几分之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 几分之一(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8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2.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3.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4.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研究欲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养成爱学习、会学习、乐学习的习惯。【重点难点】重点:几分之一。由于学生在生活中一般没有接触过小数,没有“分数”的概念。难点:让学生在头脑中建构起几分之几的表象,理解带单位

2、名称的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本课开始就创设了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分月饼”,分物品是学生生活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师就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再现生活中“分月饼”的场景,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了“平均分”,为下面教学几分之一的意义作了铺垫,同时让学生懂得“我为什么要学习分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节课,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境,提供了探究的材料和充分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

3、程中,感悟分数的含义。如:在认识几分之一时,让学生折出一张正方形的,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课时安排】建议共分7课时:1.分数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 几分之一1课时第2课时 几分之几1课时第3课时 分数的大小比较1课时2.分数的简单计算第1课时 分数的简单计算(一)1课时第2课时 分数的简单计算(二)1课时3.分数的简单应用第1课时 解决问题(一)1课时第2课时 解决问题(二)1课时1.分数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 几分之一【教学内容】教材89页91页,例1例3的内容及教材94页13题。【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

4、分数。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发散思维,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经历认识分数的过程,体验创造的快乐,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建立起分数的概念。教学难点:能够借助具体的实例说一说分数的意义。【教学准备】各种图形纸片若干张,尺子、彩色笔。【情景导入】(1)把4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可以分得多少?把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可以分得多少?(齐答)(引导出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叫做“平均分”,这也是分数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2)现在,把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可以分得多少?(抽答)“

5、一半”能用我们学过的数来表示吗?学生无法找到合适的数字来表示“一半”。教师讲解: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是这个月饼的一半,我们也可以把其中一份叫做是这个月饼的,而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们几分之一分数中的一位,于是老师引出课题(板书:几分之一)(这在学生理解了平均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了一半,通过质疑,学生发现一半不能用自己学过的数字来表示,自然产生了对新知识探索的欲望)【进行新课】(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教学例11.理解的含义。出示主题图,讲解: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两人一人一半,一半可以用来表示。(板书写法:)

6、再指着板书引导学生齐读: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写作:。请学生和同桌相互说一说二分之一是怎么产生的?(让学生直观感知二分之一产生的过程,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能够对二分之一的概念进行完整的表述。并明确一个单位内有两个)2.理解的含义。出示一个平均分成4份的月饼的主题图,提问:其中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抽答)讲解:把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板书写法:)再指着板书引导学生齐读把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写作3.迁移出概念。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4.强调几分之一是在“平均分”前提下的概念。提问:现在把月饼分成三份,其中一份是这个月

7、饼的,对吗?(同桌相互交流后,抽答,并追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针对回答对的学生,老师出示没有平均分成三份的月饼,再次提问把月饼分成三份,其中一份是这个月饼的,对吗?(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错误,此时,老师再强调讲解要“平均分”)教学例2:(实际操作折出多个几分之一加深学生对几分之一的感知,并观察他们的大小,为例3的比较大小做铺垫)请学生先动手折一折,并用彩笔涂上颜色。小组相互间展示交流:小组成员交流不同的折法,并相互说说其含义。请学生再在折出的纸上折出,也涂上颜色的部分。老师巡视,选出不同折法的几种代表,提问:他们都是表示的吗?为什么?(最后老师讲解:折法有很多种,但是只要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

8、,其中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教学例3:(通过对几分之一的理解,比较各种几分之一的大小)观察之前折出的、,提问,谁大?谁小?老师再出示相关图片:、的比较,提问,谁大?谁小?老师提问:通过以上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老师讲解:一个整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那么它的几分之一就越小。那、呢?、呢?同学们能判断了吗?(抽答)(完善对分数的认识,进一步了解分数的本质)【课堂作业】1.91页做一做第1题:看图填出几分之一。(巩固对几分之一的理解,写法)2.91页做一做第2题:看图比较两个几分之一的大小。(巩固几分之一分数间的比较)【课堂小结】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课进行小结。小语

9、:我学到了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一般地同样大的物体或图形,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课后作业】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课本94页的练习二十中的第1、2、3题。第1课时几分之一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

10、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认识了几分之一。要练说,得练听

11、。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2.让学生经历了动手折叠、观察等数学活动,增加了学生的积极性,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3.渗透“整体与部分”的数学思想,形成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使学生初步学会了与他人合作、评价与反思的意识。4.在积极寻求“分数含义”的数学活动中,初步体验了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