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孟浩然之广陵》扩写教学设计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6310459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送孟浩然之广陵》扩写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送孟浩然之广陵》扩写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送孟浩然之广陵》扩写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送孟浩然之广陵》扩写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送孟浩然之广陵》扩写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孟浩然之广陵》扩写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送孟浩然之广陵扩写教学设计一、命题思路和教学理念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送别中必然会有互诉衷肠,互致珍重的话语,但作者却惜墨如金,只寄情于江水,以水传情,更显示出开阔深远、超凡脱俗的送别意境,表达出含蓄深沉的送友之情。如何让学生自己去领略其中的意境,达到与诗人“同情共感”的艺术境界呢?老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大胆想象,把送别场面扩写成记叙文,开拓和深化了意境的创造,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二、教学目标1、读懂诗句,理解诗意,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背诵。扩写诗歌为记叙文;2、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思维的能力;3、体会诗人表达的深挚的友情和

2、依依惜别的深情。三、教学重难点凭借诗歌所描绘的形象,创设意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四、课前准备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五、教学过程1、揭题、解题,了解背景(1)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了解“之”的意思;(2)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他们是什么关系?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2、字字推敲,理解诗意(1)学生自学古诗自学要求: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典,字字推敲,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2)交流自学情况教师引导点拨,着重讨论诗中关键、意蕴深刻的字词:“西辞”“孤帆”“唯见”“尽”。3、处处想象,体会诗境(1)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

3、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2)诗人久久伫立江边,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心里会想些什么?(3)诗歌描绘了两幅画面,闭上眼睛想象是两幅什么画面?(饯行图、离别图)4、朗读诗句,熟读成诵。(1)引导悟学法字字推敲,处处想象;(2)提出:学古诗还应“熟读成诵”;(3)借助插图或想象中的画面,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背诵。5、借助诗境,说写结合(1)引导:孟浩然要去的是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扬州,时间也选择得恰当。李白对友人的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羡。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诗人,从李太白集里,我们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间有着不少赠答诗。在赠孟浩然中,李白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

4、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可见李白对孟浩然是多么敬佩,两人的情谊是多么深厚,当友人扬帆远去的时候,李白的心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假如你是诗人,你会对友人说些什么话呢?(2)想象:“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诗人墨客流连聚会之所,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带有诗意和浪漫色彩。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分别时的动作、神态和心理。(3)准备:请同学们自己寻找合作伙伴,分角色排练一下两诗人饯行、离别的情景。(4)表演: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5)扩写:根据表演效果,修改并扩写。六、习作例文及评析黄鹤楼送别送孟浩然之广陵扩写在这繁花似锦的季节里,在这滔

5、滔江水的陪伴下,在依依惜别的惆怅中,李白登高黄鹤楼,送别好友孟浩然。两人在楼上坐定,便饮酒畅谈。楼下,长江之水的磅礴气势难以掩埋住这对友人的真挚之情。李白长叹道:“孟兄,今去不知何时再见?今在此与你叙怀,往后望兄台多加珍重呀!”孟浩然提起白玉壶,斟上酒,举杯对着这长江水,感慨道:“今与小弟别在此处,来日与小弟逢在此处,来,孟兄敬你!”说完,仰天一饮而尽。李白用云汉蕴涵惆怅的眼神遥望长江,只见那水带着那情向天边奔流,永不停息。他捋了捋额上头发,举杯畅饮。孟浩然甩了甩衣袖,嗟叹道:“当今奸臣当道,想我昔日进士落第,无缘仕途,而今去扬州再谋生计。小弟你有才有能,定能锄奸报国,也了却我这一遭的心愿呀!

6、”说完起身下楼乘船。李白忙向下追去,边喊道:“兄且慢!”两人拾级而下,来到码头,再次握手言别,互道珍重。孟浩然怀着依依惜别之情,无奈地飘然而去。李白久久伫立江边,凝望着那小船消失在天际,无限惆怅如滔滔江水奔涌而来,不由得作下千古绝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评析生(1):这位同学通过丰富的想象,准确的遣词造句,把诗中原本就二三字的动作扩写出一段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如:“提起白玉壶”“斟上酒”“举杯”“一饮而尽”等,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把孟浩然依依惜别的感情刻画得淋漓尽致,使人读了以后,也不由得嗟叹不已。生(2):虽然诗中没有具体的人物语言,但是,这位同

7、学却能从中酝酿出如此丰富的情感和合理的语言,令人信服。我认为,“当今奸臣当道,想我昔日进士落第,无缘仕途,而今去扬州再谋生计”这句话,非常符合当时现状,虽没有有关的历史记载,但我觉得把孟浩然去扬州的原因诠释得天衣无缝。生(3):我很欣赏这位同学对人物的神态描写。特别是“蕴涵惆怅”“无奈”“凝望”这些词语,把孟浩然无奈离去后,李白久伫江边若有所思的神态描写得栩栩如生,更突出了诗人与好友之间那份珍贵的、真挚的友情。自我评析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开展创新性学习的最佳时机,而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这样,不仅可使文章的内容更充实,所表达的感情更

8、丰富,而且对他们未来进行创造性劳动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不全是天生的,这就需要后天的培养与发展。为了开拓学生的想象力,我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大胆想象,使学生在感受诗歌语言美、意境美、内容美的同时使心灵受到震撼,然后再要求学生以“假如我就是诗人”的假设进入原有的意境。学生根据老师的点拨,展开想象的翅膀: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这样的想象、欣赏审美使学生“畅神”于诗歌意外之意,感悟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然后想象诗人在送别中互诉衷肠,互道珍重的语言,把饯行离别的场面扩写成记叙文,开拓和深化了意境的创造,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这样读写结合,学生学得愉快,写得轻松,课堂气氛活跃,趣味盎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