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汇总五篇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6309857 上传时间:2022-08-1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5.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汇总五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关于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汇总五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关于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汇总五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关于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汇总五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关于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汇总五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汇总五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汇总五篇(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汇总五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须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打算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篇1一、 说教材沈括是宋朝闻名的科学家,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少年沈括由两句诗的内容引发思索:为什么自家院子里的桃花枯萎了,山里的桃花才刚盛开?通过上山视察最终明白了桃花迟开的缘由是山上的地势高,温度低。本课集常识性与人文性为一体,“桃花迟开的缘由”是孩子们感爱好的课外学问,沈括擅长视察思索,勇于探究的好习惯是值得学生学习的,也是平常学生们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二、 说目标

2、1、 认知目标:(1) 学习本课“沈、芳、寺、凋、院、枯、萎、约、袄、原”这十个生字,积累词语“芳菲、枯萎、盛开、七嘴八舌”。(2) 通过课文内容学习,知道山里桃花迟开的缘由是地势高,温度低。2、 技能目标:能有感情朗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并积累这些句子,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复述相关内容。3、 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要养成擅长视察,勤于思索,勇于探究的好习惯。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中的“三维概念”。一维是学问技能,二维是过程方法,三维是情感看法,价值观。其中情感看法价值观是最重要的学习目标。所以我这节课我就是想通过课文内容学习,引导学生懂得山里桃花迟开的缘由。让学生感悟到要养成擅长视察,勤于思索

3、,勇于探究的好习惯。这里要强调的是本节课三维目标的定位是从学生的实际动身,考虑到了原有的学习基础,考虑到了面对全体学生,考虑到了学生的特性发展。而目标的落实强调整体性,是强调在整体的课文学习过程中去落实三维目标,而非割裂地机械完成。整个内容都是围绕学生在比较中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三里的桃花开得迟?”绽开,由浅入深,按部就班。三、 说教学环节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谈谈我这节课对目标的落实和重点难点的突破。(一) 导入激趣 破题生疑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胜利的一半”,“爱好”又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能吸引学生的学习爱好,课也就能胜利一半了。所以我特别注意“导入”这一重要的开端。起先我先出示图片,并板书:桃花开

4、 。然后问学生:“桃花几月开?”学生依据生活阅历不难回答出桃花是三月开的。我请学生找寻课文中和他们讲解并描述的不一样的地方。学生找到诗句,我出示内容,让学生读诗句,读译文。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同时感受到了不同,在比较的过程中发觉了冲突 ,老师揭示课题,学生很自然地在冲突中产生并提出了问题:“为什么山里的桃花开得迟?”这里问题的产生非老师代替他们提出,而是学生在比较中感悟到的。这样的设计做到了“以学生为本”。在这个环节中,我依据语言环境,进行了重点生字的识字教学。如,在读到古诗的时候,讲到沈括这个人物,我出示沈括的图片介绍,让学生在了解沈括的同时记住“沈”并知道这个字的读音是前鼻音。又如“凋谢”的“

5、凋”字,我让学生用熟字加部首的方法来记住,并找找“凋谢”在文中的反义词,在学生字的同时理解了词语的意思,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字词教学。(二)、带疑深化 探讨学习这一环节是突破重点的环节,我主要通过填空的形式(出示媒体)把整个环节的内容贯穿在一起。在这里我先让学生读读课文,找找沈括当时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在有感情的朗读之后,再让学生找到山里桃花开的情景。沈括怎么知道山里的桃花会开得正茂密呢?完成填空。完成的是填空,训练的是朗读,感悟的是视察、思索、探究的过程。最终,让学生找找山上山下的不同,沈括正是从这些不同现象的比较中明白了山里桃花迟开的缘由。二年级的学生还不能连贯地表达完整的意思,这个填空形

6、式是老师给学生一个扶手,让学生能找到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并且积累这些语言文字,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在这里我特别注意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是对文本的体验,是语言积累的重点,是复述课文主要内容的扶手和依据。例如,最终一句:沈括一下子明白了的内容,是山里桃花迟开的缘由,是认知目标中的重点,这样的内容不仅要会读,还要会背,还要化为自己的语言讲出来。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依据填空内容的层层深化,我随即板书。(三)、积累运用 感悟生情学生在层层深化的语言训练之后,我又让他们进行角色的迁移,让他们做沈括,看着投影来说说自己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的经过。并且激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这是前面一个环

7、节基础上的升华,是调动学生自身积累的学问对教材进行了再创建,同时也培育了学生的想象实力和口头表达实力。有了前面反复朗读甚至背诵为铺垫,复述主要内容对学生而言就不是困难的事情了。下面是对学生进行其次次的角色迁移:假如你是妈妈,你听了沈括说的话,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妈妈对沈括说的话,就是情感目标中的内容,也是本节课老师希望学生知道的人生的真谛。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自己感悟,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其效果远远超过老师来告知他。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牢牢抓住四个字:趣 疑 练 悟。学生在学习的初始,因为爱好而读古诗,因为爱好而产生疑问,产生了疑问就要解决,通过解疑促进了语言训练,在语言训练中悟出了感情

8、。这四步不是孤立的,是紧密相连,步步推动,环环相口的。最终的课外拓展,老师布置了这样的内容:说说对生活中的哪些现象充溢新奇想知道答案的,课堂内不能解决的,自己想方法去找到答案。这样就让学生将疑问延长到了课外,同时也将课堂上学生自己感悟的象沈括那样“擅长视察,勤于思索,勇于探究”的学习习惯延长到了课外,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中国有句古话:授之鱼,不如授之渔。教给学生学问,不如教给学生获得学问的方法,因为这才是让他们授用一生的。所以我立足于课堂,将眼光延长到了课堂以外更远的地方。在“授之渔”的教学道路上,不断探究!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篇2黄山奇石是一篇看图学文,讲的是著名天下的黄山风景区有多数奇石,

9、景色奇妙,非常好玩。课文围围着“奇石”详细写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四个景点,依据岩石的形态绽开合理的想象,把岩石写得形象、逼真、好玩。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课文最终一段还简洁列举了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强调黄山的奇石许多、很好玩。本文语言浅显美丽,描述生动形象,是一篇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培育学生视察和想象实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酷爱之情的好教材。基于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视察图片,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想象实力和表达实力。三、情感看法价

10、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课文,感受黄山石的奇异,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美,激发学生酷爱大自然秀丽风光、酷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创设情境,描述画面,发展独白语言。教学难点:创设情境,描述画面,深化情境,强化感受,发展书面语言。教法选择1、情境教学法;2、问题教学法;3、延缓评价法;4、媒体协助法。学法指导1、合作学习,培育团结协作实力;2、读议结合,感知文中的意象美;3、入境促说,训练视察实力及口语表达;4、自由想象,强化感受,发展书面语言。教学时间本课我设定两课时,课文教学在其次课时。今日说课中的教学过程为其次课时。教学过程(一)出示生字卡片,多种方式复习生字(二

11、)紧扣“奇”字,破题激趣,导入新课。1、开场白,出示课题:黄山奇石2、找出关键字,破题;3、提出中心问题,导入新课。(三)通读全文,初步感知“奇”在何处。(四)创设情景,突破难点“奇”在何处。1、朗读全文;2、从重点景观中选出自己喜爱的景点,大胆描述,自由沟通,老师延缓评价;3、 以“金鸡叫天都”为例,感受文中的意象美,进行学法指导:(1)出示图片,引导想象;(2)抽读相关文字,采纳多种方式训练朗读,进行读法指导;(3)引导想象、体会文中蕴含的意象美;(4)学法小结。4、学生再选重点景观,运用学法自读自悟,沟通感受:(1) 选出景点,自行自读自悟;(2) 质疑释疑,解决字词难点;(3) 汇报沟

12、通,训练独白语言;(4) 适时评价,持续学习热忱。(五)图文结合,积累语言,感受“奇妙”自主选择景点,背诵相关文字。(六)拓展延长,训练表达,突出“奇妙”:(1)、仿照课文,自由练说;(2)、小组沟通,互评互议;(3)、全班沟通,老师点评。2、自由想象: “狮子抢球”3、仿写片段,写出“奇妙1、天狗望月2、仙女弹琴3、狮子抢球(七)课后延长,激发爱好,深化感情板书设计各种黄山奇石通通围围着一个“奇”字,大大的“?”是留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篇3一、说教材活化石是二年级上册第八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教材是以爱科学为专题编排的。本课用较为浅显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三种古生物:有

13、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的银杏树,我们的国宝大熊猫,还有稀有鱼种中华鲟。依据课标和学段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和课后练习,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学问与实力:1、相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颖、好玩的语气。过程与方法:在读书过程中,注意教给学生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在读中感悟。情感看法价值观:初步了解一些活化石的学问,有爱护珍稀动物的意识。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说教法和学法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依据新课标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本课我采纳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巧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融入文

14、本,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深切的情感体验。2、朗读感悟法。“阅读是学生、老师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多种形式、反复朗读,以读促思,读中感悟,从而加深理解体验,获得情感的熏陶。3、体验教学法。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活化石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爱护稀有动物的爱好。三、说学法因为二年级学生新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充溢着对簇新事物的敏感和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因此,我把“自主发觉”法、“合作探究”法这两种学习方法引入课堂,为学生铺设体验胜利的平台。激励他们自主学习、思索,大胆质疑,在合作探究中共同进步。本课的教学打算,须要多媒体课件和生字词卡片,课时支配:2课时。下面我重点介绍第一课时的设计思路。四

15、、说教学过程(一)、播放课件,激趣导入:1出示课件,向学生介绍一点古代生物的学问,然后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鲜活而精彩的画面能激发小学生的爱好,感受奇妙,产生憧憬之情。)2板书:化石。你见过化石吗?在哪里见过?它是什么样子的?(注意培育学生的表达实力,学生用语言的形式把看到的画面表达出来。师敬重他们的个体感受,并激励指导他们说较完整精确的话,激发其说话热忱。)3板书:活。化石怎么是活的呢?同学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带着问题读文,不相识的字借助拼音,或小组内相互帮助解决。(自主识字与小组合作的形式相结合,能提高学生的合作实力和学习效率。)2、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自读、评议、指读、齐读、开火车读、小组赛读,做猜字嬉戏等多种形式学习生字。3、沟通识字方法,用自己喜爱的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