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人小传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6296809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3.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代诗人小传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宋代诗人小传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宋代诗人小传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宋代诗人小传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宋代诗人小传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宋代诗人小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代诗人小传(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宋代诗人小传晏殊晏殊(991 年1055 年 2 月 27 日),字同叔,抚州临川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 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 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 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 兵部尚书,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 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 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 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 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 遗文、类要残本。欧阳修欧阳修(1007 年 8 月1日1072 年9月2

2、2 日),字永叔,号 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 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 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 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 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 古文章四大家”。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 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

3、,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 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王安石王安石(1021 年 12 月 18 日1086 年 5 月 21 日),字介甫, 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 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 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 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 年),任参 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 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1086 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 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 年),获谥“文”

4、,故世称王 文公。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 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 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 新的高度。在文学上,他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 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 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 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 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 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 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

5、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 世。苏轼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 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 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 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 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 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 年),因“乌 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 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 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 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

6、诗、词、散文、书、画等方 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 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 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 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 坡乐府等传世。范仲淹范仲淹(989 年 8 月 29 日1052 年 5 月 20 日),字希文,汉 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 符八年(1015 年),范仲淹苦读及第,

7、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 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 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 年), 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 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 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 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 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 年),改知颍州,范仲淹 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 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 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辛弃疾辛弃

8、疾(1140 年 5 月 28 日1207 年 10 月 3 日),原字坦夫, 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 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 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 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 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 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 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 等职。开禧三年(1207 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 师,谥号“忠敏”。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 挤、

9、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 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 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 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 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 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 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 世。李清照李清照(1084 年 3月13 日约1155 年),号易安居士,汉族 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 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 富,她小

10、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 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 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 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 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 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 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 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柳永(约 984 年约 1053 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 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 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

11、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 五年(1002 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 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 年),柳永进京 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 年),柳 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 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 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 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 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 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秦观I秦观(1049 年1100 年9月17日),江苏高

12、邮人(现高邮市 三垛镇武宁秦家垛),字少游,一字太虚。被尊为婉约派一代 词宗,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苏轼曾戏呼其为 “山抹微云君”。秦观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在秦观现存的所有 作品中,词只有三卷 100 多首,而诗有十四卷 430 多首,文 则达三十卷共 250 多篇,诗文相加,其篇幅远远超过词若干倍。杨万里杨万里(1127 年 10月29 日1206 年6月15日),字廷秀 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 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 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

13、者称其为“诚斋先 生”。绍兴二十四年(1154 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 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奉新县、国子博士、广 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 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 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 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 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 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 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 著有诚斋集等。岳7T&岳飞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抗金名将,

14、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 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于北宋末年投军,从 1128 年遇宗泽起到 1141 年为止的 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 披靡,“位至将相”。1140 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 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 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 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 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 年 1 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 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 畔栖霞岭。追

15、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 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 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 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他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 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人流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 难”的评语,表达对“岳家军”的由衷敬畏。岳飞反对宋廷 “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攻而求胜”的消极防御战略,一 贯主张积极进攻,以夺取抗金斗争的胜利;他是南宋初唯一 组织大规模进攻战役的统帅。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他的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后人另辑有文集传世。 姜夔姜夔

16、(kuD(1154-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他少年 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 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 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 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姜夔 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 序、交游、酬赠等。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 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 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 飘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姜夔晚居西湖,卒葬西 马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 平等书传世。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