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兵卫与葫芦优秀导学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6294231 上传时间:2023-11-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兵卫与葫芦优秀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清兵卫与葫芦优秀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清兵卫与葫芦优秀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清兵卫与葫芦优秀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兵卫与葫芦优秀导学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清兵卫与葫芦主备人年级九年级课型新授第(1)课时(共 1课时) 【学习目标】1、了解志贺直哉2、把握小说情节的基本模式,体会情节中的“摇摆”及结尾的跌宕;3、引导学生领会小说的内容和题旨;4、培养自己的兴趣,发展自己的个性,尊重别人的兴趣和个性学习重点:引导学生领会小说的内容和题旨 学习难点:把握小说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体会情节中的“摇摆”及结尾的跌宕。【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德国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兴趣是求知的原动力,是智慧的触发器,是才能的增长点,是成功的奠基石。古今中外,很多人在兴趣的指引下走向了成功,可是,也有很多人的兴趣被家长、老师或者社会给扼杀了

2、。今天我们学习日本作家志贺直哉的小说清兵卫与葫芦,来品味一下这是怎样一个悲剧故事。二、作家作品志贺直哉(1883-1971年),日本著名小说家,被日本评论家誉为“小说之神”。 新现实主义的第一人 。1910年,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他们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代表作长篇小说暗夜行路 三、整体把握,故事情节一个叫清兵卫的小学生热衷于葫芦,并且对鉴赏和收藏葫芦有特别的天赋,但最终在老师 父亲的压力下被迫放弃爱好的故事。四、具体分析情节提问:这篇小说的情节性(故事性)很强。而故事情节都按一定的模式运行:发

3、生发展高潮结局。请大家按照这个模式,把文章的情节主线理清。1:发生(在文章的发生部分,作者往往要展示矛盾。文章最主要的矛盾是什么?)提问1:清兵卫对葫芦的态度如何?父亲、老师是如何看待清兵卫痴迷葫芦的?清兵卫喜欢什么样的葫芦?父亲和客人喜欢什么样葫芦?2 发展 3高潮第一个矛盾的结果:第二个矛盾的结果:4情节的摇摆情节设置的技巧提问:在小说中,即使开端和结局都很简单,作家决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到底的,而是让他千折百回,最终才抵达胜利的彼岸。这就是小说中情节的摇摆。请阅读文章的高潮部分,说说作者安排了几次摇摆?摇摆的作用是什么?(1)当清兵卫上修身课玩葫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这一事件发生以后

4、,没有马上叙述其后果,而是宕开一笔,去写这个教员的爱好。(2)教员家访,父亲恰好不在。 清兵卫心跳,只求不要危及自己剩下的其他葫芦。幸亏教员只管训斥,没有注意到葫芦。 (3)刚刚松了一口气,父亲回来了,最终注意到那些葫芦,并粗暴地将之“一个一个地砸碎”。作用:5、 结尾五、主题情节反映主题我们再次把情节理一下。0.1元50元600元说明了什么?提问1:清兵卫爱什么样的葫芦?大人们爱什么样葫芦?提问2:清兵卫的生活状态怎样?他与周围的世界,周围的人关系怎样?六、拓展延伸讨论:如果你是清兵卫,你会如何与父亲沟通?如果你是清兵卫的父亲,你会怎样对待孩子的喜好?如果你是清兵卫的老师,你会怎么对待违反纪

5、律的清兵卫? 七、续写一篇文章 续写范文:自从清兵卫的父亲砸碎了他十几个葫芦以后,清兵卫就再也没有接触过葫芦。他又迷上了绘画,就像当初迷上葫芦一样,这下他的父亲又开始嘀咕了。 清兵卫失去他心爱的葫芦后,有好些天他都像丢了魂一样,整天呆呆地坐着,叫他,他也不搭理。直到一天,他在放学回家的途中,看见一个海边写生的画家,他的生活才又发生了变化。清兵卫站在画家身后,看到碧蓝的大海、雪白的浪花和天空飞翔的海鸥,在画家的笔下犹如赋予了生命一样。他激动得脸颊通红,两眼放光,着魔地看着画家行云流水般地挥舞着画笔。直到夕阳收起最后一抹余晖,那画家收拾好画具离开,他才若有所思地回家了。 自那以后,小镇上的人们常常

6、看见一个孩子在海边、码头画画,那个孩子就是清兵卫,他是那样的着迷,几乎天天放学都要去写生,回到家里就端着画报,一个人躲在屋里。他父亲常常嘀咕说这孩子又中邪了,好几次要拿筷子吃饭,可伸手抓过去却像是在拿画笔。 清兵卫走在路上,只要看见有画,他就会停下来看个仔细,常常忘了时间,若遇见有人在写生,更是诸事忘到脑后,非要看到人家收拾好画具走了以后,他才肯回家,为这他没少挨父亲的骂。他为了画好暴风雨时的大海,一有暴风雨来临,他就披上雨衣,躲到海边的岩洞里专注地观察大海的咆哮,直到他画了一幅画,即是一只海燕在暴风雨中与大海搏击,他将画送给了那位卖给他葫芦的老婆婆。 清兵卫还喜欢画人物肖像,他喜欢观察各种人

7、的特征与他们的职业特点,所以小镇街头的小贩、渔民和许许多多劳动的人都成了他的素材。然而,一次上课时,他一边观察讲台上的教员,一边给他画素描。不幸的是,他被发现了,当教员看到自己在讲台上的形象,被如此生动地表现在纸上时,他怒不可遏了。当晚,清兵卫的家里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即教员带着那素描家访来了,清兵卫的父亲当着教员的面用斧子劈碎了清兵卫所有的画具,那教员满意地离开了清兵卫的家。清兵卫面无血色,默默地收拾好画具的残骸,准备将它们葬在海边。从此,小镇上的人们再见不到那背着画夹的熟悉背影。 清兵卫的绘画生涯仿佛就此结束,然而他给老婆婆的那幅画,后来却被一个旅游的画商看中了,卖了个高价钱。据说,当你盯着海浪看时,海燕仿佛就要被吞噬了,可是当你盯着海燕看时,海燕却像是冲出海浪,冲上云霄了。听那画商说那是利用了视觉误差的效果。 点评 文章抓住了清兵卫因父亲砸碎了他的葫芦而像丢了魂一样切入,写清兵卫在这时遇上了画家写生并深深地触动了他,从此以后,他就迷上了绘画,但结局和原文一样,爱好最终被父亲和老师扼杀了。作者还抓住细节描写去刻画人物性格。如“好几次要拿筷子吃饭,可伸手抓过去却像是在拿画笔。”这句刻画了清兵卫爱绘画已达到如痴的地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