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对联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6291172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对联公开课一等奖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走进对联公开课一等奖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走进对联公开课一等奖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走进对联公开课一等奖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走进对联公开课一等奖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进对联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对联公开课一等奖教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走进对联【教学目的】: 1、理解对联的基本特点。 2、掌握对联的拟写措施,尝试对对子。 3、激发学生对祖国老式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理解对联的特点并掌握对联的拟写。【教学难点】: 尝试对对子。【教学措施】: 以学生活动为主,点拨启发,引导讨论,交流探究。【学时安排】:一学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春节的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春联能给人带来欢乐,能为节日增添喜庆,能让我们感受到春的气息,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春联,走近对联,感受那浓浓的老式文化的气息。 其实,春联只是对联中的一类。在国内历代文学百花苑中,最香醇艳丽的一枝是诗歌,最独特秀雅的一朵是对联。你们收集了诸多资

2、料,谁来说说从这些资料中你对对联有了怎么样的结识? 二、对联的来源及历史发展: 对联的含义 对联,雅一点称楹联,俗一点叫对子,就是两两相对的句子。例如:秀山轻雨青山秀;香柏鼓风古柏香。 1、来源:桃符的传说宋代王安石在元日这首诗中写道:“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形容初日的光亮。诗中的“桃”和“符”是互文,意即总把新桃符换下旧桃符-除旧布新。有关桃符有个美丽的传说。好久此前,相传在东海里有一种神鬼出没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叫度朔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

3、(n sh)、郁垒( l)。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她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觉得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随着时代的变化,桃符自身也在变化,后来人们又将两个神仙的名字写在桃符上,替代画像,再后来,又发展到“题桃符”,即将字数相等、构造对称、意思相应的短诗题写在桃符上,这就是春联的前身。2、 发展:到了唐后来,开始把桃符上的门神神荼和郁垒换成了秦琼(秦叔宝)和尉迟恭(尉迟敬德)。

4、3、 再发展:到了五代,桃符上开始浮现联语,替代了神荼和郁垒的名字,人们一般都在上面写上某些吉利的词句。宋太祖乾德二年,后蜀君主孟昶于除夕令学士幸寅逊题桃符志喜,蜀主对学士所题词语不满意,即挥毫书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孟昶的题词变化了传说中桃符的内容与性质,使桃符由本来驱鬼的桃木牌变为体现某种思想的特殊文体联语。有些专家觉得孟昶的题词是国内的第一副春联。 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4、 盛行: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为庆祝开国立业,在除夕时传旨,公卿士庶门上须贴春联一幅。这种把“题桃符”

5、变成张贴春联的习俗,一夜之间,由宫廷豪门推广到了百姓门户。第二天清早(大年初一),朱元璋微服出行,漫步大街小巷,鉴赏春联。当她发既有一屠户人家因没钱买纸因此没贴春联时,她便命人取来纸墨,当下挥毫,为屠户题下一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 令: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的世界最早的春联是:“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这幅春联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卷号为斯坦因0610)上,该遗书记录十二副在岁日、立春日所写的春联。该联为排列序位中的第一副,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较后蜀主孟昶的题门联早240年。“三阳始布;四序初开”打破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世界纪录,入选

6、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早的春联。目前我们说的对联,又叫对子、楹联、楹帖、联语,是国内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老式文学形式。常用的有春联(含节日联)、门联(含行业联)、喜联、挽联、堂联、名胜古迹联、文艺作品联、杂类等。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合,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斤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批”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书写时,要注意上下联都是竖行书写,从上写到下,中间不加标点符号。书写要讲求美观,必须字字对称、行款整洁。张贴时

7、,要按照老式习惯,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左右以面对欣赏者为分别。 三、对联故事 1、 王羲之故事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书法盖世,为世人所景仰,她写的对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春联,惟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措施。 王羲之想了又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副,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与门前: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夜间果然又有人前去偷揭。可在月光下一看,见这副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家,可也不能将这副布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她只得溜走了。 初一上午天刚亮,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昨日剪

8、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围观人,人们一看,对联变成: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众人一看,齐声喝采,拍掌称妙。 、李白戏权臣 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的才华,心里很不服,总想奚落她一番。一天,杨国忠想出一种措施,约李白去对三步句。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看着李白,讥讽道: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锯”谐“句”,“猴儿”暗指李白。李白听了,微微一笑说:“请大人起步,三步内对不上,算我输。”杨国忠想赶紧走完三步,但刚跨出一步,李白便指着杨国忠的脚喊道:匹马隐身泥里,看畜生如何出蹄!“蹄”谐“题”,与上联对得很工。杨国忠本想占便宜,却反被李白羞辱了一番,刚抬脚就被讥为“畜生出蹄”,

9、弄得她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十分尴尬。 3、吕蒙正不平则鸣 郑板桥救济百姓北宋丞相吕蒙正,河南洛阳人。相传在她年轻时,穷困潦倒,对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十分不满。春节到了,家里空无一物,她一气之下,写了一副怪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是:南北。怪联贴出后,穷朋友们一种个都来观看。她们先是莫名其妙,待领悟过来,不由得拍手称快。本来,此联的寓意是:缺衣(一)少食(十),没有“东西”。一年春节前夕,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去郊外办事,路过一家门前,看见门上贴着一副对联。郑板桥读后,掉头就往自己家里跑。不一会儿,她扛来一袋粮食,还拿着几件衣服和一块肉,急匆匆地走进那户人家。只见屋里的人缺

10、吃少穿,愁眉苦脸,送来的粮食、衣物正好救了她们的急,一家老小十分感谢郑板桥。奇怪的是,郑板桥和这家人素不相识,却从门前的对联里看出了这家人的贫困和急需。、对哑联苏东坡被贬黄州后的一天傍晚,她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苏轼忽然用手往岸上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后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狗啃河上骨 水流东坡诗5、秦观和苏小妹的故事新婚之夜,苏小妹欲试新郎秦少游之才,将秦拒之门外并出对曰:“闭门推出窗前月”。秦少游左思右想不得其对,徘徊长廓。苏东坡见状,虽替妹夫焦急,却又不便代劳。忽然,她灵机一动,拾起一块石头,投进

11、盛满清水的花缸里。秦少游听到“卟通”一声,顿时领悟,脱口而出“投石冲开水底天”。苏小妹闻声大喜,匆匆迎进新郎。三、对联的形式 (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其格式、体律逐渐完备,种类越来越多。就上下联的对仗方式来讲,大体上可以分为五类: 1、工对 工对,也称严式对。就是上下联的文字、语句对仗十分工整、贴切。即词性相称、节奏相似、构造相似。请看下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联中“沧”对“蓝”均为颜色词,“海”对“田”均为地理名词,“月”对“日”均为天文名词,“明”对“暖”均为形容词,“珠”对“玉”均为珠宝名称,“有”对“生”均为动词,“泪”对“烟”均为名词,上下词性相对十分严格,可谓工对之佳

12、作。 再如郑板桥的一副题联,对仗也相称工巧: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 “春”对“夜”对天文名词相对,“风”对“雨”亦然,“放”对“瞒”为动词相对,“胆”对“人”为名词相对,这里的“放胆”对“瞒人”更显其工,“来”对“去”为动词相对,“梳”对“润”为动词相对,“柳”对“花”为花木类名词相对,初学做联,应多遵循这种对仗手法。 再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在联语中,“芦苇“和“竹笋”同属名词,尽管构造方式不同(前者为联合式,后者为偏正式),也算工对之列。如果对仗刻意求工,反成纤巧,并不可取。 2、宽对 宽对,就是指联中的绝大部分对仗工整,这是相对于工对而言的。

13、宽对与工对无明显界线,一般觉得,半对半不对就属宽对,就是说做到词性相似、句法构造相似的对仗就可以了。 如厦门太平岩联:石为迎宾开口笑;山能做主乐天成。联中“石”与“山”、“迎宾”与“做主”对仗甚工,但“开口笑”与“乐天成”则不严谨。不仅构造不同,并且“笑”与“成”词类也不相对。我们称其为宽对。 尚有北京梁家园春云楼联,也属宽对:槛外远山排闼绕;楼前积水当湖看。 “远”对“积”,词类明显不同,但再看“远山”、“积水”却又近似,可以相对。这就是工对与宽对的区别所在。 红楼梦里林黛玉和香菱谈诗说:“若有了奇句,平仄虚实不对也使得的。”提出了“不以辞害意”的宗旨。一副对联,形式固然重要,但重要还是其内

14、容。古人倡导只要体现手法好,可以破格,要格律服从于内容。 3、当句对当句对也称句中对、自对。对联不仅要做到上下相对,有的多句联(或长联)本句之内前后也相对。它不仅可以解决在某些词语求对时遇到的困难,并且可使对联,特别是较长的联对灵活多变,产生抑扬顿挫的音律效果,如岳飞墓联:将军报国,宰相和戎,义愤动千秋,臣节无惭追壮缪;庙拓明朔,陵依霞岭,馨香绵万载,孤忠共喻有蕲王。联中的“将军报国”不仅对下联的“庙拓阳朔”,并且还与本句的“宰相和戎”相对仗。下联亦然。此种对句形式音乐感强,使人读之上口,铿锵有致。 4、单句对有的联在本句中自对,但上下句却不相对,我们称之为单句对,如苏州月驾轩联:在山泉清,出

15、山泉浊;陆居非屋,水居非舟。 上联句中“在山泉清”对“出山泉浊”,却不能与“陆居非屋”相对,如构造得体,浑然一气,符合单句对的规定,自然可觉得用。 5、借对 借对就是运用汉语的特殊特性,在一词语同步具有两种意义的状态下,作者在联中用的甲义,又借用它的乙义同另一词相对,如:人近百年犹赤子;天留二老看玄孙。联中在用“赤子”(初生婴儿)和“玄孙”(曾孙之子)的甲义相对的同步,又借“赤”(红色)和“玄”(黑色)的乙义相对。 有的这种对仗不借语义而借语音,如:尧天舜日舒清景;晋水泉山映紫云。 即在上联中借用与“青”同音的“清”与“紫”相对。有的还可以借构造相似的词语来相对,如湖南桃花源联:境辟太元年,看流水桃花,洞口不生寄奴草;地犹武陵郡,喜垂鬓黄发,村中时见避秦人。 联中“寄奴”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构词方式属动宾式,与下联动宾构造“避秦”相对 (二)就上下联的语意关系上来讲,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1、正对所谓正对,亦叫同类对、并列式。就是上下联的内容基本相似,它们互为关联,互为补充,阐明的是一种方面的意思。但两者又合谐地处在统一的意境中。如:春水接天长,一网收来鱼满载;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