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黄河流域的山东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6290350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64.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位于黄河流域的山东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位于黄河流域的山东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位于黄河流域的山东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位于黄河流域的山东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位于黄河流域的山东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位于黄河流域的山东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位于黄河流域的山东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位于黄河流域的山东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现已发现最早的山东古人类 “沂源人”距今约40-50万年。细石器时代是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 后李文化、北辛文化等时期的遗址在山东的发掘也显示了当时山东地区文明的高 度发展。几万年来,山东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为中国文明史上璀璨的一页。一、细石器时代读一读什么是细石器?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细石器是指形状细小的一种打击石器。用打击法打出的细石核、 细石叶及其加工品。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盛行于中石器时代。这 种石器长度一般在23厘米,常见器形有石叶、石镞、小石刀、石 片等(省博有具体实物)。在考古学上,“细石器时代”是以细小的打制石器 为主要特征的

2、石器时代,是介于旧石器时代晚期与新石器时代早期之间的过渡阶 段,过去习惯上称为“中石器时代”,这一阶段的文化,突出特点是石器遗存往 往以细小石器为主,所以通常被称为“细石器文化”。山东有哪些地区是细石器时代的代表?网上搜集资料,举例分二、后李文化后李文化是中国黄河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首次发掘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后李文化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于山东泰沂山脉以北、小清河以南的冲积地带,经碳十四测定,年代约为距今8500-7500年之间。后李遗址是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配合济南至青岛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时发现 的。经过正式发掘的遗址主要有临淄后李、潍坊前埠下、张店彭家庄、章丘小荆山、 西河、邹平孙家、

3、西南村、长清月庄等。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北方发现的最早的新石 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之一,被列为199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以发掘面积较大的西河遗址为例,主要遗存有房址、石器、骨器、陶器等。房址 均为半地穴式,深度0.3-0.4米,形制多为圆角方形,面积30-50平方米,一些房屋 的地面和墙壁发现了烧烤痕迹。石器有磨制和打制,包括石磨盘、石磨棒、石斧、石 凿等。骨器有骨锥、骨镖、骨匕、骨镞等。陶器多红褐、灰褐色,火候不高,制作工 艺为泥条盘筑、泥片贴塑,器表多素面,流行附加堆纹、压印纹等,器形以圜底器为 主,亦有少量平底器和矮圈足器。一墓葬在后李遗址有发现,均为单人仰身直肢葬,随 葬品极少。方案

4、设计:方案设计:请同学们尝试设计个研究后李文化意义的方案。小组共同确定要研究的问题,制定一个研究方案,并在班内交流一下。研究内容名称小组成员姓名 及所在班级研究的基本目标研究内容研究过程人员分工预计研究成果形式三、北辛文化北辜文他千年前至六千年前的一个母系氏族部落的聚居地遗址,大致分布在以山东泰安为中心,在青岛、莱芜等山东大部地 区皆有发现,与后李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岳石文化相联系,构成文化 链条。北辛文化发现以来,经过发掘的遗址有滕州北辛、邳县大墩子、兖州王因 和西桑园、汶上东贾柏村、泰安大汶口、邹平苑城、临淄后李官庄、章丘王官、 青州桃园、兰陵县于官庄等10余处。裁来汇报同学们,自

5、己动手搜集一下北辛文化时期的农业特征、农业生 产工具以及北辛文化的历史起源。记得跟同组的同学分享自己 的搜集成果呀!同学们,你们知道北辛文化时期都有哪些陶器吗?主要有黄褐陶鼎、指甲纹红陶钵、钵形鼎和鸟形规鬲,我们通过一下图片来了解 下它们。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北辛文化的发现有什么意义呢?小提示:可以从出土的北辛时期的文物来思考 一下它们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我的回答1、2、3、4、知识拓展:1. 黄褐陶鼎,炊器。夹砂黄褐陶,火候较低,质地粗疏,手工制作。通高37.5厘米。口径23.5厘米。口微敛, 腹深微鼓,下收成尖底,圆锥状高足。口沿外有一周锯齿状窄条堆纹和两两对称的四个小鼻。 有盖,呈覆盆状,上

6、置弧形提手。盖与腹部均饰短窄条堆纹组成的曲折纹,壁上残存加工时 所留细篦状痕。器形朴实,装饰简练,为北辛文化的典型器物。1979年滕州市北辛遗址出 土,藏滕州市博物馆。2. 鸟形鬻,炊煮器。泥质灰褐陶,手工制作。长24.4厘米,高19.1厘米。通体仿鸟形,引颈昂首,尖喙,小圆 耳。腹宽肥扁圆,底平,设三矮足,前二后一。脊背两侧各有一小扳金,呈翅形。尾竖起, 呈上阔的喇叭形,是为流口。1983年长岛县北庄遗址一期文化层出土,藏长岛县博物馆。3. 指甲纹红陶钵,盛器。泥质红陶,手工制作。高7.7厘米,口径20.8厘米,底径7.5厘米。器内外施红陶衣,打磨 光滑。口微敛,腹微鼓,下部内收成小平底。通

7、体饰指甲印纹,排列有序。制作精巧,纹饰 新颖,为北辛文化的典型器物。1979年滕州市北辛遗址出土,滕州市博物馆收藏。4. 钵形鼎,炊煮器。B来汇报夹砂红褐陶,质地较粗疏,手工制作。通高16.3厘米,口径20.5厘米。敞口,圜底,呈钵 形。口沿外侧饰附加堆纹,三足侧扁形,外缘饰齿纹。是新石器时代白石村一期文化的代表 性器物。1981年烟台白石村遗址出土,藏烟台市博物馆。1、想象一下,细石器时代、后李时期、北辛时期的人们靠什 么生活呢?(细石器文化传统可能与当时人类以狩猎为主的生 活方式有关。)2、关于细石器时代、后李文化与北辛文化,山东省博物馆里 有很多实物,请大家认真观察,向你的同学、家人介绍一下你 所了解到的知识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