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样本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6287327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公共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样本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我国公共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样本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我国公共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样本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我国公共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样本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我国公共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样本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公共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样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公共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样本(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 中国经济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可是, 中国当前仍处于转型为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频发的公共安全事故会成为极大的社会安全隐患。由此, 公共安全问题已成为当前中国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 归纳总结法、 比较分析法等多种方法, 对公共安全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阐述了公共安全管理问题研究的背景、 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然后深刻剖析了中国现阶段公共安全管理工作中仍存在的问题。最后, 针对中国当前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完善中国

2、公共安全管理的对策, 旨在最大程度的减少中国公共安全事故, 保证人民生活、 生产等的顺利进行, 构建更加和谐、 幸福的社会。关键词: 公共安全; 公共安全管理; 国际经验; 对策建议目 录一、 绪论3( 一)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3( 二) 研究的现状3( 三)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4二、 公共安全管理概述6( 一) 公共安全管理的概念及其内涵6( 二) 公共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6三、 中国现阶段公共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8( 一) 中国公共安全管理的现状8( 二) 存在的问题9( 三) 存在问题的原因10四、 完善中国公共安全管理的对策12( 一) 加强公共安全管理的法律体系建设12( 二)

3、完善公共安全管理的机构设置12( 三) 加快建立日常管理与应急处理相结合的全面管理方式12( 四) 构建多元化公共安全管理创新机制13( 五) 提高公共安全管理的专业技术水平13( 六) 多途径提高政府和公民对公共安全管理的意识13五、 结论15致 谢16参考文献17一、 绪论( 一)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当前, 中国仍处于转型为现代化社会的关键时期,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两大主题, 而公共安全问题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在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的背景下,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 中国经济发展迅猛, 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与此同时, 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 近

4、年来国内灾害灾难事故、 生产安全事故、 食品安全事故等各类公共安全事故频发, 不但给民众造成巨大经济与精神损失, 也引起了不同程度的社会动荡和不安, 导致公共安全问题日益尖锐, 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据不完全统计, 中国近些年平均每一年因公共安全事件造成的非正常死亡 20 万人, 伤残 200 万人, 而经济损失则达到了 6000 亿人民币。由此反映出的中国在公共安全方面存在的多方面问题也表明了中国正处于一个高风险社会。因此, 中国迫切需要政府、 公众、 媒体等多方面密切配合、 共同努力建立完善的预防、 应急和救治机制, 以此构建和谐社会, 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公共安全问题始终伴随着人类社

5、会的发展, 发展的程度越高, 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也就越发凸显出来。”公共安全问题”涉及到社会一切领域,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富强, 社会的安定, 人民的生活质量, 是个人、 家庭、 社会、 民族、 国家以致全世界都应积极关注的问题。人类发展初期, 主要面临由纯粹自然性破坏因素造成的自然界威胁与饥饿、 疾病等方面的安全问题。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逐步提高, 这类问题不断减少。但由于生产力相对落后, 人们对各种灾害的认识比较浅显, 对其发生前的征兆、 发生后的规模和影响都很难把握。文明时期来临, 人类步入农业社会后, 仍只是拥有着单一的生活方式和简单的生产方式, 日常交往与公共活动相对匮乏, 公共安全

6、问题也就较少, 而且人们对于灾害的社会意识和政治意识比较淡薄。在科学技术相对发展的一个时期, 公共领域规模愈发扩大, 公共安全问题大范围爆发出来。而且, 安全问题涉及到的领域不但限于衣食住行, 而是不断的扩展与延伸, 特别是逐渐渗透到生产领域, 包括食品安全、 交通安全、 矿业安全、 建筑安全等多方面。另外, 由于很多传统的技术性安全问题与复杂的社会原因交错在一起, 安全问题已经越来越多地表现为社会问题。( 二) 研究的现状相对而言, 国外对公共安全管理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早, 研究成果相对丰硕和成熟, 特别是欧美、 日本等发达国家, 公共安全管理已经成为一个日臻完善的学科。其基本理论体

7、系已经形成, 包括全危险方法、 整合应急管理系统、 应急管理的生命周期理论以及有准备的社区理论四个理论基础。西方国家公共安全管理理论研究以此为框架, 并进行更为宽泛的研究与实践。这些理论基础主要由美国创立, 后期被西方更多的国家所采纳, 并逐渐成为西方国家公共安全管理的理论原则。在西方社会, 公共安全管理学科在经历几十年的发展与实践后, 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 以基本理论的形成和系统化为主要标志。而作为众多理论主体的基本原则, 也正逐渐正规化并被广泛采纳。由于中国在这一领域研究起步较晚, 西方国家的公共安全管理理论对于成功构建中国公共安全管理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中国当前的公共安

8、全管理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和公众的要求。因此, 有学者提出, 社会公共安全管理体系今后的发展趋势应建立在中国社区治安的基础之上, 充分发挥公众和其它社会组织的作用, 重新整合社会资源与公共安全要素, 建立一个能够结合政府管理与公众共同参与, 结合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创新型社会公共安全管理体系。从政府行政管理的角度考虑, 有学者提出, 应构建健全的公共安全行政管理体系。不断强化政府的公共安全意识, 增强责任感。政府主要领导和各分管领导要切实把公共安全管理工作作为工作中的重点, 统筹全局, 日常安排与应急管理想结合。另外, 很多措施并不缺乏机构进行实施, 而是需要政府分解落实责任到具体部门。需要注

9、意的是, 中国当前的论文研究重点大多数集中于公共安全问题的某一个或者某几个方面, 仅是侧重点不同, 而缺乏对于公共安全问题进行系统、 全面、 深入的研究成果。而且这些论文中基本上都是对国内公共安全问题进行的研究, 对国外涉及的比较少, 在比较和借鉴方面显得明显不足与薄弱。( 三)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 归纳总结法、 比较分析法等多种方法, 对公共安全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共分为五部分。本文的开篇为导论部分。导论中详细的阐述了公共安全管理问题研究的背景、 意义, 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本文的主要内容以及分析研究所采用的方法。第二部分是公

10、共安全管理概述, 从多层面、 多角度介绍了公共安全管理的概念、 内涵与运行机制, 阐释了相关的理论基础, 主要包括全危险方法, 整合应急管理系统, 应急管理的生命周期理论以及有准备的社区理论。最后, 分析了公共安全管理的重大意义。这些都为为后文的分析奠定了基础。本文的第三部分主要揭示了中国现阶段公共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一部分以前文的分析为基础, 针对发现的问题, 提出行之有效的政策建议, 旨在最大程度的减少中国公共安全管理事故, 保证人民生活、 生产等的顺利进行, 构建更加和谐、 幸福的社会。二、 公共安全管理概述( 一) 公共安全管理的概念及其内涵传统

11、上认为的公共安全管理, 主要指的是对各种灾难的处理, 以及部分准备和预防工作, 例如为以防灾害和战争而储备的各种资源、 修建排洪工事等。而发展到现在, 公共安全管理的主要指: 国家有全方位及完善的立法, 政府组织中成立专门处理机构, 而且有一套完整的标准作业流程, 及成型的指导性理论体系, 其主要目标就是建设一个相对安全的社会。政府作为全体社会力量的组织者、 管理者与协调者, 有充分的资源和能力动员各方的人力、 物力与财力, 甚至寻求国际帮助, 以此来妥善处理突发性灾难, 最大化降低影响与损失。政府也能够经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设立专门进行公共安全管理、 处理各种灾难事故的组织机构与制度体系

12、, 民间组织也应适当参与到公共安全管理中来, 如各类慈善基金会、 红十字会以及志愿者组织等。这些组织在各种救助活动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由于其实力有限, 远不及政府, 只能在能力范围内对灾民提供紧急救援与临时食宿等, 抗灾的主要工作仍需要政府进行统筹规划。( 二) 公共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公共安全管理具有明显的公共物品性质, 其涉及范围广, 危害后果严重, 一旦发生灾难事故, 很可能造成重大社会灾害, 包括人员的大量伤亡, 财产损失以及生态的严重破坏等。加强公共安全管理, 维护社会治安稳定,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当前城市化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 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历

13、史使命。只有实施有效的公共安全管理, 才能将各种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中, 充分调动协调社会各方力量, 激发社会活力与积极性, 保证社会平稳有序的发展, 公民生命、 财产的安全, 并以此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的发展。同时,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国际交往的不断增进, 公共安全问题将会产生重大的国际影响, 进一步影响到中国在国际交往中的形象与地位。公共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公共安全管理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加强公共安全管理有利于保障国家、 社会和公民的安全和利益; 加强公共安全管理有利于中国社会、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公共安全管理有利于政府职

14、能的实现及其行政效率的提高。三、 中国现阶段公共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 中国公共安全管理的现状公共安全管理是一项以实践为基础的工作, 从形成到发展, 乃至进一步深化, 都离不开政府对公共管理实践活动的推动。而这又与社会自身的不断发展、 进步密不可分。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 中国政府在各方面工作上都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公共安全管理工作正是其中之一, 面临近几年频发的公共安全事件, 中国政府的公共管理水平和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管理体系也在逐渐完善。现阶段, 中国公共安全管理领域主要呈现出以下现状: 1制定了一系列公共安全管理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自1954 年戒严制度首次在中国推行至今

15、, 中国已陆续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处理突发事件相关的法律、 法规。各地方政府根据国家的这些法律法规, 又出台了适用于本地区的地方立法, 逐步构建起一个以中央为核心, 地方紧密围绕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法律法规体系。中国在公共安全管理工作上已构建了一定的法律法规基础, 具体表现为, 在中国现行的宪法及其它法规中已设立了公共安全管理相关方面的法律规范。这些都为及时应对公共安全事件与危机, 有效的实施公共安全管理提供了法律基础与保障。2公共安全管理预案体系基本形成 年爆发非典疫情之后, 政府意识到中国应尽快建立完善、 全面的公共安全管理应急预案体系, 自此, 中国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整理编制工作稳步展开。 年

1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顺利召开, 会议中指出, 要建立、 健全社会预警体系, 形成统一指挥、 功能齐全、 反应灵敏、 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此后, 国务院部署 年工作时, 把加快建立、 健全社会预警体系, 完善公共安全管理应急机制, 提高政府应对能力与效率, 作为全面履行政府职责的一项重要任务。3中国公共安全管理的现状随着中国政府和社会对公共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逐步加深, 中国公共安全管理体系也在日趋完善。就中国当前的公共安全管理组织体系来看, 国务院是此项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 承担对公共安全管理进行指挥决策的责任, 归于总理领导, 主要经过国务院常务会议以及国家其它相关管理指挥机构对公共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管理, 其中也包括应急管理在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