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加速度说课稿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6286840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必修一加速度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物理必修一加速度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物理必修一加速度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物理必修一加速度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物理必修一加速度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必修一加速度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必修一加速度说课稿(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说课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贯彻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努力做到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和转变,使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我说课的内容分为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一、 教材分析1、 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 加速度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物理新课标必修1第一章第五节,也是本章最后一节。是运动和动力学中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和物理量,是学生在以前学习了匀速直线运动基础上一个较大的知识跨度,其在下一节讲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牛顿运动定律中,是联系力和运动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后来的机

2、械振动、电磁场、能量守恒、动量定理等内容都涉及到,将为以后学习运动学和动力学奠定知识基础。同时,它又是一个较抽象的物理概念。 在前面四节的内容学生学习了匀速直线运动的知识,理解了速度的概念,并认识了速度-时间图象,能判断物体速度起来越大或速度越来越慢情况下的速度图像。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在物体运动学中运动的描述占据重要的地位,以及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 2、教材特点教材用去繁就简的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首先列举小型轿车和旅客列车起步后的运动过程,让学生思考它们速度变化的快慢,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仿照平均速度的引入方法,引入加速度这一概念,这样就能顺应学生的

3、理解水平,又在此概念上留有较大的拓展空间,待学生日后深化。之后教材展示飞机起飞、迫击炮发射等具体的事例,要求学生了解“速度大”“速度变化大”和“速度变化快慢”含义的不同。同时,通过旁批提醒学生注意“物体运动的快慢”与“运动速度变化快慢”的不同。然后借用速度图示法,分析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用vt图像描述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可以直观、形象地认识速度的变化规律。学生通过教材设置的“思考与讨论”和“科学漫步”栏目的内容,在图像中认识变化率,可以加深对加速度的认识。3、教学目标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渗透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按课程标准,以促进全体学生发

4、展为目的。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向培养学生,制定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加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了解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单位;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会根据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判断运动性质;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区别速度、速度变化量、速度变化率三者的关系,能在生活中准确的使用加速度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在建立平均速度的基础上,参照平均速度的引入方法,引入加速度的概念,了解和体会比值定义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学会用类比法,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熏陶;通过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和加速度定义式的得出过程,了解和体会比值定义法在科学研究中

5、的应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探究,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分事物的能力及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和作风,体会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中,感受研究问题的乐趣,养成分析物理概念的严谨态度和习惯; 当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并且了解了教学目标之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4)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加速度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加速度的方向是个很重要的内容,由于学生刚接触加速度这一概念,加上学生对矢量的运算又不熟悉,所以在加速和减速直线运动中,弄清楚加速度的方向是本节教学要突破的难点。二

6、、学情分析1、学情分析加速度的概念,对于刚迈上高中门槛的初中学生来讲,实在是太抽象!多数情况下,学生只涉及到运动多少路程、位移,运动有多快?其次,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高,对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率的区别很难分清;(1) 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教学的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运动快慢的描述,初步体会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对于变化快慢也有感性的认识。(2)学生所欠缺知识和能力:首先在日常生活中, 在多数情况下,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运动了多少路程、位移、运动的快慢,很少碰到速度变化有快慢之分的现象,对于速度的快慢缺少感性认识;,可以说不学物理,在头脑中是不会自发的形成加速度的概念;其次学生的

7、抽象思维能力不高,在头脑中很难形成“加速度”的概念。(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只重结果,轻过程,再通过大量的习题来死记结论,如果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不到培养。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理解加速度概念,会用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是本课教学的中心目标。因此,巧用提问,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下,进行讨论和交流,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为了满足新课标倡导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思想和“多元智能”理论,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类比法和讲授法:

8、1、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在教法上选用了(1)案例分析法:直观形象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3) 探究式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4) 类比法: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5) 讲授法: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方法。2、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自主探究法、类比法、分析归纳法。四、教学过程 复习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强调平均速度只能粗略的反映物

9、体在某段时间或某段位移内运动的快慢,而瞬时速度能精确反映物体在某个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快慢,再谈比值定义法和极限思想;指明瞬时速度的矢量性,平均速度的矢量性,为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铺垫;1、 引入新课 在建立加速度概念过程时,基于加速度太抽象,用多媒体展示实例,让学生感受:运动物体有速度,运动物体速度有变化,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有快有慢,逐层深入,从而自然地引入描述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快慢的必要性。视频1:播放城市中繁忙的交通夜景。(让学生感受运动物体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运动物体位置的改变是有快慢和方向的, 即运动物体具有速度,速度有大小和方向) 视频2:观察公路上不同交通工具的运动情况。(让学

10、生知道不同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不同,即速度大小和方向可以不同) 视频3:观察火车进站的运动过程和运载火箭发射的运动过程。(让学生知道物体的速度是会变化的,速度变化是有快慢的)然后再根据教材“小型轿车和旅客列车起步后的运动过程”这一实例,先让学生思考,谁的速度“增加”得比较快?分组讨论从而得出以下结论:结论1、在速度变化量相同的情况下,时间用的越短,速度变化越快。结论2、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速度变化量越大,速度变化越快。再提出:如何比较时间不同、速度变化量不同的情况下,运动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引导学生类比描述时间不同、位移不同,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从而引入新的物理量加速度。2、讲授新课(1) 加

11、速度概念: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表示为a(2) 类比:速度和加速度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即物体置变化快慢定义式; 加速度:描述速度的变化快慢 让学生猜想定义式:让学生依照公式写出a的单位:读:米每二次方秒 (3)什么是速度变化量 先介绍速度在一维坐标轴上的表示;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计算方法, 再说明v的计算。 (4)加速度的方向 v是矢量差, 也是矢量。而t是标量,故a的方向与实际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研究a的方向实际上是研究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用变速直线运动实例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加速度方向的理解。 (5)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设计实例进行探究:汽车加速、减速的不同情况。引领学生小结加速

12、度和初速度方向的关系:速度增加,a与Vo方向相同;速度减小,a与Vo方向相反。(6)加速度和速度的区别:速度和加速度对初学者来说易混淆,非常有必要让学生澄清。 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加速度大则速度大,加速度小则速度小,加速度为0则速度为0,这三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加速度大则速度变化大,加速度小速度变化小,加速度为0速度不变化。这三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匀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有何特点? 师生互动解决以上问题。3、课堂小结 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科学概念,它不是速度也不是速度的变化,加速度大,速度变化越快;反之,速度变化慢,加速度为0速度不变,有加速度的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加速度的正负只表示方向,不是代数意义上的正负,直线运动中只有两个方向,可用正负表示,往后的应用中为避免出错,一般规定Vo为正向; 只是加速度的计算方法之一,加速度的大小不由三个量决定。4、 布置作业 课后的问题与练习五、 板书设计 温馨提示:最好仔细阅读后才下载使用,万分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