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二轮父子《生活与哲学》核心资料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6285247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8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二轮父子《生活与哲学》核心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政治二轮父子《生活与哲学》核心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政治二轮父子《生活与哲学》核心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政治二轮父子《生活与哲学》核心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政治二轮父子《生活与哲学》核心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二轮父子《生活与哲学》核心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二轮父子《生活与哲学》核心资料(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uchanggaozh xuxiuli高考政治复习生活与哲学核心资料第一二单元 哲学思想与探究世界的本质【本单元复习策略】一、实施单元专题知识整合:对于本单元的复习关键要把握一个核心,认识六对关系,理解七个概念。一个核心就是探究世界的本原,认识世界的物质性。六对关系是指,处理好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七个概念就是理解哲学、物质、意识、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践、真理七个概念。二、立足哲学体系,把握专题版块:本专题属于唯物论和认识论的范畴,唯物论回答了世界的本原是什么。认识

2、论主要揭示了认识从何而来,阐明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三、强化学习方法的讲练:本专题的复习可以采取核心发散思维的方法。立足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合理整合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规律的客观性原理、意识的作用。立足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实践的特征和认识真理的过程。【核心知识解读】1.哲学基本派别的区分(1)哲学基本派别与哲学基本问题的关系(2)全面认识哲学的基本派别分歧阵营基本观点内部派别主要区别核心问题是世界是什么。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谁决定谁唯物主义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金、木、水、火、土、风等),把朴

3、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自发地结合在一起。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直观性、朴素性,是物质观上的进步。但背离了古代哲学把世界看成是相互联系的整体的辩证法观点,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唯物主义它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自然观和历史观在唯物辩证的基础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唯心主义世界的本原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夸大为唯一实在,认为客观世界依赖于人的精神。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和主宰,认为现实世界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特别提示】

4、合理认识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在哲学的两个对子中,由于各种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因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决定意识。(2)正确认识意识的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行动之前要预先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主动创造性与自觉选

5、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只有当人们的实践活动需要时,人们才会去主动地反映它。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积极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可以推动物质世界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物质世界的发展。要求我们既要尊重物质世

6、界的客观性,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发挥正确的意识推动物质世界的发展。(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哲学依据: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含义:就是指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具体要求: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第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第三,反对错误观点:既要反对夸大

7、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意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特别提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除了三点具体要求外,还必须从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实际出发,必须坚持反对各种形式的主观主义。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1)原理内容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这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

8、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2)合理认识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规律的客观性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它、喜欢它,它都客观地存在着。规律是否发挥作用,也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规律起不起作用,关键在于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否存在。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只能随着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和所依赖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而不能由人的主观意志任意改变。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不可违抗的。人们想问题、办事情不能同规律背道而驰,否则,就一定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

9、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3)合理认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如“草船借箭”“庖丁解牛”、预测彗星的回归、把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等,这些都是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从而有效地指导实践活动,取得预期目的的典型事例。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或免受其害,直到变害为利,为人类造福。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并不意味着改变或创造规律,规律是不能被改变或创造的。【特别提示】澄清规律认识的几个误

10、区(1)不能把现象等同于规律。规律作为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不是外露于事物的表面,而是隐藏在事物现象之中,并通过现象表现出来,所以人们才能通过现象发现和认识规律。现象可以通过人的感官直接感知到,而规律必须运用人的抽象思维才能把握。(2)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是外部事物强加的。规则、法律之所以不是规律,是因为它是人制定的,符合规律并不等于规律。(3)规律是必然的联系,不能把偶然的联系当作规律,犯守株待兔的错误。(4)不能把哲学上的规律等同于具体规律,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4.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

11、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和不科学的理论会把实践引向歧途。方法论:要求我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坚持正确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2)正确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是获取认识的途径有两条:一是直接经验,二是间接经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善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

12、能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如果认识超出人的认识范围,人就无法判定自己的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正确与否。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实践。人们通过实践可以把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如果认识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认识就失去了意义。(3)认识的真理性真理的特点客观性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的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但

13、是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照搬过去、超越历史条件,真理会转化为谬误。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和条件。追求真理的过程认识过程表现原因认识的反复性认识往往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主体: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以及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限制。客体: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本质暴露需要一个过程。认识的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是无限变化的。认识的主体:人类是世代延续的。认识的基础: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时政热点链接】尊重

14、规律促和谐,节能减排促发展材料一:2010年8月5日,针对我国上半年能耗有所上升的现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向社会公布18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这些企业的落后产能必须在今年9月底前关闭。这18个工业行业2010年淘汰落后产能共涉及企业2087家。工信部部长李毅中表示,对未按规定淘汰落后产能、被地方政府责令关闭或撤销的企业,限期办理工商注销登记,或者依法吊销工商营业执照。对按规定期限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仍应按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的支持;对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较重且完成较好的企业,在安排技术改造资金、节能减排资金、投资项目核准备案、土地开发利用、融资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材料二:2010年7月25日,温

15、家宝总理在安徽检查指导淮河防汛抗洪工作时指出,当前,淮河流域防汛抗洪进入关键阶段。沿淮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防总的部署,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切实做到有备无患,努力夺取今年防汛抗洪斗争的全面胜利。温家宝总理强调,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利建设和防汛抗旱的无数次实践告诉我们:水资源治理、保护和利用都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水和谐共处。分析角度一: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节能减排是如何体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推动节能减排是根据我国能耗现状,特别是上半年我国能耗有所增长的实际情况作出的正确决策。(2)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关闭高能耗企业的目的是为了推动节能减排,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体现目的性。关闭高能耗企业提出了具体时间和具体的关闭步骤,这体现了意识的计划性。(3)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可以推动物质世界的发展:工信部出台相应的政策,推动高能耗企业的关闭,推动节能减排,这体现了正确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