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公开课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6282398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公开课课件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公开课课件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公开课课件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公开课课件教案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公开课课件教案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公开课课件教案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并能说说这句话给了你怎样的启发。3、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教学重点1、能从具体的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2、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1、领悟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2、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初步了解议论文的形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还有大家最

2、熟悉不过的:“地球围绕太阳转”,这些名言和科学小知识都是永恒不变的正确道理,我们把它们叫做真理。2、真理是从哪里来的呢?(1)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著名作家叶永烈先生也是这样认为的。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叶永烈先生为此还写了一篇文章,那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3、同学们读这篇课文,边读边想作者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1)学生汇报:作者用了三个具体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2)这三件事例分别是:溅上盐酸的紫罗兰花瓣会变红,从这一现象中波义耳发明了酸碱试纸。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从地图中无意中发现南美洲东海岸凸出部分和非洲西

3、海岸凹陷部分相吻合,从而发现了远古时期,地球上的陆地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大陆逐渐分离、漂移、旋转,到达了现在的位置。第三个事例是睡眠专家阿瑟林斯基发现人睡觉时眼珠子转动与做梦有关。4、文中三位科学家发现真理的过程有哪些相同的地方?(1)就拿波义耳来说吧,一个奇怪的现象引起了他的注意,溅上盐酸的紫罗兰花瓣会变红。(发现现象)就是这一现象让善于思考的波义耳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提出问题)这一奇怪的现象和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很多实验,为了弄清了这些问题,他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实验探究)。最后,他发现了真理,也就是发明了酸碱试纸。发现现象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发现真理。(2)文中另外两位科学家发现真理

4、的过程和波义耳一样吗?自读课文四、五自然段。学生汇报,他们发现真理的过程是一样的。(地图上南美洲东海岸凸出部分和非洲西海岸凹陷部分相吻合,这个发现让魏格纳很惊讶。(发现现象)接着他提出问题,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提出问题)为了解开心中的谜团,他阅读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同时搜集了古生物学方面的证据。探索研究)1915年他系统的”整理了“大陆漂移学说,出版了海陆的起源,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发现真理)(3)阿瑟林斯基发现儿子睡觉时眼珠子忽然转动起来。(发现现象)和以上了两位科学家一样,他也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提出问题)为了搞清这些问题,他不仅在儿子身上做了很多实验,他对20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实验,(

5、实验探究)最终发现人睡觉时眼珠转动与做梦有关。(发现真理)发现现象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发现真理紫罗兰花瓣变红实验发明酸碱试纸海岸线相吻合阅读、搜集出版海陆的起源眼珠子转动实验眼珠子转动与做梦有关5、三位科学家都是先发现现象,然后提出一连串的问题,通过实验研究探索,最后把一连串的“?”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6、他们发现真理容易吗?读课文的第六自然段的第一句话“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溅上盐酸的紫罗兰花瓣会变红;地图上陆地的海岸线相吻合;人睡觉时眼珠子转动,这些现象就在我们的身边,可以说是司空见惯,如果你是一个细心的人,这些现象都不难发现。7、当然要想发现真理,成为科

6、学家还得具备以下条件。“(1)读课文中的这句话,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2)请结合文中的事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汇报:就拿波义耳来说吧,实验室里还有其他人,看到这种现象的不止他一人,他却能立即敏感的意识到紫罗兰花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见微知著”,见微知著”的意思就是见到事物刚露出的一点苗头就能知道他的本质和发展趋向。他不但能见微知著,最重要的是他能从这紫罗兰这一现象中提出一连串很有价值的问题。比如:紫罗兰中所含的这种物质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也有这种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有什么样的反应呢?说

7、明他善于发问。他要把这一个个“?”拉直变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他做了很多实验,付出了很多汗水。用文中的词来形容那就是“不断探索”锲而不舍”,可以说发现真理并不容易。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三、总结写法这篇文章的写法和以前学过的课文有所不同.首先作者开门见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然后用了三个事例论证了自己的观点,很有说服力.最后总结了三件事例,并重申了自己的观点。这种用具体事例论证观点的文章,我们把它叫做议论文。四、布置作业同学们可以围绕一个观点,用具体的事例论证观点,写一篇议论文。板书设计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提出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发现现象论证观点提出问题实验探索取得成果总结重审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