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 期末考试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6281424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 期末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 期末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 期末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 期末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 期末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 期末考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 期末作业考核满分:40分一、辨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可能有两个:一是资本主义前途,二是社会主义前途。答:错。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只有一个,是社会主义前途。2、“一国两制”的内容就是一个国家并列存的在两种制度。答:错。1.一国两制,指的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其基本内容是:(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2)“一国两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 (3)实行“一国两制”。在统一的中国境内

2、,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相互支援、共同发展。 (4)保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 (5)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的方针,在一个中国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2.可见,“一国两制” 的内容并不是一个国家并列存的在两种制度。题目的观点混淆了两种制度的主次区别,所以是错误的。二、分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1、试述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现实启示。答: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然分为两步:第一步,改变这个半

3、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也就是说,中国革命的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只有完成前一个过程才能去完成后一个过程。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必然趋势。两个革命必须衔接,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阶段。现实启示: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符合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资产阶级专政在中国行不通,这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决定的,因此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3.资产阶

4、级专政在中国之所以行不通,其原因是:首先,帝国主义不容许。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为此,资本主义在中国扼杀一切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破坏和镇压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其次,社会主义不容许。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就得不到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的援助。没有这种援助就不可能战胜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也就不可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再次,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不容许。中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在取得反帝反封建斗争胜利之后,决不允许资产阶级再来统治他们。最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虽然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5、性,但又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这就决定这个阶级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不可能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2、用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伟大作用的唯物史观原理,论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答: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建立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根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的观点。这是因为:这一观点指明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广泛性和长期性。所谓重要性,是指无产阶级要实现解放全人类的任务,就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所谓广泛性,是指无产阶级以解放全人类为使命,就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所谓长期性,是指无产阶级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

6、的过程是长期的,因而统一战线也必然是长期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主要是政治的领导,即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和重大政治问题上的领导。毛泽东指出:“领导的阶级和政党,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甲)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敌人做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乙)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没有这两个条件或两个条件缺一,就不能实现领导。”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答: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7、,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中的主体地位。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第二,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三,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国家实行经济调控,引导其他非公有制经济沿着有利于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前提条件。第四,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

8、来源。第五,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 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正确理解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还必须认识到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就整个国民经济而言的,而不是对所有经济领域、所有地区的等齐划一的概念。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产业各种所有制经济所占的比重可以并且允许有所不同。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体现在全民所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国有经济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体现在国有经济对整个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

9、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系。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没有共同富裕大目标下的部分人先富势必导致两极分化。不允许部分人先富,结果只能导致共同贫穷。这个政策,以承认差别为前提,以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为条件,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经济条件。所谓生产要素,就是资本、技术、土地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实质是生产要素所有权在经济的实现。是生产要素所有者经济投入的收益索取。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与商品价值创造是两回事。生产要素分配实现程度,取决于生产要素投入社会生产及其收效程度。实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有利于挖掘生产要素潜力,调动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有的社会成员可以既取得按劳分配收入,也可以取得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有的社会成员只取其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以按劳分配排斥按生产要素分配,也不能以按生产要素分配排斥按劳分配及其主体地位。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