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高二级语文科两校联考参考答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6279658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中考试高二级语文科两校联考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期中考试高二级语文科两校联考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期中考试高二级语文科两校联考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中考试高二级语文科两校联考参考答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级语文科两校联考参考答案一. 1B (A“剔”读“t”,“悌”“倜”读“t”,“醍”“啼”读“t”;C“箍”“估”“呱”读“g”,“骨”“蛊”读“g”;D“拈”读“nin”,“绽”读“zhn ”,其余读“zhn”)2. C 3. B (A项,慷慨解囊:毫不吝惜地拿钱来帮助别人,是针对别人而不是自己。在句中使用对象有误。C项,如花似锦:形容风景、前程等非常美好。在句中使用有望文生义和不合语境的问题。D项,长此以往:老是这样下去,多就不好。在句中感情色彩不当。)4.A (B项句式杂糅,“最好放在处”和“放在较合适”两个句式杂糅。C项去掉“由于”。D项后一分

2、句的主语暗中更换造成主语残缺,应在“要给他们”之前补上如“单位领导”或 “主管部门”等主语。)二、5、B(“见”表被动)6、B(都是表目的的连词;A、第一个“为”是作为的意思,第二个“为”是替、给的意思。C、第一个“之”是代词,第二个“之”是音节助词。D、第一个“于”是从的意思,第二个“于”表被动。)7、C(A原因是因为公孙弘认为“不守法度的人,不可以作教化的楷模而扰乱了法纪”。B皇上重赏卜式,是因为他认为卜式终究是一位性情忠厚的人,当然其布告天下有以此来教化百姓的目的,但不能说完全是为了鼓励富商大贾。D“皇上认为虽然他们最终不可能会真正上战场,但有这种保卫国家的心意就已经很难得了”是对原文“

3、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意思的曲解。)8、C(“不善于表达自己”概括不当)9、B(A项是被动句;C项是省略句;D项是判断句)10、(1)沛公第二天率领着一百多人马来拜见项王,到了鸿门。(从:率领;骑:名词,人马。各1分,语句通顺1分)(2)现在有小人挑唆,使将军和我之间产生了隔阂。(言:挑唆、谗言;郤:通隙,隔阂。各1分,语句通顺1分)11、(1)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1分)突出了它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2分,答对两点也可)(2)主要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1分)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2分)12、(略)三、13、 C(共3分。)原文说的是“美国的破产族当

4、中,超过七成都来自于中产或者更高收入的家庭。”14、C D(共6分。)A、原文说的是近年的现象;增长速度快,人数不一定更多。B、“随着物质供给增多,满足感与愉悦感反而会减少”是在供给超过需求时出现的现象;E、错在“少给遗产,这才是对抗童年富裕病毒蔓延的良方。( 共3分)”。15、 A、物质越多,快乐越少 (只要切合内容即可) 16、不把孩子关在“金鸟笼”中,而让他们过与普通人家小孩一样的生活;让孩子学会用自己的双手(或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财富,或答让孩子学会自力更生;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财富教育,让孩子具有三大财富能力:正确运用金钱的能力、处理物质欲望的能力、了解匮乏与金钱极限的能力;(每点2分)

5、 甲、文学类文本17知恩图报,不贪图小利,借了东西一定要还。(每点1分,共3分) 18.表达了“我”对这位家长和他的孩子的理解和尊重,“我”十分同情并打算尽心帮助他们。因为“我”曾有过与他们相同的际遇,而“我”已经是一位老师,富有深切的同情心和爱心。(每点3分,共6分) 19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我心中一愣。爸爸啊,你不辞辛苦,风里来雨里去,为的是女儿能读书长知识,由一只“丑小鸭”,变成穷山沟飞出的“金凤凰”。爸爸,女儿一定会努力,决不辜负您的殷切期望,也一定要实现我自己的理想。(6分)乙、实用类文本 17、这些小标题,有提纲挈领,统领全篇的作用;对生动鲜明地展示人物个性起到画龙点睛

6、的作用;同时使文章有一种真实的感染力。(每点1分)18、王选被誉为“当代毕异”,主要是指他在科技上的卓越成就。他研制了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引发了我国印刷业一场新的技术革命,使汉字告别纸与笔、铅与火,让中华汉字文化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3分)王选被誉为“方正之士”,主要是指他高尚的人品。王选有高尚的人生价值追求,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作为奋斗目标;心胸广阔,以培养年轻人为己任;热爱科学,对科学的未知领域进行探索;视名利如浮云,甘当凡人。 (回答出其中三点就可得3分)19、要经常反省自己而不中伤别人,遵纪守法而不假公济私,鞠躬尽瘁而不妄自尊大,面对困难而不推卸责任,尊重人才而不压制人才,质朴坚韧而不贪得

7、无厌,不以无能之身而居于显赫的地位。 (占4分,建议答出四点给满分)借用汉书晁错传“方正”的含义,宣示了要老实(方正)做人,老实(方正)做事的企业精神,宣告“北大方正”是“方正”之品牌,“北大方正”人是“方正”之人,体现其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 (占2分,意思接近即可得分)四、20、示例:(1)我们的想象也随着林中的雾气弥漫开来,虽然到处朦胧,我们依然能遥看瀑布,倾听泉声,品嗅百草(2)倾听着泉水幽幽的哀鸣,蒙着愁绪不结的雾气,你说,我们忧郁的心中怎能容下想象翅膀的翻腾?(只要与两种情景相一致,且分别融进提供的三个词即可。)21、示例:欣赏大树,自然会在大树的伟岸中获得自立和尊严。 欣赏小草,自

8、然会在小草的葳蕤中汲取执著与希望。【每句2分。其中句式和修辞手法,1分;句意,1分。】22、如果我处在这样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我也一定回感到非常孤独。但抱怨肯定不能解决问题。所以我会主动与同学交往。也许很快我就会拥有更多的谈得来的朋友。(要准确体现自己明白同学说这番话的原因是感到孤独,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五、作文提示:这是一则给材料限体作文,体裁上,只能写成议论文;立意上,则有多元化的选择;从认识论的角度,可提炼“事物具有多重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变换角度看问题”“观察事物需慧眼”等观点;从人生观点的角度,可确立“理念与发展”“心态与人生”“性格影响命运”“要积极健康的生活”等论

9、题或命题。具体评分可参考2007年广东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卜式以耕田畜牧为业。有一个年幼的弟弟,等到弟弟长大成人,卜式就从家里搬出来,只要了家中畜养的一百多头羊,田宅房屋等全都留给了弟弟。卜式进山牧羊,十多年,羊达到一千多头,买了田地宅舍。而他的弟弟却尽破他的家产,卜式就又多次把自己的家产分给弟弟。当时汉朝正在从事征伐匈奴的战争,卜式上书,愿意捐献一半家产资助边防。皇上派使者问卜式:“你是想做官吗?”卜式说:“我从小放羊,不熟习做官的事,不想做官。”使者问道:“莫非是家中有冤屈,想要申诉冤情?”卜式说:“我生来与人无争,同乡的人中贫穷的,我救济他;品行不好的,我劝导他;我所住的地方,

10、人们都听从我卜式,我怎么会被人冤屈!皇上讨伐匈奴,我认为贤能的人应该效死以保其节义,有钱财的人应该捐献钱财,这样,匈奴就可以消灭了。”使者把他的话报告给了皇上。皇上把卜式的话告诉丞相公孙弘。公孙弘说:“这不是人之常情。这种不守法度的人,不可以作为教化的榜样而扰乱正常的法规,希望陛下不要答应他的请求。”于是皇上很久没有答复卜式的上书,过了几年,才打发他回去。卜式回家后,依旧耕田放牧。过了一年多,恰逢匈奴浑邪王等人投降,朝廷花费很大,仓廪府库都空了,贫民大量迁徙,都仰仗朝廷给养,朝廷没有能力来全部供养。卜式又出资二十万给河南太守,用来接济那些迁徙的百姓。河南太守上报富人助济贫人的名册,皇上记得卜式

11、的姓名,说道:“这原是以前想要捐献一半家产资助边防的那个人。”当时,富豪(为了逃税)争相着隐匿家产,唯有卜式想要资助边防费用。皇上于是认为卜式终究是一位性情忠厚的人,于是召见卜式并拜他为中郎,赐爵为左庶长,田十顷,并布告天下,使他尊贵显荣,用来教化百姓。起初,卜式不愿做郎官。皇上说:“我有羊在上林苑中,想让你去牧养它们。”一年多后,羊长得肥壮,而且繁殖了很多。皇上路过他放羊之处,很赞许他。卜式说:“不只是放羊,治理百姓也是像这样:让它们按时起居,凶恶的就立即除掉,不让它危害一群。”皇上对他所说的话感到惊奇,想试一试让他治理百姓。封他为缑氏县令,缑氏人都安于他的治理。又调为成皋县令,办理漕运的政

12、绩为最好。皇上认为卜式为人朴实忠厚,(于是)封他做齐王太傅,后来又封为丞相。适逢(南越丞相)吕嘉谋反,卜式上书说,他父子愿意与齐国善于射箭操船的人一起到南越决一死战,以尽为臣的节义。皇上认为卜式贤良,下诏说:“如今天下不幸发生了战事,郡县诸侯没有依正直之道奋起的。齐国丞相卜式其行雅正,亲事耕种,不为利益所惑。过去,北方发生了战事,他曾上书要捐献家产帮助官府保卫边疆;现在又首先站出来,虽然没有参加战斗,可以说他的义是从内心里表现出来的。”于是,拜卜式为御史大夫。评论说:卜式就像鸿雁有威仪的羽翼没有飞起时却被燕雀所轻视一样,其行迹远藏于放牧猪羊的事情上,若不是遇到了好的时机,怎么能达到这样的地位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