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基础施工方案(37P)——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 37页)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6274595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3.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塔吊基础施工方案(37P)——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 37页)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塔吊基础施工方案(37P)——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 37页)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塔吊基础施工方案(37P)——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 37页)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塔吊基础施工方案(37P)——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 37页)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塔吊基础施工方案(37P)——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 37页)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塔吊基础施工方案(37P)——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 37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塔吊基础施工方案(37P)——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 37页)(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1.工程概况22.编制依据23.塔吊选型34.塔吊基础设计及验算34.1塔吊基础选型34.2塔吊基础设计34.3立柱桩与工程桩间距64.3塔吊基础验算65.施工质量注意要点:- 30 -5.1钻孔灌注桩及格构柱要求- 30 -5.2钢结构焊接要求- 30 -5.3验收使用要点- 31 -6.安全文明措施- 31 -7.附图- 31 -第- 37 -页,共30页1.工程概况 2.编制依据1) 前期招标建筑结构图、业主提供的基坑支护设计图纸。2) 塔式起重机使用说明书3) 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 (GB5144-2021)4)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21)5) 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

2、标准 (GB/T50621-2021)6)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JGJ81-2021)7)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 (JGJ82-2021)8)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5-2021)9)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21)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21)11)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21)12)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21)13)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条例 (国务院第393号令)14) 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建设部第166号令)15) 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 (GB/T1

3、3572-2021)3.塔吊选型本工程现场分三个区进行先后施工,总体施工顺序为:首先施工I区,待I区B2层结构(B1板)施工完成并达到强度后开始II区土方开挖及支撑施工,II区地下结构施工完成后方再择机插入III区基坑施工。I区土方及支撑施工阶段拟使用一台60m臂长TC6015塔吊作为工程垂直吊装工具(塔吊编号为1#),1#塔吊位于I区主塔楼东部,待I区B2层结构施工完成后,在I区主塔楼西北侧安装一台40m臂长TC6015塔吊(塔吊编号为2#),待2#塔吊安装完毕后,拆除1#塔吊,紧接着在主塔楼东南侧安装一台45m臂长TC7035塔吊(塔吊编号为3#)。II区土方及支撑施工阶段,在辅楼西南侧安

4、装一台45m臂长TC5613(塔吊编号为4#),同时,将I区拆除的TC6015安装至辅楼东北角,臂长改为50m,塔吊编号为5#。4.塔吊基础设计及验算4.1塔吊基础选型1#、4#、5#需在土方及支撑施工阶段投入使用,该3个塔吊基础考虑采用钻孔灌注桩钢格构柱钢平台基础形式,塔吊基础定位及基础形式详见附图。2#、3#塔吊在结构施工阶段使用,拟采用天然基础,混凝土基础与底板连接。4.2塔吊基础设计1#、4#、5#塔吊基础分别为4根850的中心距为2.55m2.55m钻孔灌注桩,灌注桩上接钢格构柱,格构柱顶标高-1.1m,埋入钻孔灌注桩内3.5米。1#塔吊桩长28.9m,桩顶标高为-21.6m,格构柱

5、长度为24米;4#塔吊桩长29m,桩顶标高为-19.6m,格构柱长度为22米;5#塔吊桩长28.9m,桩顶标高为-19.6m,格构柱长度为22米。格构柱外包尺寸504504,采用416016等边角钢及42020012600的缀板焊接而成,在中心距为2.55m2.55m的四根格构柱的顶部各焊接一块70070020封口板,并将塔吊配套钢平台焊接在封口板上,塔吊的固定支脚焊接在钢平台上,支腿上、下均焊接筋板,支腿上筋板44=16块,支腿下筋板42=8块。格构柱的上口需要做水平处理,以确保钢平台的水平误差控制在1mm以内。格构柱与封口板焊接时,每个面加2块筋板,共24432块。格构柱在土方开挖后,每隔

6、2.55米用16槽钢做一道支撑,四根格构柱之间设置水平剪刀撑,将四根格构柱连成一整体,两支撑间设斜撑增加其整体刚度。最后一道支撑的高度按实际空间决定,并打入建筑物的底板内。格构柱在每次土方开挖后需及时完成焊接加固。1#、4#、5#塔吊基础大样详后附图。2#塔吊基础使用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基础与底板连接,按照塔吊说明书,选用6500*6500*1400mm的基础,混凝土标号C40,上层筋纵横向各32根25mm直径HRB335钢筋,下层筋纵横向各32根25直径HRB335钢筋,架立筋为256根12mm直径HPB300钢筋。塔机基础为预埋地下节形式,地下节埋入混凝土基础部分应与混凝土基础钢筋网可靠连成

7、一体,端面露出基础高度为350mm,并保证地下节上平面的平整度不大于1/1000。2#塔吊基础平面图2#塔吊基础剖面图3#塔吊基础也使用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基础与底板连接,按照塔吊说明书,选用8000*8000*1600mm的基础,混凝土标号C40。塔机基础为预埋地下节形式,地下节埋入混凝土基础部分应与混凝土基础钢筋网可靠连成一体。3#塔吊基础平面图3#塔吊基础剖面图4.3立柱桩与工程桩间距现场1#塔吊基础立柱桩距最近工程桩间距为1.802m,4#塔吊基础立柱桩距最近工程桩间距为1.520m,5#塔吊基础立柱桩距最近工程桩间距为1.310m,后附1#、4#、5#塔吊基础立柱桩与工程桩的间距详图。

8、4.3塔吊基础验算4.3.1 1#、4#、5#塔吊基础验算根据本工程地质勘查报告,从开始计算端阻力,故所有塔吊基础钻孔灌注桩考虑插入持力层1m,以受力最大的1#塔吊为例验算如下:一、塔吊受力计算(TC6015,按最大60m自由高度)工况一:塔吊处于工作状态塔吊参数:自重(包括压重)F1+F2=760.6kN,塔吊倾覆力矩M=3085kN.m,塔身宽度B=2m 取最不利状态塔吊标准节与四根桩偏差45o时计算:最大压力:Nmax=1.2(760.6+24)/4+1.43085(2.41.414/2)/2(2.41.414/2)2=1508.07kN最大拔力:Nmax=1.2(760.6+24)/4

9、-1.43085(2.41.414/2)/2(2.41.414/2)2=-1037.31kN工况二:塔吊处于非工作状态塔吊参数:自重(包括压重)F1+F2=680.3kN,塔吊倾覆力距M=3830kN.m,塔身宽度B=2m 取最不利状态塔吊标准节与四根桩偏差45o时计算:最大压力:Nmax=1.2(680.3+24)/4+1.43830(2.41.414/2)/2(2.41.414/2)2=1791.33kN最大拔力:Nmax=1.2(680.3+24)/4-1.43830(2.41.414/2)/2(2.41.414/2)2=-1368.75kN二、塔吊钻孔灌注桩长度计算1#塔吊,取ZK4孔

10、地质剖面850桩径桩基土层名称厚度(m)周长(m)fsQski(kN)面积(平方米)fpQpk(kN)517.202.66930576.5053-13.1050413.7053-316.10451933.69541.555220.197175200.180.56721700964.24合计28.93344.26964.24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标准值3344.26964.244308.5kN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2820.07964.24)/22154.25kN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标准值3344.26kN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3344.26/21672.13kN三、塔吊桩基钢筋计算根据塔吊桩最

11、大抗拔力N=1368.75KN;fy=300 N/mm2根据钢筋最大承载应力As =N/fy=300 N/mm2 As1420210/300 mm2=4562.5mm2 取钢筋22,N=As/(11)2=12,取12根 取钢筋25,N=As/(12.5)2=9.3,取10根 取钢筋28,N=As/(14)2=7.4,取8根拟选用25钢筋,取10根四、格构柱稳定性验算本工程塔吊基础下的格构柱高度最长为20.5m,依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21) ,计算模型选取塔吊最大独立自由高度60m,塔身未采取任何附着装置状态。1、格构柱截面的力学特性:格构柱的截面尺寸为0.5020.502m;

12、主肢选用:16号角钢bdr=16016mm;缀板选用(mm):0.420.2主肢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A0=49.07 cm2,Z0=4.55cm,Ix0=1175.08cm2,Iy0=1175.08cm2; 格构柱截面示意图格构柱的y-y轴截面总惯性矩: 格构柱的x-x轴截面总惯性矩: 经过计算得到: Ix=41175.08+49.07(50.2/2-4.55)2=87589.85cm4; Iy=41175.08+49.07(50.2/2-4.55)2=87589.85cm4;2、格构柱的长细比计算:格构柱主肢的长细比计算公式: 其中 H 格构柱的总高度,取21.7m; I 格构柱的截面惯性矩,

13、取,Ix=87589.85cm4,Iy=87589.85cm4; A0 一个主肢的截面面积,取49.07cm2。经过计算得到x=102.72,y=102.72。格构柱分肢对最小刚度轴1-1的长细比计算公式: 其中 b 缀板厚度,取 b=0.5m。 h 缀板长度,取 h=0.2m。 a1 格构架截面长,取 a1=0.502m。经过计算得 i1=(0.25+0.04)/48+50.2520/80.5=0.404m。 1=21.7/0.404=53.7。换算长细比计算公式: 经过计算得到kx=115.91,ky=115.91。3、格构柱的整体稳定性计算:格构柱在弯矩作用平面内的整体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 N 轴心压力的计算值(kN);取 N=1791.33kN;A 格构柱横截面的毛截面面积,取449.07cm2; 轴心受压构件弯矩作用平面内的稳定系数;根据换算长细比 0x=115.91,0y=115.91查钢结构设计规范得到x=0.520,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