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学校体育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6266812 上传时间:2023-12-1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讲学校体育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一讲学校体育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一讲学校体育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一讲学校体育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一讲学校体育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讲学校体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讲学校体育(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育需要智慧,做智慧体育人第一讲学校体育一 体育的概念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著名演讲家北京师范大学李燕杰教授在一次有关体育的演讲中说:“体育是教育,体育是产业,体育是科学,体育是艺术。”体育的特点是竞争。体育的灵魂是健康。体育的终极目标是让人类生活更加美好、更加幸福。二 学校体育发展概况学校体育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发展的。其过程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体委于1954年5月4日制定并公布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这对宣传我国的教育,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促进群众性体育活动

2、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增强学生健康,提高学习效率,推动体育教学改革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时教育部颁布的教育计划明确规定,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二年级,体育课为必修课,每周两学时。1979年教育部、卫生部和国家体委(两部一委)联合颁布了大、中、小学校体育工作和卫生工作暂行规定(简称两个规定)。1979-1980年国家体委、教育部、卫生部对全国二十多万725岁的正常青少年儿童进行了二十三项指标的测试,初步了解了我国青少年儿童的体质现状、特点和某些规律,研究制定了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技能、素质的评价标准,为学校体育的开展进一步提供科学依据。1982年国家体委重新修订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这些“规定”和

3、“标准”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1987年教育部重新制定了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和体育教材。1990年教育部和国家体委研究制定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2000年教育部新颁布了中小学体育教材,并更名为现在的体育与健康。2003年教育部制定了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这个标准的特点是: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重视建立较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注重教学内容的可选择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以及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的发展,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这个标准第一次将教学内容

4、和学生的体育能力划分为六级,即六个水平。另外,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还制定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实施办法(2002年12月发布实施)。总之,学校体育的发展走的是一条阳光大道,党和政府是重视的。学校体育在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学校每个体育教育工作者克服种种困难,竭尽全力,为增强学生的体质,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和其他学科教师一样,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正如我国新任卫生部长、无党派人士陈竺在“基因时代真的到来了吗”的演讲中所说:“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我很难想象他在科学技术上能产生重大突破,这种教育方式让学生连好奇心都没有了。如果人类基因研究真的发展到了可以任意移植的地步,我真心希望为我们

5、多移植一些创造性的、个性化的基因,与此同时,多多杀死一些压抑的、懦弱的基因。”对应试教育弊端的抨击可谓一针见血。正因为如此,学校体育还需要我们每个体育教师作出艰辛的努力,“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三 学校体育的目的 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保证学生在学校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校教育的要求,将来能更好地为建设国家服务。 什么是体质?体质就是人体的质量。它具有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因素的相对稳定的特征。它包括以下5个方面:1、身体的形态发育水平:体格:指人体的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等。体型:指人体各部分的比例。美学

6、上的人体比例是58,数学中的黄金分割点是0.618。姿势:指人体的坐、立、行走的姿势,人体的姿势主要通过人体脊柱弯曲的程度、四肢和手脚的形状来体现。我国民间对人体正确姿势有: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的说法。健壮的体格,完美的体型,正确的身体姿势,反映着一个人的健康形象和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 2生理机能水平生理机能是指在新陈代谢作用下,各器官系统工作的能力。通常衡量脉搏、血压、肺活量等指标。3身体素质发展水平身体素质是指在神经系统控制下,运动是肌肉活动所表现的能力。这种能力分为速度、灵敏、力量、耐力、协调、柔韧等。4心理发展水平心理发展是指人的个性、意志等精神因素。身体和精神密不可分,体质健壮对人

7、的精神状态有重大影响,反之,饱满的精神状态对身体健康也有重大影响。5适应能力是指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在严寒和酷暑条件下生活、运动、工作的适应能力。以上5个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它们互相联系,相互促进,从而表现出一个人体质的强弱。四、学校体育的任务1. 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促进学生身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的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以及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2. 使学生掌握“三基”(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学会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3.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法纪教育。4. 对部分具有

8、体育竞技能力的学生进行基础训练,使之将来成为优秀的专业运动员和社会体育骨干。五、学校体育的地位学校体育是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它对培养国家的建设人材,增强民族体质,建设和谐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除了体育以外没有任何一门学科是从幼儿园开课一直开到大学的,所以体育是从小到大的一门基础学科。过去讲德、智、体全面发展,三育并重;进入上世纪90年代提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四育并重;现在讲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这每一提法都有体育的重要地位,都向前扩展、推进了一步。从三育到四育再到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对当前学校体育现状的分析:1、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

9、,体育始终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之一,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变的越来越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学校体育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但与此同时,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快速转变,科学的教育观、健康观和生活方式还没有在全社会确立起来,尤其是在升学率的高压之下,“健康第一”往往被“升学第一”所替代,学生体质健康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在学校体育运动会上,似乎一个人举起了奖杯,全班学生的体质都增强了,运动会前热热闹闹,运动会后冷冷清清;又如青少年怕吃苦,怕受累,意志品质薄弱,禁不起挫折,受不得委屈等问题日益凸显。据教育部发布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大中小学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在近二十年来呈不断

10、下降趋势,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甚至征兵体检合格率也在逐年下降。这一状况已经引起了党和政府的极大关注。今年4月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门研究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问题。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又讨论这个问题,5月7日作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决定。此前于4月29日上午10时至11时启动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阳光就是太阳放射出来的光辉,万物生长靠太阳。阳光给人带来光明、带来温暖、带来好心情。阳光代表幸福、代表快乐、代表健康。所谓阳光体育运动,就是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进运动场,走到阳光下,享受阳光的温暖,享受运动的快乐,让运动给学生带来轻松,

11、带来快乐,带来健康。2、应提高学校、社会、家长对学校体育的认识 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每一位家长的迫切愿望,也是素质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更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体育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而且可以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凝聚民族精神,增强团队意识,弘扬拼搏精神,提高抗挫能力,对青少年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启迪智慧有着重要作用。体育带给青少年的是阳光、健康和积极向上,带给国家和民族的是财富和竞争力。但是在当前以升学和考重点学校的教育评价体系中,学校体育又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无足轻重,势单力薄。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种情况时有发生。在中小学里,没有哪一所学校的校长公开说体育不重

12、要,也没有哪一所学校的校长公开说体育很重要。这种既不肯定又不否定的态度,必然导致学校体育在应试教育和培优教育的夹缝中生存;必然导致大多数体育教师本应有所作为而又无所适从。当然少数体育教师的懒惰与无能应另当别论。3、体育教师的困惑今天学校的绝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在优越的物质生活环境中成长,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极少关心他人,尤其是怕困难,怕吃苦。这种现实情况,给体育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过去在耐久跑的教学中有定时跑,定距(800m.1500m),学生不折不扣地按规定跑完全程。体操里面的器械内容,也要对学生进行技评考试,现在究竟有多少学校和多少体育教师在教这些内容?为什么?其一,耐久跑单调

13、、枯燥、需要毅力、很累、学生极不情愿甚至非常反感;其二,体操里面的器械练习,由于存在安全隐患,学生害怕,教师担心。而这些项目恰恰是对增强学生的体质起关键作用的,现在几乎很少教了。铁饼、标枪在过去的教材里是介绍项目,现在已经没有人去介绍了,学校的田径运动会除铅球以外,几乎没有其它的投掷项目。这些原因导致今天的体育教学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以前有领导和教育专家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现在又有教育专家说,再富也要苦孩子。这是现实促进了人们观念的转变。我认为增强青少年体质,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关键是人们对学生体质重要性的认识问题。即便如此,我们应坚定不移地通过体育教学让学生懂得

14、,健康的体魄是他们将来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健康工作50年的基石,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有一辈子的幸福生活。而当学生能够充分意识到体育与健康的重要性并自觉转化为自己的行动时,学校体育美丽的春天也就真正到来了。总之,学校体育的内容很多,有体育教学、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基本手段、课标与教材、体育课、工作计划、群体活动、运动训练、组织管理、体育科研、体育教师、考核与评价等等。今天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不可能面面俱到,也很难讲清楚。有的内容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没有必要重复。只能有选择地讲。下面讲第二个大的内容第二讲 体育教师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直接从事学校体育工作的是体育教师。体育教师的

15、劳动成果和其它学科的教师一样,最集中地体现在学生身上。体育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培养人的劳动,是一种具有创造性、艺术性的劳动;是一种以隐性脑力劳动为基础,以显形体力劳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特殊劳动。一 体育教师的职责1.制定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和体育方面的规章制度,(包括体育教学计划、体育训练计划、体育竞赛计划和体育管理计划)。2. 按照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搞好体育常规教学,(包括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科学布置场地器材等)。3.组织开展群体活动,(包括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和班级间的体育竞赛以及开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工作等)。4.组织开展学校体育竞赛和学校运动队的训练,(包括田径运动会、球

16、类运动会、达标运动会等)。5.管理体育器材设施,检查体育器材设施的使用安全,(包括向学校领导申报添置体育器材的计划和汇报体育器材设施的使用情况等)。6.积极作好学校体育宣传工作。开展校园体育文化的创建活动,组建校园学生体育俱乐部,(包括体育宣传刊、校园体育广播、体育演讲、通过电视收看体育比赛、体育宣传标语等)。7.关心爱护学生,坚持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参与意识,(包括耐心辅导学生,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和转差工作,引导学生走进运动场等)。8.做好学校体育工作总结,定期向学校领导汇报体育工作情况,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包括阶段性工作总结和汇报、整理体育资料存档,提出建设性意见等等)。二 体育教师的发展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