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三地理开学考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6255136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高三地理开学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4高三地理开学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4高三地理开学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4高三地理开学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4高三地理开学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高三地理开学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高三地理开学考(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地理开学考测试卷2014.09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右图是一张天文爱好者经长时间曝光拍摄的“星星的轨迹”照片。回答1.“星星的轨迹”的存在,说明了 A.太阳在运动 B.月球在公转C.地球在公转 D.地球在自转读右图,回答23题。2.图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A.B.C. D.3.地日落时刻是 A.16时B.18时C.20时D.22时读“某地区昼夜状况示意图”,图中BC为晨昏线,ABC为23.5,回答45题。4.在图示状况下,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可能是A.23.5S,60W B.23.5N,150EC.23.5S,90WD.23.5N,120W5.当ABC由最小值增

2、大至图示状况时 A.地球公转速度达最大值B.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赤道方向移动C.昼半球的范围逐渐扩大D.极圈内的极昼、极夜范围逐渐扩大读图,回答6-7题。6. 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于北京时间2010年4月30日20时10分举行,下列城市能收听、收看到现场直播的时间是A纽约4月29日清晨 B新加坡4月30日上午C伦敦4月30日中午 D巴西利亚4月29日下午7.下列四座城市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的示意图,接近实际的是右图为我国考队在北极点放置中国结时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8-9题。8.该照片拍摄日期、拍摄者或中国结影子的方位是A. 3月21日、中国结影子指向正南B. 6月22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东南C8

3、月20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正南D. 8月6日、中国结影子指向东北9.与图示地区相比,南极点及周边相应范围内1月份冰层厚度大3月份累计昼长长7月份近地面气压高9月份平均气温高A.B.C.D.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图l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2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读图回答10-11题。10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A甲B乙C丙D丁11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C日地距离相同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 。12.北半球春分日,当某地(30N,120E)刚进入白昼这一时刻,东半球(20W向东至160E)处于白昼的范围约

4、占全球面积的A.1/2B.1/3C.1/6D.1/9读“我国第四个航天发射中心选址海南文昌”图,回答1315题。13.我国把第四个航天发射中心选址海南文昌的主要因素是 A.促进海南旅游业的发展 B.国防安全需要C.利于运输大型火箭 D.纬度低线速度小14.若从文昌发射中心发射一颗定位于125E的地球同步卫星(赤道上空),则卫星的发射方向应是 A.东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北方向D.西南方向15.文昌火箭发射中心建成后,最适宜发射火箭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 D.冬季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右图示意19612007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

5、据此完成1617题。16.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B.四川盆地C.华北平原D.青藏高原17.乙地PAR值高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高 B.植被少 C.地势高 D.云雨少2011年5月26日,云南首个太阳能光伏并网实验示范电站一期项目在昆明石林县(约103E,24N)正式投产发电。据此完成1819题。18下列属于该地区开发利用太阳能的不利条件是 A雨日较少,日照时间长B石漠化土地面积广大C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D地表崎岖19若太阳能集热板可灵活调整朝向和倾角,以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一天中,该电站太阳能集热板的朝向变化正确的是A春分日先朝东,后朝南

6、,再朝西B夏至日先朝东南,后朝南,再朝西南C秋分日先朝东,后朝北,再朝西D冬至日先朝东北,后朝北,再朝西北美国国家科学院曾预言:在2012年的某一天,美国南部的一些城市,在五彩斑斓的极光光幕过后,电网会突然变得闪烁不定,灯光在瞬时明亮后将会停电,一分半钟之后,这个大停电现象将会遍及美国整个东部地区,甚至整个欧洲以及中国、日本等区域也会同样经历这样的灾难,而这场灾难仅仅源于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据此完成2021题。20材料中所述的太阳打了强烈的“喷嚏”极有可能是A太阳耀斑爆发 B太阳爆炸 C太阳辐射增强D太阳辐射减弱21该“喷嚏”还可能产生的明显影响不包括A短波通讯中断B信鸽丢失 C指南针

7、失灵D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右面是M、N两地太阳辐射的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2223题。22.M地最可能位于 A.赤道B.回归线C.极圈D.极点23.57月间,N地获得的太阳辐射较M地多,最主要影响因素是A.太阳高度角 B.昼夜长短C.天气状况D.地面状况24.地震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在下图的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有石油的是 A.B.C.D.25.为了探测莫霍面的情况,在下图中的、四点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迟得到从莫霍面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A.B.C.D.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图”,回答2627题。26.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A.由西向东逐渐增大 B.由北向南逐渐

8、增大C.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27.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零千米处为 A.海平面 B.岩石圈底部C.莫霍面 D.软流层中部读南欧局部示意图及甲、乙、丙三城市气温、降水量图。回答2829题。4001020甲乙丙1020300-20-30-50-10-40降水量mm气温1020300-10-20-30降水量mm气温1020300-10-20-30降水量mm气温28甲、乙、丙三城市的气候分别对应A甲、乙、丙B甲、乙、丙C甲、乙、丙D甲、乙、丙29造成甲、乙两地冬季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风带、气压带B洋流C地形、海陆位置 D太阳辐射读右图,完成3031题。30.关于甲、乙两地说法正确的

9、是 A.水汽充足,降水丰富B.水源充足,适宜种植葡萄C.夏季光照充足,温差大D.气候类型相同31.下列区位因素中,影响图示中交通线布局最弱的是 A.资源 B.城市 C.工业 D.气候下图所显示的是我国某地形区。读图完成3234题。32.分布在图示地区较为普遍的景观是 A.丘陵、低山 B.平原、洼地C.高原、冻土丘陵 D.盆地、山岗33.图示区域主要受何种外力作用 A.风力侵蚀 B.冰川侵蚀C.流水堆积 D.流水侵蚀34.关于流域内农业发展说法正确的是A.科技发达,机械化生产,规模化经营B.商业发达,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C.人多地少,土地承载人口压力大D.广泛种植柑橘、棉花等农作物海流对岛屿的气候

10、影响较大,如我国台湾岛东侧海域常年受日本暖流影响,西侧海域受季风影响较大。读图完成第3536题。35能正确表示台湾岛东西侧海域冬夏季海流运动的是1201212325120121232512012123251201212325夏季方向冬季方向A BCD36受海流影响,台湾岛的气温状况为A年温差东部小于西部 B冬季均温东部低于西部C年温差北部小于南部D冬季均温北部高于南部右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和降水分布示意图,当地居民随季节转场放牧。降水量大于400mm为森林景观,200400mm为草原,小于200mm为荒漠。读图,完成3738题。降水量(mm)400200地形剖面降水量丁乙甲丙37森林景观出现在

11、A甲B乙C丙D丁3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大量掘井,可增加牧场扩大耕地 B冬季在乙地放牧,可充分利用草场资源C夏季到丙地放牧,可保护低地草场D丁地夏季草场生长好,宜扩大畜群数“南洋”一词始于明、清时期我国对东南亚地区的称呼。近年来,很多中国企业投资东南亚国家,掀起新一轮“下南洋”的热潮。图4为中国企业在东南亚部分国家投资项目的示意图。读图,回答第39-40题。图439东南亚国家吸引中国企业“下南洋”的原因有A地势平坦,适宜橡胶、椰子等作物生长 B山水相邻,陆路交通比海运更便捷安全C部分国家土地、劳动力等生产成本低廉 D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国内外市场广阔40马六甲海峡A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

12、裂形成 B受东南信风影响,该海域风大浪急C沟通两大洋,是海上航运的重要通道 D分隔两大陆,为亚洲与大洋洲分界线二、综合题(共3题,共40分)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我国某区域等年日照时数线图材料二:白酒生产的原料主要是高粱、玉米、稻米、麦类、薯类等。水是白酒的血液,(酒)曲是酒的骨头,粮食则责无旁贷成为酒的肉体。四川在2008年提出了打造白酒金三角(图示阴影区域)发展战略,目前是我国最大的白酒生产基地。区域内历史名酒众多:宜宾五粮液,泸州泸州老窖、成都五凤酒、绵竹剑南春等。(1) 指出川滇两省区省会城市年日照时数的差异,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4分)(2) 西南地区的发展,关键在交通。简述该区域限制交通建设的自然条件。(3分)(3) 分析图示阴影区域发展酿酒工业的优势条件。(3分)2图中虚线为不同时期种植业分布北界。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1)比较图中、两地地形特征的异同。(4分) (2)归纳图中河口以上河段径流量时空 变化特点,并分析其自然原因。(6分)(3)该区域最重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简述图示区域种植业分布的变化及主要原因。(4分)3.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