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答题模式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6245209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答题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古代诗歌答题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古代诗歌答题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古代诗歌答题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古代诗歌答题模式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答题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答题模式(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病句:辨析和修改复习:六种病句类型及例句,看印发的资料和学海导航。做题:辨析病句的方法(参考学海导航)语感辨析法用于初步判断,一种艺高人胆大的方法,准确度不很高。语法分析法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可靠的:找主干,辨枝叶。可以辨别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句式杂糅。例句回想法适用于所有种类。记熟有病例句,参照病例做判断,省时省力哦:)仿句法仿句子复杂的结构,把句中陌生的内容换成你熟悉的日常生活的内容来重造一句。这个比较适合于判断逻辑错误和语意不明。抓语标法此方法非常实用而且能快速判别,建议尽量使用。有以下情况的可检查有没有对应的语病:1) 介词结构,+动词缺主语 2)多个分句成分残缺或搭配错。3

2、)并列成分搭配、语序或分类错 4)能否肯否一面对两面不统一。 4)虚词搭配、多余、残缺或语序 5) 数字数字倍数表述不当(如:减少不能用倍数,增加了和增加到的倍数表述)、矛盾或多余。6)成语赘余 7)谓语为“是”或者“成为”检查主、宾是否搭配。8)前面有两个情况,句中只有一个单数指示代词一指代不明。用语法分析是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不要怕麻烦;碰到长句不要慌,长句也由主、谓、宾组成,不是怪物哈;巧妙运用抓语标法,省时省力文言文阅读:知识积累熟悉活用、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虚词、文言特殊句式和固定结构。参考笔记和名师大讲堂及专题突破阅读步骤:粗读,找出人物、事件、评价,在草稿上写出。画出文中标

3、志事件变换的时间词、地点词、官职词和变化了的人物,画出文中的评价词。遇到不懂的词就跳过不管,因为后面的题目未必会涉及到该词。如果看不明白,可先看最后一道选择题。做题:(1)理解实词:用代入法。代入检查词性是否符合该实词所在句子的要求,词义是否何句意一致,放回语境检验是否符合上下文意思。(2)理解虚词:根据前后实词的词性确定虚词的词性,再根据句子意思确定含义或根据原上下文确定含义,然后比较、排除。(3)信息筛选(第7题):先看题干,理解要求筛选的内容;再看选项,用排除错项的方法,先排除对象错的,再排除内容错的。 句式考查:多为各种特殊句式;补出省略成分一定要看该句前几句。具体考查哪一种句式要看选

4、项。(4)整体理解:回到原文,把每一个选项的内容和原文对照,特别关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过程和结果、评价句。提醒:一般一段一项,要不急不躁,细心找准。(5)断句:先了解文段整体意思,然后从易到难一一断出。可以先找位置比较固定的虚词、曰、云等,再找对称句、找固定句式,再找谓语动词,在此基础上往前找对象(人名、物名、事)主语,往后找宾语。温馨提示:断句,顾名思义是把一个一个句子断开,一句话的意思是相对完整,一个句子一般有主谓宾。一点头绪都没时,可以从最后一个词(通常是宾语)往前推,找到它的谓语和主语,慢慢向前,思路就会逐渐清晰。(6)翻译:踩分点多义词,活用或通假字,特殊句式(省略句、倒装句、

5、固定结构)。方法:联系语境,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不多不漏,符合语法。原题试译,工整答卷。加、换、调、补、删,以加字组词为主,换字为辅。要调动一定的古文化知识。特别提示:如果不能理解文意,也不能放弃,看看该句的上下句,用该字组词,也有可能得分。例如直当出别居耳:当应当,出出去,别别处,居居住。那样,就算不能译出“直耳”也能拿分。就算其他不懂,只懂一个词,也要把这个词译出来,它也许就是得分点。论述文阅读:论述文阅读:以阐述、论证为主,基本内容是观点和材料,主旨是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态度。要筛选的信息往往就是某些观点或支持这些观点的某些材料。阅读方法与议论文一样,理解时有时要运用到常规的其他学

6、科知识或生活经验。整体阅读:抓观点,抓思路,把握材料的组织。树立“抓问题寻材料追结论”意识。把观点句、结论句画出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的题目一般就是答这些句),把虚词尤其是表范围、时间、程度、可能的副词画出来,把进程转换的词找出来。解题总体思路1)仔细审题,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字的读题干和选项,审清考查的信息及设题的角度。2)确定区域,画出有关的句子。3) 文题对照,看看意思是否完全一致。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大部分的题目和诗歌同。理解词语: 提问方式:画横线的句子(或词语)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规范回答:该句子(词语)生动、具体(或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提问方式::某某词的含义

7、(内涵)是?这个词指的是什么?文中哪些词和这个词含义相同?某某词好在哪里?用某某词代替某某词好不好?思维方式:字面意文中意,注意比喻义和寓意。提醒:(1)词不离句;解释出来的词性要和原来的词性一致。(2)后两种问法还要分析有没有用到活用、修辞、词的色彩等方法。理解句子:题型形式:“解释下面句子的含义”,“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你 对.这个句子怎么理解?”,某句说明了什么道理?解题方法:找出主干,理解句子的字面意思;放回原文,找出所在的语境;结合上下文,找出最符合的相关内容;直接从文中摘录解释的句子或摘取其中的关键词重组句意(有些含义比较丰富的也许要完全由自己想)。提醒:句不离段

8、,联系上下文,一般可在文中找到答案原句。2句段作用(好处)类题目。 提问方式:文中第几段写了什么内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提示:近来的高频题,特别注意。该类题目一般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思考:句段的表层含意是什么,运用了什么手法,深层蕴涵是什么,对思想感情的表达有何作用。解答:看这个句段在文中的位置而定。要从结构上和内容上回答。在开头,作用一般有领起下文,开门见山,提纲挈领,为下文作铺垫,如果是小说也可能是为下文埋下伏笔。表述:结构上起作用;内容上引出,为下文 的 .作铺垫,为下文的 埋下伏笔在中间,一般是过渡或为下文作铺垫。表述:(结构上)过渡作用,(内容上)由.过渡到,为下文.作铺垫或者揭示

9、文章主旨。在结尾:结构上,总结全文或照应开头。内容上,揭示中心主题,或点明主旨(写出中心和主旨的具体内容 )参考:中国现代散文课时作业(老师特别提醒的部分) 规范回答:该段运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结构上有什么用(为下文写什么作铺垫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如果是写人的文章,还要写上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用。作文:审题:10分钟。三看。一看材料的中心意思(材料是关于什么话题的)。二看出题者的分析语、态度语。三看提示语。方法:提炼中心法,因果法(抓事件的最终结果由什么原因造成,这个原因就是中心论点)。褒贬法,抓关键词法(重复词、概括词、评价词,总结句,评价句,人物最后总结句。)拟题:材料

10、核心词前或后词语;用名言,用修辞。注意:标题要 和下文有关,和所写的文体相配。选好观点:根据材料内容和提示语,选一个方面来写。根据自己所积累的资料来选。写自己有感想的。写作:1)先写简易提纲,在稿纸上写观点。观点可以用话题中心词加态度词组成。2)议论文开头:提出观点,100字。3)中间:多角度多方面地展开论述。论据要和你的观点性质完全相同。使用论据小提示:(1)多角度,从时间和空间列;从 国别列;从小到大多层次列;从典型到简述到一般多种形式列。(2)每个论据写完都必须分析因果,联系论点。一般用话题或材料或题目的关键词点题扣题。结尾:重申论点,发出希望或者倡议。最好能来几句有文采的抒情。提醒:字

11、数不足要尽可能多写几句和后文那段用分小段来 写。发现偏题马上用观点句或者用话题或材料或题目的关键词点题扣题。古代诗歌答题模式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

12、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13、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或是如何写的?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4、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描写(写景)的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作用是“突出”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厚的情思。(3)对比。(4)白描。作用是“真实反映”田园诗经常用到。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15、。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5)比喻。(6)拟人。(7)夸张。(8)从视觉写或从听觉写、从触觉写景:感官多角度写景,让读者如临其境,收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9)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使画面更有层次感,获得更完美的感受。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还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2)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3)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见课本登岳阳楼课后练习)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