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笔记总结对流性天气预报雷暴预报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6243464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象笔记总结对流性天气预报雷暴预报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气象笔记总结对流性天气预报雷暴预报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气象笔记总结对流性天气预报雷暴预报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气象笔记总结对流性天气预报雷暴预报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气象笔记总结对流性天气预报雷暴预报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象笔记总结对流性天气预报雷暴预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象笔记总结对流性天气预报雷暴预报(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气象笔记总结 对流性天气预报 雷暴预报对流性天气预报-雷暴预报整理:米花雷暴即积雨云中所发生的雷电变作的激烈放电现象。因其一般伴有阵雨,所以常与雷雨通称。雷雨是夏季常见的降水形式。通常把只伴有降雨的雷暴称为一般雷暴。有的雷暴会伴有暴雨、大风、冰雹、龙卷等严重的灾害性天气现象。一般把伴有这些严重灾害性天气现象之一的雷暴叫做强雷暴。一般雷暴和强雷暴都是对流旺盛的积雨云的产物,所以常将它们通称为对流往天气或对流性风暴。鉴于对流性天气一般具有范围小,发展快的特点,所以在预报工作中,除了应用天气图方法外,最好还要配合中尺度天气分析及雷达、卫星探测等方法。下面介绍对流性天气的基本知识及预报方法。一、对流性

2、天气预报目前气象台站进行对流性天气预报时,主要应用当地的天气气候资料、天气图(包括区域天气图),T-LnP图,单站高空测风分析图,综合图表,单站预报图表和群众经验,雷达和卫星资料等等。根据对流性天气预报的物理基础,具体进行对流性天气预报时,大致上要遵照以下几个步骤。1.根据天气气候资料,找出各种主要的对流性天气的季节、地理分布等天气气候规律(划定雷暴季节,雹季开始、结束时段和容易出现冰雹的地区等)。2.在雷雨、冰雹季节开始之前,根据经验和历史资料,做出冰雹或雷暴的长中期天气预报。3.短期预报应与中、长期预报配合。首先利用天气图分析天气形势,看何处已有(或预报可能有)雷雨、冰雹或其它强对流往天气

3、形成。应在总结本地过过去历次冰雹或雷雨等对流性天气出现时的天气形势的基础上进行,最好能找出一些客观的预报指标,以鉴别一般降水与雷暴,以及雷暴与冰雹和其它对流性天气的分界。4.分析本地区的大气稳定度和水汽条件,看它是否已达到或预报它是否可能达到形成雷雨或冰雹的程度。可以利用一些稳定度指标来确定对流性天气的强度,是否已达到雷雨、冰雹或其它天气现象的标准。这一步也应在总结本地区过去历次雷暴和冰雹的稳定度的基础上进行,并应找出客观的预报指标。5.根据天气图查算稳定度指标和其它表征气团特性的参数,找出最不稳定的地区。同时根据各种天气系统综合影响来大致划定对流性天气的出现范围。二)降雨在雷暴云中上升气流最

4、强区附近,一般有水滴累积区,当累积量超过上升气流承托能力时,便开始降雨。由于累积区中的水倾盆而下,因而造成阵雨或暴雨。阵雨持续时间为几分钟到一小时不等,视雷暴云的强弱及含水量多少而定。雷暴群和雷暴带形成的降水区也呈片状或带状。由于雷暴群(带)中,每个单体强弱不一,所以降水量分布很不均匀。而且因雷暴云常常跳跃式地传播,因此降水量也有跳跃(间隔)式分布的情况。(三)阵风在积云阶段,地面风一般很弱。低空有向云区的辐合,促使上升气流发展。到了雷暴云的成熟阶段,云中产生的下沉气流冲到地面附近时,向四周散开,因而造成阵风。一般来说,阵风发生前,风力较弱,风向不定,但多偏南风。阵风发生时,风向常呈气旋式旋转

5、,然后又呈反气旋式旋转。移动缓慢的雷暴。云下的流出气流几乎是径向(即向四面八方铺开)的。然而多数情况下,在雷暴移向的下风方的风速要大于上风方。(四)压、温、湿的变化由于下沉气流中水滴的蒸发使下沉气流几乎保持饱和状态。所以下沉空气由上层至下层是按湿绝热增温的。上层冷空气虽然在下沉过程中会变暖些,但升温率小,到地面时,仍比四周地面空气要冷。因此在雷暴云下形成一个近乎饱和的冷空气团,因其密度较大所以气压较高,这个高压叫雷暴高压。当雷暴云向前移动时,云下的雷暴高压也随之向前移动,当它移过测站时,就使该站发生气温下降、气压涌升、相对湿度上升、露点或绝对湿度下降等气象要素的显著变化。其变化幅度取决于雷暴云

6、的强度和测站相对于雷暴云的位置,雷暴中心经过地区变化明显,边缘地区则变化较小。四、我国雷暴的气候特点我国低纬地区一年四季均有雷暴。中纬地区雷暴多半出现在夏半年,特别是在六、七、八月最多,一般出现在午后到傍晚这一时段内。海上或海边则夜间雷暴发生得较多。雷暴分布很广,全国各地均有,一般南方多于北方,内陆多于沿海,山地多于平原。两广地区及青藏高原是我国雷暴最多的两个地区。这些气候特点都是由于形成雷暴的三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例如夏半年、午后(海上夜间)及低纬,内陆地区雷暴较多,主要是因为在这些季节、时间和地区中水汽及不稳定层结条件容易具备的缘故。而山区多雷暴则和地形造成的抬升条件有关。青藏高原除了地形

7、抬升条件外,和高原上地面加热作用,容易造成气层不稳定以及高原上盛行的低涡、切变线等天气系统造成系统性辐合上升运动也有很大的关系.五、系统性雷暴的预报雷暴天气是由水汽条件,不稳定层结条件和抬升力条件等三方面条件综合作用而造成的。这三个条件是在一定的天气形势下逐步酝酿具备起来的。有利于提供这些条件的天气形势,即有利于产生雷暴的天气形势。下面分别介绍各种形势下的系统性雷暴特点。1.锋面雷暴的预报锋面雷暴是我国夏季主要的雷暴类别之一。冷锋、暖锋、静止锋上都可产生雷暴。其中以冷锋雷暴出现最多,强度也较强。暖锋雷暴较少。静止锋雷暴常和切变线相联系。先介绍一些有关冷锋雷暴的预报经验。(1)在冷锋前暖湿空气活

8、跃(例如有正变温、增湿。南风较大。暖空气不稳定等)的情况下,当冷锋过境时一般有雷暴形成。(2)冷锋雷暴与太平洋高压的强弱、进退有密切关系。(3)冷锋雷暴的发生与锋面上空的形势有关。(4)如果锋面附近,高层为冷平流,低层为暖平流,且平流较强,则锋面过境时绝大多数会产生雷暴。(5)高空锋区的强弱,与锋面上是否产生雷暴及它的强度有很大关系。与比较强的对流层锋区相对应的锋段上出现雷暴的机会较多,强度较强。较强的高空锋区一般都有高空急流相配合。因此,与高空急流相对应的锋段上出现雷暴的机会较多,强度较强。(6)在850毫巴上锋面所在区域内画出等露点线或等比湿线后,如果湿舌的轴线沿地面锋线伸展。则有利于雷暴

9、生成。冷锋雷暴出现的时间主要决定于锋面的移速。冷锋雷暴一般生成于冷锋过境前后2-3小时之内。当高空为前倾槽时,雷暴出现在冷锋过境之前,而当高空为后倾槽时,雷暴出现于冷锋过境之后。因此,冷锋雷暴出现时间的预报,主要考虑锋面的移速以及地面锋与高空槽的配置情形。而冷锋的移速则决定于引导气流速度的大小,锋后冷高压的强度,锋前暖高压或变性高压的阻挡作用和地形影响。冷锋雷暴持续的时间决定于冷锋的移速、强度及700毫巴槽线配置和槽的移速。当冷锋移速较快或强度较强时,冷锋雷暴持续时间一般较短;反之则较长。在后倾槽的情况下,700毫巴槽线过境时,一般雷暴已经结束。2.高空槽、切变线雷暴的预报高空槽、切变线也是经

10、常造成雷暴的天气系统。高空槽或切变线是二)降雨在雷暴云中上升气流最强区附近,一般有水滴累积区,当累积量超过上升气流承托能力时,便开始降雨。由于累积区中的水倾盆而下,因而造成阵雨或暴雨。阵雨持续时间为几分钟到一小时不等,视雷暴云的强弱及含水量多少而定。雷暴群和雷暴带形成的降水区也呈片状或带状。由于雷暴群(带)中,每个单体强弱不一,所以降水量分布很不均匀。而且因雷暴云常常跳跃式地传播,因此降水量也有跳跃(间隔)式分布的情况。(三)阵风在积云阶段,地面风一般很弱。低空有向云区的辐合,促使上升气流发展。到了雷暴云的成熟阶段,云中产生的下沉气流冲到地面附近时,向四周散开,因而造成阵风。一般来说,阵风发生

11、前,风力较弱,风向不定,但多偏南风。阵风发生时,风向常呈气旋式旋转,然后又呈反气旋式旋转。移动缓慢的雷暴。云下的流出气流几乎是径向(即向四面八方铺开)的。然而多数情况下,在雷暴移向的下风方的风速要大于上风方。(四)压、温、湿的变化由于下沉气流中水滴的蒸发使下沉气流几乎保持饱和状态。所以下沉空气由上层至下层是按湿绝热增温的。上层冷空气虽然在下沉过程中会变暖些,但升温率小,到地面时,仍比四周地面空气要冷。因此在雷暴云下形成一个近乎饱和的冷空气团,因其密度较大所以气压较高,这个高压叫雷暴高压。当雷暴云向前移动时,云下的雷暴高压也随之向前移动,当它移过测站时,就使该站发生气温下降、气压涌升、相对湿度上

12、升、露点或绝对湿度下降等气象要素的显著变化。其变化幅度取决于雷暴云的强度和测站相对于雷暴云的位置,雷暴中心经过地区变化明显,边缘地区则变化较小。四、我国雷暴的气候特点我国低纬地区一年四季均有雷暴。中纬地区雷暴多半出现在夏半年,特别是在六、七、八月最多,一般出现在午后到傍晚这一时段内。海上或海边则夜间雷暴发生得较多。雷暴分布很广,全国各地均有,一般南方多于北方,内陆多于沿海,山地多于平原。两广地区及青藏高原是我国雷暴最多的两个地区。这些气候特点都是由于形成雷暴的三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例如夏半年、午后(海上夜间)及低纬,内陆地区雷暴较多,主要是因为在这些季节、时间和地区中水汽及不稳定层结条件容易具

13、备的缘故。而山区多雷暴则和地形造成的抬升条件有关。青藏高原除了地形抬升条件外,和高原上地面加热作用,容易造成气层不稳定以及高原上盛行的低涡、切变线等天气系统造成系统性辐合上升运动也有很大的关系.五、系统性雷暴的预报雷暴天气是由水汽条件,不稳定层结条件和抬升力条件等三方面条件综合作用而造成的。这三个条件是在一定的天气形势下逐步酝酿具备起来的。有利于提供这些条件的天气形势,即有利于产生雷暴的天气形势。下面分别介绍各种形势下的系统性雷暴特点。1.锋面雷暴的预报锋面雷暴是我国夏季主要的雷暴类别之一。冷锋、暖锋、静止锋上都可产生雷暴。其中以冷锋雷暴出现最多,强度也较强。暖锋雷暴较少。静止锋雷暴常和切变线

14、相联系。先介绍一些有关冷锋雷暴的预报经验。(1)在冷锋前暖湿空气活跃(例如有正变温、增湿。南风较大。暖空气不稳定等)的情况下,当冷锋过境时一般有雷暴形成。(2)冷锋雷暴与太平洋高压的强弱、进退有密切关系。(3)冷锋雷暴的发生与锋面上空的形势有关。(4)如果锋面附近,高层为冷平流,低层为暖平流,且平流较强,则锋面过境时绝大多数会产生雷暴。(5)高空锋区的强弱,与锋面上是否产生雷暴及它的强度有很大关系。与比较强的对流层锋区相对应的锋段上出现雷暴的机会较多,强度较强。较强的高空锋区一般都有高空急流相配合。因此,与高空急流相对应的锋段上出现雷暴的机会较多,强度较强。(6)在850毫巴上锋面所在区域内画

15、出等露点线或等比湿线后,如果湿舌的轴线沿地面锋线伸展。则有利于雷暴生成。冷锋雷暴出现的时间主要决定于锋面的移速。冷锋雷暴一般生成于冷锋过境前后2-3小时之内。当高空为前倾槽时,雷暴出现在冷锋过境之前,而当高空为后倾槽时,雷暴出现于冷锋过境之后。因此,冷锋雷暴出现时间的预报,主要考虑锋面的移速以及地面锋与高空槽的配置情形。而冷锋的移速则决定于引导气流速度的大小,锋后冷高压的强度,锋前暖高压或变性高压的阻挡作用和地形影响。冷锋雷暴持续的时间决定于冷锋的移速、强度及700毫巴槽线配置和槽的移速。当冷锋移速较快或强度较强时,冷锋雷暴持续时间一般较短;反之则较长。在后倾槽的情况下,700毫巴槽线过境时,

16、一般雷暴已经结束。2.高空槽、切变线雷暴的预报高空槽、切变线也是经常造成雷暴的天气系统。高空槽或切变线是否能够造成雷暴,要看槽线或切变线前后的气流分布和它们的冷暖性质。所谓槽线前后的气流分布情况,主要以槽线两侧的风向交角及风速的大小来表征。一般来说,风向交角愈接近或小于99度及槽后风速较大,槽线上的辐合上升运动也较强,这样的槽就有利于产生雷暴天气。高空槽的温度场结构的性质也和雷暴的形成有很大的关系。冷性的高空槽由于槽线前后暖舌及冷槽明显,冷暖平流较强,因此对形成雷暴有利。暖性的高空槽由于其槽线前后都为暖空气所占据,垂直运动得不到发展,因此对雷暴形成不利。切变线也有与上述槽线相类似的情况。3.低涡雷暴的预报夏季在东北和华北地区常常出现冷涡雷暴,其特点是变化较快(短时间内就可由晴天变为雷暴天气),持续时间较长(常可持续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