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与莱茵河对比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6240891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津冀与莱茵河对比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京津冀与莱茵河对比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京津冀与莱茵河对比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京津冀与莱茵河对比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京津冀与莱茵河对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京津冀与莱茵河对比(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京津冀经济区简介京津冀地区是一个面积约 18.5万平方公里,海陆兼备的特殊地理区域,具 有地域的完整性和较强的人文亲缘性,在区位、人力、技术和资源方面具有天然 互补优势,是我国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科技中心,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 重要承载地,在我国三大经济区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京津冀都市圈的 发展目标是建成全球城市区域、国家创新型区域、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生 态友好循环的典范,社会和谐、宜居的城市区域。京津冀经济区发展模式1. 加快经济转型,打造“多轮驱动力”“十二五”时期,整个中国都进入经济转型、经济社会结构深刻变革的重时 期。未来 5 一 10年,京津冀地区的经济能否继续保持

2、较快发展,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能否尽快实现经济转型,尽快形成投资驱动、消费驱动、创新驱动和产业高 端支撑等“多轮驱动”的新格局。北京在率先迈向后工业化阶段的产业升级中, 面临投资拉动作用减弱、产业转移扩散带来增速减缓的风险。天津目前主要依靠 大项目投资和外商投资拉动,消费驱动力和创新驱动力还明显不足。河北则主要 依靠要素投人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支撑,发展模式的粗放型特征明显。解决的途径 主要是加快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由粗放向集约的发展模式转型,尽快形成“多 轮驱动”格局,即现代制造与现代服务“双轮驱动”,投资与消费“双轮驱动”, 外援技术与内生创新“双轮驱动”。2. 构筑新型产业分工格局,增强区域

3、竞争力区域一体化的核心和关键是产业一体化。而京津冀三地发展阶段的不同步 性、产业的互补性和层次性,恰好为产业在区域范围内的转移、集聚与链接提供 了现实基础和内在动力。正在迈向工业化后社会的北京,产业发展的重点是现代 服务业,不适宜在首都发展的传统工业将向周边转移,而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天 津和河北,重化工业和高技术产业还在集聚、极化阶段。这“一散一聚”,恰好 为区域的产业整合提供了重要契机和发展空间。从产业的互补性看,北京的生产 性服务业与天津、河北的制造业互有需求,具有很强的互赖性。从产业的层次性 看,北京是区域内现代制造业的研究开发中心、技术创新中心、营销中心及管理 控制中心,占据产业链条的

4、高端位置;天津的优势在于拥有先进的制造技术和手 段,完备的制造产业和制造业基础,以建设现代化制造基地和研发转化基地,处 于产业链条的中端位置;河北省具有低价商务成本优势和基础制造业优势,处于 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因此,以新型产业分工为基础,促进区域的产业转移、 产业集聚与产业链接,京津冀完全有可能形成错位竞争、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 区域产业分工格局,为推动区域持续增长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力。3. 联手共建首都圈生态环境和绿色宜居家园天津与河北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重化工业和制造业集聚扩张阶段,也是高 消耗资源、高污染排放的阶段。工业大发展,使控制碳排放的压力日益加大,保 护生态环境的成本日益加大

5、。北京在致力于建设世界城市、历史名城和宜居城市 的过程中,随着人口规模膨胀和城市规模扩大,现有染源如水、土地、资源、环 境等的压力越来越大。共建首都圈生态环境和绿色宜居家园,是京津冀在“十二 五”时期的重要任务。本文认为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从发展低碳经济入手, 努力建设全国“低碳、绿色、循环”经济示范区。二是从优化“人居”生活环境 入手,全面建设绿色宜居家园。三是从建立区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人手,促进京 津冀生态环境共建。如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构建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理顺资 源管理的价格机制,建立和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4. 抓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一本质,推进城乡区域一

6、体发“十二五”时期,是京津冀三地统筹城乡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协调发 展的重要时期。而缩小城乡差距、居民收人差距、地区差距的核心和本质,决不 是简单地缩小经济或收人差距,而是逐步缩小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所享受的基本 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在这方面,本文认为,一是地方政府应加大用于改善民生 的财政支出,在本区域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在大力发展经济 的同时,大幅度提高市民的收人水平,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百姓;三是 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公共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市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 四是积极探索实现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途径。 欧洲莱茵河流域经济区简介莱茵河是一条著名的

7、国际河流,全长 1390 公里,发源于瑞士山区的融雪和 冰川,流域涉及 9 个国家,流经奥地利、德国、法国和卢森堡,进入荷兰的三 角洲地区后分为几条支流进入北海。 它是一条国际航运水道,通航长约 869 公 里,流域面积超过 220000 平方公里。 莱茵河流域集聚了近 1 亿人口,包括许 多世界著名城市,如巴塞尔、美茵茨、法兰克福、科隆、鹿特丹等。 该流域集 中了世界上许多的重要产业部门,如钢铁、石化、电力、建材、机械、电子等。 莱茵河流域经济区发展模式1. 跨行政区域整合管理,城市经济互为补充莱茵河流域是世界著名的人口、产业和城市密集带,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 经济区域之一。 据资料统计,现

8、有 1/5 的世界化工产品是莱茵河沿岸生产的。 在莱茵河流域中,共有十余个不同国家的城市,但是由于布局合理,城市定位和 发展方向各有侧重,不仅没有成为恶性竞争的对手,反而互为补充,形成了世界 上最发达的四大城市群之一。例如荷兰的鹿特丹, 就定位为世界十大港口和欧 洲最大的港口,鹿特丹和德国之间早在 2000 年就建有高铁, 同时有非常好的 国内连接以及通往比利时和法国的连接。而德国的科隆虽然是莱茵河上最重要的 内陆港口之一,但是它还是把自己定位为“欧洲的传媒之都”,是欧洲当前主要 的电视和电影制片公司的聚集地。法兰克福,定位为欧洲的区域金融中心和欧洲 空中航运中心。2.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莱茵

9、河流域中,曾经丰富的资源给这个区域的经济带来了无尽的动力。然 而随着煤炭逐渐枯竭,莱茵河流域的国家开始认识到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尤其是 德国,率先发展了循环经济。根据联邦统计局的数据显示, 德国早在 1993 年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就比 1990 年减少了 20%, 利用率提高到 60.6%(1990 年仅为 45.8%),垃圾的利用率从 13.8%提高到 29.8%。德国的经验是制定严格 的垃圾回收利用法律,并严格执行;运用市场机制调节,采取双元回收系统(DsD), 实行生产者责任扩大制度,推动企业技术改造。3. 发展生态经济莱茵河水系污染主要来自德国的鲁尔工业区, 上个世纪 70 年代,莱

10、茵河 曾经有 200 公里的河段鱼虾绝迹。 为了治理莱茵河水污染, 1963 年, 包括德 国在内的莱茵河流域各国与欧共体代表,在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范围内签订了 合作公约,奠定了共同治理莱茵河水污染的合作基础。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制 定了相应法规,对排入河中的工业废水强行进行无害化处理,为减少莱茵河的淤 泥污染,还严格控制工业、农业、生活固体污染物排入莱茵河,违者罚款,罚金 50 万欧元以上。 保护委员会下面设置若干个专门工作组,分别负责水质监测、 恢复重建莱茵河流域生态系统以及监控水污染源等工作。 成渝经济区发展优势分析 第一,成渝经济区是我国历史上长期以来形成的经济较发达地区,有良好的工

11、业、 交通、科技、教育基础,是西部经济最发达、经济密度最高、科技力量最雄 厚的区域; 第二, 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自然资源、能源、矿产、生物资源和旅 游资源在全国均具有重要的地位;第三,成渝经济区是西部最高的城市密集区, 全国少有的双核城市群,城镇密度在全国和西部都达到了较高水平;第四,从产 业的角度看,成渝经济区的国防科技产业在全国具有最重要的战略地位,其行业 分布遍及重型机械制造、电站设备制造、军用飞机设计制造、汽车制造、核工业 国家等十大军工集团,其建设投资总量、企业与科研院所数量和技术实力等都在 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第五,成渝经济区是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安全保护带,也是我 国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成渝经济区劣势分析 与莱茵河、京津冀这两个经济区相比, 成渝经济区有以下劣势: 第一,经济社会发 展水平与发达地区存在相当差距; 第二, 区位和交通处于劣势地位; 第三, 对外 开放程度远远低于沿海地区; 第四, 国有企业、国防科技工业、中央企业比重高, 改革难度大; 第五, 资本积累和资本市场发育滞后; 第六, 经济效益低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