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体会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6233847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养生学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医养生学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养生学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养生学体会(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养生学体会10级七年3班陈小姣1001096通过上中医养生学我收获了很多,在这里我就不一一说了,我主要说说我对养神养生和四季养生的体会。先来说说养身养生吧,所谓养神就是养精神,精神养生是在养生学基本观念和法则指导下,通过主动地调摄、保护和增强人的精神健康,力求达到形神高度统一的养生方法。养神养生有四要素,分别是:善良: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宽容:宽容是心理养生的调节阀乐观:乐观是心理养生的不老丹淡泊:淡泊是心理养生的免疫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竞争意识日趋强烈,不尽如人意的事情往往与人们结伴而行,万事如意不可能,心理矛盾、心理打击在所难免。一旦思想认识不当,死钻牛角尖,就会造成心理不平衡

2、,进而导致心理性疾病。此外,由于工业,尤其是化学工业的发展,空气、水源的污染日趋严重,人们的脑细胞及神经细胞不断地受到化学物质的侵害,神经的应急能力下降,神经的生理功能受到障碍,进而导致“心理疾病”。所以保持心理卫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养神。养神的方法很多,广而言之,即是指一切能使神健康的方法,都可以叫做养神。“静则神藏,躁则消亡”这是黄帝内经里的一句话,即神宜静,而不宜躁的意思。静神是黄帝内经第一次从医学的角度提出了静神防病的思想,如在其素问里说:“恬憺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修德怡神的方法:思想清静、少私寡欲、精神乐观、意志坚强、心和寿长。思想清静。清静,是指精

3、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因神气清净而无杂念,可使真气内存,达到心神平安的目的。从养生学角度而言,神贵凝而恶乱,思贵敛而恶散。凝神敛思是保持思想清静的良方,此外,保持思想清静还可以抑目静耳,多练静功。少私寡欲。少私、是指减少私心杂念;寡欲、是降低对名利和物质的要求。精神乐观。如何做到精神乐观也是一门学问,我们可以通过陶冶性情、善于解脱、近喜远恶、乐观常笑这几放慢来保持精神乐观。例如,我们可以欣赏中国书画来陶冶情操,使我们的心态一直处于轻松乐观状态。美国的生理学威廉博士说:“笑是一种原地踏步的运动,能使人延年益寿。”所以我们应该多笑笑,俗话说的好,笑一笑,十年少。意志坚强。意志容易受环境的影响,

4、而且和生活锻炼等密切相关,意志坚强者,从主观上能够控制自己,能够经受磨练,对外界不良刺激耐受性强,即就是在险恶的环境中也能战胜困难,保持心态稳定,气血流畅,抗病能力较强,能将外环境对人体的刺激所造成的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反之意志薄弱者,稍遇刺激,精神颓废,脏腑气血功能受损,易遭邪侵。心和寿长。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想得开、看得开、丢得开;寡欲养精、寡言养气、寡思养神;珍惜自己、开发自己、看得起自己;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除此之外,还要避免孤独,注意交往;学会幽默;培养好的性格。总之一句话,要想养神养生必须做到:和喜怒、去悲忧、节思虑、防惊恐。再来说说四季养生,即春夏秋冬我们应如何养生

5、。四季养生首先要考虑的是四季不同的气候,从中医的理论认为,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这些在人体身上都有不同的作用。考虑好了四季的特点,之后即可选择合适的食物,调节身体机能。春季,其特点成为春温、春生,科学的饮食调养对保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很有帮助。辛甘之品能助春阳,稍微有一些辛味的东西,如葱、生姜、韭菜、蒜苗等都是养春气的食物。饮食清淡能消春火,春季气温上升,人易上火,出现舌苔发黄、口苦咽干等,因此饮食宜清淡,忌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春季常常阴雨绵绵,湿气令人生“春困”,人身体疲乏,精神不振,应多吃红黄色和深绿色的蔬菜,如胡萝卜、南瓜、番茄、青椒、芹菜等。另外用一些祛湿品煲汤如芡实、苡仁

6、、淮山、扁豆等,对恢复精力,消除春困很有好处。夏季一般是全年最热的时候,是阳气最盛的时候,具体来说,夏季饮食营养方面分别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养心安神之品不可少。夏天的养心安神食品主要有茯苓、麦冬、小枣、莲子、百合、竹叶、柏子仁等。夏天要善于养心阳。夏天不宜多出汗。夏天属阳,阳主外泄,所以汗多,心阳虚的人出汗多就会加重病情。夏天要养心阴。夏天阳亢,心阴最易被耗,所以要注意养心阴。食用一些凉性蔬菜。我们常吃的黄瓜、西红柿、芹菜、藕、绿豆芽、空心菜、大白菜、白萝卜、冬瓜、丝瓜、苦瓜、茄子、菠菜、小白菜、油菜、莴笋、苋菜、茭白、紫菜等都属于这一类偏寒凉的蔬菜。秋季,具有秋凉和秋收的特点,是由热转寒,阳

7、消阴长,当以润燥益气为中心,以健脾补肝清肺为内容,寒凉调配为要领。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饮食,以防秋燥伤阴。要“少辛增酸”。少吃辛味,是以防肺气太盛;“增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盛肺气之侵入。从而秋季应遵循着几点:一忌贪凉,在饮食方面,立秋后人们不宜多吃寒凉食物或生冷不洁的瓜果。二忌过燥:饮食上,人们可以多吃一些如生梨、甘蔗、荸荠、柚子、枇杷等具有很好润燥功效的水果,或者乌骨鸡、猪肺、龟肉、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米、花生、鸭蛋、菠菜等食品,还可以自制诸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粥、雪梨川贝冰糖羹这样的饮品,同样可以达到滋阴润肺、止咳化痰的效果。三总体上应以清淡的食物为主。冬季,具有

8、冬寒和冬藏的特点,但根据冬季属肾,主藏精的特点,又为四季中补养的最佳季节。冬季养生应该做到“无扰乎阳”,也就是不要损害人体的阳气。在饮食调摄方面,应注意四项要点。“保阴潜阳”。冬季饮食的基本原则是保阴潜阳。蛋白质的摄取量可保持在平的需要水平,热量增加部分应提高糖类和脂肪的摄取量来保证。鳖、龟、藕、白木耳、芝麻、核桃等物都是有益的食物。“和血行气,壮神御寒”。忌食生冷和粘硬食物,以防损伤脾胃。因人制宜,可适量饮酒以御寒,但切忌过量。早上可煨生姜服少许,以驱风御寒。提倡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冬天进补,开春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药补不如食补”。即以食物之性,补机体之虚,纠阴阳之偏。如牛肉味甘,专补脾土;羊肉味甘性热,能益气补虚,温中暖下;鸡肉甘而微温,可温中、益气、补精、添髓,凡虚劳赢瘦者皆可用之;白鸭肉味甘微凉,可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故素体阴虚偏重者可食之。通过四季的饮食调节,人体的身体机能能够更好的适应四季变化的气候,从而很好的做到了治未病的防治原则。总体上饮食对人体的作用主要是补充营养,人体精气神的物质基础,预防疾病,治疗疾病,抗老防衰。如果人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这些,不仅可以保证自身健康,还可以提高人体新陈代谢的能力,是人延年益寿。除以上所说养神养生,四季养生之外,在这门课中,我还学到了其他中医养生知识,收获颇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