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筑节能现状及发展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6230030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36.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建筑节能现状及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上海建筑节能现状及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上海建筑节能现状及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上海建筑节能现状及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上海建筑节能现状及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建筑节能现状及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建筑节能现状及发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建筑节能现状及发展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陆善后节约能源是我国发展经济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为此,国家在1997年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在该法规中明确指出了“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采用节能型的建筑结构、材料、器具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减少采暖、制冷、照明的能耗”。为了落实国家节约能源法,加大对建筑节能工作的管理力度,实现建筑节能跨越式发展战略,建设部于2000年2月签发了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部长令。2001年颁布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5年又颁布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并于当年10月1日正式实施。200

2、5年5月政府规章上海市建筑节能管理办法通过审议,7月15日正式实施,规定及标准二大法规的出台,大大推动了建筑节能工作的进行,为本市建筑节能工作提供了更有力的法律法规支撑。上海“十一五”建筑节能发展规划制定与实施,进一步明确了上海建筑节能发展任务与目标。1. 上海建筑节能特点1.1 能源消耗状况2001-2004年上海国民经济平均年增长10%以上,至2004年本市GDP总值已达7450.27亿元,人均已突破5600美元,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居住舒适性要求也不断提高,致使建筑能耗迅速上升。2004年全市社会能源消费总量已接近 7000万tce,人均能耗达 5.2

3、1tce,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的能耗水平。其中建筑能耗约占14%。这对十一期间上海建筑能耗要下降15的目标是十分艰巨的。1.2气候变化上海在我国建筑气候区划中处于第建筑气候区。气候特点是夏季闷热、冬季湿冷,气温日较差小,年降水量大,日照偏少(44% )。由于温室效应的影响,上海气候呈夏季持续高温时间延长,冬季平均温度升高趋势(见表1)。1998年夏季最高极端气温为39.4,而到了2003年则被刷新为39.6。表1.1 上海冬夏两季平均温度变化情况年份冬季平均温度26.51951198054d39.4d1985199438.1d54.7d2001200331.3d57.3d1.3. 夏季用电负荷变

4、化近5年来,上海夏季最高用电负荷平均增长率达到10%左右(见图1),2004年上海夏季最高用电负荷达到1500万kW,2006年已突破1800万kW,平均年增长达到10%,用电缺口有600万kW之多。若能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工作,则可有效地改善上海地区高104kW峰 用电短缺的现状。 图1.1 上海市夏季最高用电负荷1.4房地产业发展上海市区人均住房面积在近几年内不断增加,2003年达到13.8m2,2004年末已达到14.8m2。截止到2004年底,上海现有各类建筑总面积达到59314万m2,其中居住建筑面积占到其中的59.4,其余的几类建筑分别是工厂、学校、办公建筑、商场店铺、医院、宾馆和剧

5、院。随着人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新建公共建筑无论在景观性、舒适性、还是功能性上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而这一切无不是以巨大的能源消耗为代价。因此,房地产业的发展在极大程度上刺激了民用建筑能源消耗的快速增长。表1.2、图1.2为上海建筑发展现状及房地产供求情况。表1.2 上海市建筑发展情况年份居住建筑总面积 万m2公共建筑总面积 万m2人均居住建筑面积m2人均公共建筑面积m2人均公共建筑面积相对于人均居住建筑面积的比例 %200123475794214.54.933.8200226906908216.85.633.32003305601074417.86.335.4200435211124

6、5621.37.635.6注:人口按常住人口计算,各类建筑面积按统计年鉴中相应建筑保有量计算。图1.2 2004年上海现有各类建筑构成(按面积比重计算)1.5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上海早期建筑物外围护结构以240实心粘土砖、120钢筋混凝土圆孔板和单玻实腹钢窗为主,总体热工性能较差。70年代推广粘土多孔砖后,墙体热工性能有所改善,但上海地区是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的典型地区,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的应用和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高层建筑的兴起,又使该部分建筑外墙的保温隔热水平显著下降(仅为实心黏土砖的2/31/2),致使室内热环境低下,传热量比实心粘土砖增加3060%。目前,上海地区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

7、能见表1.3所示。表1.21 上海地区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围护结构材料及构造墙体厚度mm传热系数,W/(m2.K)普通建筑节能居住建筑节能公共建筑外墙240黏土多孔砖2801.71.51.0190混凝土小砌块2302.51.51.0200钢筋混凝土2403.21.51.0屋面120钢筋混凝土圆孔板1602.81.00.8120钢筋混凝土板1.00.8架空屋面3602.41.00.8外窗单玻实腹钢窗6.44.72.54.72.51.6 建筑设备上海70年代除少数高档宾馆具有较陈旧的中央空调系统外,大部分公共建筑无中央空调,居住建筑无房间空调。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上海成为改革开放前沿的90年代以

8、来,公共建筑如宾馆、饭店、商务楼等都把集中空调作为基础设施之一。在上海1.25亿m2公共建筑中,估计至少0.8亿m2安装有空调系统。上海每百户家庭空调器拥有量以年均36.9%的速度增长(见图1.3)。2004年达到159.2台,在全国各省市中超过广东占据首位。图1.3 上海每百户居民房间空调器拥有量的增长1.6 建筑节能管理近年来,本市在建筑节能政策法规的制定、节能居住建筑的认定以及建立建筑节能管理网络等方面开展了多项工作。由市建设交通委牵头,建立了上海协调推进建筑节能工作的组织管理网络。由建筑节能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落实,市建筑节能办和市房地资源局分别对相关部门按各自职责组织协调实施。而且,今年

9、还在各区(县)建设系统,组织建立了各区(县)建筑节能职能管理部门,以纵横交叉、双管齐下的管理模式,全面推进上海的建筑节能工作。图1.4 上海市建筑节能管理网络体系2. 上海建筑节能发展目标与潜力2.1 十一五期间上海建筑节能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本市建筑节能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为目标,以贯彻实施上海市建筑节能管理办法为契机,实现建筑节能推进工作与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相结合,与促进城市能源安全相结合,与“世博”项目的高标准建设相结合;通过加强行政监管、推进技术进步、注重市场引导、强化舆论监督,实现全社会增强建筑节能共

10、识,全领域推进建筑节能的实施目标,全方位推广各种建筑节能技术体系,大幅度降低建筑能耗。“十一五”上海建筑节能推进目标:新建公共建筑自2007年起全面执行公共建筑节能50的节能设计标准,加强标准实施的行政监管力度,重点提高设备系统的用能效率和运行管理水平,形成适应上海气候特点的公共建筑节能技术体系,完善标准规范和管理模式。对新建居住建筑除严格执行国家节能50的标准外,通过有效的行政监管和技术支撑手段,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居住建筑节能支撑体系和管理模式,并积极引导农村新建住宅采用适用的节能新技术。至 2009年在科研与试点基础上,上海将执行居住建筑节能65的节能设计标准。 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在建立

11、健全建筑节能改造技术标准体系和网络化建筑能耗分项计量监测系统基础上,完善以市场化手段为主的节能改造机制,使本市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10年,争取能完成1000万m2既有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上海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以“旧小区平改坡综合改造”项目为突破口,探索以行政手段和财政支持为主的资金筹措和推进机制。通过示范引路、稳步推进,到2010年,争取对达到“旧小区平改坡综合改造”条件的居住建筑全部实施节能改造。建筑用能设备:公共建筑鼓励分布式供能和能源多元化系统的推广应用。结合世博园区建设示范,开展热电冷联供、水源和地源热泵系统、高能效空调系统,以及蓄冷和燃气空调、热回收、变流量控

12、制系统、高效送风和自然光、遮阳、照明与空调的协调控制等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到2010年,本市分布式供能系统总装机容量达到10万千瓦、燃气空调安装总量超过1000台,试点采用燃料电池作动力的热电冷联供示范项目。并要求 大型新建公共建筑设计选用具有国家或者本市节能标准的空调冷热源设备,鼓励设计选用能效比高于现行节能标准的空调冷水机组。新建公共建筑设计选用高效节能灯具。严格执行国家现行建筑照明标准的功率密度标准值,到2007年,设计选用的照明系统全部达到国家现行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照明功率密度的节能目标值。对居住建筑推广应用达到节能评价值的房间空调器。到2007年,设计选用的房间空调器能效比,执行现行房

13、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国家标准中节能评价值2级指标。同时推广应用高能效的照明灯具。采用紧凑型荧光灯、高效双端荧光灯、电子镇流器、半导体照明等高效节电照明系统,以及尽可能设计利用自然光等节能措施。试点应用集中供冷供热和地源热泵、水源热泵等节能系统和因地制宜推广应用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到2007年,新建全装修住宅从设计阶段同步考虑与建筑结合的用能设备节能措施。在“十一五”期间要贯彻执行可再生能源法,积极开展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坚持建筑领域节能与开源并举原则,高起点、多层次推进与建筑有机结合的太阳能光热和光电系统,不断突破相关核心技术和提高相关产品产业化水平,为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

14、规模化应用提供经验和模式。重点开发与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光热利用技术体系,通过试点示范,使太阳能利用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推广,并得到规模化应用。到2010年,推广应用太阳能光热系统,建成与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光热利用示范建筑200万m2(集热面积约10万m2)。结合世博园区建设,重点突破太阳能光电利用的应用技术试点示范,到2010年,在大型公共建筑中光电系统示范应用1万kw。鼓励试点应用太阳能空调、利用生物质能的热电冷联供系统等新技术。根据国家节能中长期规划目标,按照建设部总体部署,抓住世博园区建设机遇,积极申办城市级建筑节能示范,实施建筑节能重点工程示范项目。“十一五”期间,实现综合技

15、术攻关示范项目280万m2。结合世博园区建设,对新建民用建筑节能、既有民用建筑节能改造、用能设备和设施、可再生能源利用等建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和新体系等进行规模化示范,为推进建筑节能提供经验与模式。完成低能耗、超低能耗和绿色建筑的示范工程,形成相关标准和技术体系,引导“十二五”建筑节能发展方向。2.2上海建筑节能潜力分析所谓建筑节能潜力,是指通过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范的强制执行,采用建筑节能新技术而取得的建筑物运行能耗的节能效果。据调查,在居住建筑使用能耗中,电耗占55%,其中空调电耗占总电耗的30%左右。按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计算,节能住宅与普通住宅相比可节能50%,其中空调设备占25%,围护结构占25%。住宅空调设备为家用气源热泵空调器,节能住宅要求空调额定能效比取2.3,采暖额定能效比取1.9,相对普通住宅空调额定能效比2.2和采暖额定能效比1.0,可实现节能25%。若能采用变频节能型空调(能效比2.42.6),其节能效果可增至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