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开挖监理细则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6230027 上传时间:2023-12-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3.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方开挖监理细则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土方开挖监理细则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土方开挖监理细则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土方开挖监理细则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土方开挖监理细则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方开挖监理细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方开挖监理细则(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温岭XXX商业综合体开发项目工程(108301地块)土方开挖监理细则编制人:审核人:浙江恒超工程管理有限公司2018年1月1、专业工程特点木工程位于台州温岭市新城核心区,西至中华北路,南面九龙大道, 北侧至规划龙路,总建筑面积92363. 96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70678. 78 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21685.21平方米),地上31层,地下2层,建筑高 度146. 6米。本工程基坑围护做法采用:钻孔灌注桩+两道钢筋混凝土内支 撐+坑外搅拌桩止水帷幕+坑内被动区水泥搅拌桩加固。木工程正负0为黄海高程5. 000M,场地地坪标高约-0. 500M。二层地 下室底板面标高为-9. 6M,底板厚0

2、. 6M,底板下分别设150MM厚素碗垫层和 100m厚碎石垫层,底板垫层底设计标高为-10. 45M,主楼区域局部底板标 高为-10. 75M,基坑计算开挖深度9. 95M,局部电梯井、集水井部位垫层底 标高为-12.15. 75Mo2、监理依据2.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2.2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2.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12)2.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112. 5业主提供的施工图设计文件2. 6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变更通知单2.7已批准的工程监理规划、施工组织设计3、本工程监理要点3. 1、监理控制要点

3、3.1.1、基坑开挖一般规定1)木工程基坑开挖工程为有围护结构的基坑开挖,以及与之相配合的明沟排水措施。2)基坑开挖前,应根据该工程结构形式、基坑深度、地质条件、气候条件、 周围环境、施工方法、施工工期和地而荷载等有关资料,确定基坑开挖方案。本工程基坑开挖方案需通过专家论证。3)基坑开挖方案内容主要包括支护结构的龄期、机械选择、基坑开挖时 间、分层开挖深度及开挖顺序、坡道位置和车辆进出场道路、施工进度和劳 动组织安排、降排水措施、监测方案、质量和安全措施,以及基坑开挖对周 围建筑物需采取保护的措施等。4)基坑边缘位置,土方和建筑材料或沿挖方边缘移动运输工具和机械,一 般应距基坑上部边缘不少于2

4、m,弃土堆置高度不应超过1.5m,并且不能超过 设计荷载值,在垂直的坑壁边,此安全距离还应适当加大。软土地区不宜在 基坑边堆置弃土。5)施工中机具设备停放的位置必须平稳,大、中型施工机具距坑边距离应 根据设备重量、基坑支撑情况、土质情况等,经计算确定。6)采用机械开挖土方时,需保持坑底土体原状结构,应在基坑底留300mm 厚土层,由人工挖掘修整。同时,要设集水坑,及时用泵排除坑底积水。7)基坑开挖时,应对平而控制桩、水准点、基坑平面位置、水平标高、边 坡坡度等经常复测检查。8)基坑周围地而应进行防水、排水处理,严防雨水等地而水浸入基坑周边土体。9)基坑开挖完成后,应及时清底验槽,减少暴露时间,

5、防止暴晒和雨水浸 刷破坏地基土的原状结构。10)基坑验槽后,及时浇筑垫层封闭基坑;垫层要做到基坑满封闭。基坑中 工程桩桩头处理宜在垫层铺设前进行。11)土方开挖过程中,特别是冬季、雨季、汛期施工时,注意气候、降雨、 降温等预报,按施工方案的规定,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3.1.2基坑开挖1)基坑开挖前,应熟悉围护结构系统的设计图纸,包括支护挡墙的类型, 支撐位置、标高及设置方法等设计要求。2)基坑开挖应遵循时空效应原理,根据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开挖方式,一 般应“分层开挖、先撑后挖”,撑锚与挖土配合,严禁超挖,在软土层及变形 要求较严格时,应采用“分层、分区、分块、分段、抽槽开挖,留土护壁, 快

6、挖快撐,先形成中间支撑,限时对称平衡形成端头支撐、减少无支撑暴露 时间”等方式开挖。3)在挖土和撐锚过程中,由专人作检查、观测,发生异常情况应立即查清 原因,采取技术措施。4)限制坑顶周围振动荷载作用,并应作好机械上、下基坑坡道部位的支护。5)基坑挖土时,做好挖土的机械、车辆的通道布置、挖土的顺序及周围堆 土位置安排。不得在挖土过程中,碰撞围护结构和工程桩,损坏截水帷幕。6)基坑开挖后应对围护排桩的桩间土体,根据不同情况采用砌砖、插板、 挂网喷、抹豆石混凝土等处理方法进行保护。并应对工程桩进行保护,严禁 碰撞损坏桩头。7)基础结构完成后,应及时在基础和坑壁之间进行回填。回填土通常用 原挖出的土

7、(不得用腐植土、冻土及含水量大的土等作为填土),或按图纸要 求的填料,分层回填夯实,满足设计密实度要求。3.1.3基坑开挖过程中的事故处理3.1.3.1事故预防措施:1)开挖中可能存在的隐患或引发的事故应预先制定抢救方案;2)应在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监测,实行信息化施工。掌握基坑施工 边坡、围护结构的变形值和变形速率,及时查明坑周地面的裂缝及其变化等;3)调查相邻基坑施工情况并协调双方的施工;4)了解本地区类似场地已发生过的事故经验、教训,做好事故的防范;5)严格控制基坑周边地面荷载,设计时不漏算荷载,施工时不乱加荷载;6)对基坑周边的地上建筑、地下工程以及道路工程等应进行监测,采取 预防保

8、护措施;7)基坑施工过程应随时密切注意气候(降雨、台风、地震、降温等)预报, 以便做好相应防灾措施。3.3.2基坑围护结构的安全受基坑的开挖卸载、气象、环境等较多的可变因素影响而改变,不可仅按某些特定的参数判断基坑工程的安全 度,忽视基坑工程的实际动态变化。应对基坑工程的安全度进行随机分析, 掌握可能引发病害事故的不利条件,提供有效的安全对策。3.3.3事故的处理:1)基坑工程发生病害事故时,应查明其确切原因,对基坑、相邻建筑物、 道路及地下管线造成的危害程度,以便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抢救处理;2)制定基坑病害事故处理方案时,不仅要对基坑事故能进行有效抢救, 还要对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道路及相邻

9、基坑进行保护,不应产生不利影 响;3)基坑工程发生病害事故时,应及时迅速组织抢救,避免丧失抢救时机,酿成更严重后果;4)基坑施工中异常情况的处理措施见附录B;5)事故处理后,应在事故发生部位及相邻部位增加监测点加强监测,及 时进行预报工作,严防事故再度发生。并应抓紧进行诱发事故原因的整治工 作,彻底清除事故隐患;6)基坑事故造成工程桩或地下结构损坏时,应根据损坏状况和其重要程 度,采取有效加固方法进行处理,恢复正常使用功能。3.1.4.基坑变形控制3. 1.4. 1 一般规定。1、基坑周边地面沉降不得影响相邻建筑物、构筑物的正常使用或差异沉降 允许值;2、基坑周边土体变位不得影响相邻各类管线的

10、正常使用或变形曲率允许 值;3、土体位移不得造成周边建筑或者构筑物结构开裂。4、当基坑变形不能满足坑内控制要求时,应采取土体加固、卸载等减少基 坑变形的措施。5、当基坑变形不能满足坑外周边环境控制要求时,应对被影响的建筑物、 构筑物和各类管线采取防范的措施,如土体加固、结构托换、暴露或架空管 线等。6、合理安排施工工期,基坑开挖应尽量避开雨季。3. 1. 4. 2基坑变形控制的施工措施1)基坑工程施工,必须以缩短基坑暴露时间为原则,减少基坑的后期变形。2)基坑开挖前应做好准备工作:a控制场地施工用水;b做好坑内降水,降水效果应满足设计要求;c做好止水堵漏的准备工作;d做好底板钢筋的加工工作,缩

11、短底板施工时间。3)围护体系有渗漏时,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堵漏措施。基坑暴露后,必须 及时铺筑垫层,必要时可在垫层中加钢筋。4)严格控制基坑周边的超载。在载重车辆频繁通过的地段,应铺设走道板 或进行地基加固。5)基坑周边防止地面水渗入。当地面有裂缝出现时,必须及时用粘土或水 泥砂浆封堵。6)应采用分层有序挖土,不得超挖。3. 1. 4. 3基坑变形控制的应急措施1)当基坑变形过大,或环境条件不允许等危险情况出现时,可采取下列 措施:a底板分块施工;b增设斜支撑。2)基坑周边环境允许时,可采用墙后卸土。3)基坑周边环境不允许时,可采用坑内底脚被动区压重。压重措施有:a草袋土;b填砂或填土。4)流砂

12、严重、情况紧急时,可采用坑内充水。3.1. 5.1基坑工程现场监测1)在基坑开挖前制定现场监测方案,主要内容包括监测目的、监测内容、 测点布置、观测方法、监测项目报警值、监测结果处理要求和监测结果反馈 制度等。2)严格实施现场监测方案,及时处理监测结果,监测工作应由有资质的 勘察单位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及时向监理、设计和施工人员作信息反馈。 必要时,应根据现场监测结果采取相应措施。3)基坑工程现场监测除应符合有关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 程测量规范的有关规定。3. 1.5.2监测内容1)现场监测的对象包扌4a自然环境;b基坑底部及周围土体;c支护结构;d地下水位;e周【韦建(构)筑物

13、;f周围水管、排污管、电缆、煤气管等重要地下设施;g与基坑相邻的周围城市道路路面。2)应根据基坑工程的安全等级和实际情况具体特点选择确定现场监测项 目。3. 1. 5. 3监测方法1)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进行。2)检查支护结构的开裂变位情况,特别应重点检查支护桩体、主要支撑、 连接点等关键部位的开裂变位情况及支护结构漏水的情况。3)围护结构、支撑的应力应变观测点和轴力观测点应布置在受力较大且有 代表性的部位,观测点数量视具体情况而定。4)基坑周围地表沉降、地下水位、墙背土体深层位移、墙背土体的土压力 和孔隙水压力的观测点宜设在基坑纵横轴线或其它有代表性的部位,观测点 数量视具体

14、情况而定。地下管线的沉降观测点宜设置于地下管线顶部,必要 时可设置在管线底部地层内。5)基坑周围地表裂缝、建筑物裂缝和支护结构裂缝的观测应是全方位的, 并选取其中裂缝宽度较大,有代表性的部位重点观测,记录其裂缝宽度、长 度和走向。6)基坑监测的准备工作应在基坑开挖前完成,从基坑开挖直至土回填完毕 均应作观测工作。主要监测项目的监测时间间隔应作出规定。如发现变位速 率较大、支护结构开裂等情况,应进一步加强观测,缩短监测时间间隔,并 及时向监理、设计和施工人员报告监测结果。7)观测数据应及时分析整理,沉降、位移等观测项目尚应绘制随时间变化 的关系曲线,对变形和内力的发展趋势作出评价。当观测数据达到报警值时 必须立即通报有关单位和人员。8)监测记录和监测报告应采用监测记录表格,并应由监测、记录、校核人员签字。9)在监测工作完成后,由监测人员提交完整的基坑工程现场监测报告。四.监理工作主要流程:监理预验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