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机械发展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6227145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叶机械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茶叶机械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茶叶机械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茶叶机械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叶机械发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茶业机械主要是指茶园作业机械和茶叶加工机械,是发展茶叶生产的重要生产工具。中国有 句古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茶业机械历来为人们所重视。(一)茶叶机械的发展应用机器制茶,我国最早,远在公元200-264 年(三国时代),制茶饼(团茶)的碾碎工 具就已开始应用。公元 618-907 年(唐朝),茶叶已成为普遍饮料,制茶技术和工具也随之 发展,公元780 年陆羽所写的茶经除详细记载了饼茶的制造工序,还系统介绍了19种 饼茶的采制工具。到了宋代,在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已应用水转磨研磨饼茶,宋史?食货志 说:“元丰(公元1078-1085 年)中,宋用臣都提举汁河堤岸,创奏修置水磨,凡在京茶

2、户 擅磨末茶者有禁。”又说:“元丰中修置水磨,止于在京及开封府界诸县,未始行于外路。及 绍圣(公元1094 一 1098 年)复置,其后遂于京西郑滑州(今河南滑县)、颖昌州、河北擅 州(今河北淮阳县南)皆行之,岁收二十六万余络。四年(公元1097 年),于长葛等处,京 索(今荣阳县)、得水河增修磨二百六十余所。”到了元代,制茶机具的水转磨,规模更大, 元王祯农书(公元1315 年)载有:“水转连磨须用急流大水,以凑水轮。其轮高阔, 轮轴围至合抱,长则权宜,中列三轮,各打大磨一盘磨之此磨既转,其齿复旁打带齿二 磨,则三轮之力,互拨九磨。其轴首一轮,既上打磨齿,复下打碓轴,可兼数碓常到江 南等处,

3、见此制度,俱系茶磨。所兼碓具,用捣茶叶,然后上磨。”这里所称的水转磨,类 似于现在的水力揉捻机,可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制茶机具,其机构完善,可互拨九磨,兼捣谁 功能,元代已从河南推广到江西等茶区。清代,有些地方引进少量现代设备制茶,像羊楼峒压造帽盖茶已改用半人力螺旋压力机, 汉口砖茶厂也使用蒸汽压力机压造青砖茶到了本世纪40 年代,少数茶场(厂)和茶叶试 验单位开始从国外零星引进一些机器用于制茶。1945 年以后,杭州成立之江机械制茶厂, 开始应用我国台湾生产的抖筛机、细胞式切茶机,并开始仿造和研制各种精制机具,开展了 机械化制茶。1946 年上海祥泰铁工厂生产了平面圆筛机,全国各地茶厂也开始自行

4、制造圆 筛机、抖筛机、切茶机、风选机等。但是,总起来说,在漫长的岁月中,由于经济、技术落 后,制茶机具的生产和使用水平很低,整个茶叶生产仍停留在手工操作状态。50 年代初期,成立不久的中国茶叶公司,为适应茶叶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需要,提出了 利用机械,提高制茶生产能力,降低成本,以产定销,促进我国茶叶生产和贸易的恢复和发 展的设想。并采取“压资订机”的办法,即由国家拨给一定的资金,有计划地安排上海、杭 州、无锡、济南等地的机械厂,以仿制为主,加工了包括揉捻机、解块分筛机、圆筛机、抖 筛机、切茶机、拣梗机、风力选别机、滚筒机、炒茶机和自动烘干机在内的一大批初、精制 茶叶机械,共2356 台,动力2

5、00多台并使用这批机具,在华东和中南等重点产茶区筹备 兴建了一批新颖的初、精制机械茶厂,起到了示范作用,为我国现代化机械茶厂的建立和茶 叶机械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同时,茶区广大人民群众,为适应茶叶生产的发展和摆脱繁重的手工制茶劳动,也开始 土法上马,创制以人力、畜力、水力、机电为动力,适合各类茶叶加工使用的机器,诸如铁 木结构,甚至部分结构采用水泥、石头等材料的红、绿茶加工机具。到了 1957 年,在浙江、 安徽等主要产茶省,先后出现了如余杭县联增和红旗农业合作社等用以水力为动力、铁木结 构的杀青、揉捻、解块、炒干等机具装备的比较完整的半机械化茶叶初制厂。1958 年,浙江省组成了由浙江省特产

6、公司、浙江农业大学茶叶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 研究所等单位参加的绿茶初制机械试验组,总结茶区群众经验,正式系统设计试制了铁木结 构的双锅杀青机、双动揉捻机、解块分筛机、瓶式炒干机和锅式炒干机等5 种绿茶机械,定 名为浙江58 型绿茶初制机械,1960 年正式定型生产,并在各省绿茶产区推广,为我国绿茶 初制从半机械化向机械化过渡,奠定了基础。同时,湖北省也组成了红茶初制机器试制小组,设计试制包括竹、木、铁结构的恩施58 型萎凋机、双动揉捻机、解块分筛机和万能干燥机等组成的红茶初制机械。安徽、湖南和 云南等省也相继试制了祁门午燥萎凋两用机、安化烘茶箱、凤庆土烘房等简易烘干设备。当 时在部分红茶地区

7、推广,推动了红茶生产的发展。1964年,我国援建几内亚玛桑达茶厂。为保证援建任务的完成,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 叶研究所和杭州市机械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参加,组成援外茶机设计试制试验小组,杭州市成 立了我国第一个茶机专业生产厂?杭州农机厂,70年代改名为杭州茶叶机械总厂,共同设 计、试制和生产出国茶机,经过两年多努力,研制完成了包括红、绿茶初、精制在内,由 24种机器组成的茶叶加工成套设备。其中包括绿茶初制机械6种,即CAG84型双锅杀青 机,CAT50型转筒式杀青机、CR55型揉捻机,CJ62型解块分筛机、CC84型往复式炒干机, CCT80型圆筒式炒干机;红茶初制械7种,即CWC15型萎凋槽、CR

8、T90型盘式揉条机、 CR90型盘式揉切机、CR65型盘式揉切机、CR55型盘式揉切机、M00型解块分筛机、 CH513型烘干机;精制机械11种,即CSY66型平面圆筛机、CSP67型抖筛机、CGJ65 型阶梯拣梗机、CXX40型圆片切茶机、CCF84型复炒机、CW910型匀堆装箱机,CQL80 型风力选别机、CSP28型切抖联合机、CXX50型螺旋切茶机,CXX61型齿辊切茶机、CF80 型滚筒车色机。这是我国由国家首次正式鉴定的茶叶加工成套机械,使我国茶机真正配套和 达到较高级阶段,它不仅先后成套或部分销往几内亚、马里、斯里兰卡和摩洛哥等国,而且 在国内普遍推广应用,直至现在,多数机种和机

9、型仍为国内茶叶生产所普遍应用。50年代末期,浙江省开始进行珠茶炒干机的研制1968年研制成功,使珠茶的几道炒 制工序,全部由一种机器完成,实现了珠茶炒制的全程机械化操作,制茶品质优于手工, 1984年获得国家发明奖.近年来,福建省还完成了乌龙茶做青和包揉等设备的研制,安徽 省也研制成功瓜片茶的加工机具,促进了特种茶生产的发展。196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制成功红茶萎凋槽,很快就在红茶产区普遍推 广应用.我国于1964年开始生产红碎茶,最初使用的揉切设备系仿制国外的月型盘式揉 切机,性能较差。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初期,我国先后完成了江苏芙蓉的绞肉机式螺旋 状揉切机、广东英德的翼形转子

10、揉切机、贵州羊艾的螺旋棱柱揉切机等10余种转子式揉切 机的研制。进入80年代,我国开始进行锤击式和齿辊式揉切机的研制,如海南省海口市生 产的三联齿辊揉切机、湖南省召陈茶机厂生产的双联齿辊揉切机、江苏省芙蓉茶场和云南省 思茅茶机厂生产的一对齿辊揉切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绍兴茶机厂联合设计生产 的四对齿辊联装的齿辊揉切机,浙江、江苏、云南、湖北等地设计试制的不同形式的锤击式 揉切机,在红碎茶生产中逐步推广试用,促进了我国红碎茶品质的提高。1958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开始协作研究采茶机, 1960年提出手动南茶702型往复切割式采茶机,为我国采茶机研究的开端。进入

11、70年代, 各产茶省(区)先后开始采茶机的研究,并提出了结构不同的10余种采茶机型。80年代 以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安徽省农业机械研究所等单位,又研制成功双人采茶机和单、双人茶树修剪机,目前正值试用阶段。70年代末期,江苏、浙江、湖北、安徽等省开始进行茶园专用拖拉机及其配套机具的 研制,80年代初期,浙江省机械科学研究所博众家之长,设计研制成功C-12型茶园耕作 机,实际上就是一种茶园专用的小型履带式拖拉机,系国内首次正式定型的茶园专用动力机 械。此后又研制了配套用的深耕、中耕除草和施肥等作业机具,为实现茶园作业机械化提供 了条件。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我国机械行业从70年代初期开始,

12、不断增加从事茶叶机械研究 的力量,使茶机研究设计的广度、深度日趋扩展,促进了茶机品种和性能的增加与改善,出 现了静电拣梗、组合机、高频及微波烘干、流化床等新机种,诸如滚筒杀青机、揉捻机、烘 干机等也已形成系列。同时,茶叶生产连续化和自动控制技术,在国内已开始研究,揉捻机 的程控加压和烘干机的微机控制技术,目前已达到了相当水平。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的茶机科研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一个较为宏大的茶机行业 业已形成,目前,我国已有专业茶机制造厂60余家,其中省、市、自治区定点专业茶机生 产厂31家,年产茶机约4万台,生产的茶机达数十种、型号达百个以上。据统计,我国茶 叶机械保有量约为40万台,除部分特种茶外,茶叶的初、精制加工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