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历史事件类练习5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6222041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历史事件类练习5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江苏省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历史事件类练习5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江苏省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历史事件类练习5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江苏省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历史事件类练习5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江苏省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历史事件类练习5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历史事件类练习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历史事件类练习5(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事件类课后练习(5)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1)下列句子中,与“人莫之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A伯乐乃还而视之 B非我也,兵也C微斯人,吾谁与归 D且相如素贱人(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译文:_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译文:_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郑伯克段于鄢左传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

2、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

3、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4、亟请于武公 亟:屡次B多行不义必自毙 毙:失败C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封:疆界D隧而相见 隧:隧道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请京,使居之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B公入而赋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申之以孝悌之义D其乐也融融 吾其还也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分析,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姜氏因为生庄公难产受了惊吓,便厌恶郑庄公,喜爱共叔段;欲废长立幼,帮助共叔段夺权。正是她的偏宠偏爱,导致了后来兄弟之间骨肉相残的悲剧。B共叔段建设城区不按法度,“既而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最后竟公然出兵攻打郑都,夺取王权。是膨胀的私欲使他一步步

5、走向自我毁灭的。C郑庄公深藏不露,工于心计。对姜氏和共叔段的图谋不动声色,听之任之,直至养成其恶,便“大义灭亲”。发誓后又和母亲“隧而相见”,入隧而歌,这又暴露了他伪善的一面。D本文结构完整,情节波澜起伏,人物个性鲜明。写郑庄公主要通过对话正面描写,写姜氏和共叔段的密谋及活动则通过文中其他人物的对话来侧面表现,使文字十分简洁。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译文:_(2)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译文:_3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5题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

6、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大叔

7、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日:“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遂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8、”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都城:封邑的城墙B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合乎法度C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堪:承受得住D可矣,厚将得众 厚:仁厚2下列句子中“焉”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B君何患焉 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虢叔死焉3下列各组带点字词意思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A意思相同,意思相同 B意思不同,意思相同C意思不同,意思不同 D意思相同,意思不同4下列各项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9、是( )A本文段略写战争的场面和战争具体经过,详写的是两兄弟矛盾不断激发的过程。B郑伯认为制这个地方十分险要,会危及共叔段的安全,所以不愿意给共叔段。C姜氏厌恶庄公,宠爱共叔段,并为共叔段争取到了京这个地方作为封邑。D祭仲反对姜氏和共叔段的所作所为,庄公表面容忍,心中早有防备。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个句子。 (1)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2)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4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吴王将伐齐。子胥谏曰:“未可。臣闻勾践食不重味,与百姓同苦乐。此人不死,必为国患。吴有越,腹心之疾,齐与吴,疥癣也。愿王释齐先越。”吴王弗听,遂伐齐,败之艾陵,虏齐高、国以归。让子胥。子

10、胥曰:“王毋喜!”王怒,子胥欲自杀,王闻而止之。子胥言曰:“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乎!”太宰嚭闻之,乃数与子胥争越议,因谗子胥曰:“伍员貌忠而实忍人,其父兄不顾,安能顾王?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王不备伍员,员必为乱。”与逢同共谋,谗之王。王始不从,乃使子胥于齐。闻其托子于鲍氏,王乃大怒,曰:“伍员果欺寡人!”役反,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杀。子胥大笑曰;“我令而父霸,我又立若,若初欲分吴国半予我,我不受,已,今若反以谗诛我。嗟乎,嗟乎,一人固不能独立!”报使者曰:“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于是吴任嚭政。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遂复

11、栖吴王于姑苏之山。吴王使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请成越王曰:“孤臣夫差敢布腹心,异日尝得罪于会稽,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今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孤臣惟命是听,意者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乎?”勾践不忍,欲许之。范蠡曰:“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君王蚤朝晏罢,非为吴邪?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且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伐柯者其则不远,君忘会稽之厄乎?”勾践曰:“吾欲听子言,吾不忍其使者。”范蠡乃鼓进兵,曰:“王已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吴使者泣而去。勾践怜之,乃使谓吴王曰:“吾置王甬东,君百家。”吴王谢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杀。(节

12、选自史记?勾践世家)注逢同:越国大夫。鲍氏:齐国大夫鲍牧。“伐柯者其则不远”:语自诗经,意思是用斧子伐木来做斧柄,样子就在眼前。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让子胥。子胥曰:“王毋喜!”让:谦让。B役反,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杀役反:从(齐国)回来完差。C请成越王曰:请成:请求跟讲和D吾置王甬东,君百家君:统治,治理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数与子胥争越议嬴乃夷门抱关者也B伍员貌忠而实忍人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C越其可逆天乎倔生下,故久立与其客语D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竭忠尽智,以事其君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伍员

13、谏吴王释齐灭越,吴不听,伐齐取胜后,更不听伍员一句忠言。B吴王始终听信太宰嚭的谗言,认定伍员欺君,于是赐属镂剑让他自杀。C四年后,越趁吴国力衰微伐吴,大胜,迫使吴王向越国求和以图保命。D范蠡谏越王:等了二十多年上天才将吴赐越,毋忘会稽之耻。终灭吴。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乃往见子楚,说曰:“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窃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嫡嗣者独华阳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余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即大王薨,安国君立为王,则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

14、太子矣。”子楚曰:“然。为之奈何?”吕不韦曰:“子贫,客于此,非有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嫡嗣。”子楚乃顿首曰:“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为进用,结宾客;而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奉而西游秦,而皆以其物献华阳夫人。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常曰“楚也以夫人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华阳夫人大喜,刻玉符,约以为嫡嗣。安国君及夫人因厚馈遗子楚,而请吕不韦傅之,子楚以此名誉益盛于诸侯。秦昭王五十年,子楚与吕不韦谋,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遂以得归。秦昭王五十六年,薨,太子安国君立为王,子楚为太子。秦王立一年,薨,太子子楚代立,是为庄襄王。庄襄王元年,以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庄襄王即位三年,薨,太子政立为王,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