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儿童身心的泛摇滚特质及对学前教育的启示8.77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6221508 上传时间:2024-02-0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儿童身心的泛摇滚特质及对学前教育的启示8.77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论儿童身心的泛摇滚特质及对学前教育的启示8.77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论儿童身心的泛摇滚特质及对学前教育的启示8.77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论儿童身心的泛摇滚特质及对学前教育的启示8.77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论儿童身心的泛摇滚特质及对学前教育的启示8.77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儿童身心的泛摇滚特质及对学前教育的启示8.7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儿童身心的泛摇滚特质及对学前教育的启示8.77(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前 言1摘 要 1一、 从“摇滚乐”到“泛摇滚精神”:概念的拓展1(一)“泛摇滚”概念的由来1(二)“泛摇滚”概念的内涵2二、儿童的身心特质具有一定的“泛摇滚”性3(一)从“音乐性”层面看儿童与泛摇滚精神之耦合4(二)从“原始性”层面看儿童与泛摇滚精神之耦合5(三)从认知方式层面看儿童与泛摇滚精神之耦合6(四)儿童泛摇滚精神的实质自由与游戏6三、儿童泛摇滚特质的现实批判意义7(一)对异化现象的批判7(二)对文化艺术与审美的拯救8四、儿童的泛摇滚特质对学前教育的启示9(一)学前教育的整体教育观以“音乐圈”为譬喻9(二)学前教育应鼓励本能与想象的大胆表达10(三)重新审视学前教育中“狂欢”现象

2、的视角狂欢与重聚的意义10(四)学前教育的开放、包容与多元及摇滚文化的应用11(五)学前教育必须重视身体的教育为被缚的行动哲学家松绑11注释. 13参考文献 . 14Abstract. 15论儿童身心的“泛摇滚”特质及对学前教育的启示摘要 “泛摇滚”是从摇滚乐乃至摇滚文化中衍生出来的一个概念,在本文中指一种蕴含有独特的原始性和丰富的音乐性的精神特质。儿童的身心具有强烈的活力与自由精神,与这种“泛摇滚”特性具有高度的契合和相通。儿童的“泛摇滚”特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批判意义,并对儿童教育具有深刻启示:学前教育应充分体认并尊重儿童身心的这一重要特质,从而使两者之间更为相合。关键词 儿童精神;泛摇滚;学

3、前教育当襁褓中的婴儿一次次以充满原始之力的哭嚎声呐喊出自己的“独立宣言”,当无数摇滚乐者在铿锵的乐曲中忘情地嘶吼着“回归”与“自由”这两个不同场域的画面是否具有某种内在的隐而未显的联系?或者某种共同的精神要素?作为一个摇滚乐爱好者,同时作为一个专业的儿童关注者,笔者的脑海中一次次交替闪现出这两个似乎完全不同质的画面,有一种时而清晰又时而模糊的感觉。长时间后,它终于转化成一个命题呈现出来:儿童是摇滚的,而摇滚是具有童性的。儿童与摇滚,这两个貌似毫无搭连的事物,在其本质层面上其实是具有一定程度的神合与暗通的。那么,能否借助摇滚音乐中鲜明的精神呈现来把握与探索儿童生活的本真特质?这种特质的发现能否为

4、儿童教育尤其是幼儿教育带来一定的启示?本研究的立意将依此展开,而文中的儿童主要指幼小的儿童即幼儿,而不是宽泛意义上的18岁前儿童。一、 从“摇滚乐”到“泛摇滚精神”:概念的拓展(一)“泛摇滚”概念的由来“泛摇滚”概念首先是建立在“摇滚”概念基础上的,是从“摇滚”这个已为大家所熟知的概念上衍生出来的,这种衍生主要是基于这样一个主要的事实:在早期狭义的摇滚乐注释:1最早的传统摇滚乐是始于约上个世纪中期美国的一种整体上由白人乡村音乐和黑人蓝调音乐相互交流,并在电声乐器不断得到改造的推动下发展出的以节奏强烈、情感表达直白等为特征的音乐风格。逐渐发展为更广义的摇滚乐的过程中,“摇滚”一词本身的涵义一直在

5、不停地泛化与拓展:摇滚一词在早期意义上大多与高分贝、高强度与极端疯狂相联系,但随着它在自己的发展道路上不断地扬弃与丰富自己的内涵,从最初的早期摇滚、民谣、硬摇滚,到金属、朋克、电子摇滚,再到后朋克、后摇滚,“摇滚乐”这一概念已远离最初以“吵闹”为特征的摇滚乐,而变成更加宽泛意义上的器乐音乐或实验音乐。比如,后摇滚的代表乐队之一日本的mono乐队甚至声称后摇滚不是摇滚之声的而是古典的。时至今日,摇滚已发展成为一种极多元的综合性的文化(譬如拥有着纷繁众多的流派,也有着衍生的如摇滚音乐节、摇滚服饰、唱片等综合性文化),很多的艺术、思想、实践乃至某种态度都可被称作“摇滚的”。换句话说,在摇滚音乐的发展

6、历程中,传统的摇滚音乐逐渐泛化,精神本质更为拓展。因此,本文使用“泛摇滚”的概念,试图蕴涵两种意义:摇滚自身固有的“音乐性”和摇滚概念泛化而来的“精神性”。更明确地说,本研究主要试图提取“摇滚”的精神成分作为研究对象而不仅限于狭隘的音乐风格层面。(二)“泛摇滚”概念的内涵泛摇滚,作为从摇滚音乐中衍生出的精神象征,具有以下两种基本涵义:其一,一种广义的“音乐性”。众所周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那么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一切振动着的事物其实也应是产生了概念上的“声音”的。事实上,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听觉的”、“声音的”音乐,其是建立在声音这一载体与听觉这一感觉器官或者说感知工具上的。而人类的感知能力

7、是有限的,有许多的声音是超出人类可听到的范围的。因此,从广义上来看,“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一种许多听觉客体的总称,更不仅仅是一些“产品”、“工具”它其实是这个世界的任何有形或无形事物以特殊的“运动状态”存在的一种表现。当然,我们欣赏音乐最主要的途径还是基于自己的感知。从这一方面来看,摇滚乐是“放大”的音乐。人的感觉存在着一定的“联觉”现象,“人的情态(比如喜、怒、哀、乐)强度就是情绪或情感强度的体验。表现强烈的情绪与情感活动往往要用强的音响来表现;反之,平和、安静的情绪与情感活动往往就要中等或中等偏弱的音响来表现。这是联觉规律所决定的。大的声音使人产生空间知觉中的距离近,小的声音则使人产生

8、空间知觉中距离远的联觉。而大音量作为摇滚乐的一个标签性的特征”2周海宏.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M .2004年12月,68.引自任少仁.迷幻摇滚:音乐语言与社会意义D .上海:上海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使“音乐性”在感知上被“放大”、“多样化”和“增强”了,而表现的情绪必然的也因概念上的“乐器”的复杂性而更多样。因此,摇滚乐以其鲜明而强烈的表达方式成为了一种“放大”的音乐。另一方面,广义的音乐精神可看作某种生命状态的对应,而用尼采推崇的酒神精神来描述具有泛摇滚精神的生命状态更是再贴切不过。热爱并宣扬音乐之力的思想巨人尼采,在古希腊的文化中找到了他所渴盼的那种极富生命激情与力量的象征酒神精神,一

9、种在“醉”的迷狂中感悟和触碰生命的精神,是一种人的整个有机系统的高度亢奋的狂喜状态:“在酒神的魔力之下,不但人与人重新团结了,而且疏远、敌对、被奴役的大自然也重新庆祝她同她的浪子人类和解的节日一个人若把贝多芬的欢乐颂化作一幅图画,并且让想象力继续凝想数百万人颤慄着倒在灰尘里的情景,他就差不多能体会到酒神状态了。此刻,奴隶也是自由人。此刻,贫困、专断或无耻的时尚在人与人之间树立的僵硬敌对的藩篱土崩瓦解了。此刻,在世界大同的福音中,每个人都感到自己同邻人团结、和解、款洽,甚至融为一体了。”3(德)尼采.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M .周国平,译.北京:三联书店,1986:6.而音乐亦是酒神精神的典型

10、代表。在音乐史上,尼采主张的那种敢于超越、突破和颠覆传统的“超人”精神更是鼓励了现代和后现代的音乐的不断前进,摇滚恰恰是其中典型的典型。总而言之,泛摇滚精神的音乐性,也正是生命状态的音乐性。其二,可以用一种广义的“原始性”来概括。原始与文明相对,但原始是所有文明的出处,二者相互争夺“地盘”又相互借鉴。以存在于我们身上的一对双胞胎左手和右手为例:在生命的初始,它们本来是完全平等不分任何优劣的。但随着儿童渐渐闯进了成人构筑起的文明社会、规则社会,右手便渐渐以其先天的“贵族血统”而得到了更多理性的、优质的“教育”,成了十分听话的“乖孩子”,而左手因受到我们的“冷落”而缺乏“教育”,成了常常不怎么听话

11、的“野孩子”。一个文质彬彬,优雅理性;一个横冲直撞,蛮不讲理,而这样的二元对立不正每时每刻统一在我们的机体上吗?原始性中蕴涵无限且旺盛的生命力潜能。生命本身的原始性,不容许我们把它简单抛弃。显然,愈是原始、最初的那些模子、雏形,便是有着愈强的可塑性的。正如杜威警示我们的那样,我们不能将儿童机械地与成人比较,看作一种静止的“不成熟”、“匮乏”、“与成人标准相比欠缺”的状态,儿童未成熟状态的背后蕴藏着的是无限的发展潜质,未成熟状态乃是生长的首要条件。4(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 .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而弗洛伊德从心理经济学、守恒的角度来思考本能时,认为本能既有着向前发展

12、的冲动,亦有着向原始回归的方向。文明不仅与原始对立,更是从原始分化发展而来。泛摇滚精神,体现了鲜明的回归原始的精神,具有强大的原始性。首先,当我们仔细审视摇滚乐的起源时,会发现:从“摇滚(Rock and Roll)”此一词来看,在词源上它与非洲的性文化紧密有关。一方面,非洲文化与西方,特别是欧洲传统的那种学院化、系统化与理论化的文化相比,是相当原始的。另一方面,性文化亦是一种极原始的文化,一种身体的文化。摇滚在最初便是战后婴儿潮时出生的年轻人对于自我存在价值需要的一种毫不掩饰的赤裸裸的表达,对于权威世界、学院派与传统文化的一种挑战。在其作为一种音乐形式的发展历史上,它首先是黑人音乐与白人音乐

13、的相互交流。无论是可回溯到非洲文化的黑人布鲁斯还是欧洲白人文化的乡村音乐,都是可以追溯到更久远之前的民间的文化,是土地的文化,根源的文化。是饱含着生命之初所在的那片海洋、那片大地的原始气味的。它是最直接的情感的表达,不因为有权威或是规训的束缚而压抑或伪装,那样大声的喊叫仿如狂野的原始人。它也像儿童那样,即使用近乎令人觉得像是自虐的哭喊。总之,泛摇滚可以说是一种极其特殊的文化形式、一种态度、思想甚或哲学观点的表达方式、一种精神及其实践、从本质上说是“是一种演奏者和听众共同参与和建筑的社会文化活动的集合体”。5洛秦.摇滚乐的缘起及其社会文化价值J .音乐研究,2003,9月,第3期.二、儿童的身心

14、特质具有一定的“泛摇滚”性儿童的文化,是有着泛摇滚特质的文化,而泛摇滚的文化,其实就是文明世界中“孩子气”的“儿童”文化。儿童的各种特质明显地带有了那种意志强烈,身体和情感皆易冲动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强力特征,而声响、节奏是其最直截了当地表达。摇滚乐更是把那种“沉醉”的音乐质感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从我们传统的思维定势来看待儿童和摇滚,都有着“闹腾”、“吵”“叛逆”等特点。事实上,这些只是儿童与摇滚众多表征中的一部分。这种暗通,可以进一步从从泛摇滚精神的两个基本特性得到更深入的阐明。(一)从“音乐性”层面看儿童与泛摇滚精神之耦合首先,从儿童与音乐性的关系来看,“人类是伴随着一种在音乐环境中获取

15、的社会能力而降生的,这种能力不可小视。”6儿童在出生前就已经对和谐的音乐有特殊的感知,而大概在两岁之前的儿童是的确更喜欢平静、富有母性温情的声音的,而之后便对那些有着欢快节奏的音乐产生极大的兴趣。6818(挪威)让-罗尔布约克沃尔德.本能的缪斯:激发潜在的艺术灵性M .王毅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4原著中有关恩戈麦的相关介绍:“恩戈麦是一个班图词,但看起来这个词的原始意义是鼓、舞蹈和节日欢庆然而,恩戈麦这个概念的内聚力很强,所以不可能将音乐与其他因素分开。”它与非洲音乐文化的整体性、综合性密切相关。7“We are the pigs, we are the swine/We are the stars of the firi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