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钠事故的处置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6221436 上传时间:2023-11-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4.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氰化钠事故的处置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氰化钠事故的处置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氰化钠事故的处置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氰化钠事故的处置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氰化钠事故的处置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氰化钠事故的处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氰化钠事故的处置(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氧化钠事故的处置氰化钠事故的处置一、 氧化钠的危险性氧化钠为剧毒化学品,致死剂量为0.1-0.3g。当与酸类物质、氯酸钾、亚硝酸盐、硝酸盐混放时,或者长时间暴露在潮湿空气中,易产生剧毒、易燃易爆的HCNK体。当HC雌空气中浓度为20Ppm时,经过数小时人就产生中毒症状、致死。氧化钠和HCN1化氢)毒物危险程度分级为I级(极度危害)。氧化钠属毒害感染性类危险化学品,其特性表现为: 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大,其毒性越大,越易被人、畜吸收; 呈固体状时的颗粒度越小,容易飞扬,越易引起中毒; 呈液体状时的沸点越低,挥发性越强,空气中的浓度越大,越易从呼吸道进人人体引起中毒; 绝大多数有机毒害品不仅有毒,而且

2、有易燃、易爆、易腐蚀的危险性; 无机毒害品一般本身不燃,但其中的氧化物遇酸会产生剧毒、易燃的氧化氢气体等。二、 氧化钠事故的特点( 一)极易造成人员中毒氧化钠具有剧毒危害,能通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皮肤进入人体,对呼吸酶有强烈抑制作用。中毒初期症状表现为面部潮红、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头痛和头晕,然后出现焦虑、木僵、昏迷、窒息,进而出现阵发性抽搐、抽筋和大小便失禁,最后出现心动过缓、血压骤降和死亡。( 二)严重污染环境氰化钠及其与水作用产生的氰化氢对大气、水域及土壤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对环境生物尤其是水生物会造成严重危害。( 三)引发燃烧爆炸氰化钠自身不燃烧,但遇潮湿空气或与酸类接触会产生剧毒

3、、易燃的氰化氢气体,其爆炸极限为5.6%-40%与氯酸盐、硝酸盐等接触会剧烈反应,引起燃烧爆炸。三、氰化钠中毒及其处理( 一)中毒机理氰化物进入人体后迅速离解出氰基(CN-),氰离子在体内能迅速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Fe3+)结合,并阻碍其被细胞色素还原为还原型细胞色素氧化酶(Fe2+),结果就失去了传递氧的功能,引起组织缺氧,导致组织内窒息。中毒表现1. 轻度中毒有头痛、头晕、乏力、胸闷、流泪、流涕、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口中有苦杏仁味等。2. 重度中毒除轻度中毒症状逐渐加重外,由于缺氧加重,引起气急、胸部紧迫感、心律不齐、烦躁不安、抽搐、意识障碍,昏迷、血压下降,呼吸变浅,变慢以致完全停

4、止。口服或吸入大量高浓度氢氰酸可立即致呼吸、心跳骤停。(三)氰化钠中毒急救氰化物中毒主要由呼吸道吸入其粉尘或氰化氢气体。亦可通过皮肤、消化道吸收引起中毒。人口服氢氰酸0.06克,氰化钠0.1-0.3克即可死亡。吸入氰化钠粉尘或吸入氰化氢气体,应立即脱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用解毒剂解毒,中毒特别严重者呼吸、心跳骤停,按心肺复苏方法进行抢救;当身上沾上氰化钠粉尘或被氰化钠溶液溅污时,应及时脱去被污的衣物,用清水冲洗皮肤,皮肤灼伤可用3%的硼酸溶液清洗伤处。如发生氰化钠中毒,用3%亚硝酸钠10-15ml加入25%葡萄糖溶液40ml静脉缓慢注射。注射完毕后随即用同一针头同一部位即刻缓慢静脉注射50%

5、硫代硫酸钠25-50ml。如误服氰化钠可用10%硫代硫酸钠溶液或1:2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洗胃后给适量硫酸亚铁溶液口服。四、氧化钠事故的处置(一)报警遇到氧化钠事故时应问清事故发生的时间、详细地址、泄漏物质的载体、有无人员伤亡等情况,并立即报警。(二)个人防护进入事故现场的救援人员必须佩戴隔绝式呼吸器,穿着全封闭式防化服或抗腐蚀性的防化学喷溅服以及无钉鞋。对深人事故现场内部实施侦检、关阀堵漏等任务的救援人员更应加强全身性的安全防护。(三)侦察检测协助组织人员对事故现场进行侦察检测,掌握泄漏扩散区域,周围有无着火源,附近水系分布及流向;利用仪器检测事故现场氧化氢气体浓度,明确扩散范围;测定现

6、场及周围区域的风向、风速、气温等气象数据。(四)设立警戒根据询情和侦检情况,确定警戒范围,设立警戒标志,布置警戒人员,严格控制人员、车辆出入。氧化钠泄漏量多、扩散范围较大时,应将警戒区域划分为重危区、轻危区和安全区。在整个处置过程中,实施动态监测,并根据监测情况,随时调整警戒范围。(五)疏散救生疏散泄漏区域及扩散可能波及范围内一切无关人员。组成救生小组,携带救生器材迅速进人危险区域搜寻遇险和被困人员,并迅速组织营救和疏散。疏散时应明确疏散方向,选择合理的疏散路线,快速转移至安全区域。(六)排除险情1. 清除火源切断警戒区内所有电源,熄灭明火,停止高热设备工作,禁止使用非防爆器材。2. 控制扩散

7、根据现场情况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包装容器内的氰化钠不再外泄。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将包装完好的氰化钠及时疏散出危险区域,并建立安全隔离带。对散落在外的氰化钠及时用塑料布或帆布覆盖,避免扬尘。若是氰化钠溶液泄漏,应筑堤或挖坑收容。及时封堵事故现场的排洪沟、下水道,严防氰化钠流人邻近河流、湖泊等水域。3. 关阀断源管道发生泄漏,泄漏点处在阀门下游且阀门尚未损坏时,可采取关闭阀门断绝物料源的措施制止泄漏。关闭管道阀门时,应在开花或喷雾水枪的掩护下进行。4. 器具堵漏根据现场泄漏情况,研究制订堵漏方案,分别采取不同的堵漏器具进行堵漏。a. 管道、储存容器壁因微孔发生跑、冒、滴、漏时,可采用木楔入孔的方怯实

8、施堵漏;b. 管道、储存容器壁因撕裂发生泄漏,不能采取关阀止漏时,可使用堵漏垫、堵漏楔、捆绑式充气堵漏带或金属外壳内衬橡胶垫等专用堵漏器具实施内外封堵;c. 阀门法兰盘或法兰垫片损坏发生泄漏时,可采用不同型号的法兰夹具,并注射密封胶的方法进行封堵,也可直接使用专用的阀门堵漏土具实施堵漏。5. 倒罐转移储罐等容器发生泄漏,在事故现场不能有效堵漏的情况下,可采取输转措施将氰化钠溶液转移到其他储罐。可移动的槽车等发生泄漏,应迅速转移到邻近化工厂等具有一定条件的场所进行倒罐处置。6. 氧化分解储罐等容器发生泄漏,一时无法实施有效堵漏和倒罐转移的,可在泄漏的氰化钠溶液中投加漂白粉、漂粉精或次氯酸钠等物质

9、进行氧化分解,使其形成无害或低毒废水。氰化钠泄漏到河流、湖泊等水域中,应米取上游关闸、下游筑坝等措施进行拦截,并向污染水中投加漂白粉等物质进行处理。7. 扑救火灾氰化钠事故现场若已引发火灾,应首先选用干粉、干沙等扑救,若用水扑救,则应做好废水的收集、洗消工作。严禁用二氧化碳和酸碱灭火剂。对火场周边受威胁但无法转移的其他容器,条件允许时可用直射水流进行冷却。(七)现场急救全地1. 将抢救出来的遇险中毒人员迅速转移至上风或侧上风方向安带。2. 立即清除中毒人员口鼻内异物,使其呼吸新鲜空气。如果呼吸困难或已不能呼吸,则应在现场采取立即供氧或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人工呼吸过程中救援人员注意采取措施防止中

10、毒。3. 立即脱去中毒人员被污染的衣服。皮肤受到污染的,应用流动清水、肥皂水或5僦代硫酸钠溶液彻底冲洗至少20分钟;眼睛被污染的,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4. 中毒严重的,经现场处理后,迅速送医院观察救治。食人一定量的,建议饮足量温水,催吐,用1:5000高锰酸钾或5%硫弋硫酸钠溶液洗胃。(八) 洗消处理1 .场地和器材洗消即用水冲洗救援用车辆和器材装备,对冲洗产生的污水及污染地面,则应喷洒漂白粉等强氧化性物质处理,消除其危害;2 .人员洗消在危险区与安全区交界处设置洗消站。用清水或肥皂水对进人危险区内的人员进行冲洗。需要洗消的人员主要包括中毒人员、救援人员及

11、现场医务人员。(九) 清理移交用直流水清扫现场,特别是低洼地带、下水道、沟渠等处,确保不留残液残气。清点人员、车辆及器材。撤除警戒,做好移交,安全撤离。五、氰化钠事故处理注意事项1. 指挥部的位置及救援车辆的停放,应位于上风或侧上风方向,并与泄漏扩散区域保持适当距离。2. 在处置泄漏和灭火过程中,必须加强个人防护,尤其是深入内部作业人员要做好全身性防护,避免皮肤直接接触氰化钠及其水溶液。救援人员实施作业时,严禁在泄漏区域内的下水道等地下空间顶部、井口处滞留3. 中毒人员抢救出来后,要快速脱下可能黏有氰化钠的衣服。任何需要从头上脱下的衣服,应该从身体部位剪开,而不是从头上脱下。对脱下来的被污染衣

12、服要及时密封到专用塑料袋内。处理过程中,要避免接触衣服的受污染部位。4. 灭火抢险中产生的废水有毒害性、腐蚀性,会污染水源。所有废水都必须进行洗消,且在环保部门检测合格后方可排放,以防造成次生灾害。5. 加强宣传教育,告知群众不得使用污染水,不得食用捞获的死鱼。更要加强水源水监测工作,定时定点采样,及时公告监测结果,消除群众对事故的恐慌,维护社会稳定。六、 燃爆及消防措施氰化钠本身不会燃烧,但易产生剧毒易燃易爆的氰化氢气体,与硝酸盐、亚硝酸盐反应强烈,有爆炸危险。在贮存及运输使用过程中,如发生火灾,可用水、黄砂、干粉灭火机扑救其它物品,切忌冲入氧化钠火灾现场中,以防止毒水流淌,造成大量中毒禁用

13、酸碱性或四氯化碳灭火器,消防人员进入火场前,应佩戴好防毒面具。七、 氰化钠泄露处理如发生氰化钠泄漏(液体)或掉入水中,现场人员应在保护好自身安全情况下,及时检查隔绝事故泄漏部位,并向有关领导和“119”及当地环保部门、公安交警部门报警,如在运输途中应向当地应急救援部门或“119”报警,报警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和泄漏量、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中毒以及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同时,应根据氰化钠泄漏扩散情况以及所涉及的区域建立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除消防及应急处理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并迅速撤离无关人员。处理过程中,应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14、及防毒面具,并有相应的监护措施。地面残留物应用五倍大苏打溶液中和清除,深埋于土中。八、操作注意事项操作时,操作人员必须穿好工作服,戴好手套,口罩并备好防毒面具,避免氰化钠直接接触皮肤或吸入氰化钠粉尘。工作结束后,必须用清水或5%硫代硫酸钠水溶液反复冲洗,并进行沐浴,换上清洁衣服。工作期间严禁饮食、吸烟。操作时,因氰化钠极易水解(在60C以上的水溶液生成氨及甲酸钠),在使用氰化钠过程中,氰化钠水溶液温度不宜过高,以防生成甲酸钠影响使用效率。另外,一定浓度的氰化钠水溶液,随放置时氰化钠含量会因水解而降低,这在操作过程中切记并加九、储存注意事项贮存和使用氧化钠过程中,要切记不要与酸类、亚硝酸盐、硝酸盐等物质放置一处,或者把氧化钠暴露于酸性环境下,这样会降低产品质量和使用效果;也不可长期贮藏在潮湿的环境里和露天堆放,宜在通风干燥地点贮藏,实行专库或专柜,双人双锁保管,贮存时要进行检验,定期养护,控制贮存场所的温湿度,并进行相应的通风或降潮湿措施,贮藏地点要准备相应的防毒口罩、面具及个人防护用品,以及相应的消防设备,装卸时要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并防止破损漏撒及雨淋水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