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复习资料:生理名解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622045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复习资料:生理名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医学复习资料:生理名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医学复习资料:生理名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医学复习资料:生理名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医学复习资料:生理名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复习资料:生理名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复习资料:生理名解(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内环境 (internal environment) 细胞外液是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故称之为内环境2、内环境的稳态(homeostasis)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3、受控部分的活动向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发生改变,这种方式的调节称为负反馈。如果反馈调节使受控部分继续加强向原来的方向的活动,则称为正反馈。正反馈的例子有:1血液凝固;2排便反射;3分娩4、物质的跨膜转运单纯扩散:一些脂溶性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特点:顺浓度差,不需要膜蛋白的帮助,不消耗能量,转运脂溶性物质(如O2 和 CO2)易化扩散:在细胞膜特殊蛋白的帮助下,顺浓度差跨膜转运的过程。有两种形

2、式:经载体易化扩散和经通道易化扩散。特点是:顺浓度差或电位差,膜蛋白帮助,不消耗能量,转运水溶性物质。Na+通道阻断剂:河豚毒和利多卡因K+通道阻断剂:四乙胺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河继发性主动转运 特点:膜蛋白帮助,顺浓度差或电位差,耗能出胞和入胞5、静息电位产生机制:安静状态: 膜内K+浓度高、膜对K+的通透性大K+顺浓度差外流 (阴离子不能通过细胞膜)膜外电位、膜内电位 (内负外正)随着K+外流增多膜内外电位差K+外流阻力K+外流的阻力 (电位差)和动力(浓度差)相等膜电位稳定于某一数值 (K+平衡电位)。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未受刺激时(静息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6、动

3、作电位产生机制:细胞受到有效刺激Na+通道开放Na+顺电-化学梯度内流膜外电位、膜内电位(去极化)内负外正变成内正外负电位差成为Na+内流阻力对抗Na+内流Na+内流的动力 (浓度差)与阻力 (电位差)相等Na+的平衡电位。动作电位传导特点: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现象:在同一细胞上,动作电位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1)动作电位的形态和大小与刺激强度无关(2)不衰减传导。 有髓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的传导是跳跃式传导,局部电流在郎飞结之间发生。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如果细胞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其膜电位会发生迅速的一过性的波动,这种膜电位的波动称为动作电位。7、绝对不应期 (abs

4、olute refractory period) 细胞膜上的Na+通道处于失活状态,兴奋性降低到零。8、相对不应期 (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此期内,Na+通道开始逐渐复活:但处于静息状态的Na+通道数目及其开放能力尚未恢复到正常水平,兴奋性低于正常。9、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又称阈值。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使膜的静息电位去极化达到阈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低于或高于阈强度的刺激分别称为阈下刺激或阈上刺激。兴奋性与阈强度成反比。阈强度是衡量组织兴奋性的指标。能引起动作电位局部反应的临界膜电位称为阈电位。相当于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刺激

5、。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过程称为兴奋。10、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动作电位到达神经末梢Ca2+通道开放 Ca2+进入轴突末梢,囊泡向接头前膜移动并与之融合 通过出胞作用将囊泡中的ACh释放到接头间隙接头间隙中ACh扩散到终板膜ACh与ACh受体结合 化学门控通道开放Na+内流(为主)和K+外流终板膜去极化形成终板电位 扩散到相邻肌细胞膜总和达阈电位肌细胞膜爆发动作电位。11、横纹肌的兴奋-收缩耦联:将电兴奋和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机制,称为兴奋收缩耦联。胞质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和降低是引起肌肉收缩和舒张过程的关键,而胞质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是一个涉及许多钙离子转运蛋白活动的复杂过程。影响横纹肌收缩效

6、能的因素有:前负荷,后负荷和肌肉的收缩能力。12、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男性为40%50%,女性为37%48%,新生儿为55%13、晶体渗透压(crystal osmotic pressure):由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意义:保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晶体渗透压(colloid osmotic pressure):由蛋白质所形成的渗透压。意义:保持血管内外的水平衡。14、虽然红细胞比重大于血浆,但在加有抗凝剂的血液中,红细胞下沉十分缓慢,红细胞能相对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的特性称为悬浮稳定性。15、临床上常测定红细胞下沉的速率,称为红细胞沉降率(血沉,erythrocyte se

7、dimentation rate, ESR)。 ESR正常值:成年男性第1 h未为015 mm,女性为020 mm。16、贫血:缺铁性贫血 (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大细胞性贫血)。铁的摄入量不足或吸收障碍或长期慢性失血会导致缺铁性贫血;当胃大部分切除或胃的壁细胞损伤时,机体缺乏内因子或体内产生抗内因子抗体,或回肠切除后,均可因维生素B12吸收障碍而导致巨幼红细胞贫血。 17、蛋白质和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叶酸及维生素B12是红细胞成熟所必须的物质。同时叶酸及维生素B12也是合成DNA所需的重要辅酶。18、生理性止血:正常情况下,小血管破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就会自动

8、停止,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止血。过程主要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血液凝固 (blood coagulation)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本质是一系列酶促生化反应,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的纤维蛋白。凝血过程可分为: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凝血酶原的激活和纤维蛋白的生成。内源性激活途径: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源于血液,始动因子为XII因子 外源性激活途径:始动凝血的组织因子来自组织,而不是血液。始动因子为III因子19、ABO血型的检测:“血型抗原”,“有原无抗”输血的原则:同型相输,交叉配血 1. 鉴定血型 保证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合 在生育年龄的

9、妇女和需要反复输血的病人,还须使供血者与受血者的Rh血型相合。2. 交叉配血试验(cross-match test如果两侧都没有凝集反应,即为配血相合,可以进行输血。如果主侧有凝集反应,则为配血不合,不能输血。如果主侧不起凝集反应,而次侧有凝集反应,则只能在应急情况下少量输血血型:通常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20、工作细胞 (working cardiac cell): 心房肌、心室肌。具有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主要执行收缩功能。自律细胞 (rhythmic cell): 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包括窦房结、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和浦肯野纤维等。基本不含肌原纤维,无收缩性;具有自律性和特殊传

10、导性;构成了心脏的起搏传导系统 21、影响兴奋性的因素:(1) 静息电位或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2) 阈电位水平 (3) 引起0期去极化的离子通道性状22、正常心脏按窦房结的起搏信号兴奋和收缩,如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心室或心房受到人工或病理性的额外刺激,产生一次正常节律以外的收缩期前收缩 (早搏,premature systole)。紧接期前收缩之后的窦性兴奋常落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内,不能引起心脏兴奋和收缩,形成一次“脱失”,直到下次窦房结兴奋传来,才引起心房和心室的兴奋和收缩。因而期前收缩之后有一段较长的舒张期代偿间歇(compensatory period)。23、窦房结主导整个心脏兴奋,故

11、称为正常起搏点(pacemaker)。24、窦性节律兴奋通过房室交界区时,传导速度显著减慢,这个现象称为房室延搁。25、心电图中的波P波反映左右两心房的去极化过程。26、P-R间期(房室传导时间):兴奋由心房传到心室所需时间。一般为0.120.20 s。房室传导阻滞时,P-R间期延长。 27、心动周期 持续时间(s) 压力比较 房室瓣 半月瓣 血流方向 心室容积 心房收缩期 0.1 房室动 开 关 房室 心室收缩期 0.3等容收缩期 0.05 房室动 关 关 快速射血期 0.11 房室动 关 开 室动 减慢射血期 0.15 房室动 关 开 室动惯性、慢 心室舒张期 0.5等容舒张期 0.07

12、房室动 关 关 快速充盈期 0.11 房室动 开 关 房室 减慢充盈期 0.22 房室动 开 关 房室慢 28、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心房在心脏泵血活动中的作用:1.使心室进一步充盈;2.降低房内压,有利于静脉回流。29、每搏输出量(搏出量,stroke volume) 一次心搏由一侧心室所射出的血量。成年人、安静:70 ml30、射血分数 (ejection fraction, EF) 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正常在55%65%31、每分输出量(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 每分钟一侧心室所输出的血量。每分输出量搏出量心率32、心指数:

13、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每分心输出量。心指数=每分输出量/体表面积。正常成年人为:3.03.5 L(minm2)33、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输出量=搏出量心率 一搏出量的调节1.前负荷。相当于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或压力。在一定范围内,前负荷搏出量2.后负荷。相当于大动脉血压3.心肌收缩能力。取决于心肌细胞内部因素。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心肌收缩能,ACh、缺氧、酸中毒心肌收缩能力二心率在一定范围内,心率心输出量,心率过快或过慢心输出量 8L 血流阻力: R= r4血流阻力(R)与血管长度(L)和血液粘滞性()成正比,与血管半径(r)4次方成反比。血管半径 血流阻力 血流量 34、动脉血压的形成:前提:

14、足够的血液充盈于心血管系统。基本因素:心室射血(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辅助因素:大动脉弹性贮器作用:(1)缓冲血压波动 (2)使血管内血流连续。35、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1)每搏输出量 (2)心率 (3)外周阻力 (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 (5)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的比例36、静脉回心流量及其影响因素:单位时间内的静脉回心流量取决于外周静脉压和中心静脉压的差,以及静脉对血流的阻力。(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2)心脏收缩力量(3)体位改变(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5)呼吸作用37、微循环:是指循环系统中在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部分。38、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39、组织液的生成:组织液是血浆滤过毛细血管壁而形成的。液体通过毛细血管壁的滤过和重吸收取决于四种力量的平衡关系:毛细血管血压(促进),组织液胶渗压(促进),血浆胶渗压(阻碍),组织液静水压(阻碍)。有效滤过压=Kf (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渗压)-(血浆胶渗压+组织液静水压)Kf滤过系数,取决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和滤过面积40、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1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水肿)2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3淋巴回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