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边坡路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Word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6214952 上传时间:2022-08-04 格式:DOC 页数:113 大小:2.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1边坡路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01边坡路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01边坡路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01边坡路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01边坡路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1边坡路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边坡路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Word版(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贵州省省道306线施秉至青溪五里牌公路改扩建工程SQSJ2合同段路基勘察报告一、 前言1.1工程概况贵州省省道306线施秉至青溪五里牌段公路改扩建工程全长90km,公路等级二级、设计速度40km/h、路基宽度10m。全线分为3个合同段进行勘察,我院承担了贵州省省道306线施秉至青溪五里牌公路改扩建工程SQSJ2合同段,里程K28+500K60+158.617的设计勘察工作,西起贵州镇远县白杨坪邓家庄,东至贵州镇远县白家坟万家桥,该段全长31.658617公里,全线分布有六座桥梁、三个隧道。沿线横垮潕阳河及湘黔铁路。1.2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本次勘察的目

2、的是:在初步勘察工作的基础上,对公路工程场地进行详勘地质工作,为确定工程场地、设计和施工提供工程地质资料。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和其它有关规定,并结合本场地的实际情况,确定本次勘察的具体任务如下: 1.2.1查明建筑场地的地层层位、层厚、土质类别;1.2.2调查地下水埋深、分布等水文地质条件,并作出评价;1.2.3确定场地内土层的承载力、抗剪强度、压缩性指标;1.2.4查明并确定工程场地的位置起控制作用的不良地质现象、特殊岩土体的类别、范围、性质,评价对工程的危害程度,提出治理措施的建议。1.2.5应查明与路基有关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做出评价。 1.2.6判定建筑场地的

3、地震烈度、场地土类别。1.3执行技术标准本次勘察工作严格按重庆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提供有关任务、要求执行。本次勘察工作主要执行下列规范、规程:交通部标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交通部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交通部标准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交通部标准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参考标准: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1.5勘察工作概况勘察野外工作于2007年5月上旬进场,采用6台XY-100型钻机、2台XY-200型钻机施钻。同时进行地表综合工程地质测绘工作

4、,于2007年6月15日完成外业工作;完成主要工作量见下表1.5-1。表1.5-1 完 成 工 作 量 统 计 工作项目名称单位数量说 明工程测量钻孔定位个791:500工程地质测绘km20.411:500实测横断面km 3.985探井进尺(m) 178.15钻 探进尺(m)/孔1504.63/71采 样土 样组/件17/24岩 样组/件19/57岩土试验土工试验常规组/件17/24岩石试验岩石常规组/件19/57岩石抗压组/件19/57岩石抗剪组/件2在勘察过程中,均到位施工。土层干钻或小水钻进,见基岩后清水钻进。岩芯平均采取率:砂类土65%,破碎带、全风化岩、强风化岩大于50%,粘性土大于

5、80%,完整和较完整弱风化岩85%;并及时采样,及时蜡封,妥善保存,及时送试验。本次勘察工作严格按规范和甲方提出的技术要求执行,在外业施工现场,随时接受甲方对成果资料的检查验收和指导,取得的成果真实可靠,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达到本次勘察的目的。现将本次勘察所获得的内、外业成果资料经室内综合分析整理后编制本报告,供线路设计使用。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1.2交通位置本段工作区位于镇远县境内,沿途所经乡镇主要有邓家庄、柏杨坪、镇远县、两路口等乡镇,地理位置见图一。工区地理位置图 图一1.3自然地理条件路线所经区域属中亚热带春夏半湿润气候,具冬暖春早、雨量充沛、夜雨多、空气湿度大云

6、雾多、日照偏少等特点。多年平均气温在16.4;最热月份为每年的78月,气温26.026.7;最凉出现在1月,平均气温5.5;日极端最高气温40.4(1953年8月18日);日极端最低气温-9.9(1977年1月30日);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年平均风速为1.00m/s,年最大风速为10.00m/s(S、SW)。多年平均降雨量1091.7mm,年最大降雨量大于1400.0mm,年最小降雨量841.1mm。降水多集中于每年的410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82%。设计线路走廊内地表水丰富,沿线河沟内皆有流量不等的地表迳流。四、沿线主要河流、水系特征本段设计线路走廊内主要河流为潕阳河,属长江水系,向东

7、汇入沅江,其两侧支流主要是由北西流向东南。河宽为3080m,河床较宽,水力坡度较大。据调查当地村民该河段最高洪水位为469.01m(1837年7月),常年洪水位为457.00m左右,其水位高程及流量明显受降雨量的控制和影响,主要由上游山坡地表水、地下水和两侧山坡雨水及地下水汇集补给。二、 勘察区自然条件及地质概况2.1地形地貌贵州省省道306线施秉至青溪五里牌公路改扩建工程(SQSJ2合同段)里程K28+500K60+158.617,属构造剥蚀中低山地貌,全线均受近东西向黄平镇远枢纽性断层带的影响,区内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发育,出露地层主要有震旦至奥陶系地层,地貌上属构造剥蚀、溶蚀、浅切割低山地

8、貌形态。根据收集有关地质资料及野外调绘成果,该路段通过地段海拔高程为469763米(黄海高程),相对高差一般在50150米,最大相对高差约270m。地形起伏较大,地表植被发育。2.2、地层及岩性特征通过对设计线路走廊内的野外调绘,本区段各地层野外特征如下: 1、第四系(Q)(1)崩坡积层(Q4c+dl)碎石土:黄褐色、杂色,主要由粉质粘土、灰岩碎石和块石组成,为断层破碎带上的灰岩经风化剥蚀坡积形成,分布于里程K53+000K58+650一带。(2)冲洪积层(Q4al+pl)卵石、圆砾土、粗砂:灰色、浅灰色,松散稍密状,分布在河道或冲沟底部。砾、卵石成份为灰岩,粒径一般210。(3)坡残积层(Q

9、4el+dl)粉质粘土、粘土:褐黄色、黄褐色,由粘粒及少量粉砂质组成。稍湿湿,硬塑。广泛分布于山坡表层及沟谷中,层厚0.305.00米。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2、工区基岩出露地层奥陶系、寒武系、震旦系,从新到老描述如下:(1)奥陶系下统大湾组灰绿瘤状灰岩(O1d)该组地层主要由灰绿色瘤状泥质灰岩夹灰绿色、黄绿色泥质页岩、砂质页岩组成。本组厚150m左右。(2)奥陶系下统桐梓组灰白色白云岩(O1t)该组地层主要由中至厚层灰白色细晶白云岩组成,夹生物碎屑灰岩,常含燧石团块。本组厚100m左右。(3)寒武系上统娄山关群灰色细晶白云岩(3l)该段上部为灰、浅灰色薄层至中厚层白云岩,

10、局部含燧石团块、燧石条带,下部为薄至中厚层灰白色细晶白云岩。本组厚1000m多。(4)寒武系中统石冷水组灰色中薄白云岩(2s)该段为灰、浅灰色薄层叶片状白云岩和厚层角砾状白云岩,下部为豹皮状、条带状白云岩。本组厚175400m。(5)寒武系中统高台组灰白色薄层白云岩(2g)该段为灰色薄至中厚层砂质白云岩,夹泥质白云岩及细粒白云岩。本组厚248m。(6)寒武系下统清虚洞组灰色厚层白云岩(1q)该段为薄至中厚层灰色白云质条带状灰岩,钙质白云岩夹条带状灰岩。本组厚150400m。(7)寒武系下统杷榔组灰绿色、黄绿色页岩(1p)该组上部为浅灰色薄层钙质页岩,下部为黄绿色、灰绿色薄层泥质页岩。本组厚11

11、0658m。(8)寒武系下统变马冲组黑色炭质页岩(1b)该组为一套层纹状炭质、砂质页岩和粉砂岩,本组厚度变化较大,为28540m。(9)寒武系下统九门冲组石灰岩(1j)该组地层上部灰黑色灰岩,下部为薄层、中厚层灰岩组成。本组厚100m。(10)寒武系下统留茶坡组灰黑色薄层硅质岩(1l)该段为黑色硅质岩,顶部含磷结核,局部富集成磷矿层。本组厚几米到几百米。(11)震旦系上统陡山沱组硅质白云岩(Zbd)该段为浅灰色中厚层白云岩、含硅质、黄铁矿,并夹有磷块岩透镜体,本组厚80余米。(12)震旦系上统南沱组灰色冰碛灰岩(Zan)该段主要为紫红、灰绿色厚层冰碛灰岩。其间夹有层状砂岩、粘土岩,本组厚度20

12、0300m。(13)下江群清水江组浅灰、灰绿色变余凝灰岩(Pt3q)浅灰、灰绿色变余凝灰岩、变余砂岩、粉砂质板岩等互层。以具有较多变余凝灰岩为特色,本组厚2502100m。上述地层地表出露的各岩层多呈强风化及弱风化状态,灰岩、白云岩中垂直剪节理较发育。各地层之间的平面接触关系见1/2000比例尺工程地质平面图。(2)岩土工程地质特征1)碳酸盐岩勘察区内灰岩、白云岩地层主要有奥陶系下统大湾组灰绿瘤状灰岩、桐梓组灰白色白云岩、寒武系上统娄山关群灰色细晶白云岩、石冷水组灰色中薄白云岩、高台组灰白色薄层白云岩、清虚洞组灰色厚层灰岩,具有分布面积广、厚度大等特点。灰岩、白云岩主要为灰色、灰白色,细晶结构

13、、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白云石、方解石等矿物组成,风化较强(岩层内裂隙发育,岩体常被切割成不规则块体)。强风化带铅直厚度1.006.30m,中风化带铅直厚度6.3013.20m,为顺层风化。该类较新鲜岩石结构较致密,抗压强度较高,属硬质岩。由于本区构造裂隙发育,整体稳定性一般。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2)粘土岩勘察区内粘土岩主要为黄绿、灰绿色页岩、黑色炭质页岩。泥质结构,层状构造。由颗粒细小的粘土矿物组成。粘土岩易风化且风化速度较快,但风化深度较浅,风化层内裂隙较发育,常沿边坡面风化剥落堆积在坡脚。该类岩石新鲜岩石较完整,抗压强度较低,软化系数低,属软质岩,新鲜岩石有围压时在多数

14、荷重下变模、弹值变化不大。在饱和情况下,剪切面上易产生泥化现象,其抗剪强度一般较低,显示塑性破坏特征。3)变质岩勘察区内变质岩主要为浅灰、灰绿色变余凝灰岩、变余砂岩、粉砂质板岩。变余结构,层状构造。主要由石英、斜长石等矿物组成。抗风化能力强,风化速度较慢,但由于工区内,断层发育,基岩内裂隙较发育,常沿节理面风化剥落堆积在坡脚。该类较新鲜岩石结构较致密,抗压强度较高,属硬质岩。由于本区构造裂隙发育,整体稳定性变低。4)土体勘察区内土体主要为残坡积、冲洪积:残坡积含碎石粘土,硬塑状,砂、泥岩碎石呈强风化中风化。冲洪积主要分布在河道或冲沟底部,主要由粘土、粗砂、卵石等组成。砾、卵石成份为灰岩,粒径一

15、般210。2.3地质构造工区地处扬子准地台与华南褶皱带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交界处。华南褶皱带占有镇远施洞口凯里丹寨以东大片地区,沿线分布施洞口等规模较大的断裂。华南褶皱带从武陵构造阶段早期的大洋地壳,雪峰、加里东构造阶段的过渡型地壳,到广西运动发生基底褶皱,并与扬子准地台融为一体,进入地台发育阶段,燕山运动使其再次发生褶皱和断裂。由于多次构造运动的涉及,屡次剥蚀,缺失地层较多,造成基底岩石大面积裸露,之上零星覆盖着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等地层。扬子准地台在西部麻江一带发育南北向隔槽式褶皱和近南北向断裂构造,形成向斜和背斜,在镇远黄平一带则以宽缓背斜为主的褶皱形式出现,轴向以北东向为主,断裂构造以北东向、北北东向两组较为发育。在北纬27线以北附近,明显见两条近于平行的东西向断裂,分别称为镇远断层、蕉溪断层。西起黄平旧州之北,东到玉屏与北东向断层会合,长百余公里,此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