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对人的生存方式的影响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6212295 上传时间:2022-07-1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对人的生存方式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网络对人的生存方式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网络对人的生存方式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对人的生存方式的影响(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网络发展对人生活的影响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网络形成发展到现在,其历程不过50多年。时至今日,互联网已经如此广泛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随着因特网(Internet)的普及,数字化技术大量应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之中,利用电脑网络工作和学习的人不断增多,逐渐形成了一个以电脑网络为主要交往形式的新的社会群体。通过电脑这种高科技手段,一种未来的虚拟情境中的人际关系正在开始建立。由于这一特殊社会群体交往方式的独特性,因而具有了不同于一般社会生活的各种社会心理因素。数字化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传播工具,其对社会心理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数字化网络不再只是一种

2、冰冷的数字电路,由于人的参与及计算机的智能化和办公自动化的需要,数字化网络作为新一代的大规模信息载体,日益演变成为一种新的独立于自然环境之外的社会环境,而长期依靠其工作、生活的人势必受其影响,并会出现一些新的社会心理现象,从而影响到整个社会心理的转变,这正是电脑与人类生活联系日益紧密的一个明证。网络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社会结构的大变迁,知识性社会群体的崛起在这次社会结构的变迁过程中,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知识性社会群体的崛起,代表的产业则是IT(1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产业。很多报酬优厚的传统职业,正在被掌握信息技术的新经济人才所代替

3、。由于现代社会提供的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社会新的断层线以智力作为划分界限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了。20世纪的工业文明打破了世袭制,财富、文凭和才智越来越重要,21世纪将开始一个以认知能力为决定性力量划分阶级的世界。在这个新兴产业里,论资排辈的现象被彻底打破,具有高学历、高智商的创新人才成了真正的主力军。我们虽然对先天智能决定人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不能完全同意,但是IT产业中的高学历、高文凭的普遍存在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他们大多具有相似的理工科学科背景,集中在IT产业这个很小的圈子里。由于IT产业的高效性以及随之而来的高收入,可能会进一步加剧高智商人才向这个行业流动的趋势。二、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在千百年

4、的农业社会里,人们一直过着比较平静的生活,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模式。“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封闭生活方式,由于停滞而形成的以固定的群体圈为特征的交流空间。网络媒体的发展,信息社会的来临,人们的生活方式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子购物、在家上班、远程教育,这些曾经是卖火柴小姑娘幻想中的生活方式已经实实在在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人际交流随着社会信息交流系统传递速度和距离的扩展变得日益频繁,通过通信和网络进行的交流越来越多,大众传播和人际交流呈融合的趋势。这样一来,人际关系很可能越来越不稳定,人际交流往往只是露水姻缘,具有了虚拟、流动性和短暂性的特点。这种人际交流方式往往会淡化人的道德要求,刺激

5、人的表达欲望的同时也鼓励人无视现实的规范,导致网络交往的失控感和失落感。网上聊天使我们充分感受到这种人际关系的特点,你无法预料对方的性别、人品和学识,在寻找交流对象的过程中不时会遇到现实世界中不能忍受的脏话,对这些脏话你很快会习以为常。网上交谈,一次偶然的相逢可能同样也是最后的告别,告别以后交流的双方就像空气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三、信息传播的全球化和自由化网络在改变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同时,对社会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导致社会交流系统的改变,使人类在全球范围内共享信息,信息传播获得空前的自由度。自1994年底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建立全球信息基础实现GII(Global Information I

6、nfrastructure)的倡议,1995年2月25日至26日,欧洲联盟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主持召开“七国集团信息社会部长级会议”进一步正式确认这个原则后,网络发展的国际化、全球化倾向就成为一个主要的潮流。网络上大量流动的跨国信息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封闭的保护主义必然意味着落后,不管我们愿不愿意,也不管推进网络国际化的进程中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将面临多大的风险和挑战,我们都必须首先树立开放的观念。信息传播的国际化把许多不同的观点放到一个平台上,无神论者和有神论者,基督教徒和纵欲主义者,民族主义者和国际主义者,宗教乃至邪教,都拥有了在这个平台上占有自己一席之地的可能性。网

7、络社会的兴起,信息传播的自由化,使社会的离心力量得到了大发展。传统的大众媒体,无论它们的表现形式是多么的多样化,无论它们的管理方式是多么的民主,从信息发布权的角度来说,它们都只能是少数人的权力。“人们总是要求哲学家把一种道德用基本原理、结论及用有充分根据的理由推论为体系,坚决地用来解决一切道德上的困境。他们一般来说是满足了这种要求的。即使他们没有提出实践的体系,没有能够提出解决疑难的理论,他们也可以从理论中推论出服从官方决定的思想结论。”我们以往的道德要求,主要强调的是自上而下的引导,个人的道德认识在这里是无足轻重的。自下而上的反作用力必须在社会矛盾已经相当激化,处于信息接受地位的个人已经形成

8、一种群体认识的时候,他们的反应才可能被信息发布者重视或接受。在这里,这种反作用力也还仅仅是一种可能性,因为大众传媒特殊的运作方式和传播空间的限制,诸多的中间环节也会让这种反馈在半途中夭折。网络传播个性化和平民化的特质,使得社会的组织越来越依靠人们的才能、参与和自律,而不是依靠权威、等级制度和惯例,它意味着一种无限发展的可能性,虽然至今这种未来社会的图景还不十分清晰。四、网络发展挑战印刷媒介生存和传统阅读方式随着宽带的进入,实际上增加了上网的带宽,提高了网速,从而增加了网民以后上网的极大便利性,网上的内容搜索起来就更加快速了。这样也影响了人们上网的习惯和行为,实质上网民已经从原先的阅读新闻、发邮

9、件拓展到音频和视频,进入到了网络多媒体传播与传统媒介交相辉映的传播阶段。互联网一开始本来就是以发邮件、看新闻为主要服务项目,现在调查也发现,这两个是用的最多的功能。这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好多网民是在单位上网,他们平时上班时间没有时间接触电视,没有时间接触报纸,只有从网上获取新闻信息。这也说明网络的迅速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正在挑战着人们传统的生活和阅读方式。而且现在也产生了一个大的讨论是传统的书籍是否还需要。网络的发展,各个种类的书籍都有相应的电子版,而且很多都能够在网络上下载到。相比于传统纸质的阅读方式,主要体现在: 读者阅读行为; 信息的组成元素; 材料的组织方式。五、网络背景下的教育

10、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扩延和网络时代的降临,我们所固有的教育教学模式必然发生变化。学校、教室和书本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师之所存,道之所存”的传统教育时空观开始变迁,教学时空扩延至校外、家庭、社会以至超越国界。电脑和网络的存在不仅使人们能随心所欲地读取信息,也使得受教育者心智结构变化因素复杂化。受教育者的学习自主性加强,因获知路径的多样化,面对取之不竭的网络信息资源,受教育者可据个人的爱好兴趣和需求来择录信息,或择取课程内容,甚至受教方式。教师的职责日益重大,教师不仅要通晓计算机及网络知识,会制作CAI课件和熟练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还应是学生网络生活的导航者。心灵的守望者和时尚的引导者。信息网络为我们的教育展示了一方美好的数字化乐园,它的出现和在学校教育中的迁移运用,给教育添加了新的内涵。伴随网络的进一步拓展,其负面效应也日渐凸显。主要表现为:(1)、导演出了校际之间电脑配置的攀比心态和盲目“跟风”行为,造成有些学校电脑过深,而有些学校呢,却无电脑可用或者电脑不够用。这样不仅造成学生心理有想法,教师的心理也有不平衡。容易挫伤积极性。(2)、网络沉溺引发了青少年学生的人格障碍和认知惰怠。(3)、网络信息生产激增和信息流速加快,大大超出了学生个体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对学生心理构成挤压。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