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书学习心得体会7篇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6209452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色家书学习心得体会7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红色家书学习心得体会7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红色家书学习心得体会7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红色家书学习心得体会7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红色家书学习心得体会7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色家书学习心得体会7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色家书学习心得体会7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红色家书读后感让红色家书鼓励我们奋勇向前(写上干部姓名)红色家书辑录了李大钊、方志敏、陈毅安等三十位革命烈士遗书、就义诗、家信等红色书信,再现了革命烈士舍生取义、英勇报国的家国情怀,是党性教育又毕生动教材。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同志就红色家书向全省党员干部发出“每位同志都要认真读一读的”真情号召。 翻开红色家书这部朴实贵重的红色典型,每一封家书都是一幅震撼心灵的动人画面,都是一种鲜活的英雄形象,都浸透着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诚挚的至爱亲情,鼓励着我们奋勇向前。 学习革命先烈对抱负的坚贞,做忠诚至上的人。刘绍南烈士的“铡刀下,节不变.”毛泽建烈士“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恨。”这一份份用热血生命坚守的

2、抱负与忠诚,触动灵魂!信奉是人的生命灵魂,是共产党员的精神之“钙”。新时代的组工干部,要把对党忠诚作为最大的德、最主线的党性规定,以至诚的赤子情怀将“四个意识”根植于心,把“四个自信”“四个服从”实践于行,始终坚守维护核心、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始终做共产主义远大抱负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奉者。学习革命先烈对事业的坚韧,做担当至上的人。裘古怀烈士在被捕入狱后的一年零七个月里,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仍夜以继日的为党工作,直至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们共产党人讲奉献,就要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面对走好“复兴梦”新征程,对标刘奇同志对全省新时代组织工作“五个坚持”新规定,

3、我们必须紧握新时代“担当实干”的“接力棒”,聚焦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提高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持续建设模范部门等重点,发扬好“安专迷”精神、“钉钉子”精神,以初心谋事、实干成事的领跑者、先行者姿态,以永远在路上的担当实干奉献,把每一项组织工作都做成党和群众爱慕的“精品”,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奉献组工力量,建强组织保障。 学习革命先烈对清廉的坚守,做廉洁至上的人。方志敏烈士被捕时身上只有一块怀表一支钢笔,没有一文钱;杨汉军毕生住在建于上世纪墙漏水门开裂的家这种毕生质朴纯正、一身清廉洁白的浩然正气,触动灵魂!组织工作具有特殊性,组工干部也易成为某些

4、人“围追堵截”的对象。我们要把“纯正”“阳光”“规矩”刻入脑海、记在心间,以革命先烈和新时代组工楷模为楷模,始终保持“源头活水”的纯净;要带头彻底扫除“怕、慢、假、庸、散”的作风顽疾,做党员、干部、人才和群众的贴心人;要常怀律己之心、绷紧纪律之弦,带头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干事,让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组工干部优良形象随着始终。红色家书读后感诵读红色家书 坚定信奉前行(写上干部姓名)一封封家书,一段段岁月,家书是最贴近内心的一种交流方式,特别是红色家书,革命先辈对敌人宁死不屈的革命气概、对父母不能尽孝的无限内疚、对子女不能尽教的无限遗憾和对革命必然成功的无限期待,不禁让人

5、潸然泪下,感同身受。红色家书是革命先辈们予以我们的厚重财富,蕴含了革命先辈不朽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革命情操,在和平年代可以唤醒我们的初心,让我们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的家国情怀。 作为新一代共产党员,一方面要锻造信念基石,坚定信奉前行。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抱负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抱负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抱负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抱负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面对敌人严刑拷打时的不为所惧,面对敌人种种威逼利诱时的不为所动,通过诵读红色家书,从革命先辈遗言中汲取精神的养分,鼓励我们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固树立“四个意识

6、”, 永远坚定执着追抱负,一心一意跟党走,以实际行动诠释什么是信奉。另一方面要传承红色基因,积极担起时代重任。我们既要做红色基因的接受者,从红色家书中汲取信奉和真理,更要做红色基因的传播者,要充足运用和挖掘我们身边丰富的红色资源,从前辈足迹中理解党的光辉历史,学习她们的崇高精神,让这种革命精神代代相传。要积极担起时代重任,大力弘扬勇闯新路的井冈山精神,大力弘扬爱国、奉献的方志敏精神,面对艰难险重任务,做到吃苦在先、冲锋在先、改革在先、创新在先,毫不踌躇、责无旁贷地挺身而出,进一步营造全县上下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诵读红色家书,让我们受到了一次心灵的大洗礼和党性的再教育,红色家书不仅是革命先辈留

7、给亲人的书信,更是留给我们的珍贵精神财富,我们要爱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用红色家书时刻鼓励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岗位扎夯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不负先辈之愿之志。红色家书读后感读红色家书,悟初心使命(写上干部姓名)近期,从上到下荐读红色家书,我也从手机、电视、电脑和课本上读到了某些红色家书。那一篇篇红色家书,每一篇都是一幅震撼心灵的动人画面,都是一种鲜活的英雄形象,让我思路万千,泪水盈框,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的是革命先烈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诚挚的至爱亲情,炙热的家国情怀,坚定的革命信念。作为基层干部,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彰显着党性本色,因而我们必须做绝对忠诚于党的表率。 读红色家书,就是要

8、将红色家书读在心里,记在脑中,更要融进自己的血脉,从一封封家书的血肉深情中不断汲取“精神营养”,把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始终做共产主义远大抱负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奉者。 读红色家书,就是要以时不待我的急切感,把工作融入到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经济发展、民生服务、党的建设等中心工作和复杂环境中,树立党员干部形象。 读红色家书,就是要以爬坡过坎的压力感,把从严治党规定压实到每一种党支部,把新时代好干部原则贯彻到每一名干部,从递一杯热水、解一种难题、坐一条板凳的真情中筑牢堡垒、淬炼党性。 读红色家书,就是要以奋勇向前的使命感,牢记使命,继续迈进,精耕细作,把每一项工作都做成

9、党和群众爱慕的“精品”,干出一流业绩。 读红色家书,就是要沿着革命先烈的足迹,以坚定不移的抱负信念,始终如一的奋斗情怀,朝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向前。红色家书读后体会做一种纯正的人(写上干部姓名)近日,江西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向全省党员干部推荐红色家书一书,并发出号召:“每位同志都要认真读一读”。我怀着崇拜之情阅读了红色家书,竟不能自已徒然泪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革命先烈在战乱年代留下饱含深情的墨笔和背后的动容故事都真真切切的感动着我。 一封封家书中,有对父母“望爹娘,休把儿挂念,养玉体,度残年”的挂念,有对妻子“我用所有精神为革命而努力,没有和你享过一日的安闲快乐的日子”的

10、愧疚,有对子女“继续我的光荣的事业”的叮嘱,有对亲友“切不要因燕雀之讥或怙惜之爱,痛哭不已,致伤德体”的安慰真豪杰未必无情,革命先烈对亲人好友的真情流露,却没有悲天怜人的伤感,在字里行间仍然能感受到“共产主义事业究竟要胜利的到那天我们会在九泉之下开欢庆会”的必胜信念。虽然面对敌人的屠刀也是沉着不迫,“为求主义实现而奋斗,为谋群众利益而牺牲”,这是舍小义就大义的家国情怀,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初心使命,是共产主义者锤炼出的坚定信奉。正是由于无数共产党人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挺身而出,舍家忘我,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才有现如今祖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人民幸福安康,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 作为基层党

11、员干部,更要以家书为镜,从民族脊梁的呐喊中坚定信奉,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一要心中有党。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筑牢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根基,无数仁人志士对党的事业前赴后继,唯有共产党才干带领我们走向富强,新时代中我们要紧紧环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边,对党的宗旨、主义和抱负深信不疑,对党的政策、路线和方针坚定贯彻。二要一心为民。古人尚有云,“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就要以人民的利益论好恶、定是非,沉下身子多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解决人民疾苦、回应群众期盼,真真正正成为“人民公仆”。三要心存敬畏。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头脑苏醒,在复杂的社会中抵

12、御灯红酒绿的诱惑,懂得红线在哪里,懂得什么事情不能做,懂得什么人不可交,做一种纯正的人、一种敬畏党纪国法的人,才干成为人民群众欢迎拥护的人。 红动中国,情满奋斗路诵读红色家书有感 (写上干部姓名)近日,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在井冈山调研时偶尔间读到红色家书,不忍释手、动情落泪、彻夜难眠。“认真读一读红色家书”,是刘奇书记的“初心情怀”,具有伟大的示范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给我们新时代的奋斗精神,注入新的元素。古诗云:家书抵万金。“在家书里面看到的是活的中国,你会发现那些时代的生命就在你的旁边,你可以重新地体验她们的感情,你可以活好多次。”由此不难发现,薄薄一封家书,承载着博大的家国情怀。红色家书是

13、一本传奇的书,收录了数十封红色家信,大部分家书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一封封家书,承载着一种个家庭爱党爱国爱家的深情故事,为世人提供了一套生动活泼的思想道德教育读本,构筑起共产党人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平凡家信记载了互报平安、家庭之间的点滴小事,体现了不平凡的写信人之间思想情感的变化,这种变化实实在在,这种情感触手可及。通过一封封直指心灵的家书、一种个动人肺腑的故事、一张张昂扬向上的老照片,让我们懂得,英雄并非高不可攀,楷模就在身边,接地气,有灵气。1946年4月25日,八路军战士冯庭楷含着热泪给家里写了一封长信。信中写道:“劫难深重的中国少衣无食者,不仅咱一家,弟这几年来正是为了自己,为了这饥寒

14、的一群,奔波奋斗。妈妈,我们应擦干自己的眼泪。我万一不幸为人民战死,那也不必乎哭。你看,疆场上躺着的那些死尸,哪一种不是她的爱儿?”在这封家书中,她袒露了一种战士的情怀:怀念亲人,但又无私无畏。之后不到半年,她便英勇牺牲在解放战争的战场上。这样的正能量,永远不会过时;这样的正能量,永远值得学习。红色年代,一种革命者,影响一家人。新时代,一种导师,带动一群人。192年月,日军对晋东南根据地发动空前残酷的“大扫荡”,妄图合击消灭我八路军总部,时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的左权,为保护北方局、保护八路军总部机关、保护老百姓,在前线指挥作战,不幸中弹,血洒太行。左权曾在家书中写道:“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

15、事业来奋斗,请你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的,伟大的。”抚今追昔,红色家书给了我们精神力量,让我们在新时代书写教育奋进之笔的征程中,找到不竭的动力。红色家书传承红色力量,红色故事哺育红色基因,红动中国,情满奋斗路,通过诵读红色家书,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前行力量,书写新时代的伟大篇章。红色家书心得体会 (写上干部姓名)通过阅读红色家书。我看到每封家书都布满了感情,我深深感触到了家书的作者们对于父母、子女、爱人、亲人的醇厚亲情、面对多种复杂环境时内心的矛盾和挣扎,都是鲜活生动、实实在在、触手可及的。在这些家书中,最令人感动的就是革命战争年代留下的家书。它们涵盖了党成立初期、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这些家书有的写于走向战场之前,有的写于硝烟弥漫的战斗间隙,有的写于慷慨就义的前夕,有的写于白色恐怖的日子。这些家书的作者们,深爱着自己年迈的父母、幼小的孩子、相知的伴侣,但她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她们有着无比坚定的革命信奉。为了自己的信奉,她们毅然决然地辞别白发爹娘,辞别娇妻幼子,她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但是血脉亲情是永远无法舍弃的,共产党员也是有着铁骨柔情的血肉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