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6207022 上传时间:2023-12-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药透皮技术的使用方法透皮贴临床称之为药物载体,临床分干贴和湿贴两种 方法。干贴:是用药片直接贴于患处或用中药粉末敷于药片上贴于 患处,用纱布包扎。(药针剂)或西药调和后贴于穴位或患处。中医诊治的理论基础.诊法:望,望精神、面容、形态、舌体、 舌苔; 闻:听声音、闻气味;问: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饮食四问 便,五问头身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 再兼服药参机变,妇科应问经带产,小儿当问麻疹斑。切: 人体大致有28种脉象,每一种脉象都是对人体机能的反映, 都有所对应的病症范围。寒热辨证,系八纲辨证(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 候,为中医辨证学的基本纲领)的具体内容之一。八纲辨证

2、的特点在于把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整体性、确定性与相关 性。寒热是用以辨别疾病病因最基本的两个纲领。寒证是感受寒邪或体内阳气不足时所表现的证候。恶寒、冷 痛、喜暖、口淡不渴、手脚冰凉,精神萎靡不振,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而润, 脉紧或迟等。以冷、淡、稀、润、静为特征。热证是感受热邪或阳气亢盛阴液不足时所表现的证候。发热、 恶热喜凉、口渴欲冷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 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干燥少津,脉数。以热、赤、 稠、燥、动为特征。腹泻A、寒湿型:面色苍白或萎黄、无精打采、嗜睡、不思饮食、口不渴、口唇白或青紫、恶寒、四肢不温、舌苔白、厚腻、 腹胀发凉

3、、腹痛喜按、大便稀溏或不成型、伴有泡沫、绿便 伴有食物残渣或奶瓣、无腥臭。治疗:温中散寒、健脾利湿。用寒泻散3-5g,沙蒿子加溶 媒,6542针1支,湿贴于神阙穴,口服益生菌、健脾颗粒 (参苓白术颗粒)。B、湿热型:面红耳赤、精神烦躁、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口唇色红、口渴、喜冷饮、舌尖红、舌苔黄腻、脘腹胀痛、 大便量多、味腥臭、便色黄、如蛋花样、严重者出现水样便、 脓血便、肛门红肿。治疗:除热燥湿。用热泻散3g,沙蒿子加溶媒,苯乙哌啶 片2-4片,藿香正气水适量,湿贴于神阙穴。口服庆大霉素 颗粒、洛哌丁胺胶囊,有脱水者补水。1次见效,1-3次治 愈C /L17SOC、消化不良性腹泻、生理性腹泻:

4、不思饮食、脘腹胀满、消化不良、大便不成形。治疗:健脾利湿、温中散寒。参苓白术散(加减),沙蒿 子加溶媒,6542针,湿贴神阙穴。口服益生菌和参苓白术 颗粒(健脾颗粒)。7天1疗程。D、小儿秋季腹泻:初期不可直接止泻,如脱水可补液,治疗期间节食,忌口母乳、奶粉、鸡蛋等高蛋白食物,改食面 汤等。治疗:用秋泻散3克加沙蒿子溶媒,潘生丁(利巴韦 林或甲青咪呱或庚昔洛韦),发热加苯已呱定,不发热可加654 - 2 ,调和湿贴神阙,贴敷时间视年龄大小而定时间, 一般6 - 24小时。3次治愈。E、五更泻(俗称慢性肠炎);症状:黎明泄泻,肠鸣脐痛,泻后痛减,大便稀薄,混杂不消食物,形寒肢冷,四肢不温, 腰膝

5、酸冷,疲乏无力,小便清长,夜尿频多。舌质淡,舌体 胖、多有齿印,脉沉细无力。治疗:取寒泻散5g, 6542针2支(苯乙哌啶6片),沙蒿 子加溶媒,调和在一起,湿贴神阙穴或关元穴。配合口服四 神丸,附子理中丸,益生菌(上海仙代)。泻止后减去西药, 7-14天治愈。二、感冒发热 如大便干燥,第一次用大承气3-5g,沙蒿子溶媒调和贴神 阙穴。并配合辩证治疗。A、感冒发热通用方:用法:感冒散取3-5克,与沙蒿子溶媒一起调和,风寒可用加姜汁,风热加清开灵针、暑湿加藿 香正气水,加安乃近针或氨比针或其他退热药均可,湿贴于 神阙穴或大椎穴即可,贴敷时间视年龄大小及皮肤敏感度而 定,一般6-12小时。每日一次

6、。配合口服药物:风寒感冒 口服姜枣祛寒颗粒(感冒清热颗粒);风热感冒口服风热感 冒颗粒;暑湿感冒口服藿香正气颗粒。体温不超过38.5 C, 不口服退热药。B、风热感冒发热:退热散3g加人工牛黄1g或紫雪散,沙 蒿子加溶媒,安乃近针或氨比针调和,湿贴神阙穴或大椎穴。 如大便干燥者,用上方贴大椎穴,同时用大承气3-5g,沙 蒿子、溶媒,加生理盐水,贴神阙穴。口服风热感冒颗粒。三、咳喘A、风寒咳嗽:面色苍白、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咳声低沉无力、流清涕、口唇色淡或青紫、舌尖淡粉、舌苔薄白、舌 体胖大、较大孩子舌体边有齿痕、口不渴、或渴喜热饮。治疗:疏风散寒、宣肺止咳;小青龙散(加减)3-5g,沙蒿 子加

7、溶媒,加西药利巴韦林(西咪替丁),克咳敏、舒喘灵、 异丙嗪针25mg-50mg调和在一起,湿贴神阙、肺腧、膻中 或定喘(任选1-2个穴位)。口服小青龙颗粒。如伴有以下症状:恶心呕吐、舌苔白厚腻、幼儿流口水、腹 胀、腹痛喜按、大便稀溏不成型、用力或放屁时有少量大便、 大便多为绿色,常伴有食物残渣或奶瓣。可用参苓白术散3-5g,沙蒿子加溶媒,加贴神阙穴。B、风热咳嗽:面部潮红、精神烦躁不安、咳嗽伴随汗出、 口渴、喜冷饮、流黄鼻涕、痰色黄、口唇色红、舌尖红、舌 苔黄、咽部充血红肿、咳声粗、发干、咳嗽有力。治疗:疏风清热、宣肺化痰;用麻杏石甘散(加减)3-5g, 沙蒿子加溶媒,克咳敏、舒喘灵片、阿奇霉

8、素针、异丙嗪针 调和在一起,湿贴膻中、定喘、神阙、肺腧(任选1-2个穴 位)。发热严重者可加地米针(安乃近或消炎痛)。痰稠可 加漠已新或甘草片。口服止咳喘颗粒或小儿清肺化痰口服液。如伴有以下症状:不思饮食、口臭、舌起芒刺、严重者伴有 口腔溃疡、舌苔黄厚腻、脘腹胀满、腹痛拒按、大便干、2-3天1次。可用大承气散3-5g,生理盐水、沙蒿子加溶媒调 和,加贴神阙穴。C、小儿毛支:止咳平喘,宣肺化痰。用毛支散A 3-5g,沙 蒿子加溶媒,异丙嗪针25-50mg,舒喘灵2片(喘定)、克 咳敏2片、地塞米松。伴有发热者加消炎痛或安乃近针,不 发热者可加654-2,湿贴膻中、定喘、神阙、肺腧(任选1- 2穴

9、位)。口服小儿化痰止咳颗粒。D、燥咳:肺虚液少或燥邪伤肺所致的咳嗽。症状:咳嗽痰 少,喉中声哑,烦渴引饮,大便秘涩,肌肤枯燥。治疗:清 燥润肺。取毛支散B, 3-5g,克咳敏,异丙嗪针,蜂蜜,沙蒿子,溶媒调和,湿贴膻中或定喘或天突。口服养阴清肺丸、 益生菌。E、慢性支气管炎:祛风散寒,止咳平喘;用法:用慢支散 5g加异丙嗪100-150毫克、安茶硷,或舒喘灵,酮替芬, 消肿止痛贴加溶媒调和贴膻中加定喘(肺腧),交替贴,急 性期有感染用抗菌素内服,及对症处理,十天为一疗程,非 急性期可口服气管炎菌苗,益生菌,如意定喘丸。四、小儿厌食(疳积):因受风寒湿引起的脾不健运、胃肠 胀气、不思饮食。取疳积

10、散3-5g,沙蒿子加溶媒,健胃消 食片6片,湿贴于神阙穴。腹胀严重者可加消涨片。口服益 生菌、参苓白术颗粒或健脾颗粒。热症用大承气3-5g沙蒿子溶媒调和,贴于神阙穴。五、扁桃体炎、咽炎A、急性期(化脓):取急扁散3g,沙蒿子加溶媒,消炎痛 4-6片,清开灵针调和贴天突穴或局部。如大便干燥,在神阙穴加贴大承气散。清胃黄连丸。B、慢性期:慢扁散取3-5克,沙蒿子加溶媒调和,贴于天突穴,每贴24小时。如疼者可加消炎痛。主治:慢性扁桃 体炎、慢性咽炎、扁体增生。口服益生菌。C、梅核气(咽部神经官能症):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 循经上逆,结于咽喉或乘脾犯胃,运化失司,津液不得输布, 凝结成痰,痰气结于咽喉引起的咽部异常感觉,如痰黏感、 蚁行感、灼热感、梗阻感、异物感等。治疗:慢咽散5-10g, 沙蒿子加溶媒,加异丙嗪针50mg-100mg、安定5-10片湿 贴双侧涌泉穴(1天1次)。咽部滤泡点刺放血(7天1 次)。口服冬凌草、B6、B2、异丙嗪片,逍遥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