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下)期中考试高二物理试卷分析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6203788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下)期中考试高二物理试卷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下)期中考试高二物理试卷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下)期中考试高二物理试卷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下)期中考试高二物理试卷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下)期中考试高二物理试卷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2013学年(下)期中考试高二物理试卷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下)期中考试高二物理试卷分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焦作市2012-2013学年(下)期中高二年级水平测试物理试卷分析一、 命题指导思想本次试题命题的背景有:1、据准高三倒计时不足2个月;2、各个学校所选的优先教学模块不一致,但无学校选择3-3模块;3、为各学校都能自我定位和调整,这次是我市第一次高二期中全市通考,通评;4、培养学生提前进入选考意识培养和为理科综合解题做铺垫;5、引导学生提前复习必修部分知识;6、所出的题,尤其是必做部分都是高考的必考点和热点。7、试题必须覆盖到考试大纲中“五种能力”的考查。命题的形式:高一的必修、必修、高二的选修3-1和选修3-2四个高考必考模块设置有10道不定项选择题,共计总分值的40%,然后就是分别对3-4

2、模块出60分的题和3-5模块出60分的题,在体型上均为6道不定项选择题,一道实验题和3道计算题。并且在分值上也都一一对应,体现出试题的均衡性;为学生全线冲入高三做准备。 二、试卷结构题型及占分比例必做题不定项选择10道40分选做题3-4不定项选择6道24分实验1道9分计算3道27分选做题3-5不定项选择6道24分实验1道9分计算3道27分二、知识点对应题目分类质点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1共点力平衡 2平抛运动3万有引力定律4静电场5机械能 6磁场和安培力7恒定电流8牛顿运动定律9电磁感应10物理学史11(3-4)外力作用下的振动和共振12(3-4)简谐振动与简谐波13(3-4)双缝干涉 14(3-

3、4)简谐运动15(3-4)波的图象与振动图象16(3-4)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与仪表读书17(3-4)波的传播18(3-4)波的形成与传播及波的图象19(3-4)光的折射与全反射20(3-4)物理学史11(3-5)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2(3-5)动量和动量定理13(3-5)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14(3-5)光电效应15(3-5)玻尔原子模型16(3-5)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和游标卡尺17(3-5)光的粒子性和波动性18(3-5)动量守恒定律19(3-5)动量守恒定律与圆周运动20(3-5)三、试卷特点本次试题难度适中,考查知识为高考热点、重点,而且考查面全,尤其是读数和能量问题是历年高考的重中之

4、重,多研究对象多过程问题更备受近几年高考命题者的青睐;本试题也很注重对技巧性、运用图像处理问题,临界问题中临界条件的选择,理论联系实际抽象模型的建立、实验设计误差优化和原理变迁等方面的考查,同时本次试题难度又低于高考题的难度,用此类题目考查高二年级的学生,对学生的高考备考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本次考试,总参与人数9636人,全市平均分63.43分,最高分100分,有14所学校的最高分都为100分,及格率60%。四、试题和评卷分析1、必考题部分第1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尤其是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正答率为88.36%,正确答案是C,但选择B选项的有5.6%。说明此类学生的变速模型还

5、未建立。各个教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面辅,以确保此类问题尽量不丢分!第2题考查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正答率为67.53%,正确答案是D,但选择C选项的有23.42%。说明学生一方面力的平行四边形构建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数学上的三角函数知识学得很不扎实,此类问题经常出现在矢量运算中,老师们要务必引起注意,建议给出现问题的学生连续几次对矢量运算进行板演的机会,以起到快速减低错误率的效果;还有建议教师们在以后的测试中要经常穿插对应的题,以起到巩固的作用!第3题考查曲线运动中平抛运动的知识,有运动的合成与分级,合运动和分运动的等时性及等效性。正答率为64.18%,正确答案是AC,但选择A选项的有14.02

6、%。说明学生的速度合成与分解意识比较薄弱,但此考点恰是高考的常规考点。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养成一种意识:一旦涉及到平抛和类平抛运动的问题,在研究时段的末端随手画出和速度及两分速度图,并用辅助线构建成一平行四边形(矩形),并提醒注意数学三角函数知识的应用!第4题考查万有引力定律中天体运动时的周期、角速度、线速度和向心加速度与轨道半径之间的关系。正答率为65.45%,正确答案是A,但选择C选项的有12.31%,较多学生出现多选。表明学生的此方面的公式处理比较差,此考点高考考查率非常高,建议教师可以考虑一方面用下测试的形式,让学生对上诉关系进行逻辑推导,另一方面可以在以后的测试中都有涉及,甚至可以组织强

7、化练习!第5题考查静电场中的电势,电场强度与电场线的关系。正答率为77.67%,正确答案是D,但选择C选项的有14.39%。说明学生的电势高低与电场线指向关系不清。教师讲到不如让其练习和体验,所以在日常测试中静电场试题内安插一有关电势的选项。第6题考查功能关系中机械能的影响因素。正答率为44.07%,正确答案是BD,但选择D选项的有30.38%。说明学生的思维定势比较严重,错误的认为冰面就是光滑的。同时还说说明学生的审题能力不够,不能从到达一定速度时出现匀速下滑现象中,分析出下滑过程中要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建议教师们在今后的习题设置中要有防范学生思维定势的意识,还有注意多引导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

8、,并会从题目中抽象出要处理的问题的模型。第7题考查磁场中安培力中等效长度的思想。正答率为87.25%,正确答案是B,但选择A选项的有6.02%。此题得分率较高,学生丢分说明他们等效思想和受力分析求解合力的能力较弱。建议教师在日常中要引导学生善于归纳和总结一些物理问题的处理思想。甚至可以出题时将部分题进行罗列对比考查。第8题考查恒定电流中动态电路的分析。正答率为44.34%,正确答案是AB,但选择A选项的有13.79%,选择B选项的有18.52%。学生不能选全,说明学生对电路中整体与部分之间的依存及变化逻辑关系掌握得不好。建议教师要一方面可以考虑每当考查到该点时,在讲评阶段让学生来讲解,既要用“

9、串反并同的思想”处理,还要用先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回到局部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同时还可以考虑将电路当堂修改,然后进行对比处理,提升学生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第9题考查受力分析和牛顿运动定律。正答率为44.38%,正确答案是C,但选择A选项的有34.36%,选择D选项的有11.99%。说明学生有一严重的思维定势,错误的认为只要物体放在水平面上,物体受到的支持力就和物体的重力相等。建议一方面对待这样的问题处理时,教师要让学生对比板演,规范求解过程。另一方面为强化理解可以考虑将静态问题转化为动态问题,强化学生的理解。第10题考查电磁感应和恒定电流。正答率为24.06%,正确答案是BD,但选择B选项的有

10、33.56%。选择C选项的有11.23%,选择D选项的有11.04%。说明学生的恒定电流部分知识掌握得很不牢固。尤其是关于流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计算能力较差。建议教师要引导学生推导流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与磁通量变化的关系,并要时常考查,在每次考查后,要让出错的学生把上述关系的得出过程写在错题边上,出错一次写一次,从而强化考点。2、选考题3-4部分(选考本模块学生总数为4774人)第11题考查物理学史。正答率为62.5%,说明学生的识记意识较弱。建议教师可以在阶段性复习中,引导学生进行汇总识记和对比识记。第12题考查受迫振动和共振。正答率为73.9%,说明学生对受迫振动的规律和共振条件不清晰。建

11、议教师要在日常教学和复习中要多让学生力矩受迫振动的实例,并对比分类那些是利用共振,那些是防止共振,并且归纳如何能利用共振和防止共振,从而让学生明确受迫振动的规律和共振条件。第13题考查简谐振动和简谐波中物理量关系的辨析。正答率为56.85%,说明学生对波的形成与传播模型的构建能力较差。建议教师在新课教学时千万不可一支粉笔打天下,强烈建议用绳子演示绳波的形成与传播,最好借助多媒体课件来模拟协助学生提升建模能力。第14题考查双缝干涉中,影响条纹间距的因素及其关系式。正答率为49.4%,说明学生自己构建双缝干涉场景图及公式的识记能力都有待提高。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有条件,一定要让学生亲自体验器

12、材调节和数据观测及处理过程。哪怕是只让几个学生代表当堂演示,也比只用干巴巴的图片讲解更能留下印象。第15题考查简谐运动中各物理量随时间变化关系。正答率为42.81%,说明学生对简谐运动中正方向的特殊规定理解不够。建议教学过程中要对此类问题进行对比动态分析。小组讨论代表发言,互相更正,强化理解。第16题考查波的图像与振动图像间的关系和差异。正答率为69.77%,说明学生对此知识点的练习和提炼以及动态应变能力都要加强,这个考点在高考题中一般不是出现在选择题,就是出现在计算题,所以建议教师们一定要对丢分的学生进行细心辅导,对典型的例题要舍得让学生去练习。第17题满分9分,平均得分4分左右。难度系数0

13、.43。考点分析:(1)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2)减小测量误差的因素;(3)秒表的读数;(4)游标卡尺读数;(5)重力加速度表达式。试卷表现出的主要问题有:(1)秒表和游标卡尺读数时出现估读现象;(2)所填的空后面给有单位,学生不看,自己在答案后面填写单位,导致出错;(3)表达式的分子和分母写反;(4)单摆公式记错。教学建议:(1)关于仪表的读数要进行强化训练,甚至是扫盲式训练,从原理到会识别和读数都要时常的去温习和强化练习;(2)建议在实验步骤掌握环节,教师要分引导书写,实践体验,抽查叙述3个环节进行,每次遇到实验,都可考虑让学生说说根据什么原理,可以如何如何去做本实验;然后引导更正,

14、从而掌握提高对本实验的识记能力及变式能力;(3)日常测试改卷过程中要严,评卷过程中要告知丢分点!第18题满分7分,平均得分5分左右,难度系数0.72。考点分析:(1)声波的传播和回声现象;(2)要求学生具备从实际现象中抽象出物理规律的能力。试卷表现出的主要问题有:(1)学生不理解博得传播过程,不知道声波传播路程是与山距离的两倍。导致主干公式错误,只能得到2分左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要求学生养成绘制草图的习惯,帮助学生认真分析物理过程;(2)学生计算错误,这样的学生公式都是对的,但是答案的2分拿不到。这就要求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3)还有极少数学生涂卡涂得是

15、3-4的内容,但是本题做的是3-5的题目,导致失分。教学建议:(1)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强化情景过程草图构建;(2)在日常测试中,对此类题型要收集典型的错题,并在全班进行展评,以强化此类问题的解题技巧和规范解题过程书写。(3)此类问题本质上并不难,但在教学过程中要防止学生轻视处理,造成不必要的丢分。第19题满分10分,平均得分6.2分左右,难度系数0.62。考点分析:(1)波的图像与传播方向;(2)波速、波长及频率之间的关系;(3)波的传播多解性。试卷表现出的主要问题有:(1)波的多解性规律性表达式得出困难;(2)运算粗心,表达式化简时分子分母写错;(3)两个不同时刻的波形图关系不明确。教学建议:(1)新课教学时务必让学生亲自体验波形图的得出过程及一段时间过后波形图的得出特点和技巧,要让学生画;(2)要在习题课中引导学生比较传播方向不同,但时间间隔相同的两个时刻波形图的不同之处;(3)多解性问题是高考的重点考点,要在学生中树立一定要拿下它的信念!第20题满分10分,平均得分5.5分。第一问较简单,多数学生都能得满分;第二问,学生失误较多,得分较低。难度系数0.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