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播学看当今青少年礼仪文化教育的缺失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6190770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传播学看当今青少年礼仪文化教育的缺失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传播学看当今青少年礼仪文化教育的缺失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从传播学看当今青少年礼仪文化教育的缺失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从传播学看当今青少年礼仪文化教育的缺失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从传播学看当今青少年礼仪文化教育的缺失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传播学看当今青少年礼仪文化教育的缺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传播学看当今青少年礼仪文化教育的缺失(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传播学看当今青少年礼仪文化教育的缺失杜瑾 【摘要】当今社会,青少年礼仪文化缺失是青少年文化教育中一个不容无视的问题,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了青少年礼仪文化缺失的原因。 【关键词】传播学;礼仪文化;缺失 所谓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比等方而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标准。“礼是一种表达尊重的行为标准,而“仪就是恰到好处地向别人表示尊重的具体形式。礼仪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行为标准和社交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那么,实际上包含了三层含义,即:礼貌、礼节、仪式。 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礼仪是

2、华夏民族的代表文化之一。历代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都十分重视中华民族的礼仪教育。荀子的?修身?篇里就曾说,“人无礼那么不生,事无礼那么不成,国家无礼那么不宁。意思就是说,人不守礼就无法生存.做事没有礼就不能成功.国家没有礼那么不能安宁。孔子也强调,“不学礼,无以立。这种将礼仪教育视为育人之基的观念对礼仪之邦的奠定和维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礼仪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提升民族竞争力、维护社会秩序、维护人际关系方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今经济飞速开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精神生活,包括对着装品位、时尚程度、出国开阔视野等诸多方而的要求。但对自身的礼仪修养却不够重视,有的人甚至

3、不能做到“知荣辱,国民素质良美不齐,社会总体文明程度不够。这一点在青少年的文明礼仪方而表现得尤为突出:校园里屡禁不绝的课桌文化;进办公室不懂得敲门;卫生间、教室的墙壁上随处可见的不堪入目的交友广告;甚至还有大学生如厕后不懂得冲水。而更令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不可低估的引领作用。正是基于这一点,张昆教授认为,当前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根本问题还是在于师资。师资结构的不完善和不合理,导致我国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相对封闭。目前我国新闻传播院系专业师资结构的弊病,已经深刻影响到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优良师资匮乏,成为制约新闻传播教育开展的瓶颈。 长期以来,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传播

4、学院锐意改革,从20世纪80年代的“应用为主,交叉见长,发展到90年代的“走新闻传播科技与新闻传播文化相结合的道路,实行人文学科、社会学科与自然学科、技术科学的大跨度交叉,办学特色鲜明,在新闻传播教育界独树一帜。作为院长,张昆教授近年来更是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这一大平台着手,遵循传媒规律,致力于建设一流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推进配套改革,完善管理机制,建构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完善的课程体系。无论是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还是学科建设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新闻教育改革论?一书中,张昆教授对学院的改革思路、开展历程及办学经验等进行了具体阐述,这些经验对于现阶段我国的

5、新闻传播教育,无疑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总之,?新闻教育改革论?一书,探讨当代中国新闻教育的缺失,解析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困境,阐释传媒教育的重大转型与十大关系,应对媒介转型对新闻教育的挑战。从人才培养到学科建设,从本科生教育到研究生教育,既有严谨的理论研究,又有具体的改革思路,是对中国新闻传播教育问题的系统研究,值得新闻传播教育者认真研读。 不安的是,有的青少年把行为不羁、不顾别人的感受看成是有性格的表现;还有的青少年过于愤世嫉俗,强烈要求别人尊重自己,但是自己却不懂得尊重别人,难以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这种现象随处可见,不仅仅与中国源远流长、经过几千年积淀下来的礼仪文化背道而驰,同

6、时也对青少年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质量的培养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传播在人格形成和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什么会造成青少年礼仪文化素养的缺失呢?原因是多方而的。 一、传播过程中模仿对象礼仪行为的缺失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塔尔德认为,一切社会事物不是“创造就是模仿。模仿是通过人与人的接触和传播发生的,模仿是最根本的社会现象,传播是最根本的互动渠道。米德认为,社会角色和行为的掌握是由于模仿他人的角色言行而获得的,因而模仿在人们的个体社会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当代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模仿是他们学习礼仪文化的重要途径。不管是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还是群众传播,都为青少年提供了

7、大量的模仿对象,而这些模仿对象的礼仪行为,对于青少年礼仪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群体传播和人际传播中,青少年周围的人,如父母、老师、同学等一些接触密切的人的行为举止,群众传播媒介中所塑造的各种角色的一言一行,如果能够得到青少年的认同,或者在尚没有是非观念的青少年那里被动接受,都会产生模仿行为。 而遗憾的是,大局部被青少年模仿的对象,本身就缺乏良好的礼仪行为。从家长的角度来说,家长自身礼仪修养良美不齐。我们的社会正处于价值观转型阶段,很多家长没有受过系统而正规的礼仪教育,总体来说受礼仪教育的程度不尽如人意。虽然有的家长自身修养较好,但就整体水平来说,依然是缺乏的。他们自己也许都很难做到“居

8、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自己都不清楚食礼,不知道见到长辈应该用怎样的礼仪,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也没有遵守礼仪规范的习惯思维,更逞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某些不合礼仪标准的行为,最容易被孩子模仿,所以青少年礼仪文化的缺失,首先来自家庭礼仪教育的缺失。 再从群众传播媒介来看,群众传播工具如电视、网络在现代人生活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一些不符合礼仪标准的例子经过电视、网络的传播,会起到立竿见影的宣传效果,它们所提供的模仿对象,对青少年的开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人走出国门,掀起了海外游的热潮。而与此同时,国人在旅游过程中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也经常见诸

9、报端,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中国公民的整体文明礼仪素质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礼仪之邦的形象已极为不符,长此以往,处于价值观形成阶段的青少年势必会对这样的文化产生认同,从而诱发模仿行为的产生,最终导致礼仪文化的缺失。 新浪网曾做过一个关于“明星的不端行为,会对社会群众产生什么不良影响的调查,参与调查的人中有52.2%的人选择了明星的行为会对普通人产生影响,公众人物需要自律;有34.8%的人选择了青少年会把明星的不良习惯当成时尚,盲目模仿。而明星崇拜是青少年在成长开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社会现象,是青少年自我确认的一种手段。青少年一旦崇拜某个明星,就会从各种途径去了解搜集这个明星的有关信息,了解其生活和

10、动态,局部青少年还会由羡慕、向往明星的生活开展到模仿明星的生活、行为方式。而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往往会过度渲染明星的不端行为,这极易使价值观、人生观还没有完全确立的青少年盲目地去模仿这种不端行为,引起自己行为的偏差。 二、组织传播过程中礼仪文化教育的缺位 作为组织化高度开展的现代社会,同时也是组织传播高度兴旺的社会,因其制度性和高效性的优势,现代社会青少年的教育大局部要依靠组织传播来实现,青少年的文化礼仪教育也不例外。而作为组织传播最主要的实施者,学校在青少年礼仪文化的教育上承当着重大的责任。造成当代青少年礼仪文化缺失的一个主要原因,即为学校在组织传播的过程中忽略了对青少年文明礼仪文化的教育。

11、如今义务教育中鲜少开设和落实礼仪课程,“学制改了,改成了所谓的洋学堂,把这些礼仪都废了。所以现在我们的国民礼仪,变得很可笑,中国礼仪没有了,洋礼节也不懂。我们的义务教育阶段接受的主要是文化课的教育,素质教育推广中礼仪教育并未受到重视,或者鲜有提及。“从学校开展礼仪教育的现状看存在严重的价值目标功利化、教育内容单一化和教育方法简单化。“在实践中那么搞短期行为,只求迎合,不顾长远的效果。音乐课变成了单纯的唱歌课,或者只是做简单的音乐知识介绍,并未吸取孔子礼乐修身的经验真正给予学生们音乐中温柔敦厚、和谐平淡气质的熏陶。这都导致如今的学生不懂礼仪的现象。比方在学校见到老师时不会主动问好,对着长辈大呼小

12、叫;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且不以为意;用餐时会发出很大的声音;没有恭谦诚敬的品质和心态,待人接物时手足无措,不懂得感恩等等。学校几乎都有学生日常行为标准,但是其内容一般都较为空泛,缺乏具体可行的指导且很少涉及礼仪规范方而,学生对此也缺乏敬畏之心,未能严格遵守。 另一方而,学校即使开了礼仪课,也往往只是讲一些概括性的道德知识和大道理,操作性的技能、技巧讲得少;礼仪的知识传授得多,而扎扎实实的行为训练比拟少,以至于使青少年学生茫然,不知道怎样将学到的礼仪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礼仪行为,并没有形成以礼为尊的行为标准。例如,许多大学生在求职而试时所表现出来的对起码的待人接物礼仪的无知,让招聘单位感到万分无奈

13、。这正是礼仪行为训练缺乏所导致的直接后果。 在家庭教育方而,家长一般比拟重视孩子的文化课成绩和一些特长课比方乐器、舞蹈等课程的学习,而学习这些特长更多的是为了升学或者考级,并非真正为了礼乐精神的培养,且多爱攀比自己与别人孩子的成绩,无视对孩子的礼仪教育。在公共场合放任自己的孩子大喊大叫甚至觉得这是一种活泼的表现。家长看不到礼仪教育的长远意义,认为礼仪教育并不重要,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行,导致孩子大多“博学于文却未能“约之以礼,学到的只能是技术,而不是真正的文化,自然也谈不上有多么好的礼仪修养。 相比拟而言,在日本、韩国,礼仪教育十分兴旺。礼仪教育从小就开始了,且十分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重视,并形成

14、了浓厚的社会风气。在日本,孩子们在幼稚园学习的并不是珠算、英语等文化课程,孩子们首先学习的是最根本的一些行为标准,比方要对人温和地微笑;要耐心地倾听他人的话语;不同的场合怎样行鞠躬礼;不同年龄的孩子依照兄友弟恭的概念在一起玩耍,并且作为哥哥姐姐的孩子们会主动照顾作为弟弟妹妹的孩子们。而我们能感受到,日本、韩国人那种恭谦有礼的姿态,并不仅仅是礼节形式,更是一种严谨认真、恭谦诚敬的态度。礼仪教育的贯彻在日语和韩语中也有表达,他们说话时总是用敬语,而平语那么是对晚辈、平辈或者关系非常要好的朋友之间才敢使用。甚至有的人因为害怕失礼而对那些只要是不熟悉的人都使用敬语。在称呼对方时总是会用尊称,比方某某君

15、、某某哥哥姐姐、某某前辈。他们对待前辈十分尊敬,有韩国人说,前辈对于他们是神一样的存在,不尊敬前辈是会被前辈教训的,前辈也可以完全无视你的存在。这种标准、系统并且认真贯彻的教育方式十分值得我们借鉴学习,这有助于学生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中恰当协调、在言行举比上得宜。且在日韩这种礼仪观念已深入人心,是发自内心的遵守,所以我们也应该让学生从小接受礼仪教育,培养其发自内心的恭敬有礼之心。 三、群众传播的“议事日程的偏位 青少年礼仪文化缺失现象是群众传播宏观社会效果的表现之一。 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是群众传播媒介的功能之一。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自孔子时代开始,很长一个历史时期,我们的礼仪文化曾经走在世界的最前端。但是,改革开放以来,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财务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