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育精品)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6186359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77 大小:2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育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育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育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育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育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育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育精品)(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七 年 级语文教案下册教 者:江 平二00七年二月童年的朋友高邮市送桥镇初中 江平学习目标:1激发孩子对家人的爱心。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塑造人物形象的多种方法,感受文学作品的写作特色。学习重点、难点:1传授学生揣摩课文语言的方法,体会文学作品中感人的片段,从而培养学生对家人的热爱,体会亲情的概念。2文章中重点语句的揣摩,以及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课时:两课时教学方法:赏析 诵读教学手段:电脑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备 统复备 一导入阅读童年的开头段落,结合图片,介绍作者。烘托一种沉重的氛围。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感受“我”的外祖母在“我”的生活中的重要。板书课题,扣住“朋友”,整体体会

2、文章的要旨。二点拨1朗读课文,说说 “外祖母”和我的关系。学法指导:要了解一篇文章的主旨,重要的是要抓住文章的“文眼”。即文章的关键句。在记叙文中,就要多观察文题和文章的最后一段。在每读完一段时,要及时概括段落的中心意思,这样就能尽快的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明确:外祖母是我终身的朋友,最知心的人,最了解、最珍贵的人。2读课文,结合人物描写片段,说说你所认识的外祖母。学法指导:人物描写的方法有:语言描写;外貌描写(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情描写另一种分类: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所有的描写都是为了刻画人物的性格。明确:外貌描写:头发多、密、长、黑、厚 眼睛光芒(气愤、愉快、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

3、暖的)小、圆 脸皱纹(但年轻、明朗) 嘴唇歪扭 鼻子松软、大、红 牙齿坚固、雪白 身材肥肥胖胖分析: 健康 慈爱 乐观 坚毅语言描写:温暖而柔和;用心唱歌,像鲜花一样温柔、鲜艳、丰润分析:对话的内容有关头发;睡觉的事情;打碎牛奶瓶的事情。生活并不令人满意,但只要和“我”说话就显出轻松,平等,和蔼;关爱(朋友);比喻句说明外祖母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对“我”的爱,“我”完全体会出了这里的爱。动作描写:梳头、编辫子、嗅烟草分析:反衬她眼睛的明亮。神态描写:快活总之:“我”的外祖母是一个饱经生活的艰难却永远年轻、乐观、慈爱的老人。三课后消化1.朗读全文3遍2.仿写训练写人最好是写眼睛,课文三次写了外祖母

4、的眼神。体会这些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你能用几句话写出父亲或母亲(也可写其他人)对你进行教育时的眼神吗?试试看。(课后完成)板书设计:外貌描写:头发多、密、长、黑、厚 眼睛光芒(气愤、愉快、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小、圆脸皱纹(但年轻、明朗) 嘴唇歪扭 鼻子松软、大、红 牙齿坚固、雪白身材肥肥胖胖语言描写:温暖而柔和;用心唱歌,像鲜花一样温柔、鲜艳、丰润动作描写:梳头、编辫子、嗅烟草神态描写:快活第二课时初备 统复备 一导入:复习整体读课文抓中心的方法和人物描写的方法。二揣摩外祖母对“我”的影响。1外貌描写中感受到对“我”的影响。明确:突出老人的特征,对生活的不如意,与对我的态度的

5、温和做个对比;在对比中表现对我的深爱;开朗的性格,年轻开朗的心态,是外祖母成为“我”的朋友的一个主要原因。在如此困难的并不顺心的生活中,外祖母如此乐观,必然对“我”的性格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也赋予“我”在人生中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力量。从一个孩子的视角来观察和描写人物。外祖母的微笑、牙齿、衣服、眼神等,都寄寓着“我”对外祖母的爱。特别是比喻句,表现“我”和外祖母“朋友”的关系。2从议论的语句汇总体会“我”对外祖母深厚的感情。明确:最后一段的抒情议论,表达“我”对外祖母的感激,写出了外祖母对“我”一生的重大影响。“她从来花边”,运用形象的比喻告诉我们,没有外祖母,“我”的生活是黑暗的,没有温暖,

6、没有阳光,外祖母的“爱”把“我”从黑暗中带到光明的世界里,是外祖母的爱使“我”的世界丰富多彩。“她马上朋友”,三个修饰语,表现了外祖母在“我”生活中的极为重要,也极为特殊的位置。“是她生活的”。外祖母对我无私的爱,对生活的爱,和她那乐观的精神和坚毅的性格,使我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使我有了战胜生活中一切困难的勇气和信心。3完成课后练习。三小结:这篇自传体小说,通过“我”的体验与感受,表现外祖母这个人物形象,他富有活力,充满幽默感,对年幼的“我”关心备至,用平等、关爱的心态关注着我的成长,给了“我”最大的支持与安慰,是“我”“最珍贵”的“终身朋友”。文章通过具体、细腻的描写,把人物表现的淋漓尽致,

7、独具魅力。四当堂检测(见后面的当堂检测练习)五推荐阅读童年教学后记:一面高邮市送桥镇初中 江平教学目的:一、学习本文抓住外貌特征,刻画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方法。二、学习鲁迅同情、爱护劳苦大众,和工农站在一起的崇高精神和坚定立场,激励学生以鲁迅为榜样,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三、掌握字、词:教学设想:一、安排三教时。二、引导学生体会三写鲁迅肖像在反映人物精神、气质上的作用,是本文教学的重点;通过“一面的印象的分析,加深对一面的力量”的理解,是本文教学的难点。三、三写肖像的文字,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讲解和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四、以课文为借鉴,结合作文,写一个初次相识的人的外貌特征。教学过程:

8、第一课时初备 统复备 一、解题。一面是一篇回忆鲁迅的文章,最初发表在1936年11月5日出版的中流杂志一卷五期上,当时离鲁迅逝世只有半个月时间,第二年收入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鲁迅先生纪念集。在这以后的四十多年中,多次被收入各地结集出版的鲁迅回忆录里。作者阿累当时是上海英商汽车公司一个普通的汽车售票员,他回忆了在内山书店与鲁迅先生偶尔相遇的“一面”的印象,逼真地勾画了鲁迅先生真切动人的形象,从而写出了“一面”的力量、“一面”的意义,从一个侧面深刻地反映了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揭示了鲁迅先生是和劳苦大众永远站在一起的这一深刻主题。用“一面”作题目,朴实、亲切,反映的是记叙的中心:“一面”的印象;同时

9、也是主题所在:“一面”的力量“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二、检查课前预习。课前要求预习、掌握字、词。堂上检查正音、正字、释义、(详见“教学目的”三),展示小黑板,拼音由学生上黑板填写,辨形可以安排选字填空练习,释义是口头回答。三、划分段落层次。(一)确定自然段。1、教师指导:独立成节的一段文字最末一个标点符号如果是冒号或者是破折号,那么划分自然段时,应该将下一个独立成节的文字一起划为一个自然段。2、学生标自然段。全文计35个自然级。(二)划分段落层次。根据学生讨论归纳: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31自然段,“一面”的印象。第二部分:3235自然段,“一

10、面”的力量。第一部分又可以分三个层次:13自然段,交代时间、地点、事体和人物;414自然段,写“我”渴望得到鲁迅译的毁灭却又无钱购买的矛盾心里;1531自然段,写鲁迅低价卖书和赠书。四、指导学习课文。(一)学习13自然段。1、提示:这一层首先交代了时、地、人、事,引导学生分别划出。“接连一个礼拜的夜班,每天都要在车上摇晃十一个钟头”,以至于“已经困软得像一团棉花了”,这是旧社会汽车工人生活的写照。“摇晃”一词形象地写出了工人辛苦颠簸的生活。2、借助注释简介内山书店店主内山完造。内山完造,日本社会活动家,中国人民的朋友。1913年他来到上海,当过日本药房职员,后来开设内山书店,与鲁迅交谊很深。第

11、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回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他致力于日中友好活动,任日中友好协会副会长,曾经多次访问中国,1959年在北京病逝,遗体葬在上海。著有一个日本人的中国观、花甲录和记述中国见闻的随笔集数种。3、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提示,这一自然段是第一次集中笔墨写鲁迅肖像。在写肖像之前,首先写书店里“有两个人用日本话在谈笑”,“说得很快”、“有时忽然一阵大笑,象孩子一样的天真”,气氛和谐而又活跃。文章由朗朗的笑声写到“模糊辨出”的最初印象,因为是“阴天,暗得很”,又是在“店后面长台子旁”,印象当然不甚清晰,却也勾出了人物的大致轮廓反映了人物的外貌特征。提问:作者是抓住人物怎样的外貌特征,勾勒出鲁

12、迅的大致轮廓的?学生回答,教师的摘要板书:“瘦瘦的”、“五十上下”(以上总写大概的印象)、“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支烟嘴”(再从衣着、嗜好写印象)。(二)学习414自然段。1、这一层,写了作者翻检书籍和内山老板的殷勤接待,写了“我”渴望买书却又力不从心的矛盾心理。先看,翻看南面一排社会科学杂书,作者觉得怎样?翻到毁灭一书时,“我”的心情又怎样?为什么?学生回答,明确:一般的社会科学杂书,“觉得没有什么合意的”,翻到毁灭时,马上记起杂志上介绍过“是一本好书”,又见到“鲁迅译”三字,“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可见鲁迅著作的感召力,鲁迅是为劳苦大众说话,和劳苦大众心心相

13、通的。2、出示小黑板,要求学生将第5自然段删节过的文字与原文比较,怎样才能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感情?“忽然,我看见架上横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我记得一本什么杂志上介绍过,说是一本好书。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毁灭?”加上这一句,更显出“我”的惊喜之情,作者又是在翻检过一般的社会科学杂书作过比较之后,此时,尽管“秋风”“细雨”(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扭”字,很形象,把风雨人格化了),“店里冷得象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我”却就像在黑暗中见到了光明,地窖里遇到了阳光一样,惊喜之情,无可言状,“毁灭?”句正

14、表达了我的这样一种心情,表达了“我”渴望读到鲁迅的书的一种急切之情。“赫然”表达了对鲁迅的无比敬仰,“便立刻”,又表达了惊喜之情。3、请大家说说这里的“忽然”一词的作用。在学生议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作者对社会科学杂志不合意,“秋风”“细雨”又令人冷得扫兴,通过“忽然”一转,又是另一种感情,这样不仅使前后文贯连了起来,而且突出了作者想得到毁灭的渴望和对鲁迅的崇敬的心情。4、指名朗读第4、5自然段,加深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对鲁迅崇敬的心情。5、指名朗读第614自然段,体会内山老板对“我”热情接待的感情。内山老板是鲁迅先生的朋友,我们中国人民的朋友,他是这样同情中国、同情穷苦工人,内山老板确是值得我们敬爱和感激的“先生”。6、引导学生找出反映“我”渴望看到鲁迅译的毁灭,却又无钱买书这种矛盾心理的词语、句子。词语:“窘”、“踌躇”、“摩挲”,引导学生看课本有关注释;句子:“拿在手里,有一种怪舒服的感觉”“饭是不能不吃的,然而书也太好了我摩挲着那本书,舍不得丢开,不说买,也不说不买。”矛盾又是怎样解决的呢?下一课再学习。五、布置作业除常规作业外,可加下面标点训练:给下面一段文字加上标点(不看课文,作后自对):忽然我看见架上横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毁灭我记得一本什么杂志上介绍过说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