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史地]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检测卷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6184220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史地]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检测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二政史地]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检测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二政史地]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检测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二政史地]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检测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二政史地]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检测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政史地]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检测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政史地]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检测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综合检测卷(测试时间:60分钟 评价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2010年福州模拟)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13题。年代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强沙尘暴次数58131423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米/年)15602100246001.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 )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B.全球气温升高,地面植被死亡所致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D.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2.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

2、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C.采取合理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3.当我国北方频繁出现沙尘暴天气时 ( )A.我国东南沿海经常遭受台风侵袭B.正是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沼气的最佳时期C.地球公转速度正是一年中最慢的季节D.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 右图是我国农牧过渡带分布图,读图回答46题。4.图中原过渡带与可能变动地区说明该地区土地利用主要是 ( )A.农业用地向畜牧用地转变B.原畜牧用地向林业用地转变C.原畜牧

3、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D.原林业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5.下列四项中与图中土地利用转变带来的影响无关的是 ( )A.2008年春,华北地区的沙尘暴天气B.该地区草场的载畜量降低C.辽河上游河水含沙量增加D.黄淮地区的洪涝6.该地区为发挥区域优势、发展经济,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 )A.开发该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B.增大牧场中生畜数量以增加牧民收入C.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冬春季农田作物覆盖率D.建设人工草场种植牧草 读19371980年内蒙古商都县土地耕垦、人口密度、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图,回答78题。7.对该县19491980年土地耕垦、人口密度、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4、( )A.人口密度约翻了一番B.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了C.荒漠化面积扩大约3倍D.放牧的绵羊总数增加了约2倍8.导致该县荒漠化面积扩大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数量的变化 B.耕地面积的变化C.放牧强度的变化 D.气候的变化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雨林。路透社巴西利亚2008年1月23日消息:亚马孙森林在过去的5个月中再次遭到严重破坏,毁林面积从2007年8月的243平方千米激增到12月的948平方千米。这个数字相当于2004年同期的4倍。据此回答911题。9.结合右图和所学知识,分析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广阔的原因包括 ( )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风的

5、深入受巴西暖流的影响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平原面积广阔A. B.C. D.10.导致亚马孙森林不断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可能包括 ( )为了脱贫而实施过度的迁移农业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开辟大型农牧场为了偿还债务而进行商业性伐木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对土地的需求A. B.C. D.11.下列保护雨林的措施中能够较好地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是 ( )A.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受益B.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C.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D.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 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回答1213题。 注:圆圈大小反映养分储量的多少;箭头粗细表示物流量的大小。12.图中字母代表的内容下列叙述正

6、确的是 ( )A.A代表的是释放养分B.B代表的是养分脱离植物C.D代表的是生物获取二氧化碳的过程D.E代表的是地表径流带走养分13.下列有关图中内容说法错误的是 ( )A.从养分的循环中分析,热带雨林地区土壤由于枯枝落叶多且分解旺盛而有机质含量高B.此循环中有机质和养分再循环旺盛C.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D.雨林生态系统很脆弱 从山东省东营市中心向东南13公里,就可到达一片海边的盐碱地。2008年底,这片荒芜的土地上将诞生出一个世界级的化工厂杜邦化工厂,它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三角洲湿地25公里。读下图,完成1415题。14.杜邦化工厂在此设厂的区位优势有 ( )沿海

7、的地理位置 有胜利油田的石油资源 靠近黄河水源地 该地区经济技术高度发达A. B.C. D.15.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湿地急剧萎缩。对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气候干旱,黄河断流B.JP3小浪底进行的调水调沙实验C.石油勘探和开采D.滥垦滥伐、建筑占地二、综合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6.2008年9月23日宁夏各界人士在银川举行盛大集会,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结合宁夏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Q、R两地的荒漠化类型分别为_、_。(2)分析两地荒漠化出现差异的原因。(3)为了保护铁路,人们在R地铺设了草方格沙障,分析R地铺

8、设草方格沙障所起的作用。(4)贺兰山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试举例说明。17.读拉丁美洲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表示的地形区是:A_,B_,A、B两地区的典型植被分别是_、_。(2)与A处相同的植被还集中分布在_、_地区,对全球环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_是导致A地区植被被毁的直接原因,破坏的方式有哪些?你认为应采取怎样的措施保护该地区的植被?参考答案1.解析:我国土地沙化速度加快主要由于人为原因(破坏植被等)导致西北地区生态恶化,自然因素影响相对较小。答案:D2.解析:A项会加剧土地沙漠化程度,B项可在相对较为湿润的地区发展,但对整个干旱区而言,也会加大环境压力,D项不

9、现实。答案:C3.解析:沙尘暴在冬春季节多发。答案:D46.解析:以我国农牧过渡带分布为背景,考查我国荒漠化的原因、危害及防治的措施。第4题,依据我国耕地、草地分布分析可知,原为草原的可能变动地带向农业用地转变。第5题,黄淮地区的洪涝与当地气候、地形及河流状况有关。第6题,增大牧场牲畜数量在短期内能够增加牧民收入,但超载放牧最终会使草场退化,引起土地荒漠化加剧。答案:4.C 5.D 6.B7.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1949年的人口密度约为40人/km2,而到了1980年则达到了近80人/km2,即人口密度约翻了一番。答案:A8.解析:该县荒漠化面积扩大主要是耕地面积扩大、放牧强度增大、生态环境

10、恶化的结果,而导致这些现象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人口数量的增加。答案:A9.解析:亚马孙热带雨林分布面积广阔与大气环流、地形、暖流等因素有关。答案:B10.解析:过度的迁移农业是为了解决由于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需求问题。答案:D11.解析:设立国际基金,既保护了森林资源,又解决了当地的贫困问题,较好地协调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答案:A1213.解析:读图可知,A代表养分脱离植物,B代表雨水带来可溶性养分,C代表释放出养分,D代表供给养分,E代表地表径流带走养分。由于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再加上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雨林中土壤一般很贫瘠。答案:12.D 13.A14.解析

11、:该地离城市较远,且是海边的盐碱地,经济技术水平并不发达。答案:A15.解析:湿地萎缩的主要原因是黄河来水减少。解析:B16.解析:本题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为背景,考查荒漠化的类型、成因与防治。第(1)、(2)题,Q、R两地都处于西北地区,R地土地沙漠化现象严重,是由于受地形、水源等因素的影响,Q地灌溉农业发达,大水漫灌导致了土地盐渍化的产生。第(3)题,草方格沙障既能减小风力,又能截留水分,减少水分蒸发。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贺兰山为省区的分界线,同时它还是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因而又可推断出它为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温带荒漠与温带荒漠草原的分界线;结合初中知识,可知其还为季风

12、区与非季风区、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答案:(1)土地盐渍化 土地沙漠化(2)Q地地处宁夏平原,西侧的贺兰山地阻挡了西北方向的寒流风沙;农业生产中由于大水漫灌和干旱的气候特征导致了土地次生盐渍化的发生。由于没有山脉的阻挡,R地能够受到西北风沙的影响,因而土地沙漠化现象严重。(3)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4)温带荒漠与温带荒漠草原的分界线;我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分界线。(任答4项即可)17.解析:以拉丁美洲图为背景考查热带雨林的分布、破坏的原因及保护措施。第(1)(2)题属识记性的内容。第(3)题,巴西热带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是人类的开发,其保护措施从防、治两个角度回答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