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图版七年级历史教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6173470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中图版七年级历史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1中图版七年级历史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1中图版七年级历史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1中图版七年级历史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1中图版七年级历史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中图版七年级历史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中图版七年级历史教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中图版七年级历史教案 唐太宗曾经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于历史都是极为重视的。历史知识,承载着人类的发展足迹,其中有着大量的经验教训。今天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2021中图版七年级历史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21中图版七年级历史教案1 【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记住他们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理解自然条件对农耕生活的影响。 能力和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原始农耕时代的器物,培养审美能力;通过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旧石器和新石器的比较,培养学生掌握、运用比较的方法。 情感、

2、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对世界农业起源的贡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体验原始农耕劳动的甘苦及其所创造的价值,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通过他们适应、利用与改造自然,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河姆渡和半坡遗址为重点,前者更重。 难点为新石器的涵义,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大汶口墓葬所反映的.情况。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一日三餐吃的主食是什么?导入农业及农业的起源而导入本课的新课学习。 (科考队进入下一站,来到浙江余姚) 利用学生熟悉的内容谈话,接近历史与现实距离 二、河姆渡遗址 该遗址是何地发现的?发现了些什么?这些发现能说明什么问题?能画出河姆渡原始

3、居民的房屋吗? 除此以外,他们还从事哪些生产活动?你知道稻谷是如何种植、储存、加工、食用的吗? 当地的气候条件怎么样?这与先民的这些生活习惯有什么关系? 指导学生阅读P12史海拾贝。 这是南方的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那北方的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是否一样呢? 学生看书、寻找、发现 理解生活的需要制造相应的工具 理解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知道最早种植水稻与粟 过渡,引起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三、半坡遗址 要求学生看书找找“半坡遗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是否与河姆渡原始居民一样?”“有哪些不一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观察书上的石器和陶器,看看它们有什么用途?是如何使用的? 你

4、能根据书上P10小字的描述和你的理解复原出半坡人的居住的房屋吗? 带着问题看书,有的放矢 大胆猜测、想象 学生看书,然后自己试图画出半坡人居住的房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四、大汶口遗址 在山东泰安附近,比河姆渡和半坡晚些的时候,出现了一处更先进的原始农耕文化遗址,即大汶口遗址。 现在请大家看看书,想想河姆渡、半坡、大汶口三处遗址的其同点?各有什么特点? 指导学生阅读小字,想一想“大汶口墓葬的差异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教材,去归纳发现。 五、小结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我国的原始农耕文化具有起源早、成就大、存在南北两大类型。 认真听,自豪感。 六、

5、学习活动与学习测评 当堂测评、巩固。 巩固知识、激发兴趣。 2021中图版七年级历史教案2 【课程标准】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记住远古传说中的重要人物,记住汉族的前身和始祖。理解炎帝和黄帝与农业起源关系的传说的实质,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能力和方法: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以传说印证历史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了解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验禹治水的艰辛并了解其业绩,体会人生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重点:

6、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禹治水的传说。 难点: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课前准备】课前收集有关黄帝、炎帝、蚩尤、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导入新课 历史讲究真实可靠,传说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着极有价值的内容。 上一课时,我们从考古发掘的物证来学习了原始农耕文化,本课时要通过传说来认识农耕文化。看看那些流传久远的传说中,包含了有关远古农耕文化的哪些有用的历史信息? 听,集中注意力。 制造悬念,激发兴趣。 二、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中国人都自称是炎黄子孙,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 讲解“炎”、“黄”之意及

7、其传说(或抽学生来讲) 整理出华夏族的来历: 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农耕文化的重要信息? 谈后世祭祀炎、黄(谈两碑上的字),华夏之祖 调动参与兴趣 听或自己讲 清晰明了,便于掌握。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禅让的传说 简要讲:黄帝以后很久,尧禅舜、舜让禹。要求学生概括其过程的共同点。 然后得出结论。让学生简单发表一下关于如何看“禅让制”的看法。 听讲、看书、归纳得出结论。 四、治水的传说 禹之所以在舜死后出任部落联盟的首领。必定是他的德才出众、威望很高。何以见得?还是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禹治水的传说。 要求学生讲述大禹治水的传说。然后问,禹治水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然后小结:禹治水成功,树立了崇高的威

8、望。 处理辅栏的读读、说说。 过渡、导入。 学生好表现,给他们提供表现的平台,取得成功感 五、情感升华 我们从他们身上学习什么? 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将其发扬光大。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六、拓展学习 P16学习活动。要求学生讲其他的传说故事,要说出传说的名称、点出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或提供了什么重要的信息? 学生讲。 2021中图版七年级历史教案3 学习目标: 1、了解唐玄宗用人和节俭的史实;盛世经济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的繁荣概况。 2、理解“开元之治”与“开元盛世”之间的内在联系。 3、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唐太宗和唐玄宗在治国措施和结果上的共同之处。 重点难点:盛世经济的繁荣;农业

9、工具的改进。 学法指导:“读、议、展、点、练”相结合。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熟读教材,自主完成下列各题,并把有关内容标注在课本上 (一)“开元之治” 1.改革措施(1)任用等人当宰相。(2)重视地方 (3)崇尚节俭,不用物品 2.改革成效: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1):大型水利工程共修建多处。 (2):技术有很大发展。 (3):有许多新品种。 (4):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5):创制新的生产工具和。 2.手工业(1)丝织品:花色品种很多,丝织技术。 (2)陶瓷业:越窑最为有名,界工艺的珍品。 3.商业(1)大都市有、和 (2)长安城内分

10、为,分别是 (3)长安既是当时的大都市。 4.开元盛世(1)时间:统治前期。 (2)概况:充实,唐朝进入时期。 二、合作交流:根据下列问题分组讨论,教师深入学生,适时点拨。 1、材料分析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请回答: (1)、这是唐朝那位诗人的诗句? (2)、“开元”是指哪位皇帝的年号?当时出现的繁荣景象在历称为什么? (3)、“开元之治”与“开元盛世”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2、假如你是唐朝的一名导游,当你领一个旅游团到达长安时,你是怎样向游客介绍长安的情况的?(就是写一篇介绍长安的导游词) 三、探究展示:根据学生展示情况适时进行点拨。 小结:唐

11、朝建立以后,经过贞观之治、武周统治,到唐玄宗的开元盛世达到鼎盛,安史之乱后,唐朝衰落。 四、课后检测: 1.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作“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称为() A.文景之治B.开皇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2.唐玄宗命人烧毁宫内一批珠玉锦绣,意在表明() A、这些锦绣已经不可再用B.自皇帝始崇尚节俭,致力发展的决心 C、唐朝此后对丝织业进行限制D.皇帝以后决不穿丝织品 3.种茶、制茶、饮茶的发源地是() A、中国B、日本C、朝鲜D、印度 4.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做出了不少的创造发明,

12、其中唐朝时期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A.耧车B.翻车C.水排D.曲辕犁 5.唐朝陶瓷制品中,以黄、绿、青三种颜色加以装饰且闻名于世的艺术珍品是() A、越窑的青瓷B、邢窑的白瓷C、唐三彩D、景德镇瓷器, 6.如果你是电视剧唐玄宗的导演,结合历史的发展剧情中你不会设置的场景是() A、茶坊里饮茶的场景B、田野里用曲辕犁耕田的场景 C、大户人家摆设着唐三彩D、后堂挂着“开元之治”匾额 7.下列关于唐朝长安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长安城里可遇到身着各式服装的西域人B、长安城内街道两边有排水设施 C、长安是当时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D、在住宅区内有许多店铺,商业繁荣 8.唐朝一位皇帝在统治前期励精图

13、治,政绩卓著,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这位皇帝是() 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2021中图版七年级历史教案4 【课程标准】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教学目标】识记和理解:记住秦朝建立的时间,秦朝.政府的重要官职。理解秦朝.集权制度是怎样建立起来的?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 能力与方法:通过对秦统一全国的历史条件的概括,培养概括能力。通过对秦朝建立的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评价历史事件的初步能力。通过对秦朝.集权制度的建立的概括,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的概括,培养学生释读历史图片的能力,归纳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秦朝

14、时期的相关知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秦始皇功绩的概括,培养学生尊重历史、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秦灭六国的意义。秦朝专制集权制度的内容与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1、秦朝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2、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谈话导入新课 回忆商鞅变法与长平之战的影响,合纵与连横。 回忆发言。 讲授新课 一、“秦王扫六合” 1、1、读李白诗,分析反映的历史事实。找出完成统一的时间、都城、人。讨论:秦统一全国的主客观原因,师总结。讨论:统一的历史意义,生小结。 2、讨论:统一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阅读,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老师的问题指导下再读教材,并作下笔记。 讨论、发言,得出结论。 二、秦朝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建立 1、谈话法解决“皇帝”的称号及其权力。 2、如何治理国家?讨论后阅读教材,然后归纳,落实在书上。 3、分析理解其权力的.集权。讨论:优与劣。 学生阅读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