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教参:中国石拱桥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6168009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教参:中国石拱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上教参:中国石拱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上教参:中国石拱桥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年级上教参:中国石拱桥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年级上教参:中国石拱桥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教参:中国石拱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教参:中国石拱桥(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上教参:中国石拱桥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文章抓住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点,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表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特发明以及不朽的艺术价值,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慧才智。 文章先概括介绍一般石拱桥的特点:桥洞成弧形;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拟早;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然后以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不同形式的石拱桥作为典型例子,来表明中国石拱桥取得的光芒成就。 介绍赵州桥时,先简单交代赵州桥的位置、建造时间及解放后对它进行的修整。“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等语句突出表明了赵州桥历史悠久,坚固优美。 接着文章用具体数字表明赵

2、州桥的长度、宽度,引用唐朝张嘉贞的话赞美赵州桥设计施工的精巧,然后分四点对赵州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创性及艺术价值进行具体表明。第一点是说大拱弧度小,便于车马高低。第二、三两点是从桥拱设计的独创性方面进行表明,即“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和“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这样的设计使桥梁坚固耐用。第四点说桥梁与周围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 文章介绍卢沟桥时采用的顺序与此根本相同。 在介绍完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之后,作者又分三点解释了我国石拱桥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原因。文中充斥了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的深深敬佩之情。 表明文语言讲究准确、周密,这在本文中有所体现。如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的长、宽、拱长时,运用了列

3、数字的表明办法:“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卢沟桥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这些数字,都是经过科学的测量得来的,准确地表明了两座桥的规模。同时文中也用了一些表示不完全肯定,或有所限制的词语,如“?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大约“可能是约数,“有记载的加以限定,表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 二、问题研究 1对于桥,我们首先应该注重它的实际功能。课文中说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这样先说外观,再说功能,是不是主次颠倒?另外,“不但而且是不是应该删去

4、? 对此,作者茅以升的解释是:先写形式,是桥所给人的直观印象,是感性认识。结构坚固,是对桥的进一步理解,亦即理性认识。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而不是并列的,因而“不但“而且这两个关联词,不但不可省略,而正要使用它们来确定它们的递进关系。 2文中介绍的赵州桥的第一、三个特点都是关于大拱的,第二个特点是大拱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作者为什么不在介绍完赵州桥的第一个特点后,紧接着介绍它的第三个特点,即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而在中间插入对小拱的介绍? 对此,作者的解释是:大拱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是赵州桥首创敞肩拱的主要特点。而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那么其他拱桥,也有并列砌筑的,所以按其特点的大小,作为

5、列举的顺序。 练习表明 一、阅读课文,完成以下练习。 1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点是什么?试以赵州桥为例,用自己的话说说它是如何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2作者分别介绍赵州桥、卢沟桥,表明的顺序根本相同,请具体说一说。 3根据课文内容和插图,画出赵州桥的示意图,标上相应的数据。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了解表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初步注意表明文的表明顺序。 1中国石拱桥具有一般石拱桥的特点,即“不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此外,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形式多样,有不少惊人的杰作。赵州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到作者写作此文的时候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这说明了它历史悠久;赵州桥的大拱长达374米,敞

6、肩拱的形式,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以及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和谐,桥上的雕饰也十分精美等,有力地表明了赵州桥的确是惊人的杰作。 2课文根本上是按照地理位置、修建时间、结构特征的顺序来分别介绍两座桥的。 3示意图略。 二、为了准确地表明事物,表明文用语很讲究分寸。想一想,如果把下边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去掉,叙述的意思有什么变化?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拟早。 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3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4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桥。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体会表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1“比

7、拟早程度较轻,这样叙述比拟稳妥。 2“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有记载的使发言的根据增加可靠性。 3“几乎强调了石拱桥分布范围很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的可能。 4“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这样才更合乎实际情况。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一?辞海“卢沟桥词条文字略。 设题意图是引导学生注意写作表明文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来写,不能面面俱到。 ?辞海还提到的内容有:碑亭内有“卢沟晓月汉白玉碑;桥东附近宛平城内建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纪念碑,是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桥旁另建有新桥等内容。 课文里介绍卢沟桥,着重介绍了它身上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8、地方,如果像?辞海那样面面俱到,势必会含糊了文章的写作目的。 二?夜宿卢沟文字略。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注意表明文和记叙文在写法上的不同。 ?夜宿卢沟主要写的是欣赏“卢沟晓月时的情景。作者描写的重点是月光和桥下的流水,最后才烘云托月般落到卢沟桥本身上,有了前面的渲染,卢沟桥给读者留下美丽动人的印象。这与课文里根本上是平实的介绍大不相同。 教学倡议 一、教学时可以先从文体入手,给学生看一些简短的记叙文和表明文片断,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表明文。 二、本文结构清晰,可以让学生列出提纲,以便帮忙他们更分明地认识表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这一点。 有关资料 一、桥梁专家茅以升 茅以升是我国驰名的桥梁专家、教育家

9、、社会活动家。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他还加入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 茅以升早年留学美国,其博士论文?框架结构的次应力的科学创见,被称为“茅氏定律。1921年,他回到祖国怀抱。30年代,茅以升在钱塘江大桥项目技术上的成就曾令国外同行对中国的桥梁建筑项目师刮目相看。50年代,在武汉长江大桥建设过程中,茅以升担任由中外专家组成的技术参谋委员会的主任委员,解决了武汉长江大桥建设中的14个难题。1959年,在首都“十大建筑的建设中,茅以升担任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查组组长,为这个历史性的重大建筑奉献了自己的技术、经验和智慧。他是中国现

10、代桥梁项目学的重要奠基人。 作为一名教育家,茅以升在教育界工作的二十余年中当过五所学校的教授、两个大学的校长、两个学院的院长。他积极倡导科普教育,撰写了?桥话?中国石拱桥等大量的科普文章。 二、关于?中国石拱桥的创作茅以升 ?中国石拱桥一文,是1962年我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一篇散文,后来被选入初中语文课本,至今仍在沿用。 近几年来,有不少中学教师来信或来访,向我反映课堂讲授中的一些情况。教育家叶苍岑教授也曾为本课备课的问题和我四次通信征询意见。我所作的一些解答,有一局部转载于有关语文教学的刊物中。现行语文课本,采集了各个方面的文章,知识面无比广大。从我接触到的中青年教师中,深深感到他们对讲授

11、中的每一篇范文,是那样字斟句酌地认真研究,一丝不苟。这种精神,使我深受感动。最近,郑州?教学通讯编辑部的同志打算出一本?作家谈中学语文课文,要我谈谈创作经过。作家这个称号,我不敢当,但由于上述情况,借此时机,回顾一下撰写此文时的构思活动,如果对广阔语文教师所要求的教学效果有所帮忙,自是有益之举。 首先,本文写的是中国的石拱桥。石拱桥是我国传统的桥梁三大根本型式之一。石拱桥这一体系,又是多种多样的。本文所写的这两座桥,乃是千百万座石拱桥中杰出的代表之作。几千年来,石拱桥遍布祖国山河大地,随着经济文化的日益兴旺而长足开展,它们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个组成局部,在世界上曾为祖国赢得荣誉。迄今保留完

12、好的大量古桥,可为历代桥工巨匠精湛技术的历史见证,显示出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一座古桥,能经得起天灾战祸的考验,历千百年而不坏,不仅是作为古迹而被保留,而且仍保持其固有的功能不变,可以称作奇迹。当然,还应归功于历代的辛勤修缮,这类修缮活动又往往是出自民间的爱桥护桥,这一社会风气,在我国桥梁史上,有不少故事,是值得传颂的。我国素有多桥古国之誉,这种史的观念和数量上的概念,以及有实物可观的直觉印象,都是为理解中国石拱桥所须波及的知识面。如果抽掉这些生动史实,那么不仅内涵空虚,一两座孤立的躯壳,又能表明什么问题呢? 其次,石拱桥在我国桥梁开展史上,出现较晚,但它一经出现,便得到迅猛开展,即使在1

13、880年近代铁路公路桥梁项目技术传入中国以后,它仍然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结合现代的项目理论和新的建筑材料,取得了更大的开展。本文所介绍的两座桥,赵州桥已历时一千四百年,卢沟桥雄踞在湍流奔突的永定河上,也经历了近七百年,它们都称得上雄伟坚固,迄今仍保持着初创风貌,可以通行重车,在中外石桥中是罕见的。赵州桥敞肩式的发明,早于西方七个世纪,它们之所以能够经久不坏,表明设计与施工是合乎科学道理的。再如赵州桥的浅根底、短桥台,不少现代项目师表示惊叹,因为经过屡次地震洪水而屹立无恙,这决不是偶然的。唐张嘉贞的?石桥铭序中所云:“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一评价,几乎和20世纪项目界学者异口同声,技术高超

14、,于此可见。本文在大量史实中,用“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来概括古代石拱桥技术上的成就,这是古今中外桥梁以及任何建筑物所一致追求的目标,在6世纪初,我国的能工巧匠发挥智力,大胆创新所取得的光芒成就,是值得自豪的。 再次,跨水架桥,意境之美,雕琢装饰,千姿百态,也是体现我国审美观的一种民族传统。建筑不管大小,工艺必须精益求精,如同一幅画图,不许有一处败笔。自从石窟造像盛行,古代石工,都有一套过硬本事,都具有一定的美工水平,赵州桥的栏板,卢沟桥的石狮,都以艺术珍品而闻名于世,这也是中国石拱桥在艺术方面一个可取的传统,对于现代石拱桥装饰也还存在着深刻的影响。 中国的石拱桥,在古代有一定的成就,在今天

15、仍有开展的前景,过去有用的东西,今天仍在起着作用,因此,它是一份宝贵的遗产,显示着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和卓越才能。我们在现代桥梁事业中,必然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选自?课文分析集,广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三、理贯辞达,简朴淡雅读?中国石拱桥章珮 ?中国石拱桥是一篇介绍石拱桥知识的表明文。作者于简朴的表明和淡雅的情趣之中,处处流露出对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赞美,对祖国悠久文化和新社会制度的歌颂,十分感人。全文简朴淡雅,理贯辞达,不失为表明文里的一篇佳作。 从全文的结构来看,这篇文章采用了有总述有分述的办法:先概括表明石拱桥的外形、结构和功用;接着,用例证表明和特征表明的办法,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分别表明它们的独特构造和高度艺术水平;最后又综述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尤其是石拱桥的新开展。以文章主体即介绍两桥的局部而论,总是以桥的地理位置、修建时代和功用,直说到桥的每一具体特点及其作用。全文条分缕析,井然有序。这种明晰的条理,是客观事物自身各种关系的如实反映,也说明了作者对所表明对象的深刻明白的认识。 简朴固非易事,更难能可贵的是,?中国石拱桥一文于简朴表明之中融入描绘,于条理之中富于变通。示例,文章开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