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心得体会: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智慧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6158477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革开放心得体会: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智慧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改革开放心得体会: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智慧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改革开放心得体会: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智慧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改革开放心得体会: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智慧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改革开放心得体会: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智慧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改革开放心得体会: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智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革开放心得体会: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智慧(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改革开放心得体会: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智慧 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和成功是一场前无古人、规模空前的探索和实践。改革是推进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国历史上的改革或多或少对历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最终全部没有成功,唯有中国现代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错综复杂的我国国际环境中,为何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能够稳操胜券,并取得巨大的成功?大成功肯定有大智慧。回顾和总结3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独特道路和基础经验,我认为这个大智慧可概括为“一刚多柔”、“刚柔相济”和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非对称性组合的改革之道。改革开放的“刚性”标准和坚强政治基础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了“四项基础

2、标准”,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并将这四项基础标准写进了党章和宪法。这是中国全部事业的刚性标准,也是改革开放的刚性标准。自“四项基础标准”提出以来,社会上一直或明或暗、或强或弱地存在着不一样声音,把它看作某种“紧箍咒”。笔者认为,“四项基础标准”这一刚性标准,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主要确保,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第一大智慧。“四项基础标准”的关键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存在一个强有力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党领导下的强有力的政府,尤其是有一个富有权威的中央政府,这是中国改革开放走向成功的主要政治前提和先决性条件

3、。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国,不论中国历史还是世界历史全部证实,大国要能够发挥大国效应和大国优势,实现长久经济增加和崛起,第一,必需高度统一,不能分裂,也不能名义上统一而实际上搞“诸侯经济”;第二,必需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能成为其它强国的附庸,在这个基础上对外开放,融入世界经济舞台,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治力量。社会心理学和发展经济学的研究也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国民心理往往是离散的。这客观上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在前面引导,方便对国民的团结奋斗起到强化和凝聚作用。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历史地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中国统一和

4、稳定的坚强政治力量。30年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我国情况错综复杂,假如不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改革开放的进行和成功是不可能的。在这个问题上,中国的大智慧和经验和“华盛顿共识”、“新自由主义”中的一些极端内容是不相容的,因为作为“华盛顿共识”主要理论基础的极端自由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反对一党政治和权威政府,主张弱化政府甚至是“守夜人政府”。在中国历史上,通常弱政府、弱权威时代,肯定是国家四分五裂、民不聊生的时代;而国家统一、强盛和人民安居乐业的时代,肯定是强政府、强权威时代。改革开放的“柔性”智慧中国改革开放的“柔性”智慧关键表现在诱致性制度变迁和“渐进式”改革方面。在世界各国的改革中,

5、关键存在着两种理论模式或改革路径:一是强制性制度变迁和“激进式”改革,也称“休克疗法”;二是诱致性制度变迁和“渐进式”改革。强制性制度变迁和“激进式”改革含有很强的刚性,就好似要把一座旧城一下子根本摧毁夷为平地,在短期内再建一座新城,这极轻易引发社会矛盾;诱致性制度变迁和“渐进式”改革则含有较大的柔韧性,它在改革过程中建立起了一个个缓冲带,这有利于缓冲和化解社会矛盾。其详细操作方法是,新体制增量推进,就仿佛修一条水渠,土一点一点挖,石头一块一块砌,最终水到渠成。中国改革开放就是采取了诱致性制度变迁和“渐进式”改革。比如,对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国有制经济,不搞“雪崩式”私有化,而是渐进式、多元化改革

6、。当国有企业改不动时,先不要硬碰硬地急于改革。首先,逐步在国有企业内注入新体制原因,让新体制原因逐步“蚕食”旧体制原因,促进新体制原因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成长;其次,在国有企业旁边发展起一批非国有和非公有经济,形成强有力竞争,以内在压力和外部示范双重作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假如在改革早期社会保障制度还未健全和大家社会承受心理还比较脆弱的情况下,强行和硬性在国有企业搞资产重组并购和职员下岗分流,势必会使千百万职员利益受损,可能激化矛盾,从而产生难以设想的灾难性后果。中国改革开放的“柔性”智慧还表现在灵活的“妥协”。妥协是指在冲突各方相互理性让步的过程中达成一个“维和”局面,使改革在大家全

7、部能够接收的条件下进行。改革中的矛盾和冲突包含思想和政治理念、权力结构、经济利益等方面,在这些矛盾和冲突中,利益是最关键、最关键的。妥协关键是利益各方的相互让步。没有这种“妥协”,就会因为对抗和争斗使改革难以进行,发展必定落空。所谓渐进式改革,就是利益冲突各方在妥协中磨合着推进改革,促进发展。改革开放的“刚柔相济”“刚柔相济”是中国历史实践形成和积累起来的主要智慧,这在中国30年的改革中也得到充足表现。第一,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刚性”标准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本身,也在不停改革、不停调整、不停完善,以适应中国和世界发展大趋势的客观需要,比如实现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自我调整。从

8、这个方面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刚性”标准也是刚中有柔的。第二,社会主义制度是“四项基础标准”的主要内容,这是刚性,但我们历来不把社会主义看成一个固定的模式,而是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依据中国的国情不停探索和创新,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含着“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也是“入宪”的刚性目标。但改革过程中怎么改,全部在不停探索。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本身,就含有巨大的柔性。第三,马克思主义作为“四项基础标准”主要内容之一,是中国改革开放以致整个工作的指导思想,这是

9、一个刚性标准。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坚持反对教条主义,在实践中不停地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含有和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时俱进”本身就表明了一个柔性。我们全部的改革开放的决议、政策,全部是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不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词句和一些结论,在实践中不停发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NextPage经济改革“理性激进”和政治改革“理性滞后”的智慧组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持很谨慎的态度,不搞经济、政治齐头并进的一揽子改革。改革首先在经济领域开辟战场。30年来,不停地有我国外人士批评和指责这是“保守主义”,呼吁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齐头并进,甚至

10、政治改革还应该超前进行,为经济改革开辟道路。殊不知,这种“保守”却是中国改革理性和成熟的表现,我把其称为“理性保守”。既定的政治体制比既定的经济体制含有更大的刚性和惯性。而且,经济体制能够实现“帕累托改善”,政治体制则极难实现“帕累托改善”。世界各国的改革和发展历史全部表明,对政治改革不能“图痛快、图风光”。当年,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是多么地风光,东欧社会主义集团紧随其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喝彩。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戈尔巴乔夫“诺贝尔和平奖”,当初中国的不少人也被搞得眼花缭乱。但戈尔巴乔夫还没把“诺贝尔和平奖杯”捧热,苏联、东欧的执政党和国家就分崩离析、土崩瓦解了,戈尔巴乔夫自己也被人民和

11、历史所永远抛弃,现在俄罗斯人民普遍把戈尔巴乔夫视为苏联解体的历史罪人。社会不稳定是一个国家改革和发展的第一大天敌,因为社会不稳定必定造成改革的社会成本骤增,一旦社会不能承载这个成本,必定会使改革停滞甚至倒退。改革的风险尤其是政治风险是不可逆的,一旦形成就是全局性的,就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收拾残局全部措手不及,还谈何改革。正是经济改革的“理性激进”和政治改革的“理性滞后”的智慧组合,确保了中国的长久稳定,从而使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伴随经济改革的成功,中国的政治改革不可避免地要推向前台,这是中国深入改革攻坚的客观要求。但能够预见,以后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必将走一条渐进式的道路。中国改革

12、开放取得巨大成功的智慧,归根到底为一条,那就是诊疗和把握好中国自己的脉搏,并用中国的方法对自己进行辨证施治,也就是认认真真地根据中国的国情办事,老老实实地力争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做好。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即使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改革的任务不但远没有完成,而且还存在着很多大家不满意的问题。我们还正在探索着怎样深化改革和推进改革攻坚,还将继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依靠大智慧取得了改革开放的成就,我们还将继续发明性地发挥大智慧,来处理存在的问题,把改革开放的大业继续推向前进。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基础经验向世界昭示:中国已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在含有沉重的历史包袱、不发达的经济条件下和不宽松的国际环境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当代化建设的道路。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成功经验,是在落后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实现当代化道路的经验。它不但是中国巨大的精神财富和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是对人类社会的主要贡献,必将对在探索中前进的世界其它国家产生主动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